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成本步步高 视频简历成新宠

80酷酷网    80kuku.com

  

  由于求职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应届毕业生为获得理想职位不惜高额投资,以求得用人单位的好印象。从制作简历到购买服装,再到拍艺术照,有些女生到美发厅甚至美容院进行从头到脚的全面“包装”——— 
 
  现在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高额投资都投在哪些方面?到底值不值?是否能使他们获得所希望的效果呢?

  职场新宠视频简历

  据记者了解,视频简历是一种新型简历模式。所谓视频简历,就是把个人基本情况和才艺摄录下来,制成光盘或通过网络提供给招聘者。其内容多是穿插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获奖记录以及老师、同学的评点等内容,时长一般为15-20分钟,费用大约为600元。目前,视频简历的价格还在上涨中,已有逐渐代替纸制简历的趋势,成为职场新宠。许多应届毕业生都选择了视频简历,他们虽然觉得贵,可又不想因为没有视频简历而被同等水平的竞争者淘汰出局。

  求职成本步步攀升

  记者采访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李同学,她告诉记者,她从4月初就开始准备求职了。至于花费,小李露出无奈的笑容:“花的钱少说也得有好几千了,先不算为了面试买服装、化妆品、做头发的花费,单是复印简历就花了不少。要想给招聘单位留下一点比较深刻的印象,最起码得有彩色简历,全彩的一张得花3元。这方面的花消真不知道有多少了。现在又听说同学们在做什么视频简历,录完了再刻盘还不知道得花多少钱呢!”

  记者请小李粗算了一下求职花费,其中服装费1000元,各种招聘会门票及交通费200元左右,上美容院做美容花了500元,复印彩色简历100元。由于小李的专业是网络编辑,做毕业设计拍照片、交通费及刻盘等一共花了100元左右,手机费差不多花了200元,共计2100元左右。有些学生的花费更多,其求职账单上包括:制作视频简历600元、制作彩色图文简历500元、拍艺术照1000元、买化妆品600元、服装费1000元、做美容500元、做发型200元、培训证书200元、交通费500元、手机费1000元、人际关系费300元等,共计6400元。

  据记者了解,小李家属于普通工薪阶层,父母供她上这几年大学已经比较吃力了,未曾想又遭遇应聘这一“消费大关”。而问及其找工作的结果,小李又无奈地笑了:“哪有那么好找啊,可这钱也必须得花啊,竞争那么激烈,不花就更找不到好工作了。”

  用人单位并不“买账”

  那么,视频简历是否适用于每个应届毕业生呢?他们的高额投资到底值不值?是否能增加其被录用的几率呢?

  记者又采访了北京工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朱同学,她表示她在求职方面已经花了3000元,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而且,这个数字在她们同学中并不算高的,只能算中等或者中等偏上,据她所知,同学中消费最高的已达上万元。问及专业,小朱学的是环境工程,对口单位应该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此类用人单位招的应该是有能力的技术人员,试问视频简历的用处又能有多大呢?小朱和她的同学都表示,求职消费高他们也很无奈,但为了找到好工作,只能搏一搏;问及视频简历是否有用时,他们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也许会多少有一点用。

  记者了解到,一些用人单位对于视频简历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视频简历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发展潜力,仅仅凭此展现外表,说服力自然很小。视频简历确实是很好的可利用工具,但更试用于一些播音、主持、表演等个别艺术类或公关等对形象要求较高的职业,毕业生们不应盲目追求,应视自己的专业而定。视频简历虽能使招聘者看到应聘者的相貌、谈吐,也许能帮助毕业生展现个人魅力、气质,但这并不是招聘者最关心的。应聘者的能力究竟如何,视频简历中的第一印象还是不如当面交流好。如果其相貌、谈吐一般,视频简历则将其弱点展示了出来,或许会适得其反。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说:“对企业来说不需要一个花瓶,你去看一下著名企业的员工照片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最有才的而不是最漂亮的,所以这种成本的花费其实是没必要的。”

  据一项对20位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显示,综合素质、进取心和责任心是他们在招聘时首先要考虑的三大要素。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消费上应谨慎而行,切忌“跟风”,做出自己的明智选择。

  业内评说求职消费

  记者采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时了解到,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招,大众教育已使高校普遍走向“宽进宽出”的模式,毕业生普遍能力不高,导致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全国2002年的大学毕业生为145万人,2003年达212万人,2004年则达到250万人。于是,因求职就业而形成的求职经济应运而生,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消费平均在500元到2000元。据保守估算,如果每个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费用为500元,按全国200万名毕业生计算,求职经济的规模将超过10亿元。

  记者随即又采访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王老师,他说,比起前几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上消费可谓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在求职消费上应理性一些,更多的功夫应下在平时的学习、修养以及经验的积累上,切莫本末倒置。现在用人单位大多看重能力,学生应注重平时的能力培养,多接触社会,在专业上狠下工夫,以便毕业时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