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一种养分

80酷酷网    80kuku.com

    本文主人公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曾在新华社任职,后又攻读过mba。去年五月始,他与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小顾问公司,准备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人员分分合合,业绩上上下下,到目前为止公司赔了不少钱,而且他也不知往哪里去。  讲述自己的这段创业经历,陈林更想与和他一样的年轻创业者们分享一些心得。他说,对于这段“血泪史”,我宁可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因为痛苦实在是一种养分。   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个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动力。能否产生力量,关键看你是什么人,开的是什么车。糟糕的是,过多、过早的理论学习会成为一种本能天性的障碍,而孱弱的天性无法驾驭庞大的知识。就好比刚过了儿童期,便只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一样。  以我本人的经历为明证:公司开业之初曾考虑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 楼、车辆、ci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树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备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之后,我们意识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者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整。再深入剖析,发现我们似乎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以及缺乏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不能应时而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至少我)倾向于用别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辙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相越远。  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幅眼镜,而逐步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   学做一个农民  几年前的我,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现在倒觉得,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先富起来的很可能是农民 。有点夸张,不过至少农民种庄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懂得知足,耐力比较持久。而我们这些城里的“精英人士”呢?看看我们每天接触的那些传媒时尚,口口相传的故事,宣扬的英雄传奇,不是一夜入主董事会身价8亿的杨澜,就是那些比我们还小10岁的模特明星。没错,这些东西影响了我。当我去年创办公司时,曾预想通过二三年的经营走上壮大与致富。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间表要大大延长,也许5年,也许10年。我知道,靠借贷、吸引投资、特殊的政府关系发家会很快,但只有少数人能够那样,不是我们,我们多数人只能像农民这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甚至要先学会只耕耘,不收获。所以我在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的老实、踏实、务实,无论将来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  农民播种时要深耕细作,搞经营也一样。想想以前在企业做销售的时候,方案虽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至少我没有做过销售,去一线品尝一下建立关系的艰难,也就不能形成对客户真实的体验,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经不起推敲。我现在相信“实践出真知”。一个理财投资专家,假如他自己从未炒股,家庭账目亦不十分清楚,那千万别相信他;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假如他不能妥善处理自己与家人同事的关系,他的书也不要买。如果我现在回到企业去做营销,我会认真地补上销售这一课,至少要大大加强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如果我去做人力资源,我会把许多时间花在与人的交流上,真正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如果我去做企业战略……如果我不能对企业的内在情况、市场情况与竞争对手有直观体验,我还是不要做的好。  我在向农民学习,还包括他们的忧患意识。从我出生到从清华毕业,我其实没遇到过生存的危机,没有品尝过从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崛起的滋味,甚至在高考时都没有“拼命过”。而这种从底层环境锻炼造就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因此上帝非常公正,他给了挣扎于底层的人一种自发向上求生拼搏的意志,同时也给了那些背景优越的人太多的退路,让他们在退路中糜烂了自己的潜力。   走出阳春白雪的陷阱  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没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创业的时候,我对此的认识很局限,认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咨询或新产品开发等。我从来没有想尝试与人合伙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或家政服务公司等。当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发挥我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经验。  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的,经营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钱可赚(否则它为什么会存在)。所以,一家it软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馆高雅,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未必比一家生产打火机的厂家赚钱,或者换句话说,一个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合伙人未必比一家经营洗脚桑拿的老板更有前途。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较高的人都去阳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业里竞争会少一些,管理的优势可能会凸显一些。举两位成功人士为证:我在新华社的前任领导现在深圳跟人合伙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oem(附赠牙刷),据说还开发了许多采用新材料、造型新颖的产品;一位以前学美术的朋友在通州开了一家汽修厂,做得不错又买了二十亩地。  以前没有经营“下里巴人”的另一个理论支持是:这些行业接触的人档次太低,无法对话。而现在对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干任何行业,你都需要面对并征服一些与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体。我的那位曾是画家的汽修厂老板,现在可以轻松在外面应付客户而不需内部管理,一度他的厂子出现危机却有几名铁杆员工坚持要留下来陪他;而我们公司呢,公司一倒,员工早已准备好下家,临走前还不忘记追索欠下的佣金。与他相比我们是失败的。差别在于能力、涵养、待人、留人。无论这事业是雅是俗,是易是难,是苦是累,都没有干不好的事业,只有干不好事业的人。而且这种做人、待人、再做事的能力需要从基层培养。   加入创业的队伍,从今天开始,认真修练  说一年半的血泪家史太夸张了,我所遭遇的这一些经历对于很多经商多年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虽然这段经历是失败的,让我痛苦过,但我还是要感激它,它让我从童话的27年中猛醒了一下,我抛弃了那幅眼镜,过得更真实。无论下一步如何选择,这段经历都很有营养。  我不是个对创业的鼓吹者,对没有创业行为或创业冲动的人,我十分尊敬,并相信做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十分不易,连我自己也考虑是否应回到打工生涯。但我想,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我们都应在人际关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甚至是比专业技能还要大的功夫。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争取多认识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与我们多么不同),琢磨他,努力与他交朋友,并不期望从他身上有任何回报而只出于对人的兴趣,那么到我们40岁时,我们的大脑里就会存储一千个活生生的人的模板库,他们的性格、嗜好、遗传特点、背景、职业、观点、心理特征、优弱点都栩栩如生,而你也能大致了解与各类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学会了做人,那么你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都能胜任。  以上是我对创业经历的真心告白,肯定有偏激之处,但绝无说教之嫌,感谢你听完全部。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实践做人的修炼,风雨兼程,一路共勉。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