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中国古代后妃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香妃


香妃,维吾尔人叫她"伊帕尔汗",维吾尔语"香妃"之意。她的原名叫玛慕黎兹姆(或称买木热·艾孜木),生于1734年,卒于1788年,终年54年。她自幼体有异香,被乾隆赐名"香妃"。关于她,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在她入宫之前,是霍集占的老婆。霍集占当时是南疆伊斯兰教小和卓木(和卓木即圣裔、伊斯兰教首领之意)。他和其兄大和卓木武装叛乱,清乾隆皇帝派兆惠将军率军平叛,叛军击溃后,霍集占夫妇被抓后,有两名清军将领见她生得十分美貌,便决定留作自己的妾。争执之下,便找将军兆惠,兆惠一想,说:"二位不要争了,这个女人身上有异香,是个大贵人,我看就把她孝敬给咱们皇帝吧";两名将领心领神会,表示同意。兆惠派员护送,一路上所过州县都以接待皇妃的礼仪迎送,玛慕黎兹姆进京入宫后,乾隆皇帝出于猎奇心,对她十分宠爱,朝夕相伴,通宵歌舞。其他嫔妃非常嫉妒,不约而同找乾隆之母--皇太后进谗言,说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妖气,她用妖气迷住了皇帝。如果不加劝阻,将危害龙体圣安。皇太后几次找乾隆谈话,劝其疏远香妃,乾隆笑着说:香妃身上的香气不是什么妖气,是她经常吃一种花的缘故。

no.2 花蕊夫人


艳惊两朝帝王的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人称“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聪明贤淑,风流蕴藉,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擅长诗词。后蜀主孟昶少年风流,为寻找不到美女闷闷不乐,后来,有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终于物色到一位美女。这位美女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

 

朝妆缓步图 宋代

孟昶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

 

孟蜀宫女图 明 唐伯虎

  宋太祖早闻花蕊夫人之名,令立即召见。只见花蕊夫人腰似弱柳,眉含远山,唇若朱涂,确实是蜀国第一丽人。为掩饰自己的失态,宋太祖竟厉声指责花蕊夫人说:“人说女色是亡国祸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于游乐,败了國家,该当何罪?”花蕊夫人面无惧色,坦然陈辞:“作君主的掌握军政,占有权力,不能悉理朝政,强军保国,自己迷恋声色,又要将罪名加到宫妃身上,是什么道理?”当场索要纸笔,题了一首《述亡国诗》献上。
  宋太祖喜爱花蕊夫人,将她收入宋宫。7天之后,孟昶不知何故竟暴死于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孟昶的像,表示纪念。后来,宋太祖死,赵光义继位,又逼花蕊夫人就范,她哪肯再度失身偷生?被恼羞成怒的赵光义一箭射死。
  才名远播的花蕊夫人香消玉殒,但却留给后人一连串的问号。
  有的说,她是被赵光义看见,一箭射死的。有的说,她被宋太祖纳入后宫后,依然怀念前夫孟昶,把孟昶的画像供奉在内宫,骗宋太祖说是“张仙送子图”(据说后人盛行供奉“张仙送子图”,就是由此而来)。后来,她年长色衰,郁郁而死。

no.3 萧皇后


契丹萧氏的起源,在“他族改姓”中已经提到,多由与辽皇族耶律氏通婚的后族改姓而来。因此辽代皇后多称萧氏,其中既有安邦定国的淳钦皇后述律平和承天太后萧绰,也有一代才女萧观音,堪称文武兼资。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虽称述律氏,但其弟萧敌鲁、萧阿古只均改姓“萧”,她有几个侄女后来也成为皇后,称萧氏,因此在这里也顺带提一提这位奇女子。
 

备宴图壁画 辽

  辽太祖开国,述律平有殊勋。《辽史》称“后简重果断,有雄略。”她曾大破室韦部叛乱、慧眼识韩延徽、献谋攻幽州、平渤海。阿保机死后,她摄政,以殉葬为名,自断右腕,逼迫政敌殉葬,使辽太宗耶律德光顺利登基。她晚年还曾亲率大军为幼子李胡争皇位,后被谏止。卒时七十五岁。
  萧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又称承天皇太后,即《杨家将》中所说萧太后。她是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是述律平的族孙辈。耶律贤死时,耶律隆绪尚年幼,因此由萧绰摄政。《辽史》称萧绰“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在她的治理下,辽国十分兴旺,终成北方强国。
  萧观音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又称懿德皇后。她工诗善琵琶,能自制歌词,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初时,宠冠后宫,后由于谏猎秋山被疏,作《回心院》词10首,抒发幽怨怅惘心情。她因为喜欢音乐,与伶官赵惟一来往密切。太康初年,宫女单登、教坊朱顶鹤、枢密使耶律乙辛等诬她与惟一有私情,被赐自尽。萧观音传世之作以《回心院》最为有名,诗文载于王鼎所撰《焚椒录》中。
此外,耶律贤的母亲、辽世宗耶律阮皇后萧撒葛只、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萧挞里、圣宗皇后萧菩萨哥   

北人会宴图 五代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文妃萧瑟瑟等也均有过人之处,详见《辽史列传第一后妃》。其他辽代萧氏列传参见“辽宋金元萧氏史料”。
  另,《辽史》列女传中还有几位萧氏女子传记,她们都是一些符合礼教的“贤女”。反而萧绰的姐姐,能征善战、敢爱敢恨的萧胡辇却无传。萧胡辇是齐王耶律罨撒曷的妻子。圣宗时,她曾经率领三万大军出师西域,讨抚并用,安定了辽国的西部边境。她的丈夫齐王早在景宗时就已经去世,萧胡辇在一次阅马时,看到奴隶达览阿钵长得十分英俊,就毅然下嫁。圣宗统和二十四年,因谋反被囚,卒于次年。 

