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与人才高消费

80酷酷网    80kuku.com

      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使高等人才就业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促使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节节拔高,这种学历歧视和人才高消费现象,扭曲了人力资本的正常投资行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教授曾在今年两会期间就社会“就业歧视”问题提出过议案。他说,近些年由于人们一味追求高学历,上大学、考研、考博蔚然成风。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2000年全国录取硕士研究生12万人,2003年已经增长到21.7万人;报考人数也从2000年的39.2万人上升到2003年的79.9万人。持续几年的考研、考博热使得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就业含金量都在下降,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随之水涨船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梁均平教授说,现在很多企业和单位并没有自己的招聘衡量标准,而是采取一般的社会标准。用人单位被卖方市场的优势迷住了视线,在对自身人才需求并不清晰的情况下,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果,高职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却要招本专科生,本专科生的工作招研究生,依此类推。高等人才不能实现人尽其才,人才高消费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使人们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困惑和怀疑。

    “在一个歧视的就业市场上人人都会受到歧视,区别不过是来得早还是来得晚。最后,高学历者也成了学历歧视的受害者。”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要招聘几名教师,有40多个博士前来应聘,郑功成教授笑言:“看来博士生的‘销路’也不好了。”

    除学历歧视外,五花八门的性别歧视、户口歧视、相貌歧视、地域歧视、身高歧视……不一而足。这些歧视现象,侵害了求职者公平竞争和平等就业的权利,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大为不利。

    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计划,今后每年高校毕业生将递增10%~30%,预计2004年毕业生将达到250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加大。但是应该看到,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是最具有就业优势的群体。针对大学生就业走势,如果学生、高教体制和用人单位都能够真正面向市场,根据需求调整定位,那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肯定不会是压力,而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