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一个女生的求职日记

80酷酷网    80kuku.com

  

  1 第一次找工作

  2003年7月9日 星期三

  第一次找工作我可是一点也不急。本来,按照父亲的计划,我能回老家的一所中专从事心理咨询教学,一方面我内心里不想当老师,实在不想刚出校园,又进校园,总要接触一下社会吧;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应该留在武汉———看着自己凝聚在表格里的辉煌四年,我还是蛮自信的。其实,毕业于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我忽略了很多不该忽略的东西。

  6月28日,我去了武汉科技会展中心,那里正在办一个IT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在里面转来转去,最终决定到一家在IT行业比较知名的电子公司试一试。我应聘的是市场部的客户代表———我想所学的心理学专业,能在那里得到发挥。3天后,我接到了面试的电话。次日,我衣着得体地到招聘地点,接待的一位小姐先让我填了一张表,人事经理则问了我一些问题,主要是有没有实践经验,如何把握顾客的心理等。平心而论,我的面试还算顺利。人事经理礼貌地告诉我,下周三再来复试。

  也许是因为我太大意了。复试的前一天,几个同学搞告别聚会,晚上玩通宵,第二天起晚了,去那家公司时还迟到了。面试官显然有些生气,如果你是客户,而客户代表却不守诺,你还会相信他吗?后来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了。我真是后悔极了,看着这家企业如今运作得这么好,心想当初心态摆正一点,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自己也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了。

  程明点评:客观上来说,因为交通等各方面因素,迟到是难免的;主观上,求职要准时,要早到,求职者要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第一印象很重要,这就是所谓的“首印效应”。准时、穿着有礼有节很重要,第一次就不准时,用人单位会怀疑你的工作态度,求职者要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2 没有成功的“相约”

  2003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班上的同学,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几乎都有了明确的方向。前几天,一个在武汉参加工作的同学回来看我,很奇怪的是,我内心泛起了一股酸气,甚至有些嫉妒。她告诉我,像我们这个专业毕业的,最好是找个对口的。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也参加了十几个,应聘过客户代表,培训学校的老师,甚至是文员。也算是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同学说,今天有一个“相约成功”的大型人才招聘会,还是去看看吧。

  进会场的时候还蛮早的,但里面已挤得水泄不通。

  逡巡良久,总算发现了一家,是一家大型的超市连锁店。这可是好地方啊,待遇高、福利好,交通也便利,就是竞争者多了点。想一想,经理助理,我是肯定没戏的,还是去应聘客户代表吧。我看了一下招聘简章,然后递上自荐书。

  “你在超市、商场里实习过没有?”一个经理模样的人问我。

  又是经验!我现在是烦透了这个问题,每个人不都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的吗?我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我想了一下,还是适应环境吧,顺口便胡诌了一个:“大三时,双休日在武商卖过创维的电视。”

  “创维在武商的经理姓什么?你现在把我当做客户,试一下。”

  真是遭透了!没想到遇到这种较真的人。我哪里知道经理姓什么,我连电视的价格都不知道,哪里知道怎么推销。离开那个招聘台时,我只感到脸上发烧,也无心再去看别的岗位了。回到出租房里,真是累。看着手中的自荐书,哭了一场……

  程明点评:工作单位要求应聘者有经验,有一定道理,可以直接上手,减少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诚信是立身之本,对黄小楠而言,要注意诚实为好。没有实践经验,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提高,相信用人单位也不会太苛求,她“顺口胡诌”,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3 屡屡受挫,决心南下

  2003年12月3日 星期三

  转眼2003年就要结束,工作的问题却还没有着落,甚至连每月的房租都有些困难了。我的明天在哪里呢?想到这个现实问题,我的心就格外沉重。有空的时候,就在“无忧工作网”、“武汉人才网”上溜达。半个月前,网站发布了一条信息:广州12月初将举行一场“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届时将有一批中外知名企业进场招聘应届毕业生。这几天,我一直在寻思:是否该去趟广州呢?

  最后,我下定决心要去广州碰运气。即使找不到工作也没什么要紧的,就当积累求职经验吧!我心里想。

  有个室友对广州比较熟悉,给我介绍了一些如何出行、住宿的知识,还推荐我就近去火车东站旁的一家铁路招待所住宿,告诫我不要为贪便宜去小旅馆。

  我的性格向来属于那种犹豫不决的类型,这次竟然能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连自己都有些诧异了。夜虽已深,我却格外激动。

  程明点评:“机遇钟情那些有准备的人。”黄小楠没有确定自己在哪个领域谋发展,就盲目南下,其中成功率有多大是值得怀疑的。

  2003年12月9日 星期二

  历经十几个小时漫长的旅程,总算到了广州火车东站。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那种恐惧、孤独感,突然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当时都有点后悔到广州来了。

  “一定要有收获才行!”对着招待所浴室里的镜子,我鼓励自己。

  我买了一份广州市区地图,步行前往天河体育中心。当经过高耸入云的中信广场、气势不凡的大都会广场时,看着那些西装革履的男女白领们,心里不禁羡慕起来,真希望自己能加入他们的行列。我为这种想法激动起来,顿时又充满自信。