no.4 西 施


西 施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淑浓抹总相宜。
  这是北宋诗人苏拭的《饮湖上初睛居雨》一诗。诗申"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指的便是春秋末期的越国美女西施,她位居我国 “四大美女”之首,因貌美被越国将军范蠡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到吴国之后,乱吴国政,让吴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同时离间吴王夫差与吴国大将伍子胥,削弱吴军事力量,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吴越战争之后,西施回国,与越国大将范蠡一起隐居,泛舟五湖。
  西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最终不辱使命。同时凭着自己的美貌与才识,赢得了美满的爱情。关于西施,千百年来传说太多,对于这样的一代红颜,后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也总是那么完美。 一,入选吴宫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人,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同时也是在溪边认识了郑旦。郑旦也是个很美貌的女子,两个女孩一边浣纱,边嬉耍打闹。虽是贫困,倒也自得其乐。
  但是很快,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國家的灭亡也影响到了这两个生长在偏僻小山村的女孩子。她们大概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成为 "美人计"的主角,被派去吴国执行任务。
  不过西施的美倒是有目共睹的。"东施效颦"的故事就讲了西施的美是其他的人难以企及的。
  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她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是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不巧这事让东村的丑女东施知道了,她想:"人人都说西施美,怎么就没注意我呢?还不是她会装样,谁不会呀?"于是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这下子东施成了大家的笑料。
  后人咏西施之美的诗也有很多,宋代有《响犀廊》、还有张羽的《苏了歌》等。
西施之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令人炫目的美丽把她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这么一位单纯的浣纱女被卷人國家间的战争,真是应了"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话。
  此前的一场吴越战争,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在吴国过了十年奴隶的生活。
  勾践回国后,励精图志,一心要打败吴国。于是,他一方面训练军队、发展农业,一方面想从吴王夫差那里寻找缺口,于是在全国大肆搜罗美女,打算送给吴王夫差。吴王夫差虽胸怀大志,但又异常好色,所以 "美人计"在他那里应该是非常奏效的。
  而想出这个"美人计"的人是范蠡。范蠡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做人质三年。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想到了施 "美人计"。
  范蠡被越王勾践派往民间寻觅美女,经过千挑细选,选定了西施和郑旦。打一开始,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但是为人一向机智冷静的范蠡出于对國家利益的考虑,压抑住内心的感情,带着西施和郑且回京了。国都的人听说来了两位艳冠全国的姑娘,纷纷想要一睹芳容。据说范蠡还曾利用他们的心理为国库积聚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他对着那些人说,想要见美人的,先交一文钱。顷刻之间,装钱的梳妆盒就满了。
  勾践亲自把西施和郑旦送到土城,让她们师从老乐师学习歌舞,并让一些人教她们化妆和礼仪。过了三年,西施和郑旦已是才艺俱佳了。勾践决定把她们送往吴国。
  恰逢吴王夫差要在苏州建一个高台用于赏军取乐。利用这个机会,勾践派人从深山采伐了两百株大树,带上精心妆扮过的西施、郑旦,令范蠡送往吴国。
  本来好色的吴王自然十分欢喜,伍子?quot;妹喜、姐己误国"之类的劝谏他根本充耳不闻,立刻将两位美女纳入后宫,对她们宠幸有加。特别是西施,越来越受夫差宠爱。不久,受冷落的郑且就郁郁而终了。"美人计"的主角只剩下一个西施了。
 

西施与郑旦 民国

no.5 端妃曹氏


就是在紫禁城内,距今四百三十八年前,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这天夜里,宫中发生一桩骇人听闻的事件:十几名年轻宫女拟将皇帝朱厚熜勒毙,因一时慌乱,绳子结成死扣,无法再勒紧,朱厚熜一度被勒气绝,后又复苏。这是明朝宫史中的一件大事。

事件发生的经过

 

乾清宫 明代

  《明史·后妃传·世宗方皇后》记:“宫婢杨金英等谋弑帝,赖后救得免。……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明实录》所记与此大致相同,只增多杨金英以下九个宫女姓名:蓟州(有误,别书作“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以上为官书记载。私人著作有张合的《宙载》。张合在当时做刑部主事,亲见此案。这里将刑部审讯口供的回奏原文抄录如下,以资明经过真相:
  司礼监张佐题为谋害事: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奉懿旨(方皇后的命令):“好生打着问!”得杨金英,系常在、答应(低级宫婢)供说:“本月十九日,有王、曹侍长(指王嫔、曹妃即端妃)在东稍间点灯时分,商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手里!’(“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熜,录供时或有意避讳)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说,是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总搓一条。至二十二日卯时分,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一齐下手。姚叔皋(《明实录》作淑翠)掐着脖子。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与姚叔皋,蒙在面上。邢翠莲按着胸前,王槐香按着身上,苏川药拿着左手,关梅秀拿着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两腿,姚叔皋、关梅秀扯绳套儿。张金莲见事不好,去请娘娘(方后)来。姚叔皋打了娘娘一拳。王秀兰打听(当作发)陈菊花吹灯。总牌陈芙蓉说:‘张金英叫芙蓉来点着灯。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把灯打灭了。’芙蓉就跑出叫管事牌子来,将各犯拿了。”
  这个奏文比官书详细得多,事件的动手情状和曲折过程,历历如绘。然而也尽有蓄意捏造,诬陷不实之处,主要是方后妒忌曹妃得宠,乘机把她打成主谋者之一。结果曹妃同王嫔并宫女等一起被凌迟处死。奏文所云“奉圣旨”,实出方后之意,因为此时朱厚熜身受重创,“病悸,不能言”。在别一《世宗方皇后传》(《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中记载:“(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这虽然属于宫闱间后妃妒忌私斗,但为弄明内幕情实,却有必要把它揭露出来。
  朱厚熜被勒受惊,气息将绝,诸御医畏惧获罪,不敢用药。惟独太医院使许绅冒着万死,“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过了七、八小时),去紫血数升,遂能言。”事后,许绅被“赐赍甚厚”,但不久他便得了重病,心知难愈,对家人道:“熜(上“日”,下“襄”)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明史·吴杰传附许绅》)。这位太医院的长官是吓死的,当时严重紧张之状可见。方后就是乘此混乱形势假传圣旨的。由于曹妃冤死,朱厚熜常感到宫中在闹鬼,曾问阁臣徐阶:“壬寅(嘉靖二十一年)大变,内有枉者为厉。”阶回答说:“彼生而贵近,段受枉,能无为厉!”(明·黄景日方:《国史唯疑》卷七)这个厉鬼即指端妃曹氏。

案情剖析

 

 

