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公司排第几?

80酷酷网    80kuku.com

  

  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若非点明了“按拼音、字母顺序”或“笔划顺序”,排名顺序本身就是一堆人重要程度的排序。这是古今中外通行的规则。在一家世界闻名的媒体里,这个规则再次被验证。看着一堆总监、出版人、首席的头衔,作为外来的参观者,我曾悄悄问过里面的内线:“这里面谁管谁呀?”内线很简单地说:“别管那些头衔,看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媒体上的顺序。”在中国电影巨制《赤壁》中,你同样可以用这个规则读出“联合制片人”一长串名单的权力排序。

  这种排序会告诉你,头衔也许重要,但也经常会带来误导。拿我所在的传媒行业来说吧。一般主编的英文头衔是“Editor-in-Chief”或者“Chief Editor”再或者“Editorial Director”,偏偏英国媒体的主编大人喜欢称自己为“Editor”,这给热衷于用位次标明来宾重要顺序的接待人员出了一道难题。于是就出现了尴尬局面,头衔是“Editor”的主编被译成“编辑”,被指定坐在角落里,而他的下属因头衔中含有“Chief”字样,被指定坐在显要位置。于是有人建议这位英国主编应该在名片上用括号标注“相当于‘总编辑'”字样,就像传说中的中国寺庙和尚在名片上标注“相当于副处级”一样。

  玩笑归玩笑,但头衔的诱惑力还是很大,对于职场人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排名顺序。

  一家制造业的创始人对我说过,头衔是他留住人才的工具之一,或者说,是他用来延缓人才流失的手段。通过给要走的人更好听的头衔,他为企业争取了培养新人才的时间。这也许是为什么在一家咨询公司,合伙人有近百个的原因了。而在另一个广告公司里,有人透露说:“谈事情,与其找副总一级的人,不如直接找基层的部门经理。”因为即使是先找了副总,副总唯一的处理方法也就是转给基层部门经理。而经过副总转达的事情,总因为带了某种政治和人事色彩,而很难被公正地对待。运气好的时候,比如这位副总大权在握时,会顺风顺水;运气不好,比如这位副总不巧在坐冷板凳,这件事也就跟着一起坐冷板凳了。对于凡事讲究关系、人脉的中国职场,这种“人脉事故”实在数不胜数。

  喜欢使用“拼音排序”或“笔划排序”的,或者根本就不公开排序的又是另一道课题。这时人脉就变得很重要,一个电话,你就能搞到对方公司的管理架构图,就像《红楼梦》里的护官符一样。这个小小的人事地图带你免走许多弯路并且也许能绕开一众暗礁。

  在一个没有公开排出管理层名单顺序的公司里,我观察到他们的办公室由大到小依次排开,而从他们公司一位同事嘴里,我觉察出他们公司管理层重要性的排序,真的和办公室面积的排序相同。

  但这个规则在另一个公司被彻底颠覆。他们公司有一间很大的办公室,很奢侈地给一个人用,让人怀疑这肯定是总裁办公室。但事实上这是公司司机的领地,这本是间会议室,因面积太小而被弃用。后来公司新招的司机爱上了这块地,就圈了起来。若被以办公室大小衡量人的地位的人看见,又要闹出冤假错案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