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创业:只要肯付出脚下都是路

80酷酷网    80kuku.com

  

  老杨几年前曾经是石家庄各大媒体上的明星,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功的优秀代表,老杨创出了自己的手工饺子品牌,在石家庄也辟出了偌大一块市场。那段时间,老杨受到了太多的赞赏和关注。但此后的一系列变故给了老杨巨大的打击,小企业经营困境也逐渐暴露出来。从举步维艰创业之始到辉煌一时,再到后来的销声匿迹,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如今,依然“壮心不已”的老杨为了重现曾经的辉煌,为了“再做点事”,决心东山再起。

  “只要肯付出,脚下都是路”

  “只要肯付出,脚下都是路”,这是老杨的座右铭。老杨优哉游哉的生活是从1997年开始被打乱的。单位减员增效,老杨和老伴一块被“一刀切”,家里的生活一下子紧张起来,再加上那段时间老人病逝、房改集资、大儿子结婚、小儿子高考,杂七杂八的事赶到了一块,年近半百的老杨登时为了难。好在老杨是个生性开朗、思路灵活的人,跟老伴一合计,开家小吃店吧。

  老杨和老伴的小店开在了离家不远的谈固东街,面积不大、租金又低,只是位置偏僻了些。小店开业之后并没有像老杨预想的那样红火,连维持基本的开支都有些困难,街上的小混混还隔三茬五地来店里捣捣乱,这让老杨干起来越来越灰心,不到半年的时间,老杨就准备放弃了。

  不过老杨偶然发现,小店里为数不多的回头客都是冲着他们的饺子来的。“桥西的一位老先生,吃了一次我们的饺子之后把全家都带来了。”藁城的一个熟客有一次跟老杨要求,想带些饺子回藁城给母亲过寿,老杨一想,现包的饺子怎么让客人带回去呢?为了满足客人的要求,老杨特意冻了几斤饺子试了试才知道,原来所谓的速冻饺子完全可以自己做,这下,老杨就发现了一条新路。

  “我的饺子搞的是‘计划经济’”

  第一次找上门推销的经历让老杨终身难忘。当时老杨看中了一个中学的食堂,没关系没熟人,孤身往里边硬闯,食堂的负责人说留下几斤饺子试卖一下吧。卖了两天效果不错,老杨欣喜若狂,开始和学校谈合作的事情,正赶上负责后勤的副校长巡视工作,老杨主动提出让副校长尝尝自己的饺子,“那时候心跳得厉害,人家校长说不行那肯定就没戏了。”老杨回忆说,副校长吃了之后没有说话,算是默许了。老杨自此开始了和那个中学的合作,第一次就向老杨订了40斤饺子,而那时候老杨家里的冰箱每次最多只能冻上20斤饺子,只能借别人家的临时用一下。

  “孩子们还真是爱吃咱的饺子,没几天订货从40斤就变成了100斤。”老杨说,当时100斤饺子已经到了他和老伴俩人的“供货上限”,学校没办法,只能给学生们“限制供应”饺子。“每周一三五这个年级吃饺子,二四六另一个年级吃,定人定量供应。”老杨说起这段故事还是十分自豪,“当时在他们学校里头咱的饺子搞的是‘计划经济’。”

  生意越做越大的老杨摊子也越来越大,后来租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独院作饺子加工点。招工的时候,老杨特意关照那些和他一样的下岗人员,工人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效益好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上百斤饺子。

  老杨名气也随着大起来。记者们接二连三地来访,上报纸、上电视、上广播,老杨一时间成为媒体上的名人,媒体关注之后老杨又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功的典型,老杨得到了市里和区里相关部门的支持。

  “倒下去还要站起来”

  老杨的生意和名气双丰收让他更是踌躇满志。为了让自己的饺子更正规,老杨还申请了注册商标,准备把自己的饺子通过发展加盟代理的形式来运作,把品牌推向全国。1998年,老杨批评了一名嗜酒工人,结果这名工人趁外出送货连人带三轮车都消失了。2001年,又一名工人携带货款不辞而别,这一连串的变故让老杨百思不得其解,平日自己对员工百般照顾,给员工做饭、刮风下雨送员工回家、员工家里有事都是亲自到场帮忙,“我待自己的员工就是一条原则,将心比心。”为什么自己的好心总是被人泼冷水呢?

  2003年“非典”来袭给了老杨的饺子加工厂很大的打击。而非典后打算重新开业时两名骨干员工给他在供货商那里留了万余元的悬账之后不辞而别了,这对老杨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气之下身体不错的老杨病倒了,随之倒下的还有他的饺子。

  如今,身体已经逐渐恢复的老杨开始琢磨着东山再起。前阵子老杨试着给市领导写了封信,盼着有关部门给他点支持,没想到市领导还真的回信了,并且派人和老杨谈了话,详细了解了老杨的困境和想法。老杨的信心又足了。

  记者手记:给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好的创业环境

  老杨告诉记者,现在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当年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一直想通过人情管理代替制度管理,可是现在看来人情管理不是科学管理的方法,最终也不是咱们这样小企业成长的路子。”老杨说,“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小企业无论在规模和管理上都做不到那么明白,很多小企业都是靠人情管理的。”另外,迅速扩张的销售网络也没有和扩大生产的步调一致起来,使得小饺子厂在扩大再生产上遭遇瓶颈。

  尽管到现在老杨还在试图为自己人情管理的方式辩护,但事实已经证明正是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模式导致了老杨的失败。老杨辉煌一时的时候,各部门给了他大量的支持和关注,就业服务部门还曾经在一天之内给老杨提供了贴息小额贷款,然而这种关注更多的是想发挥老杨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在引导社会广泛赞扬的同时,如果有部门给老杨的小企业把把脉,提些专业建议,或许老杨的辉煌还可以持续下去。如今众多小创业者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创业都是在自己的摸索中进行,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亟待形成。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