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之惑

80酷酷网    80kuku.com

  

    唐敏当“大学生村官”快5年了,5年来,虽然工资从300元涨到500元,职务从村长助理变为镇土地纠纷协调小组组员,但他的情绪一直比较低落,对自己的前途也不乐观。

    唐敏1998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1年4月,他放弃月薪2000余元的某农业公司技术部经理职位,和其他99名大学生一起经过考试,被海南省儋州市选聘到各乡镇村委会挂职担任“大学生村官”。

    现在,100名“大学生村官”仍然在岗的只有53人,其他人大部分考取了公务员或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当上老师。几年的挂职经历让他们收获了阅历和经验,但也让他们面临身份之惑。

    海南:财力不支 编制紧张 村官计划渐趋停滞

    “大学生在农村干不长。待遇太低,基本生活条件不好,甚至出现身份得不到承认的窘况。”谈起海南省“大学生村官”现状,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崔处长脸上流露出隐隐担忧,“昌江就是这样,当初这个县组织招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现在都不承认了”。

    挂职5年无一人被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2000年10月,儋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劳动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选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委会挂职的通知》,通知指出挂职时间为两年,每月工资只有300元,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儋州籍的大学应届、往届毕业生。

    吸引这些大学生的是通知当中关于“政治、生活待遇”的描述:“每年由市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局定期对到村委会挂职的毕业生进行考核,胜任工作和工作需要的可以续聘。其中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其中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我们当时就是冲着这句话才来的。”1996年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小吴(化名)当时放弃省会海口的工作当上了“大学生村官”。唐敏等人接受采访时也强调了通知中的这句话。

    按照小吴最初的理解,这句话针对的应该是多数人,即使针对个别人,只要挂职期间不放弃学习,自己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最差也能够进入乡镇机关成为正式的机关工作人员”。

    但挂职两年期满后,100名“大学生村官”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没有一个人在挂职期满后被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即使在挂职近5年、90%以上的人入了党后,仍然没有人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也没有人成为乡镇机关的正式一员。

    抱着一线希望,100名“大学生村官”在2003年挂职期满,大部分在儋州市的安排下,仍返回所在乡镇继续挂职,并不断与儋州市有关部门交涉。

    考的是村官 一年后却成了代课老师

    2004年6月,定安县政府公开招考选拔60名大学生到村委会挂职任村干部。2004年8月,经过动员、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30名大学生被安排到各乡镇村委会担任主任助理,挂职期限两年,每月工资350元。

    大学生村官们最看重身份,没有身份,走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抬头

    目前,唐敏已经考了两次公务员均告失败,在他看来,他们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最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身份,无论是公务员还是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

    小吴在2005年4月考取了儋州市新州镇的公务员,虽然还是在农村工作,但从“大学生村官”到公务员身份的转变,终于让她看到了希望。

    说起“大学生村官”的经历,小吴坦言其中的苦与乐:挂职时在农村得到了锻炼,对农村的很多事情从陌生到熟悉,从不理解到理解,但工作之余很孤寂,只有通过看书学习去排解。年轻人刚刚工作,又是自愿选择到基层农村锻炼,不是特别看重物质待遇,最看重的是“政治待遇”,首先希望解决的是身份问题。

    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感觉以自己的身份,走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抬头。

    和庆镇党委副书记符万寿评价几名“大学生村官”说,这批大学生工作上有能力,有干劲,有热情,落实工作从来不打折扣,基层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但基层的条件确实不好,让他们产生了思想波动。

    500京外高校北京生源报名村官 大多不干终生

    “大学生村官”报名的第二天,报名者累计已有500人。记者昨天在报名现场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前来报名的“京外高校北京生源毕业生”中,家住北京城八区的占大多数,真正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不多。虽然他们都对3年的村官生涯比较自信,但也同时表示,3年期满后要考研或回城当公务员。

    既没有编制,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月薪仅400多元,常常入不敷出

    2005年4月,“大学生村官”们和儋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交涉,结果工资涨到了400元,各乡镇根据财力给予少量补贴。

    唐敏对现状一肚子苦水。他说,我们做的是和乡镇干部一样的工作,甚至比他们做的还要多,早出晚归,周末也很难休息,待遇相差却如此之大,既没有编制,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

    除去缴纳养老保险的20元钱,唐敏等人每人每月能够领到480元的工资。这些钱除去必要的吃饭穿衣和零用开销,还要支付100元左右下村入户开展工作的摩托车油费。

    符万寿告诉记者,油费名义上虽然是个人预先支付再由镇里报销,但镇里并没有这项经费,所有工作人员都等于从自己工资里开支这笔交通费。

    已参加工作近9年的唐敏由于工资微薄,总显得入不敷出,甚至欠了一身债务,至今未谈婚论嫁。他苦笑着说:“没有把这件事纳入‘财政计划’。”

    大学生当村官要理性 政府承诺不要开空头支票

    “陷入今天的迷惘境地,应该说,大学生自身也有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英对海南省一些“大学生村官”的现状深表同情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自身进行人力资源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价值观偏离的问题。 

    组织部门称,县级市无权增加公务员编制

    作为选聘和主管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儋州市委组织部也有苦衷。副部长邓玉妹说,挂职“大学生村官”要转为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或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就等于成为公务员或纳入事业编制。但作为县级市,儋州无权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各乡镇事业编制也已满员,组织部门对他们的问题无能为力。

    儋州市委组织部一名干部介绍:选聘时,组织部也只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政策。组织部几年来一直在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努力争取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并鼓励他们参加全省的公务員考试、参加教师资格正考试,还专门为他们办了教师资格正考试培训班,能提供方便的尽量提供方便,能支持的尽量提供支持。

    邓玉妹说,我们很同情他们,但却无能为力,要解决他们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要明确他们的身份,二是解决待遇,而身份又和待遇紧密相连,他们总不能一直挂职。

    经历了波折的“大学生村官”们开始变得更加现实,几年来,儋州的100名“大学生村官”有47人找到了新“身份”,其中20余人通过了公务員考试,成为海南各市县的机关工作人员,20余人通过了教师资格正考试,被儋州市充实到严重缺编的中学担任老师,个别人则选择到社会上自谋职业。

    唐敏等人目前还在坚守着岗位,有情绪但没有耽误工作。之所以这样,按照唐敏的话说,是相信儋州市委市政府将来会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既是考验自己,也是在考验政府的诚信。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