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好西部大开发,除非……

80酷酷网    80kuku.com

      张伟俊(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安达信人力资源咨询部总监,并先后任职于Towers Perrin和Hay)

  最近几个月,应邀去四川、陕西、贵州、新疆等地讲学。笔者在实地考察后,一方面为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远景激动不已,同时,又为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人才问题深深忧虑。

  笔者以为,除非各类人才在西部真正受到重视并有切实可行的人才问题解决方案出台,否则,西部大开发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

  对很多西部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恐怕是不清楚企业的最大挑战是人才挑战。

  中国入世以后,东部沿海地区的普遍共识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但对很多西部企业来说,我以为,最大的挑战恐怕是不清楚企业的最大挑战是人才挑战。从西部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人们看到、听到的,多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效率"等"硬性任务"的重要性及其实际推进状况,但对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等"软性任务",则很少提及,至于具体落实情况,则更少有人关心。这些年来,"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不仅没有被纠正,反而越来越严重,东部与西部地区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

    要扭转这一局面,首先需要转变观念。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固然需要物质、资金作为基础,但更需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历史地看,如果说土地和资本曾经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的话,今天,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国与国的竞争,地区间、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走在全国经济发展前列的上海,在这一点的认识水平上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日前,笔者聆听了一名上海重要市政官员有关人才问题的演讲。他用了几个统计数据来说明上海人才的国际化程度目前尚属低水平:

  a) 纽约常住外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上海的42倍;
  b) 上海30年代常住外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现在的5倍;
  c) 巴黎每10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的比例是上海的8倍。

  通过这样横向、纵向的比较,上海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决定实施非常措施,以加速"人才高地"的建设。

    正在不断流失人才的西部地区或许可以从中悟出点什么?

    没有"待遇留人"这个基本前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只是口号与空谈。

    西部地区的一些学者撰文指出,由于西部与东部相比经济严重滞后,因此主要得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对此,我不敢苟同。
"待遇留人",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只能是口号与空谈。我国企业过去享有的真正优势,是对高水平的人才支付低水平的薪酬,即所谓"价廉物美"。而随着中国入世,这种"竞争优势"正在快速成为历史。

    日前,读到一篇很有些意思的专题文章,谈"北大、清华为谁而办"。该文在揭示了大量北大、清华毕业生留学西方世界的现象后,不把矛头指向我国现有的用人体制,反而责备我们的"一流人才没有耐心和信心"。须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才的"省界"、"国界"正在消失。人才不再是某一个"企业的宝贵资产",可以像机器、厂房等其他资产一样,被任意"剥离"、"重组"。人才是"资本"。在现代企业中,人才资本正逐渐处于与货币资本平起平坐的地位。"资本"的会计定义,是"意图赚取回报的资金投"人才资本若发现某企业、某地区不是其"赚取回报"的最佳对象,他们便抽回"资金"(其知识、能力、热情),改而投入它处,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不能期望人人都是"活雷锋"吧?有借鉴意义的是,在"抢夺人才"方面颇有口碑的深圳华为,就曾响亮地提出"不让雷锋(在待遇上)吃亏"的口号。这或许值得我们那些羞于讨论"待遇留人"的领导与学者们参考?

    西部的"实地考察",常常让笔者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少企业盖办公楼、买豪华车、吃山珍海味、喝五粮液和茅台酒时有钱,而谈到"待遇留人"时,一下就没钱了呢?

    笔者在全国一些省市做过内容相同的"授课现场民意调查":假如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工资为××元,你认为该公司的总工程师/总经理的工资应当各为多少?结果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认为普通员工与技术/管理人才之间应该相差的倍数越大,而越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西部省份,人们认为两者应该相差的倍数越小。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假设,是人们观念上的差异,造成了人才待遇上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呢?

    明智的货币资本不愿独自冒进人才资本不愿进的 "巢","以凤引凤"将取代"筑巢引凤"成为吸引人才的新模式。

    在议论吸引人才这一课题时,时常听到"筑巢引凤"这一说法。前几天,读到一篇西部社科研究人员的大作,他们在文中断言"把巢筑好了,就不必担心引不了凤。"此言休矣!君不见国内一些地区动用大量地方财政力量筑起了相当水平的巢,至今却只引进了寥寥几只孤凤的惨状?明智的货币资本现在更看重的是投资的"软环境",当他们发现人才资本不愿进某个"巢"时,他们往往是不愿独自冒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凤引凤"将取代"筑巢引凤"而成为吸引人才的新模式。

    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沿海城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人才政策,其中多数与"待遇"并无直接关联,但却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可见"事业"、"感情"等非经济因素对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不应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与泛泛要求上,而要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上。笔者所在的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在成立至今的半年中,陆续引进并留住了一批"外字号"人才,主要靠的便是事业与感情(当然,他们的待遇也没有比原来所在的外企差)。我们的经验是,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是聚集人才最有效的法宝,"以凤引凤"是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马太效应",拥有人才越多的东部沿海地区,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之,占有人才越少的西部内陆地区,对人才越缺乏吸引力。看来,西部若要留住现有人才并吸引外来人才,非得花比东部大几倍的力气不可。笔者以为,哪一天西部开始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方面拿出堪与东部媲美的"新招",哪一天"孔雀西北飞"开始成为时尚,那一天便是西部大开发具有"可持续性"的真正开端。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