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是什么(《牛虻》读后感)

80酷酷网    80kuku.com

“刀子嘴豆腐心” 是比喻一个人说话刻薄、语言尖利,但心地柔和、宽厚仁慈。就如我们的父母,不论他们生气时说出怎样的狠话,等他们气消了还不是让你该干啥干啥。没办法,天底下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对自己的孩子狠起来呢?

但还有一种人是”色厉内荏“。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从它的释义上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一些在生活中处处针对、为难弱者来显示自己很厉害,但其实心里虚的一批的那些人。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安锁子,孙少平刚下井工作便受到他的恶作剧。起初孙少平忍了,矿井下这种事情很常见。但后来安锁子开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玩笑,彻底惹怒了孙少平,安锁子挨了一顿打被打服气了。孙少平被调到二队当队长时,安锁子死活要跟着,这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那样欺负别人是不想自己也受欺负。可见堂堂安锁子这等”恶人“心里竟是这么软弱。

《牛虻》这本书使我对此主题感受最深。亚瑟(牛虻的真名)学生时期受过种种的磨难,使他的内心饱受摧残。由于传播革命思潮被自己的生父、自己最信赖的主教蒙泰尼里出卖。使他从此与宗教、与主教——尤其是自己的生父蒙泰尼里——敌对斗争。被自己心爱的姑娘不信任、打了一耳光,最终坐上走私船偷渡到美洲闯荡......

当亚瑟以一个新的身份——牛虻被邀请参加革命党人组织的宴会。宴会上再次见到自己曾经爱的人,他是一副令人作呕的样子,用讥笑东道主的妻子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情绪,而且变得极为敏感。而且他在以后的聚集中,总是以孤傲自居,言语里处处充满讽刺。人们很欣赏他的作品,但对他这个人好多人都心存厌恶。

牛虻把自己的主教父亲当作最大的敌人。尽管文章处处表露着他的仇恨,但他与在与绮达——跟在牛虻跟前的吉普赛女郎——的一次对话中,牛虻说出了自己对主教真实的情感——他爱自己的主教父亲,爱他胜过爱世上的任何人。t他就在这种矛盾的感情下进行着革命。这并不难理解,牛虻出生在一个重组的家庭中,虽然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待他还可以,但是他的长嫂对他母子俩很不咋地,甚至在他母亲去世后,他的长嫂变本加厉了。但他的主教父亲——即使当时主教并不承认——就是以父亲的角色来对牛虻的。这使牛虻对主教有很深的情感

牛虻有两次与他的主教父亲“密切接触”,每一次都让人觉得可笑。第一次是在布列西盖拉,当时主教在那里布道,牛虻怀揣着对自己主教父亲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不断接近主教。此时,他内心的软弱和可笑之处充分地暴露出来。当主教跟他说话的时候,牛虻的的表现是:失去了知觉,压迫的他胸膛将要撕裂开,血液在全身激荡燃烧。但他仍不断地接近主教、恶作剧般的跟主教玩捉迷藏只是为了亲耳听到主教的忏悔。

第二次还是在布列西盖拉。当时情况危急,暗探和士兵发现了他们要将他们逮捕。虽然起初牛虻带领众人进行了反抗,但当他的主教父亲出现在战斗双方中间的时候,牛虻——犹豫了——不忍心对他的主教父亲开枪,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捕并受尽刑罚。之后红衣主教竭力保护牛虻,当然只是出于主教个人信仰的缘故。牛虻利用主教对他的特殊照顾又开始作了,他羞辱、惹怒他的红衣主教父亲,一次次想表明自己的身份却屡次退缩,使人倍感可笑。

在故事的最后,牛虻忍不住了。虽然主动亮明自己的身份要与主教父亲相认,但他利用主教的忏悔之心和信仰,像泼妇一般逼迫主教回答他的“爱我还是爱你的上帝”,纵然他的动机是为了让主教放弃那无用的信仰,让主教到时免受革命之苦。但此时他内心的丑恶之处却充分地展现出来。他再也无法保持坚毅,而是恳求主教父亲回来。

牛虻的一些事迹确实令人钦佩,但他同样让人觉得可笑。因为学生时代受过的伤害,使他不敢爱与被爱,不敢直接对自己心爱的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对死心塌地跟在他身边的吉普赛女郎绮达屡次羞辱,把她当作一个妓女。这种行为使人作呕。同时优柔寡断,不能敢爱敢恨。对自己父亲的矛盾情感使人觉得无奈可笑。即使他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多么高尚、为人不凡,但给人一种过于做作的感觉。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