  到体育中心时刚9点钟,招聘现场早已是人头攒动。看着黑压压的求职者从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向这里聚集,我的心情紧张起来。

  尽管有不少知名企业进场招聘,但几乎没有适合心理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好不容易找到广州一家日资企业,他们招聘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我耐心地排队40多分钟后,却仅得到5分钟的面谈机会。一个20来岁的女孩子只问了我几个不着边际的问题,收下简历后就例行公事般地告诉我“一个星期内我们会电话通知你的”。从她冷漠的表情上,我感觉自己永远不会等到电话。

  一家机械行业的港资企业招聘内部刊物的中文编辑,我想我的文笔还可以,鼓起信心排在后面。在我前面面试的是广州某大学的一个女生,她讲的是广东话,负责招聘的和她足足谈了20多分钟。轮到我时,这名考官却用一些毫不相干的问题敷衍我。最后我礼貌地对他说了声“谢谢您,再见”,简历也没留下就离开了。

  我失落地离开了招聘会现场。未来的不确定性,真是让人感到焦虑、恐惧……

  程明点评:黄小楠到广州是去找工作的,但第一次应聘她仅凭“我感觉自己永远不会等到电话”就放弃了推销自己的机会;第二次应聘固执地认为“考官却用一些毫不相干的问题敷衍我”再次放弃了找工作的机会。年轻人找工作,有自卑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随意地放弃,要有一定克服困难的勇气。黄小楠如果找与本专业有一定关联的工作,到广州找工作成功的概率就可能高一些。

  4 找不到回家的“见面礼”

  2003年12月13日 星期六

  从广州回来也有几天了,但这几天我都不想动一下。想一想,也快过年了,不知怎么的,到了这个时候我特别地想家,可又特别地害怕回家———怎么向父母交代?上次回老家(实际上是回去拿钱),我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一个邻居热情地问我,现在毕业了吧,在哪里工作呢?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如果现在就这样两手空空回到家,我真不敢想……

  今天是星期六,还是去省人才市场转转吧。现在是找工作的淡季,参加招聘的单位不多,前来求职的人却不少。沌口一家房地产公司招文员,我心里想了又想,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没什么好想的了。况且,如果真聘上了,回家也有个说法。

  “你学的是心理学专业,我们这个职位需要文笔好一点的。”招聘小姐头也不抬地说。

  她太小瞧我了。我参加过学校的诗歌比赛,拿过奖;还在《中国大学生》上发过几篇“豆腐块”。我把这些材料递了上去。果然很有作用。招聘小姐与另一个负责招聘的人商量了一下,让我去面试。

  2003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我发现自己似乎都擅长于求职了,该穿什么衣服,心里都相当有数,不像以前,慌慌张张的,选来选去。想到这些,我对着镜子苦笑了一下。沌口真远,还转了两趟车。早晨8点,我就到了地点。公司还没开门,我就在外面瞎转,风有点大,苦不堪言。

  没想到,面试的人还不少。9点左右,我结束了面试,面试官说三天内给通知。尽管面试官对我一个名牌大学学生,只想当一名文员的想法产生了怀疑,但总体上我还是感觉不错,顺便到家乐福转了一圈才回家。2003年12月19日星期五

  怎么这么久还没有通知?早晨起来给那家公司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小姐说:如果没有接到电话通知,就是落聘了。我差点昏厥过去。

  程明点评:年底是招人的淡季,一般单位招聘确因人手不够才招,面试官对黄小楠的怀疑是可以理解的,再说黄找工作的动机只是为了回家过年有个“说法”,该单位不招她,说明面试官看人还是很准的。黄小楠不要灰心,只要个人注意一下心态的调整就行了。当然,对于暂时没找到工作,周围的亲朋和父母,要充分地相信他们,鼓励他们直到找到工作为止。

  5 春节归来,找到一丝安慰

  2004年2月11日 星期三

  很久没有写日记了。整个春节,过得像小偷一样,足不出户,不敢见朋友,不敢见同学。好在父母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并没有勉强过我。

  2月4日,我回到武汉。从傅家坡出来,我不想那么早就回到那个阴暗的租住地,便漫无目的地在洪山广场四周溜达。看到一群小学生在广场的池子边嬉戏,我回想起自己的快乐时光。冬日里的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慢慢地,心里感觉暖和多了。回想起一生经历坎坷的父亲刚才在电话里的鼓励: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

  会有几段艰难的时刻。但只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我感到不能再这样沮丧、失望下去了。

  买了份报纸,哇塞,今天的招聘版竟比平时多了几倍!接下来就是满怀信心地去应聘了。

  值得庆贺!洪山的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给我打来电话,但试用期只有400多元的工资,3个月后,工资可以涨到800元。我对自己说,暂且委屈一下吧。

  (记者注:今年3月初,房地产中介公司又解聘了黄小楠,她又踏上了求职之路。但黄小楠相信,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她对自己已经很有信心,而且目前已经有几家公司通知她面试。她相信自己能在很短的时期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程明点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人走向社会都要经历一个从不懂到熟悉的过程。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大学生要在一年内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太容易。据资料统计,一个美国人的一生平均差不多有18次工作变动,一个英国人一生平均差不多有12次工作变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求职次数增多是一个趋势。求职者不可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挫折人人都会有,只要正确地去面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