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点”带来大商机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生一个孩子的花费只需几十元或是几百元,养育一个婴儿的花费也仅限于奶粉、衣服等一些日常必需品。但如今,每个家庭在迎接一个新生命诞生时,少则花费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2004年,全省出生人口为41.09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0—3岁新生儿用品家庭月消费达900多元,如果按这个消费额计算,我省去年仅这部分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群体”一年的消费额大约为44.3亿多元。

  传统消费升级换代

  “现在养一个孩子,相当于以前养五六个。”说这话的时候,徐奶奶正在一家婴儿用品专卖店里为刚刚出生的外孙女选衣服,“以前从来不进这种专卖店,太贵。但我女儿说,一定要给孩子买质量好的,告诉我这个店的名字,让我来买。”

  在仔细挑选了半个多小时后,徐奶奶买了奶瓶、浴巾、衣服、沐浴露、澡盆等,结账时显示总价为253元。记者在这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看到,这里完全是婴幼儿的世界——奶嘴、奶瓶、童装、玩具、科教用品、护肤用品等一应俱全,把20平米左右的店铺摆得满满当当。

  “我这里仅婴儿用的奶粉就有20多个品种,还有儿童的积木拼图、识字图书等商品,0至6岁的宝宝都可以在我的店内买到适合的产品。”老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投入和以前绝不能相比,不仅产品的质量要可靠,而且配套的服务一定要跟上。”正像这位老板说的,记者看到,柔和的色调把这个“婴幼儿天地”装扮得格外温馨,“在开店之前,我还特意去学了一些育婴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就可以给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帮助他们选购产品。很多消费者都喜欢来我这里,就是冲着这些。”

  “同样是生一个孩子,现在的人们出手就是不一样。”在某市级医院做了十几年妇产科医师的张大夫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医院顺产一个孩子的费用大约在100元左右,而现在医院会提供很多科学周到的服务,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音乐助产等,对于这些,孕妇家属大多会主动要求提供,而且对于病房等的要求都特别高,生一个孩子费用平均费用能达到2000多元,而在一些条件非常好的医院,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

  伊利、三鹿、惠氏、完达山、雀巢、古城……与以前单调的格局相比,如今的奶粉市场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不仅品牌众多,每种品牌下的奶粉又分为婴儿、幼儿、中老年人、女士、学生等各种不同针对人群,婴儿奶粉又往往细化为“0到六个月”、“六个月到1岁”等不同年龄段。作为山西的消费者,从习惯了购买老字号的“古城”,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尝试着购买其他知名品牌,再到如今的根据营养配方、成分等选择适合的产品。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除了产品的质量外,便是价格。

  “那时也没什么可挑的,一袋‘古城’也就几块钱,包装也没有现在这么精致。”在刚刚开业的某大型连锁超市内,王女士指着手推车里的几桶包装精美的奶粉说,“这一桶就几十块钱,和以前没法比。但现在的奶粉低于10块钱的根本不敢买,小品牌也不敢买,给孩子吃的东西,必须要买好的,哪怕贵点。”

  除了吃以外,婴儿的穿衣消费,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开支。“材质要棉的,没有化学成分污染;最好是天然棉的,柔软性、透气性和保暖性好;款式要别致新颖;剪裁设计要符合婴儿身体的特点,便于穿脱。”从事婴儿服饰专卖的小李一口气就道出了顾客的消费倾向。

  在这家店里,记者看到一套婴儿贴身穿的衣服大多在百元以上,个别高档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元一套,对于婴儿在衣服方面的消费,徐奶奶尤其接受不了,“孩子长得快,以前穿的都是亲戚家孩子的旧衣服,或者几块钱随便买几件。现在这衣服比大人的还贵,而且穿几天就小了,太可惜了。”

  新兴消费层出不穷

  走在省城太原街头,留心观察,会发现婴幼儿用品商店正在悄悄地增多。除了经营传统的奶粉、衣服、日用品等以外,在这些专门为婴儿服务的店里,还可以看到很多全新的服务项目。不仅可以为婴儿洗澡、理发、照相,还有不少特别的服务项目,如用婴儿的胎毛制作毛笔、复制婴儿的手脚印制作纪念品等。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务项目,其费用十分昂贵。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抱着他们的小宝宝前来“消费”。记者在一家店里看到,为婴儿洗澡一次要35元,而用婴儿胎毛做毛笔、把婴儿的手脚印复制在水晶上,在水晶上除了有复制的婴儿手脚印外,还有其照片、生肖图案以及父母亲寄语,这些服务需要1000—2000元。在这里,为小宝宝一次消费达四五千元的年轻父母大有人在。

