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上海(那样一个上海)

80酷酷网    80kuku.com

本文转载自规划中国(guihuazhongguo)。

上海,正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如何从“需求”出发,圈出“人民城市”的美好图景?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如何推动全民参与,人人都是“圈内人”?本文转自“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收录了“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系列内容的三个样本社区,欢迎一起体验与参与!

来新华,见美好!新华,因你而“馨”

千年法华、百年新华

曾经的钢铁厂,如今的市民会客厅曾经的制药厂,如今的网红打卡地人口集聚,需求多样一条条期待,如何写在“幸福里”?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位于新华路693弄敬老邨,1948年的老房子,只有40多户人家,还住着不少高龄老人…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一个凉亭的起名,孕育出了这里的居民共商共议的机制。一个微更新项目,让政府、社会企业、社区营造的设计师共同参与。200万出头的项目,其中110万是政府资金,其他都来自企业和社会。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不同楼层不同颜色、贴心的扶手和椅凳、标识明确的电表箱、透光的网格、智慧车棚……温度都写在细节里。一个 “村长”共评机制,让这里敬老孝亲的传统代代相传。一个来自隔壁小区的邻居,提供志愿服务6年之多。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大家把自家的花,放入共享阳台,一起晒太阳,一起聊……所有的美好都写成一个大写的“共”字。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这里,是个极有可能是被“抛荒”的小区,奢谈“美好”。所以,社区美好生活的共创,既需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更需要鼓励公共参与,激发出给自下而上的积极行动。多元力量的有序参与,责任的共担,未来图景的共绘,才有共建共享。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上生·新所,以前的上海生物制药厂等老工业建筑,与周边孙科别墅、海军俱乐部等的历史建筑“打通”、糅合,变身城市会客厅。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历史价值的激发:充分挖掘区域内的历史保护建筑内涵。百年书店茑屋书店的入驻,正是看中了“哥伦比亚俱乐部”的历史价值。

空间功能的杂糅:文化类、创意类、信息类、游戏类……让企业在这个创新性园区里,找到产业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打造开放空间,让标准化的“现代办公园区”有了新样式。更重要的是青年力量的引入,他们不仅在这里办公,休闲,娱乐,还可以申请人才公寓,住在这里,推窗就见“茑屋书店”。园区与社区邻里共建,和谐相处,原来,生活和工作原本可以相互补给。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可提供助餐、助浴、长照、日托、医疗、文娱活动等20多项服务,仍不可能满足社区内老年人所有的需求。这里把老年人最迫切需要的需求放在首位。

第一:吃!搭建厨房,每天提供500客饭,周边白领也可以共享,还提供小锅菜、时令糕点。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第二:做大活动空间。不少相同面积的养老院是做了50多张床位,从运营方角度,床位越多的收费越高。但这里的为老服务中心才28张床位,为的是把更多空间共享给老百姓。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第三:做全智能化。构建智慧养老体验全场景空间。电梯里,配备语音智能识别,说方言也能“懂”;卫生间内,配备“孝智通”防跌倒报警装置;智能检测一体机,为每位老人自动生成健康档案……数字化赋能 ,描绘“幸福养老”美好图景。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以人的需求为中心进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儿”构建,是这个规划的核心要义!规划,不再是产业、功能、形态等要素规划,而是“行动规划”,这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规划对照的标准,不再是硬的,而是柔性的。所有的回应,都是有温度的。因为,人的生活场景,是一日三餐、是出行办事、是休闲娱乐、是学习锻炼、是……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老旧消极空间的重新治理,提升品质、优化公共服务。

“新·境”文化展示廊:利用新华路上的一处闲置空间打造,精巧的镜面设计,用不锈钢展板完整展示新华路地图及经典的洋房建筑,尽显花园社区、人文新华风貌。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弹丸之地,唱出了新曲,妙!

外国弄堂:一条位于新华路马蹄形的弄堂中集聚了不同风格洋房别墅几十幢,看上去很美,治理难题重重。通过共创工作坊,引导共治,鼓励各家做好门前“三包”,面貌大变样。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原来垃圾箱前聊天的爷爷们,现在在门前自家花园晒太阳了!(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宝地·新华:前身是上海十钢。项目在规划时就要求将一部分空间拿出来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设置了3000平方的社区市民中心、菜场以及老年食堂,还在楼顶构建起屋花园,名副其实的“在公园里工作,在里弄中交往”的“宝地”。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什么叫“最美空间”?它不是我们说的看上去颜值最美,是在这个空间里面的人,所构建的活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对话,最后形成的所有人的感受,那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最美空间,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

曹杨新村干了啥:曹杨者,朝阳也

老社区 新活力 烟火气 接地气

曹杨的幸福由来已久

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

依水而建的环浜林荫道

超前的规划思想——邻里单元

2.14平方公里,10.6万人,老龄化43.9%

70岁的曹杨如何焕发新生?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1951年,上海市政府兴建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的说法由此而来。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曹杨新村的居住问题越来越凸现。不成套、乱搭建、墙体质量差...2019年底,这里启动了成套旧改。如今,曹杨一村完成“原拆原改”,脱胎换骨,换上独门独户的新面孔。这个国庆节,等待着近1500户居民的归来。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神来之笔”随处可见!

