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苏东坡(喜欢苏东坡的理由)

80酷酷网    80kuku.com

爱上苏东坡(喜欢苏东坡的理由)朝闻道夕可乐矣2021-04-04 17:19:00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的人生,让后人学习,景仰。于我而言,苏东坡即是我最喜欢的那一个。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文采风流,喜欢他的豪放不羁,喜欢他的豁达处世,喜欢他的一切一切……于是,把我所了解的苏东坡的正史、野史一锅煮了,权作自娱自乐。

我喜欢的苏东坡

苏轼,(北宋: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亲苏洵(1009-1066年),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形容的即是苏轼的父亲。弟弟苏辙(1039-1112年),野史中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苏洵给他两个儿子分别取名苏轼、苏辙,轼为古代车厢扶手的横木,辙为车轮轧过的痕迹,两者在车中都无足轻重,看来苏老泉是希望他的两个儿子做平凡的人,不显山不露水。苏洵二十七开始发奋读书的时候,苏轼、苏辙相继出生,在父亲的熏陶下,两个儿子都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可见父亲在小孩成长中的榜样作用,父亲天天用手机刷头条,小孩会怎样?苏轼天性聪敏,过目不忘,再加上发奋苦读,很早便学通经史,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天,一白发老妇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字,于是老妇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苏轼将对联改为: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谁不曾年少轻狂过?

1054年,17岁的苏轼娶了家乡的王弗为妻,王弗年轻貌美、知书达礼,每每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红袖添香夜读书,这也是苏轼努力读书的一种动力吧?

我喜欢的苏东坡

1056年,19岁的苏轼和弟弟在父亲的陪同下进京(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一炮而红。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认为这么好的文章,一定只有自己的弟子曾巩能作,为了避嫌,点为第二名,苏辙同样也高中进士。两兄弟一路过关斩将,直至皇帝亲自出考题的制科考试,苏轼更是获得了百年第一的第三等,那时的风流,应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风采吧?

据说,京城的一班才子听说苏轼有才,便请苏轼吃饭,想借机刁难他,共七人,点了五菜一汤。一才子说,大家都是读书人,每人说个典故,须以人名加故事,便可独食一道菜。说完他以”姜子牙渭水钓鱼”为例端走了一盘清蒸鱼,二才子说”秦叔宝长安卖马”端走了马肉,三才子说”苏子卿贝湖牧羊”端走了羊肉,四才子说”张翼德涿县卖肉”端走了红烧肉,五才子说”关云长荆州刮骨”端走了大骨汤,六才子说”诸葛亮隆中种菜”端走了最后一盘青菜,然后大家就一起看着苏轼,等着看他笑话。可苏轼道”秦始皇并吞六国”,然后把六盘菜一起挪到自己面前。这,就是有才!

苏轼的第一份工作是凤翔府(陕西省宝鸡市)判官。古代十年寒窗金榜题名之后即可为官一方,而现在,十年寒窗大学毕业之后啥也没管。苏轼的第一任领导凤翔知府陈希亮,字公弼,是个严肃的小老头,经常借着些小事批评、责骂年轻的苏轼,苏轼上班迟到,他要按朝规罚钱;苏轼写的文稿,他总要鸡蛋里挑骨头,做一些修改.如此总总,让才华出众、年轻气盛的苏轼很是生气,总想着找个机会出口恶气。机会终于等来了,凤翔有一座年久失修破败的亭子一凌虚台,陈公弼花钱进行了重修,按照惯例需要写一篇文章做个纪念,因此把这个工作交给了以文章闻名的苏轼。苏轼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凌虚台记》,在这篇记中,有大概这么个意思:大家来看凌虚台的周围,原来都是前朝达官贵人的宅邸,可是斗转星移,那些曾经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都已化为残垣断壁,试问,谁人的富贵能够长久百年呢?再看当年那些达官显贵,更是不知化做了哪堆荒草试问,又有谁人能够始终威仪四海呢?因此,今天的凌虚台尽管修得非常漂亮,百年之后还不照样是残垣荒冢一堆?再看今天的富贵权力之人,尽管倚老卖老、作威作福百年之后也不照样是一堆黄土荒草?因此我们要清醒,更要明白,世间很多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以咱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啊!尽管文章写得很好,但很明显,苏轼借机讥讽了陈公弼,陈公弼看完这篇《凌虚台记》后,很破例的一字未改,让属下一字不漏地刻在石碑上,得以留传至今。苏轼是幸运的,他的第一个领导陈公弼尽管严厉,但却心胸宽广,借苏轼的第一份工作,对年轻却声名大振因此很有些自负的苏轼,进行了番打磨。苏轼在晚年专门给陈公弼写了一篇《陈公弼传》,其中对自己当年的少不更事及对陈公弼的误解进行了忏悔。陈公弼有个儿子陈季常,为苏轼的好友,娶妻柳氏,陈季常非常惧怕自己的妻子,苏轼因此写了·首诗戏他,其中有两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即为河东狮吼典故的来源。

