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茶王”创业启示录

80酷酷网    80kuku.com

  

    李乃寿曾是个只读了两年书的福建茶农,为了追债来到陌生的武汉,从当时少有人看好的茶市中发现了商机。凭借智谋和勤奋,他从一个在武汉举目无亲的外乡人,发展为“江南第一茶市”的旗帜商户,并被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专题报道。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1980年,22岁的李乃寿在当地银行贷了一点款开了一家小茶叶加工厂,结束了李家世世代代“一口炒锅做茶叶”的作坊生涯,然后将加工的茶叶销往浙江、江苏等地。

    1984年12月, 李乃寿去杭州结茶叶账时,发现那个与他合作多年的经销商人去楼空。心急如焚的李乃寿在杭州城连找了三天也不见那人的踪影,他坐在街头欲哭无泪,要知道那笔茶款有8万多元,其中大部分是茶农的啊!他们都等着这钱过年呢!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李乃寿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在车站遇到了一位老乡,从而得知那个经销商在两个月前去了武汉,在武胜路开了一家茶叶批发店。李乃寿连夜赶往武汉,又几经波折,终于在第三天上午找到了那个经销商。(本文为中国百姓创业网www.fm268.com原创文章)没想到钱没要到,只收回一大堆茶叶。李乃寿又气又急,“货款没要到,总不能空手回去吧,要不去看看有没有其他茶庄要我的货?”他在旅馆里思来想去睡不着。

    第二天一早,李乃寿去一些私人茶庄打探行情,以顾客的身份与一些前来买茶叶的武汉人闲聊,无意中认识了他生命中一位重要的贵人——退休工人张师傅。张师傅祖籍浙江,与李乃寿是邻省,因为语言相通,话语投机,俩人遂结成忘年交,以兄弟相称。

    接下来,一连几天,张师傅带着李乃寿转遍了武汉三镇的茶庄。李乃寿发现,武汉茶庄虽多,却都没见经销福建功夫茶和大白毫的,这可是个绝好的商机啊!李乃寿认为武汉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他决定干脆留下来,在武汉卖他的家乡茶。

    创业艰辛 与茶甘苦同味

    在张师傅的帮助下, 李乃寿选中了桥口商场隔壁的一家门面,虽然只有20多平方米,租金却要1200元。 可当时他身上只有3000元钱,租下门面还要简单装修,钱肯定不够了。这时,张师傅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看你愁成那样子,有什么困难还有咱老兄呢?”随即从家里拿来了1万元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直到现在,李乃寿一提起这事还感慨万千地说:“真没想到当时萍水相逢的张师傅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对我鼎立相助,帮我度过难关,这种恩情,今生今世我都不会忘记啊!”

    店面装修完毕后, 李乃寿把讨债要回来的茶叶进行包装后摆在货架上,又把妻子从家乡叫来帮忙,张师傅送来两个花篮,茶庄就这样开业了。

    一连几天,来茶庄看茶的人多,买茶的人却寥寥无几,有时一天只赚3块钱,还不够水电费呢。妻子见状开始劝他回家,不要在这里活受罪。可倔强的李乃寿说啥也不答应,他对妻子说:“张弓没有回头箭,我认准的目标就得走到底!”

    李乃寿每天下午邀张师傅一道,挑着几包茶叶和几个热水瓶到各居民区人口集中的地方讲茶道、讲茶文化、讲福建茶的特色,并现场泡茶让人品尝。这一招果然灵,一些居民尝了他的茶后连连夸赞茶味纯正、耐泡。几天后,来茶庄的顾客开始增加,茶庄的生意有了转机, 李乃寿从中看到了希望。

    就在茶庄的生意趋向好转时,李乃寿决定开第二家门面了。这次他选择了武汉的黄金地段——解放大道,这里商家云集,店面租金昂贵。李乃寿为此回了一趟老家,准备将家里的茶叶加工厂卖掉。当他与父亲商量时,年迈的父亲暴跳如雷,竟以死相拼来保护多年赖以生存的加工厂。这场父子之战持续了几天,最终还是李乃寿说服了父亲,加工场以2万元的低价出售了。

