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和记者的博弈

80酷酷网    80kuku.com

  

  遇到一个好编辑是记者的运气,但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只听一方的描述,编辑和记者的关系可能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动画片《猫和老鼠》,并且说话的一方是善良的杰里鼠,被投诉的一方就是大坏猫。

  比如这天早上接到编辑的短信,问这天能不能如期交稿,因为他没有备稿。

  我能理解他的意思,因为自己之前做过编辑。假设编辑负责的版面要三条稿子才能填满,那么这条短信说的是编辑把我计划要在这天交的一条计算在内,手头一共三条稿子,没有备用的第四条,如果我不能按时交稿,就会在版面留下一片空白,编辑就要临时再找一条稿子。

  我说没问题,可以按时交。

  然而第二天报纸出来,没看到自己的稿子。又过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短信去问,编辑说这天会发,之前连续有广告和其他专题占了版面,因此没能发出去。

  之所以要问编辑,是因为稿子总有一定的时效性,发稿时间越往后推,内容就越有可能需要进行修改。如同一位香港记者最近抱怨那样,因为无法确定关于某公司的一篇稿子到底几时可以发表,所以他要每天跟进该公司的有关进展,并将这种进展反映在稿子里,直到稿子发表为止,大有“枕戈待旦”的意味。

  这也罢了,他说,毕竟自己在写这个题目,应该负责到底,但这种等待看起来没有尽头,而且导致他无法专心做其他题目,这让他更加焦虑。

  他不是唯一这样抱怨的记者。美国一位老编辑一见面就问,“你们是不是每天都在说编辑的坏话?”当时就吓一跳,以为竟然有人在自己的采访对象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后来才发现人家其实想知道,中国的情况是不是跟美国一样,记者都觉得编辑看不出自己的文章有什么价值,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

  可见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记者看来,编辑就是版面负责人,知道今天有多大篇幅,可以发几条稿子,决定有几条稿子可以在明天见报。而且,记者很快发现,编辑都想多找几条稿子,包括鼓动记者多写,直到超出版面可以容纳的篇幅,为自己争取选择余地,不至于落得收到几条稿子就要全部发表的被动境地。

  但对记者来说,编辑多找稿子就是制造稿子之间的竞争,有的稿子因此被搁置,有的甚至被拖到失去发表意义。这时候,如果记者开始把编辑看成《猫和老鼠》那只大坏猫,只想到自己,不能体谅记者,就是很自然的结果。

  问题是,《猫和老鼠》的两个主角是有善恶之分,但只要做过编辑,就会知道,编辑和记者之间没有这样的关系,只是在报纸这个产品的生产链条上处于不同的位置,结果出现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举例而言,编辑离版面负责人的地位还有一段距离,很多事情,从其他版面做专题而要整个征用他的版面,到广告要放在他的版面,再到其他版面有一条更重要的稿子因为篇幅太长而要转到他的版面,等等,随时都会发生,他也不能说不,只能随时调整自己的版面计划。说到底,编辑也是“枕戈待旦”,跟记者差不多。

  从这个角度看,让编辑和记者有机会尝试对方的工作,大概有助于增进理解,不然的话,估计还会继续上演《猫和老鼠》,并且都认为自己是那只好老鼠,对方才是大坏猫。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