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的特点与意境)

80酷酷网    80kuku.com

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的特点与意境)

我在加拿大给孩子上初中语文课(八年级上册)

“咬文嚼字先生”眼里的苏州园林

第二十九讲 “咬文嚼字先生”眼里的苏州园林

我:我们在上学期,七年级下册里学过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还记得吗?

儿子:当然记得,那里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咬文嚼字”,对待文章和编辑严谨认真,对待同事朋友真诚宽容。

我:那你小时候,我带你去过苏州,看过最著名的拙政园、留园还有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你还记得吗?

儿子:当然记得,也正是因为它们才激发了我想当建筑设计师的愿望。

我:太好了。今天这两件事合成一件事了。我们要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了。因为这是说明文单元,当然,《苏州园林》也是教我们继续学习说明文的特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儿子:叶圣陶的风格?

我:什么风格?

儿子:咬文嚼字的风格!这不正是说明文所要求的嘛?遣词造句要精准。

我:不错。不过,众所周知,叶圣陶先生是教育家也写了很多童话和小说,为什么他会写一篇说明文?还被选入了初中教材。这个写作背景我们不得不去了解一下。

“咬文嚼字先生”眼里的苏州园林

咬文嚼字不正是叶圣陶先生最擅长的事儿嘛

儿子:

本文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我:为图片册写的序言,那就是说,他要配合这本图片册来说明。那他是如何把苏州园林介绍给我们的呢?不妨开始阅读课文,你先读第一遍,谈谈总体感受。

儿子:总体感受就是: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

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个词:富于图画美。

总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语言特点:真的是每一个词都非常讲究,说不准的就是说不准;确定的一定就要说明或者形容到位,让人绝不怀疑。说明文写得如此规矩而又生动,实在是大家的手法。

我:结合书中的图片和文字,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我建议你再搜索一下网络上关于“苏州园林”的介绍,再丰富一下自己的印象。

儿子: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代的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是苏州园林的发端。

秦汉时期,苏州经济有新的发展,城市已有相当规模。受前代王室宫苑的影响,苏州地方官员在衙署中起造园林。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建筑兴起,殿宇以外,有附属的园林,寺院丛林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供庶民百姓进香时游览。

唐代文化对后世造园艺术有重要影响。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苏轼评语),被直接运用于造园,诗画入园,出现大量咏景吟石的诗文,诗画园景相融的造园手法为营构者广泛运用,促进了园林艺术向写意风格方向的发展。太湖石已成为欣赏对象和造园材料,对苏州造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至北宋,苏州地区偏安一方,未经干戈,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逐步南移,政和三年(1113),苏州升为平江府。

元朝,文人画更加超然物外,以写胸中逸气。萌芽于魏晋,起始于宋代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士大夫有目的地参与园林的设计,创造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使苏州园林的艺术手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明清两代,苏州兴建第宅园林达到一个高峰。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官僚绅士争相造园,风尚一时。据统计,明清鼎盛时,在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境内,先后累计有园林和庭院300余处。

民国时期,尤其在敌伪时期,苏州园林总的趋势处于衰败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一些私人宅园捐赠给国家或被收归国有,先后抢救修复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西园、寒山寺、沧浪亭、怡园、网师园、天平山高义园等著名园林名胜,改建苏州公园,新建动物园。

我:作为背景资料,这已经足够了。下面我们一起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来具体分析一下叶圣陶老先生在说明方法和咬文嚼字上的运用。

儿子:

说明方法:

⒈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⒉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⒊摹状貌

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⑶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

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⒋分类别

池沼分两种: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模样。

5. 打比方

(1)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咬文嚼字,语言上的功夫: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6.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答案: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2.“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3.“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4.“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5.“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6.“标本”体现了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是各个园林的标准,典范。

我:还有一处,也需要我们注意。第二段第一句话:“设计师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有句成语是:别出心裁,为什么这里说是“自出心裁”?有和不同?

儿子:我想都有发自本心,与众不同的意思。自出心裁,更强调本来心中就有,不是故意制造于总不同,所以不是别出心裁。

我:经典!再继续乘势总结一下字词

儿子:【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裁剪、创造。【重峦(luán)叠嶂(zhàng)】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俯(fǔ)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珠光宝气】:闪耀着珍宝的光色。多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这里指各种鲜花色彩的华美。【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鉴(jiàn)赏】:鉴别,欣赏。【轩(xuān)榭(xiè)】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嶙(lín)峋(xún)】:枯瘦的样子。【镂(lòu)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琢磨】:雕刻打磨(玉石),加工精美(指文章等)。【工细】:精巧细致。【斟(zhēn)酌(zhuó)】:反复考虑之后决定取舍。【闲适】:清闲安适。【阅历】: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理解程度。【相间】:(事物和事物)一个挨着一个。【败笔】:文、字、画、诗、文中不好的一笔。【丘壑(hè)】:①山和溪谷。泛指山水美丽的地方:庐山访丘壑。②乡村;家乡:得归丘壑,以养余年。山水风景。【蔷(qiáng)薇(wēi)】:一种花的名称。【明艳】:明亮鲜艳。【界】:分划,动词。

“咬文嚼字先生”眼里的苏州园林

段落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是最基本和最经典的写法。

我:这篇文章很多段落的首句就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所以非常好理解。容易让人一下子就抓住重点,分清层次,掌握逻辑顺序,思路清晰地了解说明事物的整体和局部。

因为文字毕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不再深入探讨。把课后的两个问题解决掉即可。

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

⒈“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花墙和廊子将苏州园林的景物分割成了近景和远景,却并没有挡住游客的视线。

“咬文嚼字先生”眼里的苏州园林

本课的学习思维训练:

1.本课没有难点,重点就是两个:说明方法和咬文嚼字;

2.考试的考点多在于:找到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作者用词的特点和意义;

具体的字词要注意:比如,自出心裁,俯仰生姿,丘壑,嶙峋之类的意思和应用。



举报评论 0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左旋肉碱效果怎么样(左旋肉碱胶囊减肥效果怎样)

下一篇怎么显示文件的扩展名(怎么显示文件)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