我喜欢的苏东坡

1065年,苏轼28岁时,妻子王弗病逝。那个曾经陪伴自己日日夜夜读书的人,那个曾经幕后听言给自己建议的人,那个和自己一起相濡以沬生活了11年的人,永远离开了。苏轼把王弗葬在眉山老家,并亲手在亡妻的坟旁种下三万棵短松。丧妻的痛苦、对亡妻的思念,如江河流水一样,绵绵不绝。十年后,苏轼写了一篇纪念王弗的词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十年生死相隔,对你的思念,历久弥深。你长眠于千里之外,我无处诉说自己的凄凉境况。即便我们再相逢,你也应该无法认出我了,十年的风霜,皱了我的脸,白了我的发。昨天晚上梦里忽然回到了家乡,你正在窗里对镜梳妆,我们相对无言,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从何处说起,唯有相对泪流。明月夜下的那片短松冈,是我年年思念、伤心肠断的地方啊。《江城子》一举奠定了中国千古悼亡词第一的地位。

1066年,父亲苏洵去世,苏轼回老家眉山服丁忧,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若去世,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苏轼是不幸的,在未满而立之年,母亲,妻子,父亲都已相继离他而去。

1068年,苏轼31岁时,娶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为妻。王润之自小仰慕她的这位姐夫,她不如她姐姐王弗聪慧,但是她性情柔和,对待姐姐的孩子苏迈与对待自己的两个孩子苏迨、苏过始终如一,她陪伴苏轼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一起经历了苏轼官场与人生的起落浮沉。王润之嫁给苏轼后,还为苏轼买了一个非常聪明漂亮的丫鬟朝云,在苏轼的侍女养成计划下,最终成为苏轼一生的红颜知己。

当时的北宋,宋神宗正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革新,王安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因政见的分歧,被视为旧党代表的苏轼,受到了新党的排挤,苏轼自求外放,于1071年被任命为杭州通判,相当于杭州市副市长。当文人与名山胜水相重合时,就一定会给我们留下点什么。西湖的清山绿水让苏轼迷醉,他因此常常将公务搬到西湖的亭子中处理,见过了西湖的晴,也见过了西湖的雨,苏轼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人是美景,美景若美人。从此,西湖有了“西子湖”的美誉,苏轼给西湖设计了一张最好的名片。

我喜欢的苏东坡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特别快,3年任期一晃而过,1074年苏轼调山东密州任太守(市长)。密州经济贫困,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与百姓一起吃苦受贫,带百姓一起灭杀蝗灾,为百姓上书减免税赋。密州的一个中秋之夜,苏轼与朋友登超然台饮酒赏月,直至凌晨。迷离之际,望着天边的那一轮明月,苏轼倍觉思念自己那多年未曾谋面的弟弟苏辙,一曲《水调歌头》一气呵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希望我们都能够健康长久,这样,即便远隔千里,我们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这是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与祝愿。

我喜欢的苏东坡

1076年,苏轼39岁时,调任江苏徐州太守。一场浩荡的黄河水患紧随而至,人心动摇,富人们开始外逃躲避洪灾,苏轼带着衙役守住城门,强行劝回外逃的富人,稳定了民心。他亲率全城军民加固城防,抵御洪水。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洪水终于退去,全城欢庆之际,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拨款加固城防。 次年,朝廷款到,徐州城的筑堤得到进一步巩固,城墙得以再次加高。

