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通量变化率(磁通量变化率)

80酷酷网    80kuku.com

磁通量变化率(磁通量变化率)电工2021考试高压电工试卷及答案

电工基础

一、单选题

1、当两个同性带电物体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就会( B )。P1 8—9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无作用力 D、不能确定

2、当两个异性带电物体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就会( A )。P1 8—9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无作用力 D、不能确定

3、带电物体相互作用是因为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着( C )。P1 倒11—9

A、电压 B、磁场 C、电场 D、电晕

4、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靠( D )来传递的。P1 倒10—9

A、空气 B、磁场 C、电压 D、电场

1、电荷的多少和位置都不变化的电场称为( A )。P1 倒9—8

A、静电场 B、有旋电场 C、均匀电场 D、复合电场

5、电场中某点A的电位等于单位( B )在该点所具有的电位能。P1 倒5

A、电子 B、正电荷 C、负电荷 D、以上都正确

6、一般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 B )V。P1 倒4

A、-1 B、0 C、1 D、2

7、关于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与参考点的选择,以下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D )。P1 倒2

A、各点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但正负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B、各点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但正负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C、各点电位的大小和正负与参考点的选择都无关

D、各点电位的大小和正负与参考点的选择都有关

8、关于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与参考点的选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P1 倒2

A、各点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B、各点电位的正负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C、计算电路中某点的就是求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位差

D、各点电位的大小和正负与参考点的选择都无关

9、已知电路中A点电位为12V,B点电位为3V,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 B )V。P2 1—3

A、-9 B、9 C、15 D、36

根据UAB=VA-VB=12-3=9(V)

10、已知电路中A点电位为15V,B点电位为4V,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 A )V。P2 1—3

A、11 B、-11 C、19 D、60

根据UAB=VA-VB=15-4=11(V)

11、1kV=( C )V。P2 7

A、10 B、100 C、1000 D、10000

12、1kV=( C )mV。P2 7

A、10 B、103 C、106 D、109

13、若在3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15库仑,则电流强度为( B )安培。

A、3 B、5 C、12 D、45

根据 P2 公式(1—1)I=Q/t=15/3=5(安培)

14、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有脉动变化的电流叫做( D )。P2 倒10

A、正弦交流电 B、简谐交流电 C、脉动交流电 D、脉动直流电

15、测量电路中电流时,电流表应( A )在该电路中。P2 倒8—7

A、串联 B、并联 C、混联 D、以上均可以

16、电流表的量程应( A )被测电路中实际电流的数值。P2 倒6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远大于

17、1mm2的铜导线允许通过6A的电流,则相同材料的2.5mm2铜导线允许通过( C )的电流。P3 3—5

A、0.42A B、2.4A C、15A D、24A

18、已知横截面积为10mm2的导线中,流过的电流为200A,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 A )。

A、20A/mm2 B、25A/mm2 C、30A/mm2 D、50A/mm2

根据 P2 公式(1—2) J=I/S=200/10=20(A/mm2)

19、已知横截面积为20mm2的导线中,流过的电流为300A,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 D )。

A、320A/mm2 B、25A/mm2 C、30A/mm2 D、15A/mm2

根据 P2 公式(1—2) J=I/S=200/10=20(A/mm2)

20、已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10A/mm2 ,导线中流过的电流为200A,则该导线的横截面积为( B )。

A、2mm2 B、20mm2 C、200mm2 D、2000mm2

根据 P2 公式(1—2) S=I/J=200/10=20(mm2)

3、已知横截面积为40mm2的导线中,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8 A/mm2 ,则导线中流过的电流为( D )。

A、0.2A B、5A C、32A D、320A

根据 P2 公式(1—2) I=J×S=8×40=320(A)

21、流过导体单位截面积的( C )叫电流密度,其单位符号为A/mm2。P2 倒4—3——P3 1

A、电压 B、电量 C、电流 D、电荷

22、电源是将其他能量转换为( D )的装置。P3 8

A、电量 B、电压 C、电流 D、电能

23、( C )是衡量电源将其他能量转换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P3 8—9

A、电流 B、电压 C、电动势 D、电功率

24、电流在外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 A )。P3 10—14

A、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B、从负载的正极流向负极

C、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从负载的负极流向正极

25、电源端电压表示电场力在( A )将单位正电荷由高电位移向低电位时所做的功。P3 11—12

A、外电路 B、内电路 C、整个电路 D、任意空间

26、在电源外部,正电荷是由( B )。P3 12

A、低电位移向高电位 B、高电位移向低电位

C、高电位移向参考电位 D、低电位移向参考电位

4、在电源内部,正电荷是由( A )。P3 13—14

A、低电位移向高电位 B、高电位移向低电位

C、高电位移向参考电位 D、低电位移向参考电位

27、电源电动势的大小等于外力克服电场力把单位( B )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P3 13—14

