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与能力(探索发现解密黄帝内经)

80酷酷网    80kuku.com

学习态度与能力(探索发现解密黄帝内经)

失传600多年,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3次被定为日本国宝

泱泱中国,经典文化作品数不胜数,若是其中一两个被别的国家义正言辞的昭告为自家宝贝,或许还真是难辨真伪。这可不是瞎说,几千年来战乱不断且朝代更替,书稿也跟着颠沛流离。《黄帝内经》一书也是几经转手,后来竟遭失传600多年。

传世经典遭失传600多年,谁来拯救坎坷的《黄帝内经》?

第一次有《黄帝内经》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里。而第一次明确提出《黄帝内经》并对内容有所规范的,要追溯到西晋时期。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后世尊称为针灸学的鼻祖,著有《针灸甲乙经》一书。他第一次明确提出《黄帝内经》就是包括《素问》和《针经》两本书,其中《针经》又称《灵枢》。

为什么是被他提出呢?原来他写作《针灸甲乙经》的时候主要参考的正是《针经》的部分,便曾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整理了《黄帝内经》。

失传600多年,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3次被定为日本国宝

此前,即使是东汉医圣张仲景,也只是提到了《素问》和《九卷》的名称,当时的《九卷》就是后来的《针经》。历史上最完整、最早的版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的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本《黄帝内经》,距今将近680年。

此后,《黄帝内经》又是如何被失传的呢?先看《素问》这个部分,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本来在民间还是流行的,还有一个叫全元起的医家给它写过一个注释版本。到了唐代,《素问》已经残缺不全了。唐玄宗时代,一个叫王冰的大学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又将手里的《素问》注成了24卷。

可喜的是,这个版本被当时北宋官方设立的校正医书局保存得很好,使得我们今天能够看到通行版本的《素问》。可是,《针经》的命运就不那么幸运了。到了北宋时期,这本书在中国已经失传了。

失传600多年,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3次被定为日本国宝

天地"第一奇书",为何会被日本发现?

失传的《灵枢》去哪里了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发现唐代时期有一个高僧叫鉴真和尚,在他第6次东渡日本的时候,随身带去了许多书籍,其中就有《灵枢》。

而这件事是直到19世纪中叶才被中国人发现。知晓的中国人中有一个叫杨守敬的,自己也是一名医生、学者,出于对于医学事业的热爱,自己第一时间奔赴日本花费重金才将这本书的影印本带回到中国。

杨老为什么如此重视这本书呢,因为《黄帝内经》一直被后世称作"天下第一奇书"。书中所讲的"天地合气"的自然生命观,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起源。其在宇宙生成的认识上,融合了道家学派的"道气论"和《周易》的天地二元论。

比如,书中关于"人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等的表述,是说要把天和地视为宇宙与生命的起源,西方对于宇宙的来源与这个观点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古今中外,皆知"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黄帝内经》能被称为中华医脉高峰之作,正是因为它能把这个理念完美体现。这本书不仅将古代哲学之精髓进行了充分吸收,还在医学实践中将抽象的哲学理念进行了阐释。

失传600多年,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3次被定为日本国宝

具体来说,书中关于天地二元观的思想,作为重要宇宙起源观,一方面是秉承"天尊地卑"、"阳主阴从"的思想,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阴阳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昼夜、四季的变换,并二者结合深入应用到包括养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各个方面,也就是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和来源。

例如,春末夏初的换季期,由于天气会由寒变热,此时人的身体阳气会较盛,酷热的夏季也会使自然环境中的阳气上升,人此时会本能的想食用凉爽的食物。但是过度食用会破坏体内的阳气,导致阳气虚衰,体内湿寒过重。中医所说的阴阳合,则百病祛便同此理。

而且,成编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深受西汉早中期"黄老之学"的影响,即吸收了道家的哲学精髓又兼容了法家的政治智慧。换言之,这不仅是一本哲学书、医药书,还是被汉高祖、窦太后乃至文帝、景帝推崇的治国宝典,因此本书及其代表思想能在民富兵强的西汉压倒诸子百家而盛极一时。

失传600多年,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3次被定为日本国宝

妄称国宝,实则手抄,日本岂不是比孔乙己更可笑?

然而,日本竟敢堂而皇之的将《黄帝内经》说成本国国宝,此类做法居然还有三次。远的不提,近代就有两位日本天皇分别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和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指定《黄帝内经》为日本国宝。

不仅昭告子民其历史地位,更是从清光绪年间一直到被带回中国,都将之保存在日本京都的皇家寺院——仁和寺里,充分彰显日本人对《黄帝内经》的重视。仁和寺,是日本真言宗御室派总寺,由宇多天皇创建于仁和4(公元888年)年落成。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是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和申请专利,但若是把抄写本都能说成是国宝,难道是同孔乙己先生一样,都是认为"偷书不是偷"的同道中人?

张海鸥作《樱梅辨》叹到,"燕云远客访东瀛,初见梅花便作樱;顾影怜容驰想象,临风把酒纵歌行;一番挥洒方存意,几度吟哦已忘形;始悟诗心原有道,传神得趣贵真诚。"

失传600多年,中国"第一奇书"被日本发现,3次被定为日本国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爱书惜书原是好事,可真诚地虚心学习,便可终得要领,哪里能见梅也作樱,还好一番得意忘形。

可怜我们的爱国志士杨守敬先生,在将《太素》带回中国后,为复原千年国宝,与自己的好友萧延平(医学家)一起呕心沥血的对《黄帝内经》整本书进行校勘、补缺、注释,甚至还在二十年的时间,多次往返日本,只为了能够求证书中细节。

至今,经过二人修订刊印的兰陵堂本《黄帝内经太素》,不仅被中国的史学家珍藏研究,还使其能一直在民间流传并被当代及后代人学习。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长相思兮长相忆(长恨人心不如水)

下一篇12寸照片尺寸(12寸照片有多大参照物)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