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80酷酷网    80kuku.com

  

  我很喜欢用下面这几句来说明工作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找饭吃还是找工作,找工作还是找事业,找事业还是找成功,找成功还是找幸福。

  下面这个表很清楚的说明了工作与人的内在需求之间的关系:

Herr & Cramer(1996):工作可能达成之目的

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
物质需求的满足一个和人们会面的地方自我肯定
体能资产的获得潜在的友谊角色认定

对未来发展的安全感

人群关系秩序感
可用于投资或延宕满足感的流动资产工作者和其家庭之社会地位可信赖感
购买休闲和自由时间的资产受他人重视的感觉主控或胜任
购买货品和服务责任感自我效能感
成功的证据 受他人需要的感觉投入感/个人评价

 

  这些工作所能达成的目的,相当程度反映了心理学家Maslow(1957)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就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

  经济层面的工作目的,直接地满足了个人的生存和安全需求。这是典型的"找饭吃",是"解决温饱"的问题。

  社会层面的工作目的,所满足的是个人对他人关爱、肯定和团体归属感的期待,达成与否的程度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这是"找事业"和"找成功",这是由"温饱"向"小康"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是"成功",衡量标准来自外界的评论。

  心理层面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达成个人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超脱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名"望,只为了让自己对自己这个人、这一生感到满意,只为了"自在快乐"、"此生无憾"!这个层面是"找幸福",关键词落脚在"幸福"上,这将成为中国社会由"小康"向"富裕"水平发展的需求趋势,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实现".

  被誉为"中国的马斯洛"的著名心理学家许金声教授早在上世纪末就提出,"自我实现是21世纪中国人的生命主题".他在吸收马斯洛有关人的5种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5种基本的人格,即"生存型人格"、"安全型人格"、"归属型人格"、"自尊型人格"和"自我实现型人格".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哪种需要满足占优势的时间多,那么他就属于是哪种人格,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是自我实现需要满足占优势的时间多,就是自我实现型人格。许金声教授用这个理论来观察当前中国人的人格发展,由此他提出:"当前中国人的人格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是人格发展的大趋势:普遍人格从归属型转向自尊型。二是人格发展的新热点:自我实现。所谓'普遍人格',是指一个社会大部分人的人格。所谓'人格发展的新热点'是指还不具有普遍人格的规模,但却代表着普遍人格方向的人格发展趋势。"他指出,所谓自尊型人格的典型优点是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争强好胜的竞争精神"等,但自尊型人格也不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因为这种人格类型普遍具有急功近利、浮躁、以自我为中心、虚荣心强的特点。因此只有"自我实现"的人格才是人格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自我实现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经过努力就能够得着的现实。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翔平教授有这样一段感悟:记得十多年前,我曾经给学生们讲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那时,我们周围的人还在为衣食温饱而努力,与学生们热烈讨论之后,我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自我实现是富人的事情,是低级需要已经满足了之后的高级需要,对于我们现实中的人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果子。而今环境发生了巨变,环顾四周,已经有许多人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生存,而是发展。对他们来说,人生主题已经变化:如何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将人生的戏剧推向精彩和高潮,构成了人生的主要追求。人们不再守成,而是追求表现;不再沉默,而是追求张扬;不再沉溺反省,而是追求实现。他们珍惜唯一的一次生命,渴望活出状态,渴望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这种追求个性和实现个体最大潜能的需要,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而且我们毫不怀疑,这种追求高级需要,实现自身潜能的倾向,必构成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旋律。

  作者个人信息:张放天,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特约研究员。国家注册职业指导师。作者联系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