A、负电荷 B、正电荷 C、电子 D、正离子

28、电源电动势的大小等于外力克服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在电源内部( B )所做的功。P3 13—14

A、从正极移到负极 B、从负极移到正极

C、从首端移到尾端 D、从中间移到外壳

29、在电源内部,电动势的方向( D )。P3 13—14

A、从正极指向负极 B、从首端指向尾端

C、从外壳指向中间 D、从负极指向正极

30、在电源内部,电动势的方向与电源内( A )的方向相同。P3 13—14

A、电流 B、电压 C、电场 D、磁场

31、同一个电源的正极电位( A )。P3 15

A、比负极高 B、比负极低 C、和负极相同 D、不确定

32、当电路开路时电源端电压在数值上等于( B )。P3 16

A、零 B、电源的电动势 C、电源内阻的电压 D、无法确定

33、电路中,导体对( C )呈现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用参数R表示。P3 倒10—8

A、电压 B、电量 C、电流 D、电流密度

34、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其导电性能( B )。P3 倒9

A、越好 B、越差 C、不变 D、不确定

35、电阻的单位是( B ),符号表示为Ω。P3 倒8

A、库伦 B、欧姆 C、伏特 D、安培

36、电阻率ρ的单位是( A )。P3 倒4

A、欧姆·米 B、西门子·米 C、欧姆/米 D、安培/米

37、求导体电阻大小的表达式为( B )。P3 公式(1—3)

A、R=ρLs B、R=ρL/s C、R=ρs/L D、R=Ls/ρ

38、当导体材料及导体截面确定之后,如果导体长度越短,则导体的电阻值( C )。P3 公式(1—3)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D、不确定

39、关于某一类导体材料的电阻,( A ),导体的电阻越大。P3 公式(1—3)

A、导体长度越长,截面积越小 B、导体长度越长,截面积越大

C、导体长度越短,截面积越小 D、导体长度越短,截面积越大

40、导体的电阻越小,则其电导就( B )。P4 5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D、不确定

41、导体的电导越大,表示该导体的导电性能( C )。P4 5

A、不变 B、越差 C、越好 D、不确定

42、用于分析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端电压关系的定律称为( C )。P4 10 及 公式(1—5)

A、全电路欧姆定律 B、电磁感应定律

C、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D、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D )。P4 公式(1—5)

A、I=UR B、I=R/U C、R=I/U D、I=U/R

4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表明,当电阻一定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 A )。P4 公式(1—5)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符合正弦规律 D、符合余弦规律

44、已知一部分电路的端电压为10V,电阻为5Ω,则电路的电流为( B )A。

A、1 B、2 C、5 D、10

根据 P4 公式(1—5) 则电流 I=U/R = 10/5 =2(A)

45、已知电路的端电压为12V,电流为2A,则该电路电阻为( B )Ω。

A、0.16 B、6 C、10 D、24

根据 P4 公式(1—5) 则电流R =U/I = 12/2 =6(Ω)

46、已知电路的端电压为18V,电流为6A,则该电路电阻为( C )Ω。

A、12 B、108 C、3 D、24

根据 P4 公式(1—5) 则电流R =U/I = 18/6 =3(Ω)

47、已知电路的电流为4A,电阻为10Ω,则该电路端电压为( D )V。

A、0.4 B、2.5 C、6 D、40

根据 P4 公式(1—5) 则电源端电压 U=I×R= 4×10 =40(V)

56、当电源电动势为E,电源内阻为r0,外接负载电阻为R时,全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D )。P5 公式(1—6)

A、I=R/(E+r0) B、I=(R+r0)/E

C、I=E/R D、I=E/(R+r0)

1、全电路欧姆定律表明,在闭合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源电动势( A ),与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P5 倒11—9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正弦规律 D、不确定

57、全电路欧姆定律表明, 在闭合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电阻成( B )。P5 倒11—9

A、正比 B、反比 C、正弦规律 D、不确定

58、用于分析回路电流与电源电动势关系的定律称为( A )。P5 倒11—9

A、全电路欧姆定律 B、电磁感应定律

C、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D、基尔霍夫定律

49、当电源内阻为零时,电源端电压( B )电源电动势。P5 公式(1—6)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远小于