令人不禁要追问的,究竟为了什么事情,逼得十几个日处深宫、体弱少力的青年女子,敢于冒着死罪,齐心下手要把皇上勒毙呢?口供中曾有“强如死在手里”的话,这就使我们推想到,必然是有某种要将她们置于死境的措施,被她们发觉了,反正怎样也是死,莫若先下手。根据这种情况来揣度,很可能和朱厚熜炮炼丹药有关系。朱厚熜这个人,在历代封建皇帝中间是最突出的自私自利的一个。他是由藩王入继皇位的,其父兴王礻右木元封于安陆(湖北钟祥县),和武宗朱厚照(正德)是叔伯兄弟。按理说,朱厚熜继武宗做皇帝,就应当过继给孝宗朱礻右樘(弘治)。然而,朱厚熄不但坚决不肯这样做,并且还要将死去的父亲追升为皇帝,迁葬天寿山(今明十三陵)。廷臣为了维持皇统体系,同朱厚熜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最后臣扭不过君,还是君胜利了。明史上称之为“大礼议”之争。
  朱厚熜抬高他死父的私愿已遂,接着就营建自己的寿陵,即永陵。他为这座陵是费尽心思的,在四年(嘉靖十五年到十八年)施工期间,亲临天寿山共十一次之多,周详审视,细致指点,务期做到精益求精,准备死后享用。等到陵成之后,他便退居西苑,又去炮炼长生不死的丹药。既然造陵,又想长生,岂非自相矛盾?实则全然一致,朱厚熜不管活着、死了,一句话,是只顾自己永远享乐的。
  嘉靖十九年,即永陵建成的第二年,朱厚熜宠用方士段朝用炮制长生不老丹药,太仆寺卿杨最因“谏丹药,予杖死。”(《明史·世宗本纪》)因此,推察情由,宫变之事,必肇端于为炼丹药而摧残少女的健康,甚至生命。杨金英等目睹先已牺牲者的惨状,恨之彻骨,明知事情成与不成,自己定遭凌迟处死,她们却全无畏惧,下定决心,要和这个万恶的刽子手朱厚熜展开同归于尽的拚死搏斗。

变本加厉
  再看,朱厚熜经受这次沉重打击后并无丝毫忏悔之意,相反,更变本加厉,“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只顾干他的妄想成仙的勾当。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有一段记载:“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壬子(嘉靖三十一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八岁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乙卯(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方士)言,供炼药用也。”
  前后比观,可以清楚,他们是在干牺牲人命的罪恶勾当。其所以没再发生暗杀事件,一是加强了防范;二是这些新选入宫的女子年龄稚小,不能起来反抗,只得听凭摆布。这应当就是嘉靖宫变的内幕实情。

no.6 郑贵妃


 明神宗朝的所谓“立储之议”、“国本之争”,是一场长达十多年的闹剧。原因起于神宗的皇后没有生下“嫡子”。而神宗早年偶然遇上一个给他送洗手水的姓王的宫女,不经意的一次随缘错爱,却给他生下了一个“皇长子”(常洛)。虽然生了,神宗并不喜欢他,只给他母亲册封为恭妃。过了三年,神宗宠爱的郑妃,生下了“皇三子”(常洵),神宗马上就晋封郑妃为皇贵妃。这时,言官姜应麟上疏说:“恭妃先生皇长子,反而位居郑妃之下,不合于将来‘立储君、定众志’的要求。请降旨首先封恭妃,其次再封郑妃。并必须明白下诏,册立皇长子为东宫太子。”神宗看了他的奏疏,立即下旨,说:“姜应麟疑君卖直,好生无礼!降边方杂职。”——这就是神宗与臣下“立储之争”的第一幕。这个姜应麟,是文官班子里以正直出名的人。姜应麟被谪,这消息传给神宗生母李太后知道了以后,很不高兴。神宗去拜见母后时,李太后故意问他:“外廷臣子们都说该早定长哥为太子,你如何打发他?”神宗说:“他是普通宫女的儿子。”太后拉下脸来说:“母以子贵,分什么等级?你不也是普通宫女的儿子吗?”(原来,李太后原先也是普通宫女,是因为生了神宗,后来才并封为太后的。)神宗惶愧伏地,无以自容。太后把他想“废长立幼”的理由,完全戳翻了。  明孝端显王皇后像
曾经抚养皇长子朱常洛长大成人,支持立皇长子为太子。

  从此,神宗便有了一种心病:他仍然想立郑贵妃生的常洵,又不敢拂逆母后。便把“立太子”的事拖着。口头上说,“皇后还可能生。”(意思是:如果皇后生了嫡子,有嫡立嫡,就没有争议了。)实际上,他想的是:如果皇后死了,那时候,把郑贵妃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就成了嫡子。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行事,也就名正言顺了。可不料,皇后一时死不了,而群臣却一次又一次地上疏,请他“册立东宫。”他心里烦得很,因而一遇到臣下“请立东宫”,他就随意地给他们降、调、罚、黜的各种处分。可是,朝廷里的臣子们也怪,一个人受罚,便有三、四、五、六个人来保、救,把这些保、救的人一起罚了,那“请立东宫”的奏疏还是雪片般的往上飞。神宗觉得这些臣子是故意与自己作对。
这时候,继张居正之后当首辅的,是神宗的另一位老师申时行。申时行在张居正被抄家以后,便学了乖,一反张居正“严正”的作风,采取所谓“宽柔任事”、“调和折中”之道。他看到神宗与群臣的对立,已经形成“上下不通气、中外两条心”的情势,便劝神宗不必为这些奏疏动火。可以把臣下的奏疏“留中”、“不报”。就是“搁下来,不作批示”。神宗也渐渐懂得了,这些儒生出身的臣子,是不怕罚的。你一罚他,就使他成就了“忠直敢谏”的名声。而如果随他们“讽谏”、“直谏”、“激谏”、“死谏”,你不理他,别人反而会说皇上  

宫女图 明

“大度”。于是,从万历十八年以后,神宗就开始实行与群臣对抗的“怠工”。而且,一面怠工,一面派一些亲信太监,担任“矿监”、“税监”,到全国各地去搜刮民财。给他派遣杨镐领十万大军去经略辽东时,那十万大军,他也只给了五十万两银子。大概,他的头,已经叫“立太子”的事完全弄昏了。
  由于这“立太子”的问题,朝中有不少人受到了神宗的责罚,不能不怨恨郑贵妃。他们就形成了拥立“皇长子”的一派。而另外有一些人,想巴结郑贵妃将来可以捞点好处,就形成与郑贵妃声色相通的一派。这样一来,朝廷里面的“朋党”之间,就争斗不绝,而且往往不择手段。到万历二十六年,忽然出了“妖书案”。所谓“妖书”就是有人写匿名文章,攻击郑贵妃想夺太子位。神宗这时才赶忙在万历二十九年把常洛立为太子。但内斗一起,就不易熄灭。万历三十一年又出了第二次“妖书案”;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发生了轰动朝廷的“梃击案”。神宗朝为“立太子”而发生的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终于在他死后,发展为熹宗朝“阉党”大杀“东林党人”的“党祸”,加速了明朝亡国的进程。补天无用石《读史诗》曰:
    封建王朝重立储,难凭私爱定贤愚。
    庸君一念多情误,万里江山枕畔输。

no.7 武则天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把一代王朝治理为世界强国。但在1000多年的历史评论中,有的称她为婬荡凶狠的女人,有的赞她为明察善断的君主。如此相悖的评价,一则侧重于女人的“妇德”’一则侧重于帝后的政绩,各执其理,莫衷一是。近10多年来,以武则天为专题的全国性学档术讨论会已开过5次,专象们各抒已见。“五四”运动以来,以武则天为内容的论文、专著已超过500篇,这在中国历史上能享受如此殊荣的帝王仅此一人。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贞观九年(635年),武则天随柩回乡葬父,应该是她首次回故乡。《永乐大典》文水县部分有“武后凿井给养,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平流东南,注文水”的记载,这一工程很可能就是武则天在村守孝期间所为。武则天称帝后,这一小河被唐人抄入《水经注》,流传至今。

