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心归何处

80酷酷网    80kuku.com

  

    “MBA风光不再了。中国MBA教育存在着自身的不成熟,一向被MBA教育视为招牌的案例教学同样与实践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不可能创造神话。MBA的低龄化趋势和各种MBA教育泛滥更使MBA的处境失去‘世界第一含金量’学位的光环……”反对MBA的声音此起彼伏。

    “美国大中型企业里,20%以上中高层任职者来自MBA。入世后的中国需要30万MBA,以目前每年3000人的培养速度,实现目标需要100年。中国的MBA教育存在着自身的问题,但瑕不掩瑜,没有什么能阻挡MBA教育的发展势头和MBA的美好前景……”拥护MBA的声音更加强烈。

    其实,从MBA进入中国,对MBA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处于争论漩涡中的MBA对外面的声音绝非充耳不闻,他们默默地以自己的判断选择未来。下面是对60位MBA的调查,他们的就业心声正向世人展示;MBA越来越务实,他们将在务实中不断创造未来、创造奇迹。

自主创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有一个自己的公司,大也罢,小也罢,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展。受访者中50%以上的人难以掩饰创业冲动和对自主创业者的羡慕。但他们对毕业后的选择却十分理性。

    东北大学2002MBA肖先生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自己当老板确实很有诱惑力,但目前时机并不成熟,我们总不能为创业而创业吧。一是自主创业需要一大笔资金。做实业自不待说,注册一家广告公司也需要至少50万元的注册资金。二是创业风险也很大,读MBA花了很多钱,加上几年的机会损失,付出实在不小。‘无知者无畏’,通过MBA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补充的东西还很多,目前还不是冒险的时候。更主要的是自主创业不是借大公司的力而行事,很难一下子把事业做大,能力反而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中国人有‘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鸡头’传统。但我认为做鸡头虽然凡事自己做主,但只能带着鸡在地上跑,而做凤尾却能随着凤飞得很高很高。当然,如果能做凤头就更好了!”

    正在经营一家广告公司的2002MBA王先生也承认:自主创业需要机会,不建议MBA毕业后就马上自主创业。要考虑资金和风险,还要考虑人际关系、政府关系等一系列困难。MBA教育教我们的主要是一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更有胆识、更有战略眼光,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同学资源,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应该有自主创业意识,但凡事水到渠成,不可强求。回想起自己创业历程,王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虽然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收益也还可以。但有得必有失,我没有大企业(尤其是外企)的工作经历,总觉得缺一点什么。小公司经营能力有限,见识也有限。见识有时候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没有见识,很多事情就不敢想,更做不好。张瑞敏的企业不是自己的,但他驾驭的是海尔这艘大船,他正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人并没有资格说钱不是一切,但钱确实不是一切。对于MBA来说,到大企业去,才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才华。中国人最应该抛弃的是‘鸡头’情结,MBA更应该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如果有一天黄袍披到你身上,想不当皇帝都不行,一切还是顺其自然更好。”

    60名受访者当中,除已经自主创业的外,还没有一人想马上自主创业。但也有人以不同的方式创立自己的公司。例如东北大学2002MBA中,就有4名同学计划联合承包一家幼儿园。他们经过论证,正常经营亏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还会有几万元的利润空间。他们外聘一个园长,几位同学组成股东会,可以在周末商谈幼儿园的经营情况,更重要的是维系毕业后的同学关系,如果幸运的话还能有点副产品一一经营利润。

还在原来的岗位,穿新鞋不走老路

    MBA学员中,来自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也占一定比例,以东北大学2002MBA为例,54名学员中2人来自政府机关,10人来自电力、新闻、民航、通讯等待遇优厚的部门,其中的很多人已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中身居中层以上职务。他们选择MBA主要是为了充电,当然还要在原来的岗位上发展。

    已经成为某国税局局长的刘女士认为:“MBA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能够更加理解企业和企业家,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能从企业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学习MBA课程,使我更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东北振兴,政府机关应该是学习型机关和服务型机关,我们以对待客户的理念对待纳税人,MBA所学的知识总能对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机关也需要管理,企业和政府机关的管理也是相通的。税务局的员工也需要激励,许多管理理论在这里都适用。我现在要求局里每位员工都有危机意识,自己当然要在这方面带头。前阶段,我要求每位员工都到人才市场去应聘,只带着毕业证书,不准提在税务局工作的事。结果,一些处级干部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我以此让员工珍情自己的工作岗位,一方面也深深地感到:如果我们在一个企业里谋一份普通职务的能力都没有,我们凭什么为企业服务。我还将在自己的岗位工作,MBA教育将使我工作得更好。”

    据调查,辽沈地区MBA学员在企业任中层以上职务的较多,他们不是学过MBA才干到一定的职位,而是做到一定职位之后再来学MBA。60位被调查者中,已经在企业中任中、高层职务的12人,占被调查者的20%。他们已经是企业中的佼佼者,MBA毕业后,企业也将给他们更加广阔的空间。

    澳门科技大学2001MBA殷先生是某啤酒公司企划经理,他认为,MBA教育使他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对市场的理解更深刻了。学习不仅没耽误工作,还对工作有所促进。毕业了,企业当然也不会轻易放弃他。跳槽是手段不是目的,他将继续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二原因很简单,在原岗位上能发挥能量为什么还刻意追求跳槽呢?

就业导向:发展重于薪金

    在美国,MBA已经成了“发展空间”的代名词。据〈财富〉杂志统计,没有MBA学位的学生,毕业后历年收入增长率仅是MBA的一半,MBA学位带来的收益是每年29万美元。

    中国的调查也显示:学历与收入基本成正比,而MBA的收入一般超过博士毕业生。

    但调查显示,MBA的就业导向更偏重于发展空间,薪水被排在第二位。被访者中14人表示正在找工作或两年内更换工作的可能性较大,其中50%以上表示对知名企业尤其是对外企的追求。“宁赚麦肯锡的七八万,也不赚无发展机会企业的20万”,这已成为众多MBA的共识。在东北大学2002MBA毕业生中,出现76名同学到同一知名外资企业应聘不同岗位的壮举,他们当中竟无一人相中这家企业的薪水,而是认为在正规的外资企业,能够学以致用,还能学到更多的管理实践。因为成功的企业本身就是一所学校,外企经历也是一笔财富。复旦大学2001MBA的郝先生目前在福布斯中国办事处工作,他说:在那里工作很累,但外资企业严谨的工作方式、良好的培训机制使我受益匪浅,无论赚钱多少,这里叫我大开眼界。

    此外,调查也显示MBA就业心态还呈现如下特点:

    1.更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薪和高职务;

    2.更实际,一般对与目前相近或有关联的工作岗位更感兴趣;

    3.更忠诚,选择工作更审慎,确定工作后不愿轻易跳槽。

    中国MBA在争议申诞生,在争议中成长。作为群体中的一部份,MBA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与组织协同发展;以管理精英为发展目标的MBA,更理性、更现实、更忠诚,才能成长得更墩实。而平和的心态,正是MBA认真倾听各种声音后积累的一笔财富。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