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派(边塞诗派名词解释)

80酷酷网    80kuku.com

边塞诗派(边塞诗派名词解释)

国诗歌,在题材上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创作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但是边塞题材诗就是一片尚待开发探索的“荒地”。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本文作者

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在当时也没有大批的文人从戎挚笔,所以边塞诗没有得到闪光的发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频繁发起,然而边塞诗渐见成长,诗艺提高,及时显示了以边塞诗为题材的蔚成大观。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唐诗的繁荣,源于初唐的诗歌革新,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太宗皇帝李世民堪称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并明确主张“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初唐诗歌革新的重要人物,向称四杰、陈子昂,而边塞诗创作正是他们从事革新的重要实绩。特别是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苍苍丁零塞”、“丁亥岁云暮”、“朔风吹海树”、“本为贵公子”、“朝入云中郡”诸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送魏大从军》,《登幽州台歌》等名篇,都是边塞诗作。他所高倡的汉魏风骨,在这些诗中得到了最卓越的表现。陈子昂的出现耐人深思。当时的社会上升发展和知识分子参政,促成了诗界关心国计民生的风气。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边塞战争有系国运沉浮,更受到高度重视。所以,最能代表时代潮流的杰出诗人,几乎是注定要在这里产生。在陈子昂的边塞诗里,蕴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其中有对爱国精神的颂扬,有对征戍苦难的中诉,更多的则是对凡庸将帅的讥刺和对朝廷失策的批评。这些内容后来曾被反复吟咏,成为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在形式上,陈子昂偏爱古体,创新不多,但对今体律绝亦注意吸收。他的《登幽州台歌》更在结构、句法上都摆去常规,意到言随,恍然独造,遂成千古一家。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在开元、天宝时期,革新运动宣告成功后,当时的边塞诗大势盛行,涌现出一批以驻守边塞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也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后人简称为“高岑王李”。其中高岑可为代表,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高岑诗派。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高適最著名的边塞诗是《燕歌行》,这是一幅概括力极强的边塞生活全图,其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用,朝野官兵、战守行驻,山川物候、闺怨戍苦兼及,气势豪迈,感慨深沉,措词警策,佳句迭出,正所谓“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这是出自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诗用古体,却又多借近体诗法,对仗精美,声韵铿锵。岑参边塞诗最著名的是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较之高诗,岑诗的个性特征更为显著。杜甫称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此为《溪陂行》,殷璠也说“岑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三诗突出表现着这一特色。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读那“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此为《走马川行》的轮台之夜。再读那《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塞外雪景、那“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的豪迈行军,都无比壮丽,令人神往。《走马川行》的三句连韵,有似音乐中的三连音,急促劲峭,又是一奇。李颀和高岑一样,也擅长古体,尤长于七古。他的边塞诗数量不多,但质量高超,名声甚大,其《古从军行》诸首流传广远。王昌龄的边塞诗也有不少古体,但代表其独特成就的却是近体,是七绝。特别是他的《出塞二首》和《从军行七首》,气象雄浑,意境高远,后人难以企及。王昌龄后被誉为“开天圣手”,备受推崇。四人之外,擅于写边塞了诗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亦皆一时之选。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在盛唐文坛上,与边塞诗派并称的是山水田园诗派,领袖人物是王维,而王维就其前期创作来看,同样是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作者。李白、杜甫是唐代最享大名的诗人,他们的边塞作品也都量大质优。

崇尚边塞题材,在当时形成诗坛的潮流。到中唐以后,边塞诗的数量并未下降,在思想和艺术上也都不断有新的追求和探索。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是李益。他的边塞诗与高适的数量相近,其中有不少写得极为豪壮。但最被传诵的却是他的另一类诗,在这些诗中,十分传神地反映了当时的边塞现实,反映了广大军士的边愁乡思。如《夜上受降城闻笛》绝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出妙喻,意象朦胧;“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又极力渲染,饶有韵味。难怪此诗一出,“天下以为歌词”。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其《从军北征》诗,境界同样悲凉清远,成为与前首并名的佳作。

