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我的心声吗(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

80酷酷网    80kuku.com

听得见我的心声吗(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

Everybody wants to be heard.

—— Oprah Winfrey

采访过上万人的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

如果你今天要有所收获的话,

那么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倾听。

—— Larry King《妙语12诀》

CNN王牌访谈节目主持人

1 先后退一步,看看人们是如何倾听的。

你认为人们能客观地倾听吗?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倾听和理解的客观性?

你在听别人说话时,可能有什么样的偏见?

带着新的问题,上周的爱格博雅筑基课堂里,我们开始了“倾听”(Listening)的探索。

Carol导师首先给出了三段电影剪辑视频,让大家感受和思考一下片中人物的“倾听状态”:

这些谈话中的听众(接受者)给表达者什么感觉?他们是否带着假设或情绪倾听?如果是,你认为他们在倾听的瞬间意识到了这点吗?听众是否对谈话的结果负责?

我们看到了《死亡诗社》中父亲与儿子的一场争执,《穿Prada的女魔头》里女主人公第一次去面试时和女主编的对话,以及迪士尼《风中奇缘》中柳树婆婆聆听女孩心事的场景。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大家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察:

听众不是会话中的被动参与者。倾听应该是积极的,但也常常是主观的。我们有时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偏见。

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

听觉,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每天都在听到来自或亲密或陌生对象的许多信息。

在人际沟通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一方信息的传达。即使在以传达为主的一方,也会因为接受方的不同表现而调整自己的传达方式。因此,无论我们作为表达者还是作为接受者,倾听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我们真的会“倾听”吗?如何有效倾听?如何让倾听为更好的沟通助力?

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

2 调整你的“聆听位置”,成为有意识的倾听者

倾听是我们获得理解的途径,

有意识的倾听总是创造理解。

—— Julian Treasure

声音和沟通专家,

最受欢迎的TED演讲者之一

我们听到什么,取决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和方式听。

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聆听位置“,并调整它们以适应我们正在听的内容。

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

我们所在的很多沟通环境,

正如这个战争中常见的的地堡,

我们所能看到的很有限且是无意识的。

但地堡的后方有一扇门,

则是你可以活动起来,

并有意识地透过其观察新环境。

我们要时刻带着意识,

走出地堡的门去观察“沟通的全貌”,

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Carol导师提醒学者们,人们经常会站在不同的listening position(聆听位置)去听别人说话,比如:

- critical listening:批判地去听,多数在商业中极为重要。但在生活中则会显得非常评头论足,并不友善。

- empathic listening:感同身受地听,想其所想,感受他人,理解他人。

- active or reflective listening:在与他人沟通时由于可能曲解对方的意思,我们可以准确重复对方的原话,让对方意识到你可能受到伤害或者造成误会。

- passive listening:做一个简单的聆听者,只关注部分内容,没有太多的反馈。

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

爱格初级学者们也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Leo提到:“地堡后的那扇门,其实是我们的舒适区,告诉我们需要积极地找寻更好的聆听位置。也会对自己更了解,对他人不再那么的批判。”

Rachel表示:“在倾听的时候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做到善解人意。另外,不仅仅要听,还要学会理解对方的话。”

高飞导师分享了对亲子沟通的看法:“父母子女沟通时,父母的listen positions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可能会更多抱着批判性的态度;但是当父母在分享经验的时候,可能就会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3 文化、教育、性别、种族......注意我们在倾听时自带的“过滤器”

人们常常会通过自己的文化,语言,价值观,信仰,教育背景、态度,期望和意图等等的“过滤器”来倾听。

Carol导师谈道:“所有人在倾听时候的状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经历,所以我们都是带着不同的Filters(过滤器)去倾听他人,这样很多时候也决定着我们的listening positions。”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所以我们很难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别人,只有打开这个封闭空间的门,我们才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吗?

Amanda导师则提出了“为什么身份也会成为聆听的一个渠道或位置?”这个问题。

“身份和地位其实也决定了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听,以及我们听到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听不全面,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未重视对方,或并不赞同。在一段对话中,性别,种族,专业,权力等等都决定了说话人的位置以及聆听者的角度。”

Amanda导师请每一位学者在下节课前回想一下,在学业或者平时生活中,有哪些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被听到”的片段,并且思考我们与对方的关系和双方的定位,以及为什么我们在那些沟通中“不被理解”。

钱镜导师也分享了自己在与很多成功的大家族接触后的感受,从前三代的强盛到逐渐归于平庸,在代际传承中,沟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希望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和学者们讨论的重点之一。

钱老师也提醒大家,除了聆听别人,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保持聆听自己,聆听更广阔的世界的习惯。

让我们成为更有意识的倾听者,

看看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各位同学,下节课见!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