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难忘的十大进口电视剧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姿三四郎


1981年,家里还是14寸的黑白电视机。在我们那东北小城市,精神和物质生活还都相当的匮乏,印象中电视里除了新闻联播就是呲呲的雪花。《姿三四郎》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小城和家里的宁静,打破了电匣子(收音机)的娱乐垄断,打破了日本人总是鬼子的单一形象。

《姿三四郎》的日语主题歌唱得very尿性!如果不是吃了非常不消化的东西绝对憋不出那么干燥的声音。尽管很憋很干燥,孩子们嘴里还是有一句没一句的跟着嚎,什么“拿k拿k”,“卡裆啦”“散稀露”!

剧情很简单,就是姿三四郎如何成为柔道高手,而且是上个世纪50年代拍的。

尽管简单,还是非常轰动!因为没别的可看!

所以现在想想,有时候当没有选择的时候,也就没了痛苦。比如81年,黑白电视,14寸,就1个台………

no.2 排球女将


不知是因为刚和日本关系正常化,还是因为日本电视剧便宜,反正80年代初日本剧接三连四的。

当时看排球女将的时候,正是中国女排最猛的时候!猛到什么地步呢,这么说吧,相当于现在的巴西國家足球队或美国nba梦之队,那是想灭谁就灭谁!想几连冠就几连冠!

可是当看到电视剧里的小鹿纯子的“晴空霹雳”、“流星赶月”,夏川由加的“流星火球”,矢琦幸子的“螺旋飞球”,可把我们这帮爱国的小学生们吓坏了,这还是地球人吗?中国女排这不要挨削吗!

后来学识渊博的老师慈爱滴摸着我们的头,深情滴充满智慧滴告诉我们那是瞎编滴!(也不懂啥叫特技)

主题曲叫《青春之火》:

痛苦和悲伤,就像球一样!向我袭来,向我袭来,

但是现在,但是现在,心已飞进了激烈的球场!

接球,扣杀!

就会这几句。

no.3 大西洋底来的人


这是中国引进的首部科幻電视剧。

主人公麦克哈里斯,双手五指不分瓣儿,泳姿像比目鱼一样能在海洋里生活的变种帅哥。

孩子们很惊奇,原来不止牛蛙能两栖,牛人也可以两栖!

大人们则带起了“麦克镜”,别名蛤蟆镜!据说卖镜子的小贩儿们都发了!

最有意思的是,眼睛上的商标都不撕掉,就那么贴着当啷着。你要是出门没“麦克镜”戴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麦克镜”上要是没商标你就,你就,你就“out”了!那是当时最招风的行头。

 

今年过年,在三亚,给儿子照相时,我突发奇想的把蛤蟆镜给儿子架上了。

no.4 黑名单上的人


这是我最最喜欢的外国电视剧。

英俊的铁希,幽默的普尔莱,调皮的小费帕亚。

70后的男生们对南斯拉夫影视剧有着很深的情结。

这和同是社会主义兄弟有关系。南斯拉夫电影经典台词现在记得不差字儿:天空在颤抖,仿佛空气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电影主题曲,张嘴就能唱:“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假如我在战场上牺牲,请把我埋在山岗上”---《桥》

《黑名单上的人》小时候没看全,所以2004年,利用休假买了整套的碟回来追忆。

依然好看,但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没有当年的味道呢?

所以,有的事物只适合放在记忆里,如果重现就会破坏长久的记忆美感,因为岁月无法还原。

那句话咋说来着,对,“相见不如怀念”。

no.5 血疑


男同学们感叹:幸子太美了!

女同学们惊呼:光夫太俊了!

那时候夸男人还不用帅啊酷啊什么的,看谁顺眼一般会用“来派”!“英俊”!“精神”!

这部剧火了之后,一系列的日本悲剧片儿被推出,什么《血的迷路》《犬笛》…

剧情基本上就是本来过得好好的,突然发现某直系亲属不是亲生的,或者主人公身患绝症。后来国内有几年也开始模仿,什么《渴望》《爱你没商量》,基本也都是这个路数。

模仿就是模仿,怎么模也模不过经典!

