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偏知春气暖的下一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的下一句)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今夜偏知春气暖的下一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的下一句)2021-07-25 13:31·老谢语文堂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之形象异同比较鉴赏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①

脉脉广川②流,驱马历长洲③。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月 夜

刘方平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上官仪(608—665),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本诗是诗人宰相任上(661—663)所作。②广川: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③长洲: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④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

鉴 赏

《入朝洛堤步月》: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

诗的前两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头,写洛水含情不语地流淌着;更是化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传达承恩得意的神气。接着写驱马洛堤,以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

后两句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清晨,曙光微明,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第三句写凌晨,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这里取其意而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既表现出天下太平的景象,又流露出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

这首诗是上官仪得意时的精心之作。它的意境和情调都不算很高,字里行间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真实地为这类得势当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了一幅生动的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使其得意洋洋的神情毕现。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了一种特殊的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来;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问题

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首诗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则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现,鹊飞报喜,既表现天下太平的景象,又流露出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魄。(3)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出春夜的静谧风光。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②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

鉴 赏

《减字木兰花》:这首词抒写了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全词托思妇自诉口吻,以“愁”字贯串始终。“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这四字写出了空间、时间的悬隔。“独自凄凉人不问”,表面讲无人过问,无人安慰,实际是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离愁的人。“欲见回肠”二句犹如思妇的自言自语,谁想看我的愁肠环曲吗?“黛蛾”二句乃思妇为自己的蹙眉愁容作一写真,愁眉“长敛”正与胸怀“旧恨”相映。“春风吹”补出思妇恰因伤春而触离愁。“困倚危楼”二句写思妇愁望空虚,一个“困”字传达出思妇独倚高楼日久的困乏、倦怠和失望无聊的情绪。“过尽”二字写思妇眺望大雁归来的情景,“飞鸿”意象从来是为离人传递书信的象征,而今只见大雁排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列飞过,却不见行人归来,连封书信也未见到,自然睹雁阵而“字字愁”啦!全词情调凄哀,意境含蓄,得南唐词风范,而语辞清丽隽永,风格情韵深远,则是秦词本色。

《减字木兰花·竞渡》:上片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了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两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片四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间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片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地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紧张热烈气氛。同时,还反映了人们紧张热烈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问题

结合这两首词,简要分析二者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了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了积极豪迈的情怀。

点拨关键

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个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迅雷安全中心(手机迅雷解除敏感资源权限)

下一篇非洲人吃什么(非洲人吃什么照片)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