专家评点富豪榜 加重对贫富差距的社会刺激

80酷酷网    80kuku.com

  

  林正大:影响力表面化是富豪榜的缺失  

  (知名战略管理专家,北京圣吉企管顾问公司创办人、SMART LEADER GROUP首席顾问、林正大管理研究中心创办人、北大及人大EMBA客座教授,数十家大型企业经营管理顾问)

  除了富豪榜以外,中国人更需要的还要How和What,即这些富豪们如何做到,再者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富豪榜的影响力没有纵深化,没有给大众一个富豪榜后面的导向性、一个引伸的内涵,这是危险的。

  我想,对于一些商业人士来讲,看看榜上有谁是没什么意思的,榜的真正商业看点是看其致富的工具和方法,还有产业变迁、行业发展等等。

  对媒体而言,它需要创造一些话题来吸引读者,策划并且包装好的产品来经营。就其产品线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短期型产品,比如“神舟五号”升空;而另一类就是长销型产品,比如每年评出财富500强,这样可以让媒体获得稳定的利益。这就是各种各样的“榜”做出来的前提。

  从社会角度看,中国人看待财富和美国人的观念态度肯定不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需要更多优秀的企业家,需要更多鼓励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但如果在排行榜的巨大影响力背后,只有排名而没有后面的正确而清晰的导向,就是有问题的。当然,对于发布榜本身的媒体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问题。

  上榜富豪对于那些中小企业的创业者的激励作用会比一般百姓更大,因此在富豪榜背后应当多做一些财富分析、投资组合分析、行业发展脉络等的研究,对于引导整个社会的创业方向是会有帮助的。

  相对而言,对致富“无能为力”的人,富豪榜还起着一个树榜样的作用。毕竟财富榜不单是一个媒体的娱乐产品,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它对每个人都是有刺激的。如果当中总是有反面典型出现,从社会传播的导向上就有问题。

  孟庆轩:富豪榜是一个经济信号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客座教授,曾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现任教于北大)

  “无论是哪一个富豪榜,我认为都没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可言。但这就像是天气预报,虽然还不准,但毕竟已指出了方向。我觉得这是好事。”

  我认为富豪榜是一种指标、一种象征。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件事情已经启动,并在逐步做起来。作为财富排名,也有不同的统计方法,如按照市场价值、营业额、资本总额等,就像财务分析一样,更详尽的分析还应深入到资产的质量,其企业的技术含量以及盈利能力方面。其中各种方法的准确程度,还取决于工作的质量。现在的排名大多依靠公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

  富豪榜这种东西是在美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土壤中出生并且成长的,在目前中国经济还处转型阶段、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获得用于排名的信息只能在市场上寻找。而且,中国宪法也不允许个人财产的完全公开。就算是财务透明度相对较高的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告中也没有完全公布私人的财富。因此,从技术上说,有些数据是不可测的。我想,无论是哪个杂志、机构恐怕都无法确切地统计出来一个真正精确的富豪榜。

  但这也无妨,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有失偏颇的东西。它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整个社会财富水平的拉开、个人财富经济系统的逐步确立,以及推动社会财富观念的成熟。

  正因为富豪榜吸引了广泛的注意力,才更有可能让其一步步地逐渐完善、成熟并且接近真实。也正是这种影响力,让更多的媒体开始关注类似的排名,追随着胡润,各种榜也越来越多。可以理解,在目前条件下,有的富人格外低调,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排名榜上,而有的人则比较热衷上榜,似乎是为了广告效应。

  一方面,同样的产品越多,越体现市场的竞争性,有利于提高“榜”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榜单多了也在考验读者的分析判断能力。

  周孝正:加重对贫富差距的社会刺激  

  (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法律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我觉得在中国评富豪榜太浮躁了,除了能引起点噱头和眼球之外,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谓的富豪排名榜完全违背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务必”的指示精神,从头到尾充满了炒作和张扬的氛围,这种行为是既骄且躁,而且也不利于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如果仅仅看这些上榜的富豪们的财富,似乎让人感觉,好像中国人民也已经变得很富裕了,但事实上却根本不是这样。

  另外,中国的富豪榜和国外的富豪榜不同,国外的富豪榜虽然也有炒作成分在内,但国外的富豪是处在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中,经济秩序和法制法规都比较完善,企业或富人们的财产一般来说都很透明。而国内富豪则成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富豪和他们的企业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则财富来源就基本不透明,即使是上市公司,也不完全透明。因此,中国富豪榜的出炉,就比较容易引起公众,包括一些国家机关对这些富豪财富合法化问题的关注。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和转型的时期,贫富差距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去年北京市外来打工者的平均月收入才499元钱,一年收入去掉吃住和返乡花费,也就4000元左右,与这些上榜富豪们的年收入差距可谓是“天上地下”。

