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肖申克的救赎深度影评)

80酷酷网    80kuku.com

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肖申克的救赎深度影评)

有这么一部电影,被称为神作,25年了,稳居国内外电影评分网站第一名,从未被撼动过。说到这里,很多人大概都想到了,这部电影就叫《肖申克的救赎》。

25年稳居豆瓣评分第一名,他到底有什么魔力?

豆瓣评分9.7,超过170万人评价。25年来,电影作品层出不穷,却依然保持第一名,实在是令人钦佩!

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赎》上映25周年,北美地区为纪念它,决定在9月22日、24日以及25日这三天重映。这是个好消息,很多中国的影迷也在期待,什么时候能在中国重映呢?很可惜,至今仍没有消息。

25年稳居豆瓣评分第一名,他到底有什么魔力?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很多,但在电影院看过的人,太少。1994年上映,那时候电影院都没现在这么多,90后指定是没看过的。

上映初期没能在电影院看到,但很多90后却在今年的电影院看到了,不是在国外,而是在国内,怎么做到的?

答案就是:电影节。

没错,老何就在今年的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看到了。那时候我是作为影评人分享去的。影院看的感觉真的太震撼了,那种精神真的是手机、电脑看没法比的。

25年稳居豆瓣评分第一名,他到底有什么魔力?

而在前不久举办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也放映了这部电影,不知道有多少河粉去看了。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让大家一直念念不忘?

25年稳居豆瓣评分第一名,他到底有什么魔力?

当人们说起这部电影的时候,谈得最多的三个词是体制化、自由、希望。

布鲁克和瑞德都是被体制化的人,离开高墙,却仍然保持着高墙内的状态,整个人被重新塑形,打造成监狱适应体。

但这没什么不对。

在一个全新环境,趋利避害、主动适应是自然本能,世界就是在千万年的不断适应中演变成如今丰富多彩的状态。规则的高墙无处不在,你以为逃离一段樊笼,不过是跳进另一个樊笼,区别只是,笼子的材质不一样罢。

体制化,带来的是一定限度内的自由。

瑞德有了掌控物质流通的自由,布鲁克有了在监狱中推着旧书行走的自由。

这是体制化的好处。

但总有一些异类,对这样的自由并不满足,他见过更美的风景,听过更美的音乐,体验过更好的生活。

他是安迪,他的心中,还藏着更大的自由,那些比体制化的自由更值得期待的部分,叫做希望。

希望总在高山顶上。

站在山下,高处的希望在晨光中熠熠发光。

有的人爬到半山腰,累了,停下,有山风可吹,有溪水可饮,虽然不能见识最好的晨光,但已足够满足。

很少的人爬到山顶上,一路荆棘,鼻青脸肿,到达顶峰时已是狼狈不堪,但总算登顶了,希望成真,内心已是一个全新的人。

安迪要的,是真正的人的生活,不打折扣的,真正自由的人,少一点都不行。

希望指引着方向,希望催生出坚忍的力量。

抵制希望很容易,安于现状的生活看上去毫无压力。第一缕晨光不可能照耀所有的人,只有历尽辛苦,不曾放弃的执着者,才有机会沐浴那最初的晨光。

25年稳居豆瓣评分第一名,他到底有什么魔力?

人们喜欢这部电影,也许,是为了在安迪逃出监狱终获自由的那一刻,看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胜利的样子。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活成了瑞德。甚至,连瑞德都算不上。

瑞德在监狱中如鱼得水,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在生活的冲击下举步维艰。能活成瑞德,已是不易,更何谈那个满怀希望的安迪。

安迪是极少数。他冷静、博学、机敏、缜密。我们很难将自己变成安迪,甚至,想要拥有和他一样的执着,都不太容易。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安迪的成功逃离而激动,仿佛那个重获自由的人正是自己。

从安迪身上,我们看见了希望最美好的样子。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