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贷出的河南首富

80酷酷网    80kuku.com

  

关键字: 创业网 创业 创业故事 创业项目

    孙树华故事的前半段,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农村穷孩子的个人奋斗史,但从一位乡长做主给他第一笔贷款之后,孙树华和他的华林集团就一步步变成了乡、县、市、省诸多人士政绩与财富的来源地,而这位小学都没读完的河南首富的财富,则来自几大国有银行数以十亿计的贷款。   

    从前年初开始,41岁的孙树华就很少在他的公司华林集团出现,因为从那时起,他已成为逼债的银行和媒体围追堵截的对象。这一年,他将他的座骑——一辆黑色奔驰600轿车,悄然换成了一辆越野车。

    这辆奔驰,曾经见证了孙树华的荣耀与梦想。据称它是在河南省周口市出现的第一辆奔驰车,“京ag0116”的牌照显示着主人特殊的身份。这种牌照被认为“花钱也搞不到”。

    今年6月1日深夜,躲债的生活终于结束。在哈尔滨的一家宾馆里,正在上网的孙树华被警方抓捕。

    距此一个星期前,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对孙树华正式立案侦查。距此两天前,新华社播发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许可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消息。作为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最大的企业老板,孙树华还曾身兼河南省人大代表、淮阳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命令是从公安部下发的,理由是孙树华涉嫌贷款欺诈。他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材料、土地重复抵押等方式,从农业银行、长沙长海医院昏睡8个月才醒,人显得更加木讷少言了。

    这场车祸究竟给孙树华带来什么影响,仍然是个谜。

    一些跟孙树华打过交道的人认为,1993年的那场车祸,改变了孙树华的人生态度。当奇迹般“复活”后,他对很多事情看淡了,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嗜好,惟一的爱好就是工作。并且,“做大事”成为他在公司里经常宣传的个人理念。“官、产、学、研”四轮驱动是他公司里的文化人帮他总结出来的企业经营哲学。

    但孙树华的二哥孙树星回忆道:“他后来脑子出了问题,是那次车祸导致的。”孙树星的具体证据是,车祸后的孙树华,性格变得怪异了,与家里人交流时动不动就发脾气,“后来我们不见他了,只通电话,首席执行官报道:http://ceo.icxo.com,他的疯脾气让人受不了,再后来我们电话也打得少,因为在电话里他也乱骂。”

    也有人说孙树华的木讷少言是在与“大人物”打交道中形成的习惯。“他是官员办公室里的常客,所以说话肯定得先思考好了再说。”一位与孙树华有过紧密合作关系的人说。

    但无论如何,在43岁的孙树华因贷款问题被警方刑事拘留以前,他在运作项目、资金的过程中,的确表现出了惊人的能量。河南安彩集团前任董事长李留恩对记者表示:“孙树华是个能量极大、背景极深、可以通天的人。”安彩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彩电玻壳制造厂、一家有着上百亿元资产规模的上市公司。

    “贵人相助”

    一个毫无背景、从捡破烂起家的穷孩子,如何能够建立起如此深厚的人脉资源,并且以一个毫不起眼的贫困县城为基地,最终拿到那么多国家大型项目,从银行里拿到如此高额的贷款?    

    有人认为,孙树华能办成很多“大事”,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就是“傻大胆”。“再大的项目他也敢拿,对一些官员送礼,他的方式也很直接,就是拿着成箱的钱往别人桌上一放。”河南本地一位关注孙树华两年之久的记者说。

    据知情者称,孙树华虽然个人生活极度节俭,但在“请客送礼”上却从不小气。孙树华出门从来没有刷卡的习惯,都是带着成箱的现金。在他的车后备厢内,总是成袋成袋地码放着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一位当年跟孙树华同桌吃过饭的记者亲眼见到,孙树华拎起身边的一只密码箱打开,从里面掏出成捆的现金付账。

    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孙树华曾经向某银行申请11个亿的贷款,最后拿到手的钱只有7亿。

    据一位华林内部人士说,孙树华在里。孙树华得知后,天天跑去服侍,前后长达一个月。客商病愈,与孙树华成为生死至交,合作也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孙树华1997年将塑料厂改名为“沪光塑料厂”,隐约可见这位上海“贵人”的影子。