  加上一些富豪的收入并不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得,因此,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就对这个富豪榜特别反感。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收入低的老百姓本来对那些富豪们是眼不见,心不烦,但这种对富豪的大肆炒作和宣扬却不时地刺激他们一下,无疑会加深整个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矛盾,加速社会的失衡。

  从这几年富豪榜公布之后的结果看,一些富豪往往刚刚上榜就被揭发出违法犯罪的经济问题,因此富豪榜也成了“黑名单”。一些人害怕登上富豪榜,因为他们的财富不属于“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得,一旦登上富豪榜就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暴露出他们的违法犯罪问题,因此,这些害怕富豪榜的人正是他们“做贼心虚”的表现。

  富豪榜变成黑名单的戏剧化效果也无疑更加深了普通百姓对中国富豪的怀疑和敌视,因为老百姓本质上并不是“仇富”,而是“仇腐”,他们不是仇恨那些拥有财富的人,而是仇恨那些使用不法手段致富的人。

  袁岳:对富豪榜别太认真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零点调查与前进策略董事长)

  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大众娱乐的载体,因此在这个平台上的富豪榜本身就带有娱乐性。我的看法是它可以存在,但读者别太认真。

  从大众读者的角度看,富豪榜的“娱乐性”毋庸置疑。首先它满足了大众对富人、名人的“偷窥”欲望,不管此榜真假都会有人愿意看;其次是历史上几次榜单上的人物都容易下榜,围绕着这个榜上的人总还会有其他故事发生,大家都在等着看其下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富豪榜可以存在,也有看点和看客群体,但没必要把这些榜看得太认真。

  我认为这种富豪榜从来就不是一个高质量的榜。第一是其没有可靠、一致、权威、可验证的数据来源,基本上是各方面情况凑起来,或者由对象本人报告;第二是对富翁们的资产评估方式没有可比性。比如对丁磊这样的人是看他所持股本的市值。但对于一些房地产界的富豪,可能包含了地皮的总值,很难估价。

  对于报告值没有适当的债权债务的分析,只看到了钱,不知道那钱的名分,像周正毅,可能主要的钱就是银行的。这种榜由于缺少足够周全的财务信息,你不知到那上面列的钱数是怎么回事,就像会把牟其中这样实际上没啥钱的人列为首富一样,因此在财务上是没法计较的。

  所以,这种榜让专业调查公司排真是排不出来。从我们曾经做过的全国最大的私营业主的状况调查来看,我们需要用历史状况追踪,本人和合作伙伴的报告印证,不同政府执法部门文件的对照,来试图确认老板财务的真实状况。

  在目前这种经济透明度不高的情形下,就算是综合所有的要素,也得不到一个确切的数字。这中间包括了企业家所声称的资产、企业可能的债务,还有其财产的争议度等等。最后只得出一个类似信用认定的东西——几个企业主,大家都说有5个亿的财产,谁的争议度最低,可信度最高。

  无论是胡润的榜还是福布斯的榜,从娱乐看点上已经决定了二者必须得不一样,至少要有差别。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不周全、不规范的排名。

  富豪榜本身是一个注意力的产物,因此从上榜人物上就可以看出有三类人物更容易进榜。首先是可量化资产的类型,比如上市公司,用富豪手中的股票市值就可知其财富;其次是一些展示性较强的行业中的老总,比如房地产业,因为他的产品就摆在那里,更容易让别人看到、知道。而搞投资银行的就可能不同,因为他的财富相对而言是难以看到的,比较幕后,今天有些搞私募基金的,发展到很大,但你不知道他在哪里。再者,爱出风头,媒体曝光度高的业界人物更容易上榜。在胡润版的富豪榜上,我看至少有90%是这三类人。

  从管理角度看,企业家应对这类榜有一个自己的态度和认识,尤其是对于“榜中人”来说,存在着一个风险管理问题。

  上了榜,看似有一个“越滚越大”的资本效应,似乎可以找到更多的财务资源,但企业管理者应对这种因为“富豪形象”所带来的,为更多人瞩目相伴随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透明对于管理良好者是个好事,但对于管理落后者可能是灾难。所以,上榜对于一个拥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人来说还好些,毕竟为成为公众企业改善了很多方面,而对那些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些家族企业,特别是其资产构成有着“来去”都不明不白的企业来说 ,老板徒有野心与虚荣,而不知透明以后的深浅,上了榜可能麻烦较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