 

武则天步辇图 唐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同时,皇帝又应武则天的请求,追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13人官爵,其中包括武则天的父亲。这一举动使王皇后大为震惊,当初武则天仅仅是个先朝宫女,今天忽然变成生有皇子的昭仪,而且出生于开国元老之家,这时的王皇后深切地感受到来自武则天的威胁,于是她与武则天之间开始产生了地位与感情上的矛盾。
  王皇后,并州祁县人。其父王仁佑,封魏国公,其从祖母是同安长公主,是唐太宗的亲姑妈,正是在这位姑妈的荐举下,王氏在成为晋王纪后,又成为唐高宗的皇后。王皇后入宫多年不生子女,成了她无法弥补的大缺陷。   
永徽元年(650年),王皇后册封之初,萧淑妃已生有儿子素节,同时别的宫女,如刘氏生陈王忠、郑氏生原悼王孝、杨氏生杞王上金。   
永徽三年(652年)以前,后妃之间并无矛盾,只是萧淑妃母以子贵比较得宠。 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但王皇后却产生了嫉妒心理,第一步策划让武则天进宫,“以间淑妃之宠”,第二步即串通其舅父柳(特殊字)抢立庶子李忠(即陈王忠)为太子。《新唐书·燕王忠传》中写道:“王皇后无子,后舅柳(特殊字)说后,以忠母微,立之必亲己,后然之,请于帝,又(特殊字)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继请,遂立为皇太子。”当时唐高宗只有25岁,并不是迫切要求册立太跋子,这只是由于宰相与几位重臣要帮助王皇后压倒萧淑妃而做的一件事。   
  永徽三年(652年),太子确立了,王皇后胜利了,萧淑妃失败了。武则天回宫以后生了儿子又夺宠,对王皇后构成新的威胁。于是矛盾再起,王皇后联合萧淑妃共同对付武则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武则天朝中,官员和侍卫有不少风流倜傥之人,他们中有不少或有人推荐、或自荐、或有武后召幸,从而成为武后的面首。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废立皇后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归根到底是新君与旧臣之间的矛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总是以长辈身份、先朝旧制管束新皇帝,而新皇帝又总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处理朝政事务,摆脱旧臣的控制。这也是所谓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种矛盾一般在皇权更替时期最为明显。
  在唐代,唐高宗初年、唐玄宗初年、唐肃宗初年、唐代宗初年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清代,康熙、雍正、嘉庆几代皇权交替中也都表现得比较突出。武则天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为自己消除了政治上的对手,也帮助唐高宗摆脱了顾命大臣的控制。在这一点上,唐高宗的手段是起用东宫旧臣。在他登基不久即起用自己的旧部下,原太子右庶子许敬宗、太子舍人李义府。起初,他们都未能进入内阁,在废立皇后的斗争中,他们始终站在皇帝一边,帮助唐高宗、武则天战胜对手。斗争中,褚遂良与皇帝对抗,被贬为谭州都督,柳(特殊字)被贬为遂州刺史。随后又在几年的时间内,把韩瑗、来济、于志宁等贬出京城。国舅长孙无忌,于显庆四年(659年)以朋党案件被贬逐巴州。至此,敢于和高宗、武后作对的势力清除干净,唐高宗与武则天配合的王朝开始了自己的有作为的时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正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与武则天双双回并州巡幸。二月十五日,宴请随从官员及亲属等,对并州官属父老赐帛有差,佐命功臣子孙及原大将军府官员,活着的量才赐官,死亡的给以祭祀,年高80以上的版授刺史、县令。二月二十三日,祭祀太原旧宅,以武士彟、殷开山、刘政会配食享祭。三月初五,武则天宴请亲族、邻里、故旧于并州朝堂,命妇人人会于内殿,皇室亲 族赐以金帛。下诏以皇后故乡,并州长史、司马各加勋级,年逾80的高龄妇女版授郡君,又各赐以布绢帛物品。事后,武则天再次回到故乡文水县,朝拜了崖底村孝文帝庙后,当晚住在村内,夜间外出观星,被酸枣刺勾住下裙,她伸手摘开衣裙,掰掉勾刺,骂声讨厌的刺要你何用。次日离去,从此这里的酸枣都不再长刺。由于该村做过武则天的行辕,以后人们叫该村为“武辕池”。这个村名一直到今天未曾更改。1958年修文峪河水库,武辕池村没入水中,每当天旱水浅时记有武辕池村名的石碑仍能露出水面。   
  武则天离村,行至碟子沟,看到这里的河流便于开渠引水,便建议文水县令开渠引水,浇灌农田。事后,当地开成两条水渠,一名甘泉渠,一名常稔渠,但由于土地纠葛未能解决,规模不大。到开元二年(714年),文水县令代谦组织民众开渠引水,在县内形成甘泉渠、千亩渠、荡沙渠、灵长渠4条大渠,灌溉农田数千顷,成为造福于后代的不朽工程,完成了武则天的遗愿。
  旧史书总把唐高宗描述为无所作为而又惧内的皇帝,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在他登基之初,朝内与边疆都产生了一些麻烦。这是君王更替的附属产物。比如,永徽二年(651年)正月二十一日,贺鲁叛乱,安西四镇失守,七月侵占庭州;八月二十八日,白水蛮侵犯边境;十一月,义州蛮侵犯边境;十二月二十四日,处月朱邪孤注叛投降贺鲁。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二,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及高阳、巴陵二公主联合造反,要奉荆王元景为帝。这些都是因新君初立,君权尚欠巩固之时出现的问题。唐高宗及时处置了房、薛、柴等人的内乱;对外又及时派出梁建方、契苾何力、赵孝祖、刘伯英及时予以抗击。显庆元年(656年),再派程知节、苏定方等出兵西北。对外战绩辉煌:
  显庆二年(657年)十月,苏定方、萧嗣业等生擒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并分西突厥地置濛池、崑陵二都护府。这是对外战争中的首占告捷。
  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唐高宗重设安西四镇,移安西都搞府于龟兹。
  显庆三年(658年)九月,唐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一百二十七个。
  显庆五年(660年)正月,利用百济入侵新罗,新罗王春秋上表求救之机,唐高宗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伐百济。八月,义兹隆及诸城主皆降。分百济为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置熊津等五都督府,又把百济划入大唐疆域。
  显庆五年(660年)八月十四日,唐高宗派大将军郑仁泰带兵讨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三战三捷追奔百余里。斩其酋长而归。
  龙朔元年(661年)六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以吐火罗、哒、罽宾、波斯等十六国置都督府八、州七十六、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并隶安西都护府。
  龙朔二年(662年)三月,唐高宗派薛仁贵、郑仁泰出兵天山,铁勒九姓合众十余万抗拒,并选数十名勇健者挑战。薛仁贵三箭射杀三人,余部下马投降,薛仁贵率军渡碛北,生擒叶护兄弟三人,胜利而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人汉关。”