今年,曹杨首次被纳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五个城市更新示范区之一。除了房屋设施更新、公共空间提升, 此次更新体现了曹杨的劳模精神和历史底蕴,最重要的,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优化空间布局:房屋内部进行重新分隔、布局,使每户均为套内成套;释放公共空间,将底楼楼梯间改造成“百姓客堂间”。

房屋设施更新:保护历史建筑风貌,保留经典门头、回字纹,集中统一架设晾衣灯杆,因地制宜增设健身休闲设施,与时俱进安装充电车位.....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看着70岁的曹杨,我对那一代规划人充满敬意。从建设的那一刻起,就充分体现出“人民城市”的理念!我也为70年来守护着曹杨历史风貌的一代代决策者,老百姓叫好。他们呵护着曹杨,才让这段城市发展史完整保留。

曹杨之所以被称作“模范村”,是因为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它一度还成为外宾参观的“荣耀之地”,甚至设有“外办”!70年后的今天,曹杨仍然继承,发扬着这个理念: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环浜 是贯穿整个曹杨的景观河道,全长 2.14 公里,沿线拥有花溪路、枣阳路等“上海市林荫道”,绿化总面积逾 55 万平方米,覆盖率 30%以上。有人说,出租车司机最怕走曹杨,不是因为会堵车,而是没有一条路是直的,开进去就迷路了;有人说,炎炎夏日,一到这里,温度立马降三度。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三大工程:架空线入地工程、曹杨环浜建设工程、美丽道路提升工程。未来,曹杨将逐步实现环浜贯通,增加休憩区亲水平台,优化植物配置,改造滨水建筑,设置更多公共驿站。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环浜历史上有八景,贯通后,还将增设多座步行桥。2021空间艺术季期间,环浜和沿河几座公园内增添公共艺术作品,留待居民去发现!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曹杨的空间构成对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绿树成荫下,散步、下棋、跳舞,打球......人和人之间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而这种空间提升,会带动居民共建共治意识和社区凝聚力,让达成共识的成本更低,迅速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这里曾是上海最长的菜市场,生长于废弃铁路之上,横亘于居民区一侧,为当时的曹杨居民提供了切实的方便。如今,老旧的铁路市场华丽转身,成为亮丽的百禧公园。它不仅仅是一个复合型的三层公园,更是一座时尚洋气的高线公园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百禧公园,北临曹杨路,南接中山北路,与环球港相望,长约一公里,平均宽度约达15 米。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你可以在错落有致的高线步道散散步,在休闲长廊发发呆,也可以到艺术长廊看展览。地面一层,则设置了篮球场、休闲驿站等活动场所。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作为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序厅,百禧公园设置了许多别具匠心的装置艺术。曾经破败的老墙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墙后的小菜场也被改造成了纯白的艺术空间。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城市更新是有温度的,曾经填饱肚子的集市,如今成为了精神的粮仓。除了别具一格的功能性设计之外,百禧公园考虑到了曹杨人对真如铁路以及铁路市场的集体记忆。面对时代拷问,曹杨将一道“城市疤痕“,转变成一道“神来之笔”。类似百禧公园这样的公共空间,会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搬回曹杨。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曹杨正构建完善四级人民城市客厅体系。武宁片区、梅岭北片区,引入多项 “智慧养老”技术:可刷脸支付的智慧食堂,“一站式”的智慧健康小屋,24小时便利药房...... 使老年人跨越了数字的鸿沟。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曹杨幸福饭堂·桐柏片区是又一倾力打造的百姓食堂。品种丰富、价格亲民。老百姓不仅能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还能在亲子乐园享受老少同乐的乐趣,找到家的幸福味道。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随着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保障性租赁社区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曹杨人选择在此工作、创业,甚至定居。目前,曹杨正研究存量建筑利用,和土地功能调整。曹杨电影院边上的饭店也被改建一栋 400 间的人才公寓。曹杨也在整合社区产业资源,打造青年众创空间。“曹Young梦工厂”创业就业服务品牌,已经吸引了许多人参与。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大城市的租户社区总是充满流动性和创造力的地方。一个社区怎么能让老一辈过得舒心,让创业者能够呆得下来?