  “这些服务价格都不相同,分低、中、高三种档次。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的档次。像做胎毛笔,有景泰蓝象牙杆的、牛角杆的、也有普通红木的,普通红木才几十块钱,大部分家庭都消费得起。”走访中,一家店里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妇,竟然花1600多元给孩子做了个胎毛笔,“这样的顾客是个别,大部分会选择中档价位的,又能留个纪念,价格也能接受。”

  在婴幼儿的护理上,也出现了许多新兴用品。大到纸尿裤、湿巾等已经开始普及、并取代了尿布、毛巾等的用品,小到指甲嵌、喂药器等人性化设计的婴儿用品,消费者对于这些产品的要求也同样严格。护理用品要棉质的,透气性和吸收性较好,不会伤害皮肤。湿纸巾要柔软滋润,韧性好,没有伤害皮肤的化学物质。指甲嵌、喂药器等一些器具的产品设计要合乎宝宝的生理情况,精细安全性要高。而在这种严格要求的背后,必然附带着高昂的价格。

  “我家孩子现在才三岁多,可童车已经买了三辆了,有手推车、学步车,前几天又买了一辆电动车,孩子能坐在上面玩。”记者的朋友刘女士指着阳台上几辆童车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孩子,她几乎一有时间就到商场、专卖店去,不管流行什么玩具,价格多少,只要对孩子益智有好处,毫不犹豫就买下了,现在各种各样的玩具家里都快堆满了,可一上街还是想买。

  “想想咱们以前,哪儿有这么多玩具,更谈不上益智、健脑了。不当母亲根本不知道,现在市场上的玩具太多了,而且都有各自的功能,不买吧,害怕耽误了孩子,可买了也没觉得有多大用处。”刘女士无奈地苦笑着。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孩子出生后的消费以外,几乎每个家庭在孩子出生前,已经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投资。

  在记者采访的几位年轻母亲中,从怀孕到生产,她们的花费主要有营养费、定期检查费、保姆费、孕妇装束费、婴儿必备生活用品费、生产费等几大项。其中为孩子花钱最高的达到3万多元,最少的也有7000元左右,孕妇营养投资占50%左右。

  李女士自怀孕后,就成了全家的消费重点。从怀孕第一个月起,老公为她请了个保姆,每月300元;婆婆为她买了好几套孕妇装,每套都在四五百元左右。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家里为她准备了专门的食谱,又买了钙片、维生素、高蛋白、奶粉等营养补品。怀孕后每月去医院检查一次,后来又缩短为两星期一次,随着预产期的一天天临近,家里已经开始准备各种婴儿的必备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奶瓶、沐浴露、衣服、澡盆等,另外根据书上的建议,李女士还购买了各种胎教的光碟,以及父母必读的育儿书籍等,6个多月时间,李女士这些前期的花销已近6000元。

  高消费?高收入?

  当家长沉浸在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中时,很少有人仔细算算这笔费用究竟有多少。但事实上,婴幼儿的消费已经不可阻挡地向高端发展。

  面对婴幼儿消费市场的高消费现象,难道每个家长都能轻松承受得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消费者抱怨现在的婴幼儿用品价格太高。一位女士对记者说:“做父母的当然希望为孩子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这样的东西现在实在难找,太贵的买不起,太便宜的又不放心,有时候真是左右为难。”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刚刚有了宝宝的年轻父母,每个人的月薪平均大约在12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既要用于日常开销,如水、电、煤气、电话费等,还要用于吃、穿、交通等,除此以外,再用于孩子的消费中,的确有些紧张。尽管如此,当面对记者“是否考虑减少对孩子的支出”的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坚决表示,不愿意。

  “正是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客观上助长了婴幼儿产品的“暴利”现象。一般来说,市场需求越大,商家就越敢于制订较高的价格,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一位长期从事幼儿早教的专家对此现象表示担忧,他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家长自然会把全部的注意力和金钱花费在自己的宝贝身上,很多家长都被灌输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思想,因此其消费必然也带了不少盲目性和攀比心理。

  针对家长这种消费心理,商家必然会推出五花八门的商品,并迎合家长的兴趣制造卖点,但消费者一定不要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要适时、适度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产品。

  对婴儿的高消费虽是仁者见仁,各不相同,但如何使这种消费变得更有意义,的确值得每一位初为人父母者思考。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