  乾封元年(666年)六月七日,因高丽盖苏文死,三个儿子内讧争斗,长子泉男生派其子泉献诚来唐求救。唐高宗抓住机遇,派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率师东征,又以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率师东征,十二月,又以李勣动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经两年苦战,于总章元年(668年),擒泉男建、扶余丰等。分高丽为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督府于平壤,以右威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纵兵两万以镇抚之。
  以上八大胜利,使大唐帝国发展成东有高丽,西尽波斯,北至西伯利亚,南至林邑(越南)的疆域广大、多民族融合的强盛大国。这些政绩都是在武则天参与朝政的情况下取得的,是李、武二人配合的共同成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武则天由幕后听政变成台前辅政,成了唐高宗理政不可缺少的得 力助手。这在唐高宗本人看来是非她莫属,因为自秦汉以来,宰相权重而篡夺皇位的事屡见不鲜。如曹操权重篡汉建魏,司马懿权重改魏立晋,萧道成权重篡宋立齐,杨坚权重改周立隋。所以唐高宗患病。权不下移,靠皇后担起内外朝政大事,是一个大胆的选择,也是长期配合与信任的产物。麟德元年(664年),在帝后配合出现一些误会的情况下,宦官王伏胜告发皇后请道士郭行真为厌胜之术,皇上大怒,上官仪利用矛盾提出废后建议并起草废后诏书,由于武则天平时的威望慑众,故左右拼死相保。武则天又亲自对唐高宗讲明原委,使其心服口服,改变废后意向,两人关系更加密切。上官仪也因此引来杀身之祸。关于此事,《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谋大逆,十二月十三日,仪下狱与其子庭子、王伏胜皆死。废太子忠,赐死。左相右相及朝士流贬者甚众。(关于是否诬奏,历史上有争议)
  由于几年来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开疆拓土,疆域大于先朝,国内安定,农业丰收,唐高宗决定登泰山封禅,祭告天地。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从东都洛阳出发,从驾仪仗,连绵数百里,列营置幕,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大小各国,朝会使臣各率其众随从出发,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唐高宗在泰山隆重地举行了祭天之礼。第二天登泰山,封玉牒,上帝册藏以玉匮,配帝册藏以金匮,都缠以金绳,封以金泥,盖上玉玺,藏以石(石感合并)。第三天降神于社首,祭皇地抵。皇帝初献毕,皇后升坛亚献,事后各级官员加官晋爵,改元乾封,大赦天下。
  古往今来登封泰山都是在國家升平、人民富裕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唐太宗曾想封禅,但由于经济力量不足未能实现。唐高宗与武则天实现了这一夙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位登泰山封禅的皇帝。在此之前,曾有三位皇帝登泰山封禅:第一位是秦始皇,他在统一六国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于秦二十八年(前219年)登泰山封禅,祭告天地,显示他的成功;第二位是汉武帝刘彻,他在大展宏图之后,又获宝鼎,政局空前稳固,于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登泰山封禅,祭告成功;第三位是汉光武帝刘秀,他在消除割据局面的过程中,苦心经营30多年,终于换得了天下太平,于汉建武中元元年(56年)二月举行了泰山封禅大礼。在唐高宗封禅泰山之后,又有唐玄宗、宋真宗封禅泰山。若把武则天女皇封禅中岳嵩山计算在内,历史上仅有七位帝王行过此种大礼。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唐高宗苦于风眩,提议让武则天摄知国政,而宰相郝处俊极力反对。由这件事武则天看到在皇帝生病不便理政情况下,宰相将可能逐渐包揽大权,于是她召文学之士元万顷、刘(礻韦合并)之等人入朝廷著书,同时令其参决奏议,以分宰相之权。这样做正是给皇帝组织了一个智囊团体,避免相权过重,是稳定唐高宗皇位的有力措施。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
  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此时,她遇到三个阻力:
  第一个阻力是宰相刘仁轨的警告,他陈说吕后祸败之事以申劝戒。刘仁轨的劝戒代表了大批朝臣的看法,是一种至诚的劝戒,所以武则天报之以赞赏与安慰。她打出代子临朝的招牌说:“今皇帝谅喑不言,眇身且代亲政。”同时,致书赞扬刘仁轨的忠心。
  第二个阻力是扬州叛乱。英国公徐世勣的孙子徐敬业,在贬官之后联合其弟徐敬猷及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一伙因罪遭贬的失意官僚,以匡复庐陵王李显为托词在扬州起兵。他们找了个貌似废太子李贤的人,欺骗士兵说:“李贤没有死,逃亡在扬州,令我等起兵。我们是奉李贤太子之命匡复大唐的。”他们开制三府:匡复府,英公府,扬州大都督府。徐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10天内招兵10余万。于是传檄州县,历数武则天罪责,指控武则天弑君鸩母,包藏祸心。窃窥神器,并张扬后宫稳私,污辱个人人格,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于光宅元年(684年)九月二十九日起兵造反。武则天以代子临朝的正统身份与多年执政的经验,于十月初六派李孝逸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又于十一月初四又派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出兵征讨。十一月十八日,徐敬业兵败逃至海陵界,想浮海投东夷,被逆风阻挡,其将王那相斩徐敬业、徐敬献及骆宾王后投降唐军。唐之奇、魏思温等遭捕。这次反叛在40多天的时间内便被彻底平息。朝内斩了裴炎,贬了裴炎的支持者,使内外形势暂时得以平静。
  第三个阻力来自宗室王公。武则天临朝本身就是李家宗室最敏感的事。在历史上当皇权薄弱时,同室操戈是常有的。武则天面临的正是这个问题。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盯住宗室王公,有反者,必欲杀之而后快。同样,宗室王公也密切注视着武则天的一举一动,他们互相联络,出谋划策,积极准备起兵搞垮武则天。终于在武则天拜洛受图之前,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父子在博州、豫州起兵造反。武则天于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下旬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勣率军讨伐李冲,九月初一又派左豹韬卫大将军(特殊字)祟裕、岑长倩等统兵10万讨伐李贞。琅邪王李冲于八月十七日起兵,先攻武水县。武水县守军与援军闭城坚守。李冲命将士 推草车塞南门用火攻,结果天不作美,火起风回,反烧了自己。将领董玄寂说:“琅邪王与國家交战,此乃反也!”李冲听了立即斩杀董玄寂,众兵士人心涣散,纷纷逃离。只有家僮数人留在李冲身边。李冲无奈还走博州,于九月二十三日行至城门被守军斩杀。这次李冲起兵七日而败。丘神勣军至博州,反叛已经平息,结果又枉杀官吏以为己功,无故增加了若干冤鬼。李贞的叛兵也是一伙乌合之众,兵无斗志,将无雄心。李贞知道李冲失败后更是归降心切,无奈(特殊字)祟裕大军压境,只好自杀了事。平息李贞反叛,历时不到20天。
  在平息反叛的过程中,武则天追根问底,凡参与谋划的李氏王公个个伏诛,无一幸免。经过一番争斗,李氏诸王诛杀殆尽,内政巩固,人心思定。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的道路一扫而平,再无障碍。

