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說名家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沧浪客


本名姚霏,1965年生,云南人,15岁考入医院时唯一身边陪伴的女人
赵姿菁 ——年轻女星中一人,和古龙牵出轰动一时的风流官司
范小佩 ——如果不是因为她,吟松阁事件中古龙不会流血
爱丽丝 ——上天让她带古龙回去,古龙得罪的仇家太多了

no.6 黄易


原名:黄祖强

星座:双鱼座

学历: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

经历: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后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广当地艺术和东西文化交流。1989年辞去工作,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

最喜欢的作家:金庸、司马翎

目前最满意的作品:破碎虚空、大唐双龙传、寻秦记

no.7 金庸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說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生于1924年,血型o,祖籍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說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說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說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說先河。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說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5年11月正式出版,(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no.8 梁羽生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說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說,与人评说武侠小說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說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說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說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說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說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說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响。         
      
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說》,提出了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說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說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梁羽生作过一首诗:   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  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  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  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   “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 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說。 另外,梁羽生在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诣,曾与金庸、陈墨合著《三剑楼随笔》。

梁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說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說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

no.9 柳残阳


柳残阳本名高见几,1948年生,山东青岛人。1961年出版处女作《玉面修罗》,到1966年左右逐步建立起独具一格的“铁血江湖派”风格。帮会写法模仿郑证因, 但发展出另一种江湖声口;武打艺术模仿还珠楼主,只是将斗法化为过招。多写独行侠盗或职业杀手的血性与孤愤,“只见二义,不计生死”!
  
《断刃》作于1968年。黑道高手“阎罗刀”,厉绝铃杀人越货,亡命天涯;偶然救了官家孤女黄君雅,两人相伴走江湖,日久生情。黄君雅劝厉绝铃心存仁恕,少造杀孽。厉绝铃如言宽恕敌手,却不料敌手并不仁恕,杀死了黄君雅,厉绝铃万念俱灰,拗断成名兵刃“生死隼桥”,退隐江湖,不知所终。
  
柳残阳作品创作年代先后排列为:《玉面修罗》(1961年,处女作)《修罗七绝》《天佛堂》《金雕龙纹》《金色画具》(《荡鹰志》)《博命巾》《骠骑》《银牛角》《血笠》《七海飞龙记》《千手剑》《天魁星》《霸锤》《神手无相》《断刃》《渡心指》《枭中雄》《枭霸》(《青衣燕铁衣》)兄弟作)1966年以后出版,为柳残阳风格成熟之标志)、《大煞手》《大野尘霸》(《冤月刀》)《鹰扬天下》《幻剑毒刃》《铁血侠情传》《山君》《煞威棒》《伤情箭》《傲爷刀》《拂晓刺杀》《大雪满弓刀》《凤凰·罗汉·坐山虎》《火符》《十方瘟神》《天宝志异》《血魂山之誓》《沥血伏龙》《血刀江湖载酒行》《关山万里一飘客》《烈日冷鹰》《牧虎三山》《巨灵出阵》《血祭八荒》《明月不再》。

no.10 倪匡


倪匡,著名小说家。原名倪亦明,后改名倪聪。原籍浙江镇海,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四五千字,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武侠小說以《六指琴魔》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金庸写《天龙八部》连载(这一部分后来金庸改写时删去了)。倪匡先生的作品范围极广,包括武侠、科幻、奇情、侦探、神怪、推理、文艺等各类型的小说及杂文、散文评论、剧本等。金庸评价倪匡先生为: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

no.11 欧阳云飞


本名刘鸣盛。1931年生,台湾人。另有笔名“余飞”。主要著作有《鬼王笛》、《乞丐王子》、《魔鬼书生》、《毒龙谷》、《无影门》、《地狱门》、《恐怖谷》、《魔妓》、《玉搔头》、《孤剑》等。

no.12 温瑞安


温瑞安,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

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
      
一九五九年尚未入学,已开始念遍家藏书,写第一部以少量文字作为说明的连环图故事《三只驴子》。尝试用所知的少量文字写信、作文、日记。 
    
一九六一年小学一年级。因怕生,抵死不肯上课,故由姊姊陪同上学,并要其姊留在课室外不去,足有一年半。年来未交一友,未离开过课堂一步,得全第一名,七科平均九十九分,极得教师疼爱,曾罚站一次,已引为耻大辱,毕生难忘。至次年始性情大变。在班上极其活跃,成为班上的锋头人物。 
  
一九六三年当选级长及全校模范生。开始以班上同学为正邪人物,撰写自绘插画的长篇小说《龙虎风云录》,致使全校高低年班同学争相传闻:看自己如何下场。次年开始每天讲述武侠长篇《血河车》等故事,有过一口气讲八小时而放学後又讲八小时之纪录。同年,第一首诗发表于香港《世界儿童》,诗名《月亮》,八行,由温执笔,结义兄弟廖雁平出资(邮费)投稿,故发表时写名两人。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亚视招揽温氏为创作经理。年底,几经波折,屡遭突变,终於批准来港居留。同年开始在无线电视附属机构博益出版社出书,武侠作品亦终在台由万盛重印推出。作品《四大名捕会京师》及《神相李布衣》在亚洲电视开拍。武侠作品及剧本屡为电影公司改编推出。
      
一九八五至八六年长篇小说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并在同一报上连写三个小说专栏。写作量之全盛期,在新马港台美加泰等地手上每月(周、日)有十八个专栏及连载撰写。武侠系列开始在香港敦煌出版,并在台湾《时报周刊》连载。次年始,在武侠创作上始创“超新派”笔路,流风所及影响甚巨。
      