每个社区都应该俯下身来、静下心来,听听居住在这个社区里的居民需求,这样才能引入新鲜的声音,迸发出新活力。

曹杨新村始终要向前看的。因地制宜的便民布局,公共服务的细致入微,城市肌理的历久弥新,如何延续曹杨的资源禀赋?如何传承曹杨的劳模精神?这需要规划者和地方干部们,拿着一颗心感知人民的需求。

新乡村,新生活!海沈,因你而High

新时代 新乡村 新生活

浦东惠南镇海沈村是地铁村、冠军村、西瓜村,面积3.18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600多户。传统农业村,如何通过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盘活空间、吸引人才、焕发活力?超大城市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原先的海沈村没有宽的路,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宅前屋后的堆物杂乱不堪,让人看不到希望。而随着地铁16号线的开通,海沈在经过多年努力后,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这里,正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海沈村的变化是上海乡村风貌变化的一个缩影。一开始是道路、村寨河道的治理,然后到整体美丽乡村的打造,再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如今,有了乡村规划师、乡村设计师、乡村运营师加入,有了乡村“15分钟社区生活圈”赋能,有了“城市空间艺术季”将艺术引入乡村······新村民越来越多、游客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乡村从“生态”开始,最后还是要回到“生活”。只是风景美的乡村,没有人的活力,还是不能够“生活”。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首先是产业兴旺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在摸清家底之后,海沈村和运营公司一起搭建平台、给予支持政策,推出十二工坊创意空间和乡村CBD,将一批本地特色手工匠人和市场对接,也吸引来一批创客,目前已有台湾匠人、新锐画家、服装设计师等人才进驻,成为“荣誉新村民”,探索碰撞出新的产品市场。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十二工坊既有又见老八样天使菜饭黑鱼饭阿婆点心坊这样地道的沪乡美食;又有屋里厢咖啡乡间酒坊可以悠然畅饮;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还可以在海沈记忆花细草工坊外来星工作室小确幸画室乡间花坊深度体验独具特色的人文艺术;在村上售卖品尝垄上美食,带回海沈特产,与亲友共享沪上东南的礼物。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很多创客空间都已经聘用了村里的村民作为员工,到目前为止,解决了100多个本地就业。而村里也为创客青年提供青年公寓,有工作,更能住下来。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乡村美学不仅仅是白墙、彩绘,门前屋后干净整洁,这个看起来的“美”,花钱就能做到。真正乡村的美学是健康的、有活力的,可持续的。今天乡村的美,是里面的人美,产业也美。原住民和新村民一起合作,来共享美丽的乡村,共同致富。就像在“海沈记忆”馆里看到的土布和皮革搭配的时尚拎包,由设计师设计,村民制作,运营公司负责销售推广……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乡村要让更多的人过来,旅游不可缺少,配套的餐饮、住宿、活动空间、体验活动项目都要有。惠南镇海沈村与周边桥北村、远东村,三村联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场景。

旅游休闲的场景:海沈村以骑行为主要特色,主题确定后,运营公司从骑行游玩的角度考量,打造各类服务。如果是骑行到田野里,会有休息饮水的地方;骑累了去吃老八样,吃菜饭;晚上再到民宿住一晚。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乡村骑行

自然生态场景:“双减”后的周末,孩子可以到乡下来摸摸水稻、看看青蛙、摸个泥鳅、摘个西瓜,感受“自然教育”。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邻里友好场景:由于地域物理尺度较大,村和村之间的共公设施和服务很难平均供给,规划时按照就近原则,把现在一些治理的要求放在家门口,方便村民、尤其是老人在三四百米的距离就把需求度满足了。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艺术文创场景:乡村可以成为园区,海沈十二工坊不仅代表十二家店,也是海沈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风光,有关于美食、美学、美游,体现沪乡文化。地铁将游客带过来、海沈村的基本配套将游客留下来,再去向周边乡村分流,形成联动闭环。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乡村“15分钟社区生活圈儿”能否统合空间功能、引导公共服务配给、激发市场活力的动能呢?规划部门说:要紧贴“需求”,眼睛往下看,一定要自下而上,多元共治。转身问参与讨论的规划师、设计师、乡村项目运营师、街镇领导、村干部:你们在一起怎么“共商”,会“吵架”吗?惠南镇潘书记说:“吵架”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听到这个回答,我放心了。

海沈村是先把人的场景想清楚了以后,再去匹配空间资源。以人为中心构建服务圈,好风景才能化为好经济。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海沈村田园风光

大都市的乡村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乡村有了咖啡馆、有了花店、有创业空间、有手工作坊,村民收入有了提高,却也遗憾乡村的河道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不见了鸭子的踪迹。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惠南东站《四季海沈》墙画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玻璃窗外的河浜,墙绘主题《咏鹅》

海沈村有着很多的墙画,都是“外来星工作室”的95后大星的创造,这位新村民画出了乡村的美丽。而乡愁,也像那只大白鹅一样,被定格在了墙上。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去年,海沈村的农村污水排放已经全部纳管。解决污染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否可以在生态可承受的前提下、在限定的范围里养鸡养鸭?是养三五只、还是几十只?需要村民共商共议。有共识,有设施和技术手段保障,恢复农村更多的乡愁风貌未尝不可。迈出这一步的背后,是乡村治理。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探访人秦畅:沈月明老师是海沈村人,他的书《沪乡纪事》中的段落,是村子墙绘的素材之一,他的回忆带来思考:上海乡村的共同记忆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对当下乡村振兴的文化价值是什么?如果,用最有内在凝聚力的文化认同来整合资源,寻找同道,上海的乡村振兴就有了底蕴和根基。

来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来源:规划中国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编辑:一米阳光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