酷吏与铜匦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
  酷吏。武则天起用酷吏始于垂拱二年(686年)。从徐敬业兵败,武则天认识到临朝本身不合时礼的现实,反对派用封建的传统观念攻击她,自己无法以礼服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便任用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实际上,唐高宗一死,武则天就大开告密之门,以打击政敌。只要被告反对武则天,就是谋逆造反,这班酷吏即对其施以酷刑,枉杀株连陷害。这样,宗室王公及其追随者再也无法振振有词地反对女人临朝,只有引颈就诛。武则天利用酷吏从垂拱二年(686年)到长寿元年(692年)共6年时间,基本上消灭了所有的反抗势力。随后,这些酷吏也因客观上的罪行被一个个杀掉。这班人中,有周兴、来俊臣、索元礼、刘光业、万国俊、王德寿、鲍思恭、屈贞筠等,他们犹如武则天手中的打柴棍,该用时随手捡来,用过后一并烧掉。
  铜匦。这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从武则天创立,经唐中宗、唐睿宗,到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改名为献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复名为铜匦。此后一直传至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改铜匦为检院。

做皇帝改国号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武则天称帝后,经过两年整顿,消除了政敌,杀掉了大部分酷吏,内政巩固,令行禁止。自唐高宗病故,武则天一直忙于宫廷斗争,西边与北边吐善、突厥出兵侵扰,无力抗击,故安西四镇失守。武则天在整顿之后,立即着手恢复她与唐高宗打下的疆域。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武则天的边疆政策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坚决反对各民族之间的侵扰。在武则天民族政策的感召下:长寿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降;三月初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月,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吐蕃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归降。
  收复安西四镇之后,武周王朝对外战争的目标主要是北方的契丹与突厥。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13天后,武则天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军征讨,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军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在唐军与突厥兵的共同打击下,李尽忠兵败身亡。孙万荣收拾余众,军势复振,多次侵扰州县。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十八日,武则天派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派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20万征讨,终于在六月三十日讨平契丹,斩杀孙万荣。长安元年(701年)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1500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5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安定了北部边境。
  武周时期与周边各国的局部小战争,时起时伏,以武周胜利为多。武则天在位15年中,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國家的强盛。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  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武则天的无字碑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婬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no.8 杨贵妃


唐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杨汪四代孙。她家移居蒲州,于是成为永乐人。
  她年幼时父母去世,在叔父家长大。起初当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去世,后宫中找不到皇帝中意的人。有人说杨妃的容貌禀性天生出众,应该充任妃嫔,于是玄宗就把她召入宫中,见过面后,玄宗认为杨妃不同寻常,就让她当成是出于自己的心意,请求担任宫中女官,为她取号太真,另替寿王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妻。太真入宫后就得到天子的宠幸。她能歌善舞深通音律,而且智能超群,揣摩他人心意总能猜中。皇帝非常高兴,于是单只让她一人待寝侍宴,宫中称她为娘子,待她的礼仪规格和皇后一样。

 唐莲花汤遗址
遗址位于陕西临潼华清池内,莲花汤又名御汤或九龙汤,为唐玄宗李隆基沫浴汤池。
  天宝初年,皇帝册封太真为贵妃。追赠她的父亲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提拔她的叔父杨玄王圭任光禄卿,族兄杨任鸿胪卿,杨钅奇任侍御史,还让杨钅奇娶太华公主为妻。太华公主是武惠妃生的,最受玄宗宠爱优待。而杨钊的地位也逐渐显赫起来。杨钊就是杨国忠。贵妃的三个姊姊都长得漂亮,皇帝喊她们姨,封她们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她们出入宫廷,蒙受恩宠,声威气焰震动天下。每次宫外有封号的妇女入宫晋见,按规定的位次排列,玄宗的妹妹持盈公主等都谦让杨氏诸姨,不敢就位。中央官署和州县的官吏接受杨家人的私下嘱托,立即奔走办理自定期限,比办皇帝下令要办的事还卖力。四方都有人送礼物与他们结交,杨家的门庭若市。
  玄宗的女儿建平、信成二公主因与贵妃家人不和,玄宗甚至把宫中分赐给她们的东西追回,信成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独孤明还因此而丢官。有一天,贵妃因受到玄宗的责备被送回杨钅奇家中,等到过了中午,皇帝还不进食,抽打在身边侍候的人,对他们大发脾气。高力士想试探一下皇帝的心意,于是报告玄宗,请求把宫中张设的帷帐、司农寺供给的酒和食品等一百多车东西送到杨宅,皇帝不但同意,还当即把自己的御膳分赐给贵妃。力士明白皇帝的旨意,这一天晚上,就请求把贵妃召回宫中,于是打开安兴坊坊门,贵妃的车马经那里驰入皇宫。贵妃见到皇帝,伏地谢罪,皇帝非常高兴,很好地抚慰了她一番。第二天,杨家诸姨往宫里进献美食,宴会的音乐一演奏起来,皇帝就猛给他身边的人赏赐东西,其数量多得无法计算。从此贵妃更加受到玄宗的宠爱。玄宗赐给杨家诸姨每人每年钱一百万,作为她们的脂粉费。杨以正二品勋官上柱国的身分,立戟于住宅门前,同杨钅奇、杨国忠、杨家诸姨等五家宅第相连,都仿效皇宫的建筑,大概建一个厅堂要费钱一千万。杨家人见别人的宅第有胜过自己的,就拆掉重盖,务以宅第的瑰伟奢丽相夸耀,大兴土木,没有停止的时候。皇帝得到的奇珍异物及四方贡品都分赐给他们,宫中派出的送物使者接连不断,赐给五家的礼物都要一样。贵妃常跟随天子出外游乐,贵妃骑马,高力士就亲自给她递缰绳、马鞭。总计宫中在负责织锦刺绣以及负责铸造、雕刻金玉器物的部门工作的工匠,大致有一千人,他们接受贵妃的索取各种稀奇的服饰、珍玩都能制作,变化如神。四方争相制作奇珍异物进献给贵妃,东西的奇特精巧,每每骇人耳目。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由于进献的东西没人能比得上,天子晋升张九章为从三品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提拔王翼为户部侍郎,天下人于是无不追随这股风。贵妃嗜食荔枝,一定要得到新鲜的,于是特设驿骑传送,跑数千里地,荔枝的味道还没有变化已送到了京师。
 