《血疑》成就了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宇津井健一批日本巨星。

令人称道的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戏里《血疑》,戏外《血凝》。两人结婚后,山口百惠退出影坛,一直到现在!被影迷传为佳话。

 

no.6 加里森敢死队


还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和绰号,加里森中尉、戏子、酋长、卡西诺、高涅夫。一群囚犯组成的敢死队。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和德国鬼子进行战斗。

他们骁勇善战、风趣幽默,却不断抱怨还小偷小摸。完全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的传统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正因接近人性,所以大家喜欢。

这部戏播到大概一多半儿的时候,被禁播了,因为出了很多事儿。据说那期间很多播放该剧的城市治安案件都呈上升趋势!

那时我小学4年级左右,比我们再高年级的男孩子们开始学“酋长”的绝活,飞刀!

他们腰带上都会掖上一排自制的飞刀,听说飞刀的自制方法是这样的。

方法一:用钢锯条,一根儿截成3段儿,然后砂轮磨掉锯齿,磨出刀尖儿,底部缠上胶布和红绸,胶布是为了配重,红绸是为了好看。

方法二:手指长的钉子,在铁轨上一字排开,等火车。火车开过之后钉子就扁了。然后砂轮打磨,缠胶布缠红绸。(这方法听着就够敢死队的,吓人!)

校园里天天有满脸淌血哭唧尿嚎往医院奔的学生,原因就一个,飞刀甩跑偏了!所以那期间学校门口的“红箍纠察队”们除了检查手指甲红领巾外,还外加搜查飞刀。

大人们也受了很大影响,对厂长啊、经理啊、主任等上级啥的也不称官衔了,改称“头儿”了(对加里森中尉的尊称),此叫法被很多顽固怀旧派沿用至今。

no.7 阿信


没看过的一看这名字估计会联系到信乐团或五月天。

剧情真是忘得不能再忘了,只记得这叫励志片。怎么说呢,这么说吧,这是一部日本版的《大长今》。据说当时激励了很多女青年,使她们奋发工作,奋发考学。

挨家长训时也听到了新的模板:

ø         让你刷个碗都这么费劲,你看人家阿信!

ø         什么,才考这么点儿,丢不丢人?你看人家阿信!

ø         又找家长,这学期都几次了,你看人家阿信!

ø         又偷拿我零钱,你看人家阿信!

ø         又看电视?你看人家阿信!

ø         一写作业就上厕所,你看人家阿信!

ø         … 你看人家阿信!!!!

 

no.8 女奴


到现在我都不明白这部电视剧当时为啥那么火!可能和《姿三四郎》的原因一样吧!因为看不看也得看,因为没得可看!必须看!还别嫌多,整整100集!

在我眼里,这就是一部巴西版的《白毛女》,

悲苦女奴“伊佐拉”—— 喜儿,

恶少“莱昂休”—— 黄世仁,

坏管家“弗朗西斯科”—— 穆仁智。

班里的女同学们超级爱看,一下课围一起唧唧歪歪的都是伊佐拉。

我同桌姓隋,一次因为桌面38线的越界事件,导致了双方的冲突,我恶毒地喊她“隋炀帝”。“隋炀帝”指着我结结巴巴地:“你你你,你是弗朗西斯科!”(哥们儿姓付)

从此,在班里我有了外国外号,巴西的。

no.9 神探亨特


这应该是首部引进的警匪片儿。

虽然已是80年代后期,但是人们依然很保守,所以一看到亨特和各种美国大妞接吻时,大家还是下意识地双手捂脸做猝不及防羞涩状!当然,手指会给眼睛留条缝。

原来美国银是酱子啊!

由于没有相同类型的作品作参照,所以大家看得格外投入!

看到亨特和麦考尔开着警车飞驰电掣轮胎冒烟的漂移,二叔认真地说:“212要这么开就翻了”。

同学小斌80多岁的老奶奶每天吃完晚饭就拄着龙头拐问小斌:“那个,亨亨,开演了吗?”

原来,美国是酱子啊!

no.10 成长的烦恼


前年开始热播的《家有儿女》,唤起了60后70后们的集体回忆,那就是80年代的美国室内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

情景喜剧绝对是头一次接触,原来电视还可以这样拍!

不过该剧最大的影响力是美國家长的教育方式!确实点醒许多梦中人!

“爸爸”杰森是名心理医生,智慧成熟而不失顽皮幽默!像我等这般在专制家法下苟延残喘成长起来的孩子,突然发现地球上还有这样的家庭!

对待孩子,人家爹用“心理”,咱们爹用“修理”!都生活在地球上,当爹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可以说,《成长的烦恼》,是我对心理学最早的认识,充满好感的认识!可能对我后来选择学心理学专业并最终从事心理学工作也起到了最初的积极意义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