    春节过后,李乃寿带着全家老少和2吨茶叶来武汉安营扎寨,开始了更为冒险和艰苦的创业之旅。

    一个月后,李乃寿的第二家茶庄开业了。通过前段时间的市场调查,他知道武汉的茶商基本都是坐店经营,很少走出去推销,于是他开始独辟蹊径,将茶庄交给家人打理,自己带着茶叶样品到一些大型宾馆酒店推销。第一次去长江大酒店时,因为和门口保安语言不通,李乃寿被轰出去两次。第三次再进去时,李乃寿拿出茶叶袋,并在纸上写道:我是送茶叶的。这回保安终于放行了。李乃寿一找到三楼的销售部,即用自己的茶叶先给每个工作人员泡了一杯,然后说:“你们不要也行,就当朋友请你们喝杯茶”。(本文为中国百姓创业网www.fm268.com原创文章)几个负责人虽没有当面表态,但却让他留下联系方式,这让李乃寿觉得心里有了点底儿。果然,第二天,长江大酒店那边打来电话让他送茶叶去。这次李乃寿赚了8000块,这可是他来武汉挖到的第一桶金。

    此后, 李乃寿又如法炮制,先后与武汉二十多家酒店签订了供应合同。

    慢慢地,李乃寿已经不满足于武汉这一个市场了,他萌发了与湖北省茶麻进出口公司合作的念头。当他将样品给进出口公司负责人看时,他们对他的茶叶外观、质量、口感、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测试后,无不交口称赞,并一次跟李乃寿订了13个品种近1000公斤茶叶。 李乃寿简直不敢相信,这次生意能做得如此顺利。由于李乃寿组织的茶叶质量过硬,湖北茶麻进出口公司将福建的名茶销往英、法、美等国后,不仅赢得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同时也帮李乃寿确立了他在武汉茶叶市场的地位。

    到了1995年, 李乃寿又开了第三家茶庄,这时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了。

    “泡晚茶” 营销新招誉满全国

    2000年, 李乃寿和众多茶商一起搬进了有“江南第一茶市”美称的武汉茶叶市场。

    李乃寿购进根雕茶具摆在门口,请顾客免费品茶。空闲下来时,他就与顾客一起围炉煮茶、论茶道、聊家常。后来顾客越来越多,门口坐不下了,他干脆投资了20万元在门面上搭建了一个别致的茶楼,只象征性地向顾客收5元钱,然后任其随便挑茶叶,无限续杯,可以从早上坐到次日凌晨。

    在李乃寿的带动下,茶叶市场里的商户都开始仿照他这“泡晚茶”的服务项目。到了2002年,“泡晚茶”成了市场里的一大特色。赶上天气好的时候,从下午至深夜,市场周围的空地上坐满了从武汉三镇赶来的品茶人。浓郁的饮茶氛围,低廉的消费价格成了武汉市的茶友聚会的最佳场所。在“泡晚茶”的带动下,茶市的营业时间足足延长了8个小时。一些在武汉工作,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及港台投资商都慕名而来,以茶会友,谈茶论茶。

    “泡晚茶”现象直接刺激了武汉的茶叶消费,扩大了“江南第一茶市”的知名度,也给茶市带来每年近亿元的利润。李乃寿俨然成了“江南第一茶市”的领军人物,省市领导对他的创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李乃寿分别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湖北卫视的邀请,在电视上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李乃寿誉满全国后,全国有十多个省份的众多茶楼经销商纷纷来武汉取经。李乃寿热情接待,为每位来访者提供食宿、进行培训,而且不收任何报酬。他还为众多刚创业的同仁提供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1.明确“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投资不熟悉的行业一定要慎重。

    2.定期投入少量资金,根据茶楼的消费定位,对高中低档茶叶的比例进行合理配置,

    确定顾客的消费习惯后再参考销售量进货。

    3.如果前期创业资金不多,可以自己购茶具、茶叶,与宾馆、酒楼、居民小区会所、超市、度假村等单位以合股分成的形式开设茶摊,既丰富了他们的经营品类,又能给自己带来稳定的客源。

    截止2004年,李乃寿已为全国150多家茶楼进行过培训,他的茶庄的固定客户已达300多家,茶叶品种已扩展到370多种。2004年8月,李乃寿在深圳开设第四家连锁店时说:“山野是茶的天堂,旷远是茶人的意境。开发茶文化内涵是我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