50、电路闭合时,电源的端电压( C )电源电动势减去电源的内阻压降。P5 公式(1—6)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远大于

4、在闭合电路中,当电源电动势大小和内阻大小一定时,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电源端电压的数值( A )。P5 公式(1—6)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一定

4、在电路中,电源产生的功率( C )负载消耗功率与内阻损耗的功率之和。P5 由公式(1—6)推导可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51、在电路中,负载消耗功率等于电源产生的功率与内阻损耗的功率( B )。P5 由公式(1—6)推导可知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52、在电路中,内阻损耗的功率等于电源产生的功率与负载消耗功率( B )。P5 由公式(1—6)推导可知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48、已知电源内阻为4Ω,外接负载电阻为10Ω,电路电流为5A,则电源端电压为( C )V。

A、20 B、20 C、50 D、70

根据 P4 公式(1—5) 则电源端电压 U=I×R= 5×10 =50(V)

3、已知电源内阻为1Ω,外接负载电阻为8Ω,电路电流为5A,则电源电动势为( D )V。

A、5 B、40 C、40 D、45

根据 P5 公式(1—6) I=E/R+R0 则电动势E=I×(R+R0)=5×(8+1)=45(V)

53、已知电源电动势为24V,电源内阻为2Ω,外接负载电阻为6Ω,则电路电流为( A )A。

A、3 B、4 C、6 D、12

根据 P5 公式(1—6) 则电流 I=E/R+R0 = 24/6+2 =3(A)

54、已知电源电动势为30V,电源内阻为2Ω,外接负载电阻为8Ω,则电源端电压为( D )V。

A、6 B、12 C、20 D、24

根据 P5 公式(1—6) 则电流 I=E/R+R0=30/2+8=3(A)

端电压 U=I×R =3×8=24(V)

55、已知电源电动势为50V,电源内阻为5Ω,外接负载电阻为20Ω,则电源端电压为( A )V。

A、40 B、25 C、20 D、24

根据 P5 公式(1—6) 则电流 I=E/R+R0=50/5+20=2(A)

端电压 U=I×R =2×20=40(V)

59、在电路中,电阻的联接方法主要有( D )。P6 2

A、串联和并联 B、并联和混联 C、串联和混联 D、串联、并联和混联

60、在电路中,将两个及以上的电阻按头尾相接的顺序连接起来,称为电阻的( A )。P6 4—5

A、串联 B、混联 C、并联 D、星形连接

61、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当两个电阻阻值不相等时,则( D )。P6 倒13

A、电阻大的电流小 B、电阻小的电流小

C、电阻大的电流大 D、两电阻的电流相等

62、在电阻串的电路中,各串联电阻上的电流( B )。P6 倒13

A、数值不相等 B、方向相同 C、方向不同 D、不确定

63、已知在四个电阻串联的电路中,通过其中一个电阻的电流为10A,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B )A。P6 倒13

A、2.5   B、10   C、20   D、40

5、已知在三个电阻串联的电路中,各电阻的端电压分别为4V、5V和9V,则电路的端电压等于( C )V。

P6 倒10—9 公式(1—8)

A、6 B、9 C、18 D、24

64、几个不等值的电阻串联,则( C )。P6 倒8—7

A、电阻大的端电压小     B、电阻小的端电压大

C、电阻小的端电压小     D、各电阻的电压相等

65、在电路中,将两个及以上的电阻的一端全部联接在一点上,而另一端全部连接在另一点上,这样的联接称为电阻的( B )。P6 倒3—1

A、串联 B、并联 C、混联 D、三角形连接

66、在电阻并联的电路中,电路的端电压U等于( B )。P7 2

A、各并联支路端电压的平均值 B、各并联支路的端电压

C、各并联支路的端电压之和 D、各并联支路端电压的最大值

4、在电阻并联的电路中,电路的电流等于( C )。P7 4

A、各并联支路电流的平均值 B、各并联支路的电流

C、各并联支路的电流之和 D、各并联支路电流的最大值

67、在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中,已知三条并联支路的电流分别为4A、8A和15A,则电路的电流等于( D )A。P7 4

A、9 B、15 C、24 D、27

根据 P7 公式(1—11) I=I1+I2+I3+···+In=4+8+15=27(A)

68、在电阻并联的电路中,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 D )。P7 8—9

A、各并联支路电阻的最大值 B、各并联支路电阻

C、各并联支路电阻之和 D、各并联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69、两个及多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即总电阻)( B )各并联支路的电阻值。 P7 公式(1—13)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70、两个电阻值为R的等值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即总电阻)等于( A )Ω。 P7 公式(1—13)