中晚唐时期,较重要的边塞诗作家还有卢纶、王建、张籍、杜牧、马戴、高骈、于濆、张螟等人。比较说来,他们都已不像盛唐边塞诗派作家那样专此为长,总的成就也不能与之并称,显示了时代风气的变迁。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凡在一个时代特别发达的文学盛行时期,大抵总会表现出该时代的某些重要特质。古代边塞诗正是这样。尤其在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时代之一。唐王朝统一强盛,边塞战争威武雄壮而又备历艰辛,终唐之世,一直是国家、民族的大事,文化的重视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心。诗人们对之极为敏感,充满深情。整个唐代,凡较有声誉的诗人,几乎莫不涉笔;名家大家,更无例外。于是以边塞战争为核心内容的边塞诗,便在一片沃土气息中争妍竞秀般地盛开起来了。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社会的特殊风貌。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从美学品性来说,古代边塞诗的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境界辽阔大度,气势雄伟,景物奇丽,情调激昂,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壮健的生命力,它还体现了当时高扬宏壮的民族精神。清人姚鼐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此为《复鲁絜非书》。这正可以用来形容边塞诗。有人将阳刚与阴柔两种美的特征,简拟为“骏马西风塞北”与“杏花春雨江南”,更是直接从边塞诗中得到的启发。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就艺术风格来讲,古代边塞诗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初、盛、中、晚,先后承革,约计二千首的系列之作,形成了一条多姿多采的艺术长廊。

尤其是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当时天下甫定,一统王朝的元气正徐徐上升。但整个说来,尚觉力不从心,国家时遭侵袭,因而在边塞诗中常常充盈着一种强烈的愤激之情,同时伴有沉重的压抑之感。这种郁勃特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于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另一种是对于时事政治的喟然长叹。前者的代表是骆宾王,后者的代表是陈子昂。他们都不止一次地从军出塞,对边塞生活描绘逼真,感触深受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气势磅礴的边塞战争,赋予它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第一雄大气象。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军旅英雄,描绘了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战争,表现了各个王朝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激荡着一种气吞骄虏的雄风。第二、尚武精神成为习惯。投笔从戎成为反复鼓吹的主题。许多诗对效忠君王作了热情的赞许,更是对武艺作了热烈的颂扬。与此同时,普遍贬斥和亲。第三、自信观念。诗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常常把破敌立功看得非常容易。在写战争的苦难时,也具有一种雄浑的底蕴,怨气之中含有豪气,因而并不使感到低沉。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第四、开创心理。古人志向高远,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决心。诗人们对边地的奇景奇事,充满激情,诗的境界多有创新。另外还常看到一种无畏的“拿来”精神,对塞外的歌舞乐艺,风俗物产等多有赞美,对民族友谊有许多感人的描写。以上诸端,使古时边塞诗赢得了崇高的赞誉,人们从诗中看到了民族伟大的迸发。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而在古时中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苍凉。安史乱后,唐王朝从繁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对外战争的优势随之丧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国土沦丧,无力收复。诗人们常常对庸懦的朝廷给予酸辣的讽刺。为光复旧物,诗中时时发出深沉的怒吼,表现出昂扬的斗志;时而又传来悲愤的叹息和凄凉的哀怨。旧时的换兵制度已经废毁,边愁乡思成为诗中的突出主题。对征戍之苦的描写大量增加,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佳篇杰构。在整个创作中,理想的光辉逐渐淡弱,现实的色彩愈加浓烈。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再看古代晚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则是萧飒。色彩阴郁,景象悲苦,感情压抑,意绪低沉。诗中多写战士的苦难,其中对血与死的描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把边塞与死亡连在一起,成为习以为常现象,英雄主义的热情日趋消冷,人道主义的新潮代之而起,对凡庸军将的批评更为尖锐突出,为士兵的呼号更见痛切。与此相呼应,景物描写也常显出一片萧瑟悲苦,沮丧、绝望情绪十分浓重。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古代边塞诗的思想价值在写古代战争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问题上。攻之者责其“侵略”,辩之者赞其“自卫”,这样把一些当时的扩张战争说成是正义之举。

通过喜读边塞诗,古代的边塞战争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凝聚,它的雄奇壮举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阶段。今天中国有三大变化:一是国家统一,二是民族团结,三是社会进步发达。三者在古代边塞战争中都已看到明显的趋向。边塞战争是在当时条件下消除分裂、缔造统一的实际道路。中国的统一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原因,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团结为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我喜爱边塞诗,通对于古代边塞战争和各族人民的边塞生活,从而在这些诗中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民族进取精神等等,值得珍视。从“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遇诗》、“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等诗句中,人们看到了一种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忠贞精神;从“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等诗句中,人们看到了一种一往无前、虽死无憾的无畏精神;从“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杜甫《前出塞》)、“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于溃《塞下曲》)等诗句中,人们看到了一种同情士卒、泪尽泣血的人道精神;从“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娑取封侯”(高适《九曲词》其三)、“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下曲》)等诗句中,人们看到了一种横扫敌患、靖定边尘的进取精神。此外,边塞诗中还出色地描写了祖国边疆的壮伟风光和兄弟民族的友好情谊。无数优秀作品中所表现的这些积极上进的思想,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借鉴、继承。

塞外独行游,辽疆歌乐富。

不见刀枪马,狼烟无处寻。

历史有回音,壁垒千年浑。

喜读雄奇壮美的边塞诗 杨纯/文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