1079年,苏轼42岁时,调任浙江湖州太守。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太守。这时的新党,领袖王安石已经罢相,以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舒亶(dan3)等为代表。苏轼湖州上任后,按惯例给神宗皇帝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新党们借这篇文章之机,开始轮番对苏轼多年来的诗文进行大肆歪曲,上书皇上指责苏轼借诗文“抨击新法、讽刺朝政”。神宗皇帝虽然爱苏轼之才,但是苏轼确实在很多方面反对他力主推行的新法,三人成虎下,神宗下达圣旨,将苏轼的案子交由御史台调查处理。皇甫僎(zhuan4)奉命千里迢迢赶赴湖州缉拿苏轼,面对冰冷的御史台军士,从没见过这种阵势的苏轼有点慌了,他要求与家人诀别,皇甫僎牙缝挤出几个字:“倒不至于那么严重”。苏轼被捕入狱,接下来是一场陷害与营救的较量,新党代表网罗一切罪名,甚至对苏轼屈打成招;旧党代表、曾经的新党领袖王安石、后宫太后等势力则千方百计为苏轼说话。

北宋宋太祖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之后,曾经定下了“刑不上士大夫”的规定,所以北宋虽然军事羸弱,但是文化却很璀璨,我们应该感谢这条规定。一天晚上,苏轼已经睡着,突然牢门被打开,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把手中包袱往地上一放,倒头便睡。苏轼很纳闷,但也没理睬,不久便鼾声大作。第二天凌晨,那个年轻人叫醒苏轼,恭喜了苏轼一番后便走了。神宗皇帝接到年轻人的汇报后,高兴地对左右大臣说:“我早就知道苏轼心中无事,才能整夜熟睡”。苏轼的牢狱生活至此结束,历经一百三十天。因这件案子由御史台审理,汉代的御史台内遍植柏树,栖息了很多乌鸦,所以御史台又称“乌台”,苏轼因诗词而遭牢狱之灾,即为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42岁的苏轼被贬为黄州(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文。这是一个低微的职务,没有实权,微薄的俸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大小二十几口人,政府又不管住,苏轼一家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在驿站暂住一段期间后,苏轼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山坡上自己建了几间房舍,四壁涂白如雪,美其名曰“雪堂”,住房问题解决了;苏轼又亲自带着家人在山坡上开垦了几十亩的荒地,脱下文人的长袍,扛起农夫的锄头,种地,粮食问题也解决了。因这块地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山坡上,苏轼乐观地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别号,自此,我们有了苏东坡。

我喜欢的苏东坡

既来之、则安之。苏东坡渐渐地习惯了黄州的生活,交友、饮酒、作诗;耕田、种地、做菜;自思、反省、蜕变。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天,苏东坡与朋友外出归来途中突然下起了雨,朋友都很狼狈,而他却很惬意地漫步于雨中树林,经历了人生的风雨,自然界的风雨还算的了什么?春风吹来,有那么一点寒冷,山头阳光却照射下来带来了温暖,逆境过后终会迎来光明。天气的风雨阴晴是自然现象,人生的逆境、顺境不也是很自然的么?这是一种洒脱,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忘我;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那一天,苏东坡游览赤壁名胜,不禁想起了国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想起了当时年轻倜傥的周瑜,刚娶了美丽的小乔,在赤壁战场上,谈笑之间,曹操几十万水军灰飞烟灭,这是一种何等的潇洒?而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却历经坎坷,没有建功立业,只能把一杯水酒寄情于江月。--这首词气势磅薄、境界宏大,多么豪放,多么旷达!

我喜欢的苏东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历了乌台诗案,经历了黄州的艰苦生活,苏东坡成熟了,蜕变了,犹如凤凰涅槃。他蜕去了恃才傲物,蜕去了桀骜不驯;变得乐观从容、自信洒脱、淡然旷达...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会畏惧,不愿去面对,而事实上,当我们经历过困难之后再回首,我们会发现,之前所畏惧的困难其实真的不算什么,我们也将在经历一次次困难之后不断地成长。战胜困难不难,难的是战胜自己。

