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3日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进行国际招标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中国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进行国际招标,经过竞标,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最终获胜。作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有着设计法国戴高乐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及巴黎德方斯大拱门、英法跨海隧道法国终点站等骄人业绩。

            1998年7月他向中国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提交的首轮设计方案,以“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为创作主题。建筑主立面如一个巨大的面向整个城市的舞台,顶部金色穹顶休息厅可俯瞰市区;建筑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及配套商业设施,组织有序而丰富,洋溢着都市浪漫情调。

            这个方案得到评委会好评,被选入参加第二轮竞赛。之后,他进行了调整,使建筑色彩明快起来,将内部组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街区”,使剧场气氛变得活跃。

            这个方案再次被评委们看好,被业主委员会要求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修改,与其它3个修改后的方案再一次竞争。这次,保罗·安德鲁将建筑尺寸略为缩小,将顶部穹顶改变为低扁的方形金顶,力求取得与人民大会堂的协调,但仍被认为存在造型过于严肃的缺点。

           就在这个时候,业主委员会提出将大剧院从长安街向南退70米,使长安街增加一块绿地广场。这会不会是一次机遇?

           1999年春,保罗·安德鲁神情疲惫地回到巴黎,感到极大的压力。他期待着冲出谷底,渴望捕获灵感,就开始了神秘的出行。

           在一个连自己也叫不出名的美丽的海滨小镇,他停下车,找到一个旅馆,关起门,冥思苦想。一个星期过去了,已是两颊深陷的他终于打开房门,抱出一摞图纸。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方案——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型的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将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这一切吸引着人们入内。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建筑内部,地下设小剧场,地面层坐落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保罗·安德鲁大胆地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彻底的改头换面,但仍坚持了“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这一创作主题。“这就是我们所做的,我们改变了!”

           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委员王争鸣评价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它用绿地、水面与人民大会堂相隔,在对比中求得协调,解决了这一地区缺水缺绿的状况。由于控制了体量,又是椭圆型,不会在空间上压抑人民大会堂。”三次修改终获首肯。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