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为何不爱白领偏爱“灰领”?

80酷酷网    80kuku.com

      我国大学毕业生应聘、社会招聘从每年的春节前后开始,至仲夏结束。随着暑假的来临头,04年度本科生就业即将进入尾声。

  今年的本科生就业行情如何?逐渐复苏的IT行业对人才有何新要求?记者带着种种问题走访了上海及长三角部分城市、科技园区、高科技人才市场,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在人才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越来越多的灰领占据了白领的岗位。

  IT行业,为何你不爱白领爱灰领?

  IT就业难:天上地下行情多变


  由于我国高校逐年来的扩招,越来越多人跨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然而学生大军数量的扩大也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本科生,从最近三年的趋势来分析,就业的压力已经显著增长——本科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本科生的就业和价值趋势出现了严重的分流,各种发展方向相互博弈。过去几年的情况是“一流的学生出国,二流的学生考研,三流的学生找工作”,如今的才市流行语是“一流的学生进大公司,二流的学生出国读不冷不热的专业,三流的学生才去考研”。

  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变成某些大学生群体心理上的一种负担。就拿IT行业来说,同一个专业几年来就业行情大起大落,天之骄子首鼠二端,前后攀比之下,往往无所适从。

  以上海交通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为例,在IT行业人才需求鼎盛的2000~2001年,人才供需比例平均达到1:8,最高潮的时期达到过1:10,学生毕业后两年内平均年薪近8.5万。可就是有好工作,学生还是一个接一个往外走,没等到来年夏天,一个毕业班光出国就走了一半人。

  然而最近三年IT人才市场变化很大,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供应使得本科生就业只得“随行入市”。同样的专业同样的班级编制,2004年的人才供需回落到1:3,起点月薪只有2000余元,令寒窗苦读的学子郁闷不已。“想想两三年前毕业的师兄,那待遇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少IT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高薪工作,宁可待业也不肯屈就。而2004年与本科生在IT人才市场上竞争的不仅包括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群,更多的是来自各个IT基础工种、具备熟练工作技能的灰领人才。市场反映,中高级的灰领人才对本科生就业的威胁甚至还大过海归派。

  真抓实干出效益:电子制造业青睐灰领

  灰领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形象地说,就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记者从上海市府获悉,在上海“紧俏职业排行榜”上,排名前10位的职业中,有8个属于灰领范畴,如电子工程技术、工业产品设计制作、多媒体制作员、包装设计制作、会展设计等。

  目前,上海市约有1.5万个技术型和技能型岗位虚位以待。未来5年,灰领人才缺口保守估计将逾26万人,相应的工作岗位广泛分布于电真空制造、芯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无线电整机装配调试、电子设备维修、电子产品模具制造、装配调试和维修、计算机系统集成等领域。

  灰领(Gray Collar)一词源于美国,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机械的技术工人。而现在的IT灰领被赋予了新的定义——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从能力结构来看,灰领是具有较高心智和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工作群体;从产业结构来看,灰领是在制造业中创造产品、服务核心价值的专门人员;从社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来看,灰领是生产或服务领域的技术领军人物,是一线生产或服务岗位上的骨干。

  与部分“眼高手低”,梦想白领生活的本科生相比,IT制造业雇用灰领工人容易上手,容易产生效益。相比高学历人士的“见财起意”、“见异思迁”,灰领雇员对中小型IT企业的忠诚感、归属感也比较强。

  记者在昆山地区的台资IT制造企业内看到,很多中层管理职位由在企业工作数年后的大专灰领担任,他们的月薪是一线操作工的3~5倍,有的甚至高于部门主管级的白领。

  整个苏州、昆山地区,有专门的对口学校、培训机构为企业定点培训灰领人才,企业也适当地与人才基地保持合作,有的人才培训平台就设在企业的生产线上,甚至细化到某个车床组。人才出了校门就进厂门,灰领供需形成培训产业,用当地的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

  就IT制造企业的观点,灰领往往在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整个制造生产活动中,灰领人才不仅是某些关键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还是整个生产环节的组织者;同时他们还具备很强的技术革新开发攻关、项目改进的能力。”

  “企业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企业喜欢真抓实干出效益的人才,而不是办公室政治和盲目高薪的热衷者。”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位人事主管说出一句让人印象无比深刻的话,这是不是在影射当前大学生IT就业“好逸恶劳”、不愿付出、贪图享乐的某些弊端,令人深思。

  无论是上海还是基于整个长三角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国IT都亟需大批灰领。目前在上海140万技术人员中,灰领高级技工仅占6.2%。在我国电子工业排名百强的企业中灰领只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30%~40%。专家呼吁,如不加大力度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技术人员,不要说IT行业,中国的工业现代化都将无从谈起。

  产业建筑工:IT行业重新认识灰领人

  针对IT行业“重商业轻技术”、“重策略轻执行”、“重白领轻灰领”的不良趋势,专家指出,中国IT行业要建成擎天大厦,需要的不仅仅是比尔·盖兹式的领军人物,更需要的是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泥瓦匠”和“建筑工”,需要那些为电子工业发展、技术水平提升做贡献的产业工人。

  但是IT人才市场的结构失衡不容易一下子得到转变。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到212万。据预测,到2010年之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将在350万以上。

  随着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率不可避免的滑坡,7月份就业签约率从90年代末的80%下降到04年的73%。今年毕业大学生达到270万,硕士生27万,而高级技师存量只有28.7万。找本科生硕士生易,寻灰领人才难,觅高级技师难;大多数本科生电脑熟练,精通游戏,但见到数控机床却只会发呆。

  无论是“世界工厂”的战略定位,还是IT与电子制造业的融合,科技制造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占GDP的40%以上,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将近一半的城市人口的就业机会是由制造业提供的。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灰领人才迫在眉睫。

  从2003年起实施的为期三年的上海“技能振兴计划”已将加大对灰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将在在读大专学生中通过推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

  2004年上海市职业培训工作要以数字制造业和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作为职业培训的主攻方向。上海市教委将拨款对核心制造类专业装备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公共实训中心即将在年内完工或启动,国家级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也将落户上海。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心,中高职学科的“复合式教育”已提上职教改革的议事日程。未来两年,上海还将建立10多个市、区级公共实训基地,以加快培训灰领人才的步伐。到2005年,上海的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将占到技术性从业人员比重的15%左右。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灰领将成为新生代IT从业人的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流。“参照IT发达国家的经验,如韩国和日本,部分灰领技能培训很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国大学生就业前的必修课。”行业内称此为高校学生“回炉再造”,届时准白领与灰领阵营还将再度竞争,本科生的竞争弱势有望得到改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