一九八七年成为香港作家协会及香港艺术家联盟之会员。武侠小說译成韩文於韩国报刊连载并出书。同年,武侠小說《杀了你好吗》於台湾最畅销报刊《联合报》副刊连载,此为现代派武侠创作之一大始点。是年起《四大名捕会京师》等作品亦在中国大陆连续出版。
      
一九八八年台湾中视推出剧集《四大名捕会京师》。是年起之三年内,在台各大报刊刊登或连载作品,均为刊登频密度最高者。并在台最大报刊之一的《中国时报》人间版长期连载武侠小說:《刀丛里的诗》,及在《联合报》缤纷版频频发表现代派武侠精品。年底,在港(自由人)台(皇冠)同时同步推山全面创新的温瑞安(超新派)武侠周刊,出版十二至十六集不等,引起热烈反应。在港成立自成一派合作社。
      
一九九零至九八年致力发展中国市场,大部份时间留驻中国。最新著作《打老虎》、《捕老》、《猿猴月》于九七年中由香港皇冠出版社推出。不少新作仍在创作中。

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震关东》 《四大名捕会京师》 《碎梦刀》 《大阵仗》 《开谢花》 《谈亭会》 《骷髅画》 《逆水寒》
《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四大凶徒》
《阿拉丙神灯》 《粉红色的老太婆》 《四大名捕斗将军》 《四大名捕斗僵尸》

no.13 卧龙生


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本名牛鹤亭,河南南阳镇平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說,颇有才思。他1955年由军中退役,闲来无事,在友人怂恿下开始学写武侠小說。1957年以祖居南阳卧龙岗取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1959年《飞燕惊龙》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武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旧武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传统半新潮”路线,作品却渐不如前。

卧龙生对武侠小說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他成功地运用了还珠楼主的神禽异兽、灵丹妙药、玄功绝艺、奇门阵法,郑证因的帮会组织、风尘怪杰、独门兵器,王度庐的悲剧侠情,朱贞木的奇诡布局、众女倒追男等等,成功地博采众长而融于一体,开创了既具有传统风味又具有新境界的新时期武侠小說风格,成为一代“武林正宗”。
       
第二,由他倡导以武学秘籍引起武林风波以及正邪大会战的情节结构,成为60年代台湾武侠的普遍模式,影响至为深远。
       
第三,他的“武林九大门派”说法和“争霸江湖”及武林排名的主题,虽然稍晚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却使它在武侠小說中普遍推行开来。

no.14 云中岳


 云中岳,本名蒋林,广西省南宁市人。笔名取云中山岳隐约飘渺之意,代表其洒脱无着的人生观。生于一九三○年,父亲经商,甚有家声,有兄弟姐妹五人,兄、姐、弟、妹各一。十七岁从军,一九四九年随军队来台,至一九六四年始以少校军阶自陆军某秘密单位退役。一九六三年,尚在军中的云中岳即写出了其生平第一部武侠作品《剑海情涛》,由黎明出版社出版,当时即甚获好评,退役后专事写作武侠小說至今不辍。提起创作武侠小說的动机,云中岳爽朗地说:身为军人,长期随军队奔波于大江南北,没事也看武侠小說,於是有些在役军人会投入武侠小說写作行列,眼见许多武侠小說作家亦为军人身份,在你能我也能之心态下,就产生了投入武侠创作的念头。特别是写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說《剑海情涛》,即颇为畅销,再加上当时写武侠小說的收入较其他行业丰厚,就一直从事武侠小說创作至今了。

云中岳作品集

八荒龙蛇 八极游龙 霸海风云 碧血江南

草莽芳华 草泽潜龙 大刺客 大地龙腾

断魂血琵琶 恶江湖 风尘怪侠 风云五剑

锋镝情潮 锋刃绮情 缚虎手 盖世侠侣

古剑歼情记 古剑强龙 故剑情深 横剑狂歌

红尘碧玉 湖汉群英 虎胆雄风 护花人

幻剑情花 幻影情刀 剑底扬尘 剑海情涛

剑海腾龙 剑垒情关 剑啸荒原 剑影寒

剑影迷踪 剑在天涯 江汉屠龙 江湖猎人

蛟索缚龙 矫燕雄鹰 金门圣女 京华魅影

九华腥风 绝代枭雄 冷面刀客 怜花印佩

凌风飞燕 龙虎风云榜 莽野神龙 莽原魔豹

魅影魔踪 魔剑惊龙 魔女情潮 女浪子

蟠龙踞虎 霹雳天网 情剑京华 情天炼狱

杀手春秋 四海鹰扬 四海游骑 天涯江湖路

铁汉妖狐 亡魂客 亡命客 我独行

无情刀客有情天 五岳狂客 武林情仇 匣剑凝霜

侠影红颜 小魔神 邪道笑魔 邪神传

星落九天 血剑兰心 逸凤引凰 斩天斧

浊世情鸳 醉杖门生   

no.15 诸葛青云


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1929~1996年),山西解县人。台北行政专科学校(即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身)毕业,曾任总统府第一局科员。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說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张氏自幼稚好词章,国学根柢深厚;少年时即喜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及各种通俗小说,及长乃以文笔典雅、诗才佳妙蜚声士林。尝自谓还珠楼主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是其“最爱”,并能将《蜀山》回目倒背如流。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