A、0.5R B、R C、1.5R D、2R

71、在电路中,既有电阻的并联,又有电阻的串联,这样的电路称为( C )电路。P7 倒10—9

A、串联 B、并联 C、混联 D、三角形连接

72、最简单的电路由电源、( C )和连接导线四部分组成。P8 倒4—3

A、电灯和开关 B、变压器和负荷 C、负荷和开关 D、变压器和配电所

73、开关闭合,电路构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有( B )流过。P9 1

A、电压 B、电流 C、涡流 D、电功率

74、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值比正常时的电流值( A )。P9 6—7

A、大很多倍 B、小 C、一样大 D、小很多倍

75、电路处于( C )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为过大而造成损坏电源、烧毁导线,甚至造成火灾等严重事故。P9 6—7

A、通路 B、断路 C、短路 D、开路

76、在工作中,电能的常用单位符号是( C )。P9 倒12—11

A、W B、kW C、kW·h D、W·s

77、灯泡通电的时间越长,则( B )。P9 公式(1—14)

A、消耗的电能就越少 B、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C、产生的电能就越少 D、产生的电能就越多

3、在电路中,负载功率与其通电时间t的乘积称为( D )。P9 公式(1—16)

A、负载产生的电能W B、负载消耗的有功功率P

C、负载消耗的无功功率Q D、负载消耗的电能W

78、以下关于电功率P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B )。P9 公式(1—16)

A、P=I2Rt B、P=W/t C、P=UIt D、W=U2t/R

79、已知某一设备用电10h后消耗的电能为5kWh,则其电功率为( D )。

A、10Kw B、5kW C、2kW D、0.5kW

根据 P9 公式(1—16)P=W/t=5/10=0.5(kW)

81、电功率的常用单位符号是( A )。P9 倒4

A、W B、kW·h C、J D、W·s

82、小磁针转动静止后指北的一端叫( B )极。P10 7—9

A、M B、N C、S D、T

83、小磁针转动静止后指南的一端叫( C )极。P10 7—9

A、M B、N C、S D、T

84、同性磁极相互( B )。P10 10

A、吸引 B、排斥 C、无作用力 D、不能确定

2、异性磁极相互( A )。P10 10

A、吸引 B、排斥 C、无作用力 D、不能确定

85、规定在磁体外部,磁力线的方向是( B )。P11 1

A、由S极到达N极 B、由N极到达S极

C、由N极出发到无穷远处 D、由S极出发到无穷远处

1、规定在磁体内部,磁力线的方向是( A )。P11 1-2

A、由S极到达N极 B、由N极到达S极

C、由N极出发到无穷远处 D、由S极出发到无穷远处

86、磁力线上某点的( D )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P11 4

A、法线方向 B、正方向 C、反方向 D、切线方向

87、磁场中磁力线在某区域的密度与该区域的磁场强弱( A )。P11 8—10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成正弦规律 D、无关系

88、判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通常采用( C )进行判定。P11 倒4—3

A、左手螺旋定则 B、安培环路定理 C、右手螺旋定则 D、楞次定律

89、右手螺旋定则可以用于已知磁场的方向来判断( D )。P11 倒4—1

A、电磁力的方向 B、电动势方向 C、电场的方向 D、产生磁场的电流方向

5、右手螺旋定则可以用于已知电流方向来判断( B )。P11 倒4—1

A、电磁力的方向 B、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 C、电动势方向 D、电场的方向

90、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长直载流导线的磁场时,右手握住导线,伸直拇指,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四指环绕的方向为( B )。

P11 倒2—1

A、电磁力的方向 B、磁场的方向 C、电场的方向 D、电场力的方向

91、直载流导线周围磁力线的形状和特点是( D )。P11 倒2—1

A、不环绕导线的椭圆形 B、不环绕导线的同心圆

C、环绕导线的椭圆形 D、环绕导线的同心圆

92、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载流线圈的磁场时,右手握住线圈,伸直拇指,四指的螺旋方向为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为( A )。

P12 5—7

A、N极方向 B、S极方向 C、电磁力方向 D、电场方向

93、磁通的单位1Wb(韦)= ( C )Mx(麦)。P12 倒10

A、104 B、106 C、108 D、1012

94、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 C )。P12 倒6

A、磁通 B、磁力线 C、磁感应强度 D、电磁力

95、磁场中某点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就是该点( B )的切线方向。P12 倒5

A、磁通 B、磁力线 C、电磁力 D、磁场强度

96、在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可用( C )表示。P12 倒3—2 公式(1—17)

