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80酷酷网    80kuku.com

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四川新闻网消息 (杜佩聪 记者 李田)2021年7月,作为四川省第十七批援非医疗队队员、儿科主任医师刘芳从非洲平安返回祖国,回到她阔别2年半的家乡——川大华西眉山医院,圆满结束她援助非洲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的医疗服务工作。

弘扬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川大华西眉山医院刘芳用爱架起中非健康友谊桥梁

“我无时无刻不想念我的祖国,想念亲人和同事,深刻感受到‘国泰民安’四个字的深远意义,祖国的强大和安宁,让所有远在海外的中国人深感分外的自豪与骄傲。”刚回家的刘芳发自肺腑地说道。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位于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国家,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传染病泛滥,各类物资匮乏,公共医疗和卫生服务几乎一片空白。

刘芳2018年12月受命抵达几内亚比绍“Hospital Militar Pricipal”(葡语的意思是“部队中心医院”,该院由中国援建,又称作“中几比友谊医院”),出发前,刘芳虽然对当地情况作了些了解,但现实中的恶劣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着实让她一时难以适应。

采访中,刘芳表示:“我知道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不仅代表自己,代表单位,更重要的是代表祖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与使命让我必须坚强起来。”

弘扬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川大华西眉山医院刘芳用爱架起中非健康友谊桥梁

据刘芳介绍,非洲气候炎热,经常停水断电,缺少必备的生活物资,基本生活需求几乎靠大家自耕自种,医疗环境更是糟糕。 在抵非后的三个多月里,全队17人就有5人感染“疟疾”,而她本人被连续感染2次。“那种滋味太不好受了,浑身乏力,忽冷忽热,感冒药不起一点作用,心里很害怕。好在每次都是屠呦呦教授发现的‘青蒿素’救了我。”

“生病的时候十分想念家人,也特别脆弱。身边只有队友,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相互依偎,相互支持。”

不管日子再难过,都要坚持去医院上班,因为那里有需要她的病人和无数家庭。

责任在肩、使命在心,爱无国界、生命至上,刘芳和同事们用医者初心弘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弘扬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川大华西眉山医院刘芳用爱架起中非健康友谊桥梁

几内亚比绍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比例高,疟疾占传染病首位,还常见有伤寒、梅毒、艾滋病等。各类皮肤病在儿童中十分常见,虽然缺少必备的医疗设备,但也要克服重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刘芳负责承担医院儿科诊疗工作,一周工作5天,除了门诊,还包括住院病房。 结合当地的情况,开展儿科常见病、疑难危重症的诊疗,并进行相关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芳义务帮助几比方住院医师培训,努力传授中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使他们尽快成长,早日拥有独立诊治儿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弘扬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川大华西眉山医院刘芳用爱架起中非健康友谊桥梁

刘芳在援助期间,共诊疗门诊患儿4500余名,住院患儿300余名。利用休息日与医疗队员们外出义诊共计21次,惠及不同阶层的民众、学生、官兵,向当地居民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免费提供必要的药品,服务了当地居民,提高了中国医疗队在几比家的影响力,极大地增进了中非人民的友谊。

随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打乱了他们正常的节奏。原本就贫穷、不稳定的国家变得更加堪忧,防控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加上当地居民疫情防控意识薄弱,身处其中犹如“坐于涂炭”。

危急关头,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国家卫健委先后四次派专机为我们运送疫苗、防护物资,关心我们的情况。期间医院领导与同事也多次来电慰问。因为有中国疫苗的保护和国家送来的温暖,让我们有了底气、有信心在如战火般的疫情中平安工作、生活,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祖国的伟大。

刘芳与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积极向当地医生及居民宣传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控知识,定期发放防疫物品,两年多来,与当地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牢固地架起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健康桥梁。

弘扬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川大华西眉山医院刘芳用爱架起中非健康友谊桥梁

目前,刘芳已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平安回到祖国,回到原来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他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人生历练。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我学到了很多,学会独处和与人相处,学会了感恩,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我会保持不变的初心继续前进。”(图片源自川大华西眉山医院)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