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坛最有味道的四位美男

80酷酷网    80kuku.com

  

    我“辨别”过中国文坛的属性,以我现在的印象而言,属性问题目前还是一个问题,值得再说——内地这边阴盛阳衰,台湾那边阴衰阳盛。
 
    我这么说可非胡侃,是有根据的。你可以观察一下周边的写作圈,年轻70少妇、漂亮80后mm,加上五六十年代半老徐娘,简直能将大陆的书市闹翻天,骚气袭人。今天可以是胸口写作,明天说不准就是乳房写作,再不济也会来下半身写作、单身写作,直接点干脆注明是坐台体验,性急的来一个“全国征婚”。在这群文化素养相对高于一般人的女性折腾下,大陆似乎真的进入了男色消费时代。
 
    而岛内的情况刚好倒过来,能捣出点故事来的多是男人,且多是老男人:余光中、李敖、董桥、刘墉、白先勇,再加上刚在新浪开博、赶个新潮的柏杨。虽然他们都成了“曾经帅哥”,但在文坛的影响却越发广大,就如陈年的酒,闻着香沾口爽,真的可谓老来俏一族。如果让我选择台湾文坛四大美男,我会点——李、余、董、杨。
 
    Ⅰ 李敖:一字点题,“爽”

图:李敖与胡茵梦(资料图)

    这四位美男应该是最先为大陆读者认识的一批,全是台湾文坛的重量级先生,当然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大哥大。最风流的数谁?我不说大家也都清楚,就是台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透半边天的电影女明星胡茵梦的半路老公——亲爱的李敖先生。李大师近来可惨啦,让胡小姐在新浪blog上把老底给全揭了出来,让不少大陆读者看透了李大才子的真实嘴脸。这除了怪博友太想了解你的底细,对你兴趣太大之外,胡小姐魅力依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浪blog的影响太巨大了,胡小姐blog开了短短几天,点击就过了百万。这样说是新浪整惨了李先生,而不是胡小姐。胡小姐和背后策划的书商该笑呆了,《生命的不可思议:胡茵梦自传》也因此成了畅销书,想来是狠狠地赚了一把。
 
    当然,根据李先生的性格是不会服输的,不会让老情人胡闹下去。近来因为忙没有时间收看《李敖有话说》,想来李先生在凤凰卫视自己的节目中已“有话说过了”,也把前同居女友给大曝光了,将当年的做爱细节也说漏嘴了。借着去年的“神州文化之旅”,加上目前正在燃烧中的胡茵梦讽骂风潮,李先生在大陆的影响更大了,计划中的新作与书商谈版税时应该大大地好加码了,书也大大地好卖了。闻听李先生说新书里将插入几张自己最大胆的裸体写真,fans们快把眼球急掉地板上了。这么说来,胡茵梦与李敖“互骂”是“双赢”了。
 
    言归正传,再谈读李敖。李先生虽然是一位老男人,但读起他的作品并不费劲,表达方式上似乎也无代沟,在他的嘻笑怒骂间能够找到读书的感觉。就如他在电视节目中使用的语言,近似鬼话,细品有理;看像胡来,实有典据——他写的爽,读者读了亦爽!

 Ⅱ 余光中:一字点题,“愁”


 图:余光中与形象小姐(资料图)


    就往来大陆与内地的次数,余光中应该是南京的常客,余先生喜自称“金陵子弟江湖客”,这透露出的信息是他出生在南京——21岁时才离开内地的。现在每每内地有重要一点的诗歌节、笔会什么的,余先生都会受到力邀,是重点嘉宾,在会场大家多会看到余先生的身影。而每次有空,余先生总忘不了顺道看看南京,看看南京的老朋友。虽然年逾古稀,但你不能把余先生叫余老,他的喷泄不止的激情能把现场的你感染得一塌糊涂,直至晕掉。几年前,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凤凰台会议室,余先生从无锡赶到金陵,为他的新书《左手的掌纹》与当地新闻界见面。受时负责文艺社宣传、在新闻界颇有人缘的朱安妮女士邀请,我也去了。可能是回到了故乡之故,余先生现场即兴朗诵了起来,十分地激动,那声音那手势那情绪,真的就是一个小伙子,我吃惊——眼前的余先生有75岁了吗?满头银丝,不是诗人衰老的表征,倒是头顶瀑布,倾情而下。
 
    读余先生的诗,总能品出诗里涨满的感情,挤出浓浓的情浓浓的愁,那种味道比喝了正宗的巴西咖啡要享受的多。诗人的激情和诗元素甚至把温总理也给俘虏了。2003年总理在访问美国的行程中,于纽约会见当地华侨华人时,顺口就是余先生的《乡愁》——“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这首诗是余先生1971在美国学成返台前写下的:“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读罢《乡愁》,心里剩下的真的就是一个字,“愁”!

