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受“非典”动摇

80酷酷网    80kuku.com

    6月10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在出席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及安全事务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非典型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本上属于“第二季度现象”。他强调中国对外出口及引进外资的传统优势,从中长期看并不会因“非典”而削弱。

  陶冬认为,“非典”对中国5月份的消费带来重大冲击,但消费者信心已从5月中旬起逐步恢复。零售业出现V型复苏的可能性很大。陶冬估计,“非典”使5月份出口订单流失10%-15%,并在第三季度从出口数据中体现出来。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的出口增长仍会比较理想。

  他认为中国在生产成本和国内市场上对外资有巨大的吸引力。2003年外资流入可能因旅行限制而损失30亿美元,但二三年内应可回复到“非典”前的水平。

  陶冬指出,“非典”有三条彼此相关但并不完全同步的曲线:疫情曲线、经济曲线和情绪曲线。

  疫情上,情况已受控制但在科研对“非典”病毒尚未全面掌握前,危险依然存在。经济上,消费首先下滑,也会率先反弹。出口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外资则进一步滞后。情绪上,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避开人群,但若干星期后,随着心态的调整和对病毒传播机制的了解而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他认为即使疫情今后出现反复,消费者也未必出现新的“恐慌”。

  当被问及中国经济的长远前景时,陶冬表示,10年后中国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大型经济。他认为,10年后的中国可能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和东亚的领袖。

  他在解释该预测时称,这是基于三点趋势性判断:随着几亿农村劳动人口的工业化,中国非技术制造业工资成本将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上;城市人口收入则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服务业的深化而进一步大幅度上升;全球化趋势导致生产能力持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