A、B=Ф B、B=ФS C、B=Ф/S D、B=S/Ф

97、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称为通过该面积的( C )。P12 倒2 公式(1—17)

A、电磁力F B、电场强度E C、磁通量F? D、磁场强度H

98、在磁感应强度B=0.8T的均匀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一面积S=0.2m2的平面单匝线圈,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 A )Wb。

A、0.16 B、0.25 C、0.32 D、4

P12 (1—17) 公式:B=φ/S φ= B S=0.8×0.2=0.16(Wb)

99、在磁感应强度B=8.8T的均匀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一面积S=0.4m2的平面单匝线圈,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 D )Wb。

A、0.52 B、0.352 C、0.16 D、3.52

P12 (1—17) 公式:B=φ/S φ= B S=8.8×0.4=3.52(Wb)

100、关于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正确的说法是( A )。P12 倒6 公式(1—17)及 P13 倒13

A、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都是表征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

B、磁场强度的大小等于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介质导磁率μ的乘积

C、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奥斯特”, 磁场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

D、磁场强度H的方向和所在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相反

101、关于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错误的说法是( D )。P12 公式(1—17)

A、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都是表征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

B、磁场强度与磁介质性质有关

C、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

D、磁感应强度与磁介质性质有关

102、表征磁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叫做( A )。P13 5—6

A、导磁率 B、磁通 C、磁感应强度 D、磁场强度

103、真空的磁导率为( C )。P13 7

A、2π×10-7H/m B、3π×10-7H/m C、4π×10-7H/m D、5π×10-7H/m

104、相对导磁率小于1的物质叫( C )。P13 10

A、顺磁性物质 B、铁磁性物质 C、反磁性物质 D、以上答案皆不对

105、银是一种( A )磁性物质。P13 10

A、反 B、顺 C、铁 D、永

106、铝是一种( B )磁性物质。P13 11

A、反 B、顺 C、铁 D、永

107、铁磁性物质的相对导磁率( D )。P13 12

A、略小于1 B、略大于1 C、等于1 D、远大于1

108、镍是一种( C )磁性物质。P13 12—13

A、反 B、顺 C、铁 D、永

1、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的铁芯,以及电磁铁等都采用( C )磁性物质。P13 14—15

A、反 B、顺 C、铁 D、永

109、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导率?的比值,称为该点的( C )。P13 倒13—12

A、电磁力F B、磁通量F? C、磁场强度H D、磁感应强度B

4、磁场强度的单位符号是( D )。P13 倒10

A、Wb B、T C、H/m D、A/m

110、A/M 是( D )的单位符号。P13 倒10

A、磁通 B、导磁率? C、磁感应强度 D、磁场强度

3、磁场强度的单位1奥斯特=( C ) 安/米。P13 倒10—9

A、40 B、60 C、80 D、100

111、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会产生( A )。P13 倒5—4

A、感应电动势 B、电流 C、磁场 D、电感

4、导体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内会产生( C )。P13 倒5—4

A、电阻 B、电流 C、感应电动势 D、电感

112、对于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直导体来说,感应电动势可用( A ) 公式计算。P13 倒1——P14 1 公式(1—19)

A、e=BLvsinα B、e=BSvsinα C、e=BLvcosα D、e=BSvcosα

113、一直导体与磁场磁力线垂直的方向运动,磁感应强度B为5T,导体切割磁力线速度为v为1m/s,导体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L为2m。则感应电动势e为( B ) V。

A、5 B、10 C、15 D、20

根据 P14 公式(1—19) e=BυLsinα=5×1×2×sin900=10(V)

114、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知道,导体切割磁力线的运动速度越快,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 C )。P14 公式(1—19)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D、不确定

115、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知道,当导体的切割速度和切割长度一定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大,则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

( C )。P14 公式(1—19)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D、不确定

116、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知道,当导体的切割速度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时,导线的切割长度越短,则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

( A )。P14 公式(1—19)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D、不确定

117、直导体垂直于磁力线运动时,感应电动势e( A )。P14 8—9

A、最大 B、最小 C、为0 D、不确定

118、感应电动势e最大时,直导体( C )于磁力线做切割运动。P14 8—9

A、平行 B、成600角 C、垂直 D、不确定

119、判断导体内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时,应使用( B )。P14 10

A、左手定则 B、右手定则 C、顺时针定则 D、逆时针定则

120、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时,姆指所指的是( A )。P14 10—12

A、导线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方向

B、导线受力后的运动方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