杨贵妃骊山避暑图 清 袁江

  天宝九载,贵妃又受到天子的责备,被送回宫外的住宅,杨国忠跑去找吉温商议,吉温于是晋见皇帝说:“妇女过分不顺从应当处死,但陛下为什么爱惜宫中可用来处斩的一张席子大的地方,却让她到外面去丢脸呢?”皇帝的感情被触动,停止进食,命令宦官张韬光把自己的食物赐给贵妃。贵妃依靠张韬光传话,与皇帝告别道:“妾有罪应当被处死一万次,但除身体头发外妾的所有东西都是皇上所赐,现在妾将死去,没有可用来报答皇上的东西。”随即拿刀割下一束头发进献给皇帝,说道:“留下这东西与陛下诀别。”皇帝见到她的头发后,既吃惊又叹惜,急忙召她入宫,还像从前那样对她以礼相待。接着天子又亲临秦国夫人和杨国忠的府第,赐给这两家无数财物。
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以后,每年十月,皇帝到华清宫,杨氏五家的人马都随从,每家单独排成一队,每队都穿同一种颜色的衣服,一会儿五家的队伍合在一起,灿烂犹如万花竞放,川谷化为锦绣,杨国忠还用剑南节度使的旌旗作为队伍的前导。队伍所经之地,遗落的首饰,扔下的鞋子,还有琴瑟、珠串,乱七八糟地在路上躺着,香气传到数十里外。
  天宝十载正月十五晚上,贵妃家人与玄宗的女儿广宁公主的随从争过市门,杨氏家奴挥鞭打人,双方喧闹争吵,公主跌下马来,只得躲开。公主找皇上哭诉,于是玄宗下令杀掉杨氏家奴,但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程昌裔也被贬官。国忠当宰相,他的儿子杨日出娶玄宗的女儿万春公主为妻,杨暄娶延和郡主为妻;他的弟弟杨鉴娶承荣郡主为妻。玄宗又下令为贵妃的父亲杨玄琰立家庙,皇帝亲自书写家庙的碑文。杨、秦国夫人早死,所以韩国、虢国夫人和杨国忠显达的时间最长。虢国夫人向来和杨国忠婬乱,颇为外人所知,而不以为耻。每次入宫谒见天子,两人在道上并驾齐驱,随从的宦官、侍婢有一百多,都骑在马上,蜡烛照耀得如同白昼,妆饰艳丽的妇女充满街巷,虢国夫人连障帘都不用,当时人说这是齐襄公的淫妹行径。诸王的子孙凡有婚嫁之事,一定要先通过韩国、虢国夫人,然后向天子报告,这样做便都能如愿,诸王至于用数百金或上千金来感谢她们。  

贵妃晓桩图 明 仇英


  起初,安禄山有边功,皇帝宠信他,命他与杨家诸姨结为兄弟,而禄山则拜贵妃为母,禄山每次来京朝见天子,杨家人必定设宴招待,同他建立友好关系。后来安禄山造反,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公开指出贵妃及杨家诸姨的罪恶。皇帝想让皇太子统率军队,并把帝位禅让给他杨家诸人极为恐惧,聚在庭院里痛哭。杨国忠入宫禀告贵妃,贵妃口衔土块请求天子将自己处死,皇帝心情沮丧,于是便没有那样做。等到潼关失守,玄宗西行到了马嵬驿,陈玄礼等就为天下人考虑而杀掉杨国忠,但杨国忠已死,军队将士仍不散去。皇帝派高力士询问原因,将士们说:“祸乱的根子还在!”皇帝不得已,与贵妃诀别,让人把她带走,勒死在路旁的祠庙里,用紫色褥子裹尸,埋在大路边,这时贵妃三十八岁。
  后来玄宗自蜀郡回长安,路经马嵬驿,派人祭奠贵妃,且下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说:“龙武军将士因为杨国忠有负于皇上,招致祸乱,替天下人杀掉杨国忠。现在改葬贵妃,恐怕将士们会疑虑不安。”玄宗于是没有正式改葬贵妃。他秘密派遣宦官备好棺椁把贵妃的遗体迁移到别的地方安葬。挖开埋贵妃的地方,贵妃原先佩带的香囊还在,宦官把它献给玄宗,玄宗看到香囊后,伤感落泪,于是就命画工在偏殿里画贵妃的像,早晚前去看望,一定要哽咽抽泣。马嵬驿事变发生的时候,虢国夫人和杨国忠的妻子裴柔等逃往陈仓,她们猜想是逆贼作乱,便扔下马跑进树林里。虢国夫人先杀掉她的两个孩子,裴柔说:“请让我死!”虢国夫人马上把她和她的女儿一起刺死,然后自己抹脖子,但还没有断气,官吏就把她驮在马上送进监狱,虢国夫人问道:“是國家要杀我们?还是逆贼作乱?”县吏回答说:“都是。”于是死去,被埋在陈仓东城外。

 

 