 Ⅲ 董桥:一字点题,“高”


图:董桥在书房(资料图)

      四位美男中,董桥先生对我来说最神秘,甚至想在网上找他几张图片都不容易,想来距离大陆读者也最远。台湾的作家我采访过不少,其它三人,再加上现在旅居美国的刘墉、倡导复兴昆曲的白先勇,我不是与他们本人见过,就是与其夫人、女儿见过,独独董先生一直无缘相识。与岛内仁相交也少,甚至有台湾作家也不把他算入台湾文坛。有一次我问刘墉先生对董桥的看法,他说了解的不多,应该是香港的吧。其实,董先生是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后在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是新闻界的前辈。只不过发展在香港,成功在香港,现为《苹果日报》社长,因此大家多把他误当成香港人了。
 
    董先生在南京有不少朋友、忘年交、《开卷》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二董之间还不时有书信来往。宁文是我的朋友,上次京城媒体张先生来南京时,我特请宁文作陪。时不时听到宁文在我面前提起董先生,但我与董先生却始终没有过书信交往,甚至连采访的机会也无,心里有几分苦涩的滋味。上次宁文编的书《我的书缘》出版后寄赠一本予我,上面就是董先生作的序,读罢心中暗自乐了一阵,当时就胡乱乱地写起了blog文字。说起来,董先生的文章是最先在我脑子里存盘的,如果在我的脑子里点击搜索,那篇文章中的关键词是男性生殖器的俗称“****”——阅读的时间至少在20年前,上次我在blog中曾说起过这事情。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散文、随笔给我的印象太深,他在这四大美男里的席位应该让给刘墉的。
 
    说实话,董先生的书我读的不多,由于董先生近年出书没有其他三位先生勤快,或是在台湾香港出了后我看不到,反正真正细读的只有可数的几篇。我觉得董先生的作品在承袭了岛内文人的爽直、海外学子的随性、香港报人的敏锐的底基上,多了一份香浓和几句语重心肠,少了一点冷酷与三分高高在上。读罢让你觉得文章的作者文笔犀利,技巧天成,不像李敖先生的文章,有故意作弄的成分。我有空得去趟书店再搜一下,好好读一下——董先生的作品,再加上他在华人新闻界的资深,我觉得,“高”,实在是高!


 Ⅳ 柏杨:一字点题,“辣”
 

    图:柏杨与张香华(资料图)

 
    前面谈李敖先生时顺便插入胡茵梦写博客“抖包袱”的事情,当时我就想扯出柏扬,因为郭先生(柏杨原名郭衣洞)也学会了新潮,“博一回”了,尽管这blog可能他本人没有时间上来,另有人打理,但我还是第一时间上去看了一下。对郭先生的好感,当年甚至高涨到崇拜的地步,这皆缘于他的《丑陋的中国人》,这种感觉恐怕不是我一人独有。当年,看罢郭先生在文中把华人的劣根剥得淋漓尽致,阅读的快感也油然升华,“酱缸文化”直直地戳透了大家的脊梁骨,当时大陆可没有这样语言风格的作家啊。
 
    因郭先生《我们要活得有尊重》在内地出版,使我有机会见到郭先生的夫人、诗人张香华女士。见到张女士时,当年心中的那份感觉仍是十分地虔诚,并把对郭先生的崇拜移植到了张女士身上。读《丑陋的中国人》是在大陆刚改革开放不久,那时我还是学生,但自此对郭先生作品的阅读欲望就变得十分地强烈,一直想再读上几本,但后来传出不实消息的书让大陆给禁了。这之后我就死了心了,后获悉65岁的郭先生开始“白话”《资治通鉴》,心想我再次读柏杨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了。谁知这一盼就是19年,这部作品郭先生74岁时才“完工”。因为毕走出校门后读书的时间少了,目前我仍没有读上郭版《资治通鉴》,心中颇觉过意不去。不过郭先生的《品三国》很快就要出版了,可能会弥补一下遗憾。
 
    未读详情就知道,柏杨版《品三国》这本书应该是中信的出版物,因为郭先生作品的内地代理、资深出版人朱先生供职于此(新开的博客据说也由朱先生暂时帮助打理)。写此blog前,我与朱先生在msn上聊了几句,知道郭先生和张女士在一年就委托他在内地出版该书,但直至今日方才出版,不知是否有“跟风”的意思,因为当下“白话历史”风甚重。朱先生说,郭先生的《中国人史纲》畅销二十余年不衰,累计销售已超过一百万套。朱先生认为,虽然近来“白话历史”风盛行,但“白话大师”的《品三国》自然会是文思奇巧,思想厚重,更胜一等,与众不同。朱先生告诉我,《柏杨品三国》是内地第一部全面解读三国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利游戏的新作,书中带有资深文人的眼光和智慧,喜欢历史的博友不能不读。总体说来,郭先生的作品知识渊博而精准,比“即学即用”要可靠的多,文笔自然老到,体现出了郭先生独立不羁的学术性格和文品——不多说了,郭先生作品的味道最重,“辣”啊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