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万字求职秀”引网上热议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杨洋引用了《双城记》里的名言作为日志的开头,11篇求职日志超过1.2万字。

  杨洋写道:自去年9月份开始,就赶场子似地参加各种招聘会。为尽可能节省开支,每天两碗热干面就算早中餐;看到同伴们为争夺一个面试机会,现场进行超女一样的PK;曾误入“银行”被卷入信用卡推销骗局,人生中有了第一笔不良信用借款;等待七个小时没钱打车回学校时,不得不到网吧过夜;在按照学校排名来定岗定薪的招聘会上,饱受打击……

  18日晚21时30分,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现在北京实习的杨洋。网名“找个工作好难”的杨洋告诉记者,自己是天津人,在武汉一所二本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读书。成绩算是中不溜的他大三时便通过了英语六级,可遭遇金融海啸,他没能像师兄师姐那样顺利地在沿海外贸企业找到工作。

  静下心来总结这些求职经历,他更能体会到求职的无比艰辛。

  杨洋告诉记者,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长们通常都会选择到江浙及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就业。去年8月,老师还曾带他一起去江浙地区某民营企业考察,联系实习基地和定向就业的事宜。可到了11月份金融海啸的负面消息不断传来时,这个实习基地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往年都是‘金九银十’,校园招聘早早就在高校里摆开阵势,但08年一直到10月底才开始有第一场五校联合招聘会,就连武大华科大的宣讲会也比往年冷清很多。”杨洋说。

  在武汉大学一场小型招聘会中,他曾惊喜地找到一个来自家乡知名企业的某下属公司。在人山人海的求职队伍中,他排了两个多小时才在一阵阵推搡中等来一个“放下简历回去等消息”的机会。

  可这一等便是杳无音讯。杨洋尝试打电话过去问一下,对方还是礼貌地让他继续等消息。杨洋写道:“那以后的几场校园招聘甚至社会招聘的会场上,都见到了他们的展位。两个月的时间了,你们还没招到人吗?后来也是听过来人讲才渐渐明白了:招聘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广告投放位。”

  他唯一“应聘成本很低”又真正做了半个月的是信用卡推销员。

  知晓黄金交易和外汇市场等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杨洋曾被一家“炒金公司”无条件拒绝,因为“过于诚实善良”。之后,他应聘到了一家信用卡推销公司,每天的工作就是上街拉客办卡。早上5点起床,坐2个小时的公交车去汉口上班,签个到就去扫街问谁需要办信用卡。

  对于这段工作经历,杨洋写道:“汽车都找一元钱的来坐,每顿饭都是挑最便宜的热干面……想要找公司领薪水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给你工资的理由太多了:你业绩不够,你住了我们的宿舍,你用的礼品超额了……

  最终,这段为期仅半个月的工作不但没有给杨洋带来一分钱的回报,反倒让他不得不找同学借了400块钱救急。因为下半月还要参加各高校的宣讲会,这钱到了期末才还上,“这是我大学时代唯一的一次不良信用借款!”

  有的公司来高校“选秀”,直接提出只考虑全国排名100名之内的学校。杨洋也觉得颜面扫地:“不论怎么算,我是进不去了!因为我的学校没有全国排名。”

  杨洋写求职日记,本来是为了抒发一下郁闷的情绪,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的帖子被搜狐高校社区置顶,天南海北的网友纷纷留言,有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也有给杨洋出主意的。

  网友“真实黑暗人生”称,再有本事都要找到机会才能发达;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难是必然的。

  “勇者别嚣张”也经常遇到“假招聘”,“我们现在虽然困难,但终究会成长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你们(公司)现在以这种方式宣传企业形象,最终只会起到反效果!”

  三年前毕业的大学生“赤裸特工”说,不能怕苦,他有同学从洗碗做起,最后被提升为大堂经理。

  来自西安的“绿风铃”白手起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在跟帖中还现场针对如何写简历来了一场现场教学。

  “枫叶小小”则认为,如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不少。“就拿我们公司说吧,国有企业,每月扣除三金还有2000多到手,吃住都不用钱,好些没到30就做到了中层。可就算这样,还是留不住大学生,好几个走了现在待在家里,没找到工作。”

  在杨洋看来,应聘耗去了大学生们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父母供我念四年的大学,自己真恨不得马上就能赚点钱补贴家用,但令我沮丧的是,找工作是需要成本的,并且这个投入不会太小。”

  经过了半年的努力而没能在武汉找到工作,农历新年,杨洋回到了天津老家。经朋友介绍,他在北京的一家网站找到了一份兼职。虽说只是一个实习兼职助理,但杨洋一“上岗”就主动要求将原定的上两天班改为了上七天。

  “我现在主要是为了赚经验,而不是赚钱。”杨洋说自己很珍惜这份兼职,甚至觉得幸运。一个月房租500多元,吃饭的标准是每天8元,外加往返坐车的钱,他到北京不久就花去了1500元。拿着2500元闯北京的杨洋,为终于能领到薪水“自食其力”而颇为欣慰。

  杨洋说,期望通过努力地付出和学习,将来这家网站能考虑留下他。即便不行,也能积累工作经验。

  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36.76万人,仅次于去年,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毕业生人数高峰。

  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的小孔(化名)已于日前签约到一家中央在汉企业。他班上一共有57名同学,除一半同学参加考研之外,其他同学都签约了。可相比师兄师姐而言,薪金水平明显下降(去年签约的同学月薪均在3000元以上,今年多在2500元左右)、可选择余地不多(去年不少同学都有两到三家企业待选,今年基本上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的小黄(化名)是学生会干部,他已经拿到了四家单位的“橄榄枝”,可“班上50多人,找到工作的只有四五个人签了。因为一些用人单位突然要裁员,有的同学签了约甚至通过了对方的体检后,还遇到了用人单位的毁约。”

  在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同样面临毕业的新闻专业大专学生小陈(化名)更是告诉记者,没有急着去投简历。“同学中找到工作的很少,有人在卖衣服、做兼职什么的。”

  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多所高校的“招生与就业办公室”,一家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工作人员直言,去年这个时候有八成学生都签了,今年还只有三成左右。

  18日“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42.23万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38万人,就业率90.43%.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