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人事试验找不到方向?

80酷酷网    80kuku.com

  

  编者按:人员的高频率调整,组织结构的分分合合,国美似乎一直在试验,设法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国美的困惑正是这一类高成长企业的困惑。

  其实,调整背后的真正问题是企业的飞速发展与管理模式滞后造成的管理失控。我们试图从这个角度深入下去,虽然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但一定能为这一类企业提供借鉴。

  近日,坊间流传甚久的国美高层人事变动终于尘埃落定。实际上从国美老板黄光裕重出江湖后,国美的人事变动和组织调整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从14个分公司到A、B两个大区,再到重新合并采购销售中心,国美似乎在不停地试验。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国美电器为了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才进行了相应的人事调整。这次调整是一次战略性调整,同时也是企业向集团化、多元化发展迈进而对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一次探索。应该说,此次人事调整是前几次机构调整的战略性延续。”

  不过与以往国美的人事调整稍显不同的是,这次人事调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高层,在今年早些时候,坊间就有传言说北京国美的中层人员全部换血,比如记者熟悉的一位北京国美的经理也因为“个人原因”离职,而且他的离职也是涵盖在这次人员调整的范围之内。

  目前国美公开的解释是,这次调整依然是为了提高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从黄光裕复出以来,国美一直在进行人事调整,但几次调整后的结果都是加强了黄光裕本人对国美电器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当然,这样的说法与国美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国美眼下的工作重心都是围绕上市,而这样的过程恰恰需要掌握整个国美资本命脉的黄光裕来杀伐决断。

  变动无主线?

  从黄光裕复出之后,国美的人事调整就和组织架构的调整联系在一起。尽管国美称自己的调整都是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为目的,但是,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美的每次变动都加强了黄光裕对国美的控制。但是要在国美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中找出一条明晰的主线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在公司组织架构上,国美似乎并没有找到改革的方向。

  在国美打响知名度后,黄光裕不再担任国美电器总经理一职,而是退居幕后进行资本上的运作。但是作为国美的控股人,国美电器每次有大行动时必须向上层请示,在管理层次上来说就增加了一个环节。尤其是当时国美下属14个分公司,都必须对总部负责,总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最终黄光裕决定重出江湖,国美电器总部也开始调整,原本的5个部门只保留财务、行政、督导三个不直接参与销售的部门,而原来的营销和业务两大中心全部“下放”,原高层管理团队也随之“下放”到销售第一线。

  在销售网络上,南北分治。北京顾能研究中心的郑辉表示,国美划分成A、B两区主要是解决了市场贴近度的问题,“以前产品经营都由总部作决定,但是南方和北方的销售特点是不一样的,依靠总部必然在市场反应上滞后。”

  但是进行这样的调整后,国美还必须面对其他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国美分区而治虽然灵活快速的市场速度有了,但是却丧失了规模。另外,采购模式仍然不完全透明。而且,从管理层面上来讲,管理又多了一个层次,最起码管理成本增加了。

  今年8月底,国美再次收编整个A、B区,两区的销售中心总经理何炬和李俊涛离职后,他们两人留下的职位将合并成由国美旧将华天一肩承担。

  国美似乎又回到了老路上。

  速度掩盖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家电问题专家陆刃波对国美此次的人事调整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何炬、李俊涛都不是搞资本运作的人,他们的特点还是企业运作。如果说国美是希望在香港开店,但是香港的市场已经相当饱和,国美要进入并不容易。”不过,有国美高层反驳,“无论是中国哪个市场,恐怕现在都已经很饱和了。进入香港市场对国美来说并非完全不现实。”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国美的人员调整还是与国美近来的经营状况有关。据了解,北京国美目前的销售增长已经放缓,主要与其开新店速度减慢有关。从去年起,竞争对手包括北京大中电器开始大规模开店。目前,大中在北京的店面数已经超过国美。

  在家电流通领域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家电流通企业是靠开店赚钱的。也就是说,开店后向制造商收取入场费是家电流通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店开得慢了或是开得少了,无形中在这块的收益就大打折扣。

  但是随着制造商内部的行业整合,目前家电制造企业已经就剩下几家强势企业,中小品牌出局,行业整理利润被充分压榨。这也是包括国美在内诸多家电流通企业面对的问题,再向上游要利润已经相当困难,但是同业竞争却日益加剧。

  而且快速扩张过后,国美要面对遗留问题,比如管理上的滞后。信息建设一直是国美的短板所在。当国美在广州店开业后不久,就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国美出现过收款系统缓慢甚至瘫痪等尴尬事情。当然这种企业内部信息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的是企业运作模式的不透明,尤其对已经发展到今天规模的国美来说。

  另外,随着国美的快速扩张,总部对分部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除了国美例行的地方经理轮岗之外,人事变动越来越频繁,今年4月份,国美杭州、西安、青岛等分公司都出现了较大的人事变动。

  当然,国美也希望能给自己的企业补充新的血液,为此国美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轰轰烈烈的MBA大招聘,但是目前这项工作似乎已经不了了之。

  管理成本也不容小觑,对于一个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卖场来说,每年用于场地、人员的投入要600万~800万元,但就国美自己公布的2%平均利润率和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这样的成本对国美来说并不是小数目。

  但目前家电流通企业的运作模式依旧是“吃上游”,所以有的家电流通企业只能以疯狂开店的方式来解决资金上的难题。比如,国内某知名家电流通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在北京大举扩张。“企业依靠开店赚钱,就不会考虑选址的问题。但零售业最重要的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还是位置,”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最严重的是,在北京有一个地方3~4公里的范围内,一个企业同时开了3个店面,最后的结果就成了自己打自己。”家电流通企业陷入恶性循环,已经有业内人士开始警告家电流通企业的崩盘之虞。

  上市风吹草不动

  国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可能使它更早地体会到了资金的压力,所以国美对资本市场的渴求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仅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国美的上市进程依旧一波三折。

  1988年,黄光裕已经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总资产约50亿元。鹏润投资下属企业是国美电器、鹏润地产、鹏泰投资。鹏润投资以1.35亿港元完成了对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74.5%的股份的收购,黄光裕将鹏润房地产的一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鹏润集团(鹏润地产)。目前鹏泰投资公司还在进行对ST宁城老窖的收购工作,比如厘清壳资源等等。

  但是这样的曲线救国对于国美电器来说仍然不解渴,鹏润集团在港上市,但是家电业务还不能注入其中。至于ST宁城老窖,恐怕也不能很快完成清理工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眼下这个时机对于国美来说也不是太好。经过欧亚农业等H股后,香港股市显得有些信心不足。而内地和目前的资本市场状况也不够明显。

  此前,黄光裕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在等待时机,今年资本市场的情况不太好,我们计划等到明年。明年是不是最好的时机也很难说,如果不好我们就再等。”黄光裕认为国美就是不上市也照样会持续发展下去,“国美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我们的原则是能做就做,不能做的时候就等。上市要选择一个较好的时机才更有意义。”

  但问题是,国美还能等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