杨贵妃墓

no.9 陈阿娇


 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父亲就是汉景帝刘启,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等他出生时就已经是皇子了。武帝的母亲是王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等级。后来传说在武帝母亲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听说了,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
  在武帝四岁时,景帝封他为胶东王,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后来,刘彻的的命运转折靠了景帝的姐姐、刘彻的姑姑长公主的帮助。长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开始长公主是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太子一即位,女儿就是皇后了。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并为此得罪了长公主,长公主怀恨在心从此与栗姬作对。这使武帝成了获利的"渔翁"。
  长公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刘彻,但她的弟弟景帝不太支持。长公主便想办法促成了此事:有一次,她在景帝的面前故意问武帝愿不愿意要阿娇做他的妻子?武帝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很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建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父亲景帝见武帝和阿娇也很般配,便同意了这门亲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陳皇后阿嬌,堂邑侯陳午之女,母為漢景帝之姊館陶長公主劉嫖。陳皇后年幼時,景帝在位,已立栗姬子劉榮為皇太子。館陶長公主本想把阿嬌嫁予皇太子為妃,以保日後榮華富貴,豈料栗姬卻因長公主曾送美人予景帝而懷恨在心,又以為兒子劉榮當了皇太子,自己勢必被立為皇后,便不把長公主放在眼內,一口拒絕了長公主的要求。
  當時景帝宮中有一王姬,生子名劉徹,被封為膠東王。長公主見栗姬那兒求婚不成,便轉而打劉徹的主意。一次長公主把小劉徹放在膝上,問道:
  「徹兒,給你娶個媳婦兒好嗎?」
  小劉徹點點頭。
  長公主又把阿嬌喚來,然後問劉徹:「把阿嬌給你作媳婦兒好嗎?」
  「好。」劉徹笑著回答說,「如果得到阿嬌作媳婦,我一定會建一間金屋讓她居住。」
  這句話逗得長公主十分高興,王姬看在眼裏,也同意了這門婚事。自此長公主不斷在景帝面前稱讚王姬的賢淑與劉徹的聰慧,卻有意無意地詆譭栗姬和太子劉榮。
  景帝六年,景帝廢掉了薄皇后,又因長公主的讒言廢掉了栗姬所生劉榮的皇太子之位,改封臨江王。同年,立王姬為后,以王姬子劉徹為皇太子。後來太子娶陳阿嬌為妃,婚後恩愛非常。
  景帝於四十八歲病逝,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阿嬌此時亦被立為皇后,實在是嬌貴無比。可惜的是,阿嬌自嫁予武帝這麼多年來,一直沒能懷孕。館陶長公主十分著急,千方百計尋名醫要讓阿嬌懷上武帝的孩子,卻是無濟於事,致使武帝逐漸疏遠陳皇后。
  此時,武帝的新寵衛子夫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劉據。這位衛子夫原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入宮後連生三個女兒。這次生子,令衛子夫在宮中的地位獲得空前的鞏固。武帝到衛子夫處留宿的時間多了,讓陳皇后獨守空房的時候也相對地增加。陳皇后又怨又氣,怪責那衛子夫奪去了君王的愛寵,卻又對武帝移情別戀束手無策。思前想後,陳皇后竟想到求助巫蠱。
  她找來了巫女楚服,又根據楚服提供的方法做了幾個小布人,代表衛子夫和其他幾個得寵的嬪妃,然後日夜以針刺小布人以詛咒她們。只是這事卻瞞不過其他宮人,有陳皇后宮中的侍女向武帝密報皇后行巫蠱一事,武帝得悉後大怒,立刻處死了巫女楚服,牽連三百餘人。而對罪魁陳皇后,武帝一點也不念舊情,把皇后廢黜,出居長門宮。
  阿嬌遭逢此禍,由昔日嬌貴的皇后貶作廢居長門的宮人,感到異常落寞。但她並不甘於終老冷宮,她想起武帝曾對司馬相如的賦讚不絕口,於是以百金請司馬相如寫下一賦,以圖打動武帝回心轉意。這便是著名的《長門賦》,其文如下:
 

西汉未央宫椒房殿遗址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踰跌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伊予志之漫愚兮,懷真愨之懽心。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乎幸臨。
  廓獨潛而專精兮,天飄飄而疾風。登蘭臺而遙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雲鬱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晝陰。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飄風迴而赴閏兮,舉帷幄之襜襜。桂樹交而相紛兮,芳酷烈之誾誾。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嘯而長吟。翡翠脅翼而來萃兮,鸞鳳翔而北南。
  心憑噫而不舒兮,邪氣壯而攻中。下蘭臺而周覽兮,步從容於深宮。正殿塊以造天兮,鬱並起而穹崇。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吰而似鐘音。刻木蘭以為榱兮,飾文杏以為梁。羅丰茸之游樹兮,離樓梧而相撐。施瑰木之欂櫨兮,委參差以糠梁。時彷彿以物類兮,象積石之將將。五色炫以相曜兮,爛燿燿而成光。緻錯石之瓴甓兮,象毒瑁之文章。張羅綺之幔帷兮,垂楚組之連綱。
  撫柱媚以從容兮,覽曲臺之央央。白鶴噭以哀號兮,孤雌跱於枯楊。日黃昏而望絕兮,悵獨託於空堂。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變調兮,奏愁思之不可長。案流徵以卻轉兮,聲幼妙而復揚。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長袂以自翳兮,數昔日之愆殃。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床。摶芬若以為枕兮,席荃蘭而茞香。忽寑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覺而無見兮,魂迋迋若有亡。眾雞鳴而愁予兮,起視月之精光。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於東方。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鬱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
  可惜的是,武帝在看過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後,雖稱讚此賦為上乘之作,卻從沒想到把阿嬌復位。於是顧影自憐的陳皇后只能在淒清的冷宮中了此殘生。

no.10 窦皇后


 窦太后(?-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姬也在选中之列。窦姬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就这样她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国,代王刘桓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代王原来的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死。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三月封窦姬为皇后,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刘嫖封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
  宝后有兄弟二人,兄长为窦长君,弟为窦广国。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把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后,托人转交给了窦后。窦后见到了这些材料后,把广国召来并详细问了其它一些情况,果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后还要弟弟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少君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在驿站分别时,讨来米汤水给我洗头,临走时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情时,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窦皇后重赏两个兄弟,都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为他俩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因为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窦皇后生病,后来双目失明。文帝去世后,景帝刘启即位,窦后成了皇太后。窦太后溺爱幼子刘武,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景帝对这个同胞手足也感情至深,不仅同辇进出,而且想传位于他。初元三年(前154),当时还未立天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从容对刘武说:「我千秋万岁后,把皇位传给你。」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听了也极高兴。皇太后又提出想以武为嗣,征求大臣意见。大臣们都反对,刘武继位之事也就作罢。
  窦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其侄窦婴,任命为大将军,封为魏其侯。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因此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难道一定要司空城旦书吗?」话中讥讽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辕固生一听想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众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武帝即位后,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前一三五年,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