1084年,47岁的苏东坡调任河南汝州,由于旅途劳顿,他的小儿子苏遁不幸夭折。苏东坡共有四个儿子,与王弗生长子苏迈,与王润之生次子苏迨、三子苏过,与侍妾朝云生了第四子苏遁。因一生的颠沛流离,苏东坡在苏遁出生时写了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或许是因为苏东坡的这种观念、也或许是因为受到苏东坡政途的影响,他的几个儿子都不如他聪明、有名,但是他们懂事、孝顺。

1085年,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重新启用司马光为相。保守党再度掌握政权,此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苏东坡连续升迁,从不入品的团练副使一直升至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三品官职,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苏东坡既反对新党新政,又无法容忍旧党执政后全盘否定新政,因此他既不容于新党,也不容于旧党。

1089年,52岁的苏东坡请求外放,那一年,他再度来到了阔别多年的杭州,担任杭州太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曾经的西子湖依然美丽。苏东坡在杭州期间,疏浚西湖,利用挖岀的泥士在西湖边筑了一条道,即为苏堤,“苏堤春晓“,位列西湖十景之首。

不论是18年前的杭州通判,还是现在的杭州太守,杭州的日子对于苏东坡而言,都可以算是他一生中最美好幸福的时光。在杭州他结识了金山寺的佛印大师,与书法大家黄庭坚交往甚密.并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佳话。

1、一天傍晚,苏东坡与佛印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去湖中饮酒作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拔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拔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拔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1091年,54岁的东坡被召回朝廷,之后历任了吏部尚书、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重要官职。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掌握政权。

1094年,57岁的东坡被以“讽刺先朝“的名义贬至广东惠州。在惠州,陪伴东坡走过二十几年风风雨雨的知己侍妾朝云病逝,伤心潸然泪下,东坡亲手提下了一副楹联“不合适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还记得曾经的某一天,东坡吃过晚饭后与家中人一起散步,他抚摸着肚子问大家里面都有些什么?一个婢女说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说都是见识,东坡也不以为然;轮到朝云时,她说先生满肚子的都是不合时宜,东坡听罢,捧腹大笑。惠州,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东坡在惠州的三年日子过的很有“杭州“的味道,不禁写下了“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春天的早晨真是太好睡了,道人为了不惊扰东坡先生的睡眠,刻意压低声音轻轻地敲响五更钟。这诗传到朝廷,新党领袖章惇不干了,这被贬的日子过得也太安逸了吧?那就继续贬吧!

1097年,60岁的东坡被贬至海南儋州。初到儋州,这里给东坡的印象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而,对于经历过黄州苦难生活的东坡,对于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农夫乞儿的东坡,一切外在的艰难困苦都算不了什么了,在海南的几年时间,他设东坡书院,讲经授业;他笔耕不辍,饮酒作诗文他广交友人,聊或平淡或高雅的话题;他研究长寿养生之道在东坡北归九年后,儋州人符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此后,儋州人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花甲之年被贬至海南这荒远蛮夷之地,对于东坡而言是不幸的,但对于海南而言,何尝又不是一种幸运?“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被贬到海南这荒夷之地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真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1100年,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东坡奉命北归,据载苏东坡北归途中,百姓夹道欢迎欢声雷动,他一定是那个时代的 SUPER STAR。

1101年,苏东坡病逝于江苏常州,享年64岁,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我喜欢的苏东坡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他年轻时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中年时历经磨难,却洗净浮华;晚年时更是超然物外。他幼年时接受了父亲苏洵及母亲的良好教导;他成年后,先后有王弗、王润之、朝云三位或美丽聪敏、或贤惠沉静、或知心知己的妻子陪伴他走过了人生的风雨沉浮;他晚年时有三位孝顺的儿子苏迈、苏迨、苏过敬持孝道;他一生中有一个亲密的弟弟苏辙与他相互扶持;他结识了无数或尊贵、或贫贱的好友,与他们饮酒作诗、笑谈人生。他擅诗文、擅书法、擅绘画,他擅茶道、擅佛道、擅养生之道,他钻研厨艺、酿酒、制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他的身影渐行渐远,然而他留给我们的故事,却在时光悠悠中,源远流长。

这就是我喜欢的苏东坡~~~也是唯一一次花了好多时间拼凑的一篇算是人物记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教育幼儿的方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50种方法)

下一篇全球十大神秘怪兽(世界十大怪兽未解之谜)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