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炉”大学生渴望不被“另眼相看”

80酷酷网    80kuku.com

  

  “只有到了工作一线才能感觉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的差距”

  2006年1月8日,记者见到“回炉”大学生李鹤桥,他正在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石化实训基地接受实践培训。

  听说要被采访,他显得很不愿意。在记者“只想与他聊聊天”的再三解释下,班主任韩娜还是将他与他的同班女同学陈玲“请”了过来。

  李鹤桥之所以不大愿意接受采访,是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比较“特殊”。2004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的他,现在在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化专业班上学――就是被人们称之为“回炉大学生”。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两个“回炉”大学生班共40多名学生,李鹤桥是他所在的石化班的班长,陈玲是副班长,全班共有21名学生,其中本科生10人。

  据了解,2004年李鹤桥毕业走出校门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建筑监理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他很快发现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技能都十分缺乏,对公司安排的工作很难胜任。“一到工作岗位,一下子就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不够用了,特别是实践技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李鹤桥说,“只有到了工作一线才能感觉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的差距”。

  经过一段时间后,李鹤桥不得不辞去这份工作。受到这次打击之后,他认识到,仅靠理论和课本知识,很难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足。再三思考之后,他决定选择到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当一名“回炉”大学生。尽管他的这一选择受到好友及家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2004年9月,他走进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高职学生。“在这里,我们一半时间学习理论,一半时间学习实践。”当记者问他在本科时学的是工程造价专业,而在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却选择石化专业,学起来有没有困难时,李鹤桥说:“在这里,虽然专业与过去不同,但教学却很灵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岗位一线是用得着的,实践操作的训练与将要工作的岗位是一样的,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再加上自己动手操作,所以掌握起来比较快。”

  “回炉”班的班主任韩娜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都很刻苦,对他们来说,开始时由于过去有过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的经历,所以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是很适应,不过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都掌握了学习方法,十分注重对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知道,再次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不然就无法胜任岗位工作。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侯炳超告诉记者,这些“回炉”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一年的职业学习后,将获得石化专业高级技能证书,而且两个“回炉”班都实行的是“订单教育”,所以这些学生学习一结束就能到石化企业工作了。

  李鹤桥对记者说,从普通高校毕业再到职业院校继续学习,是为了让自己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学到实践技能,这样在工作岗位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说,像他们这样的“特殊学生”最担心老师和社会的“另眼相看”。其实,他们是抱着平常心到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陈玲对记者说,尽管自身调整好了心态,但社会上的炒作和异样目光,让他们还是感到了很大压力,她希望社会能够理解并支持他们。李鹤桥和陈玲对目前的学习状况很满意,他们希望通过在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的学习,成为一名掌握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在谈到当下大学生“回炉”上职业学校这一现象时,侯炳超认为,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回炉”学职业技能的大学生。其实,大学生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就业,为自己的就业多增加一些“砝码”。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有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新进的人能够直接在一线工作。因此,选择大学毕业后再到职业院校学习职业技能没有什么奇怪的,社会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

  侯炳超认为,现在大学生“回炉”现象增多表明,目前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如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需要“回炉”的话,说明高等教育在改革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要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接轨。大学生应该选择在不同时期在职业技能方面接受相应培训,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他认为,现在是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大学生完全应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学习项目和知识类型,以完善和充实自己,为自己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