    “我们要与华林共存亡”

    pe管材项目为孙树华赢得了巨大声望,取得了来自政府层面的重视,可以说这是他继续获得更多“大项目”的一个支点性项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pe管材项目使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开始对孙树华刮目相看,承诺在政策上给予孙树华全力支持,还特地划出一千六百多亩土地,为华林打造工业园区。    

    孙树华此后成为淮阳县里的明星人物。

    在一个贫困的小县城里,华林集团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企业,受到需要发展地方经济、建立政绩的政府官员的呵护,其实并不奇怪,政府官员们于公于私都乐于帮助一个迅速崛起的明星企业。

    在县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孙树华在淮阳获得了三千余亩土地。这些农用地被从农民那里征用过来,改为工业用地。

    在华林集团大门外的水泥地上晒小麦的当地农民,纷纷向记者描述他们的土地被华林征用时的情形:“他们在村子里一家一家地找农民签卖地合同。有不愿意卖地的农民,当即被押进车里带走。”

    这些土地以一亩地2.2万元左右的价格得到,成为孙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的资产。抵押给银行时,每亩地作价至少在10万元以上。

    2005年华林出现困境以后,淮阳县政府调集了6000万元资金,帮助华林还债,其中包括政府扶贫款及淮阳县一中的教育经费。周口市当时的市委书记在会上表态说:“华林是我们周口最大的企业之一,我们周口与淮阳要与华林共存亡!”

    据周口市政府网站报道显示,在此后的两个月之内,周口市政府班子、河南省以一位副省长为首的几位领导分别到华林去考察慰问,他们将这场媒体风波形容为“竞争对手的点火”和“媒体的炒作”。一位副省长在考察华林时还亲切地对孙树华说:“树华,能挺得住吗?”孙树华的回答也充满豪气:“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我不被唾沫星子淹死,我就要把这个企业办下去。”

    2006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下发过一份文件,文件名带有“紧急帮助华林集团重新崛起”这样的句子。该文件建议华林的债主银行不要单独起诉、冻结资产,并希望银行为华林提供封闭贷款以帮其渡过难关。

    一些保护之举甚至令正常的执法行动都难以展开。2005年,河南省审计局两位工作人员受到局长派遣,带着执法证到华林集团审查华林的资产情况。起初周口市审计局不予配合,理由是他们必须先征求周口市委领导的同意。当两名审计人员进入华林后,淮阳县的一位县长赶过来“全程陪同”,两三天以后,两位审计人员毫无收获,忽然接到派遣他们出来的局长的电话:“你们回来吧。”两名审计人员无奈地离开,此次资产审查就这样不了了之。

    “我觉得孙树华到今天这步,都是他身边那些人,还有那些官,害了他。”孙树华的二哥孙树星对记者说。    

    孙树华自始至终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团队。一个例子是,公司财务部长经常换来换去。有一段时间,华林的财务部长是一位年仅22岁、高中毕业、毫无财务知识的年轻人。“这位小伙子自己对我说,他连记账都不会,只管签字付款。”一个在华林鼎盛时期访问过华林的客户说。

    孙树华的家人、恩人、熟人占据着华林集团各个公司的主要负责岗位。孙的大哥孙树民,五弟孙树林,六妹孙树玲都在公司负责相关事务。除了孙树华最初的“恩人”迟新志,以  及来自农行系统的朋友、熟人外,孙树华早年在曹河乡一起创业的伙伴也都在公司居于要职,比如来自曹河乡的王建民负责华林的整个采购事务,曹河乡的庞春枝、庞金枝兄弟俩分别负责塑料厂和篷布厂。

    有一段时间,孙树华的家人常常趁孙外出跑项目之机,假冒孙树华本人的签字从公司支取钱款。后来孙树华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召开了华林历史上罕见的一次“董事会”,在会上厉声骂道:“谁胆敢再冒我的名字签字领钱,我×他妈!”

    “孙树华的特长是跑项目,如果他只是一个专门替淮阳县去跑项目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企业运营者,他可能会发挥极大的正面作用。”一个跟华林长期打交道的合作者说。

    2004年底离开华林的罗镇是哈尔滨人,据悉是孙树华在火车上认识的。“他觉得罗镇很老实,很谈得来,就让他来华林工作,后来当了常务副总裁。”一位华林内部人士说。

    酷爱写诗、干文字宣传工作出身的罗镇,在华林集团快速扩张、四处拿项目的过程中,被认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项目都是他提出来的构想,孙树华采纳了。”一位熟悉华林情况的河南记者说。

    作为哈尔滨人,罗镇帮华林在黑龙江拿到了几个大项目,其中包括总投资额达65亿元的哈尔滨三环高速公路项目、松花江斜拉大桥,等等。

    一位华林的长期观察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帮职业经理人害了孙树华。这帮经理人看到孙树华有能力运作来资金,公司管理上又完全是一团糟,便纷纷前来聚到他的旗下。“他们趁此机会捞到大量好处,等公司出事了,便纷纷离开,让孙树华本人成了最大的替罪羊。”

    在地方政府期待华林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心态下,一些拉郎配式的并购、摊派任务也落在了孙树华身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林对河南四五酒厂的收购。本意是帮助政府解决“员工上访”问题,但最终因没有资金履行收购合约,酒厂仍被政府收回。

    灌进华林这个“塑料大棚”般的帝国的第一股冷气,

    是2004年6月交通银行前去华林的pe管材仓库查看,结果意外发现华林在好的pe管材产品下面,掩藏着成批的次品。
   
    当时,国家在金融领域进行宏观调控,银行贷款手续变得更严格。闻讯前来讨债的银行络绎不绝。为了掩饰pe管材开工不足的事实,孙树华命令华林的货车装着pe管产品由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来回地转,给人以货物在源源不断地从仓库运出的错觉。

    但孙树华的“跑项目”、“圈钱”游戏此时已很难再玩下去了。

    华林在2002、2003年之间拿到的近10个国家级、省级或市级大型项目,在“拆东墙,补西墙”也无法保证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几乎一一夭折。

    2005年以后,孙树华很少在华林出现。有人说孙树华在转移资产。一些原本属于华林旗下的公司,纷纷变更了法定代表人。比如沪光塑料厂、篷布厂以及投资1亿多元兴建的周口鲲鹏外语学校,其法定代表人在2005年之后就不再是孙树华了。

    在孙树华贷的大量款项中,有很多钱并没有投入到实业上去,不知其踪。这些大宗的失踪款项,目前是公安部门极力追查的重点之一。

    华林集团部分项目一一夭折

    ◇pe管材生产线建成后,就面临严重开工不足,现已全面停产;

    ◇一期拟投2.7亿元的锂电源项目,后来因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放弃;

    ◇拟投资8.6亿元的25万锭紧密纺项目,一直未能开工;

    ◇拟投资21.6亿的周口-商丘高速公路以及新乡-长垣高速公路,也并未动工;

    ◇拟投资72亿的南阳天池崖水电站,也因资金不够而易手;

    ◇郑州黄河三桥建设项目,后来也因为迟迟无法动工,终于被河南省政府收回建设权。

    到1990年代末,孙树华的几家塑料厂加起来也不过每年几千万元的销售额。但1998年的长江洪水给了孙树华一次生意上的飞跃机会,他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抗洪抢险所需要的塑料编织袋,赚到了不少钱,并且还成立了一家号称长江以北最大的塑料篷布厂。

    2000年,孙树华觉得塑料行业增长空间有限,他试图寻找“做大事”的机会。这一年4月,他将手下几家塑料生产厂组建为华林集团——“华林”,取了他自己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以及与他关系最好的五弟孙树林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

    成立华林集团的同一时间,孙树华如愿拿到了他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年产10万吨的聚乙烯(pe)管材生产项目。农业银行为这个项目贷款4.5亿元,该行河南省分行前任行长张银海说:“华林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塑料篷布厂,这是华林拿到pe管材项目的原因之一。”

    但华林当时毕竟只是在河南周口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塑料厂。据悉当时国内共有41家企业,其中包括4家上市公司,都递交了项目申请报告。

    华林的优势何在?据张银海介绍,华林由于从事的是农用塑料生产行业,跟水利部打交道较多,关系较好。“这其中水利部的推荐应该发挥了作用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