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副榜)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胡夫khufu(古埃及法老前2590年—前2568年在位?)

 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独裁者之一。他的盛名主要来自于他修建的金字塔。作为埃及金字塔群中最宏大的一个,胡夫金字塔花费了30年的时间,平均每年用工达10万,总共用了约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在那个机械不发达的时代,实在是个匪夷所思的奇迹。胡夫金字塔的神奇还不止于它的宏伟壮大,更离奇的是胡夫留下的咒语,至今仍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智慧。

    胡夫可能是古埃及早期最强有力的法老之一,他发动了远征西奈半岛和努比亚的战争,并大获全胜,在记功铭文上被尊为“伟大的神”。由于时代过于久远,他的事迹留传下来的不多,但从他能役使如此多的民工为他建造金字塔来看,他的时代国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胡夫没有进入这个帝王排名正榜中,主要原因就是他的事迹过少,而且他的功业不像美尼斯那样明确。也许随着考古学发现的不断增加,胡夫对世界史的影响会更多地被后人认识到。

no.2 阿提拉大帝attila(匈奴王433—453年)

   匈奴民族在亚欧大草原上的几百年飘荡也许是世界史上最悲壮的史诗,而阿提拉的活动则是这部史诗的压轴大作。他早年曾在罗马为人质,433年同兄长布勒达一起继位为匈奴王,445年在布勒达神秘死亡之后,成为疆域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國家独一无二的统治者。447年,阿提拉兵临拜占庭郊外,迫使东罗马帝国纳贡求和。451年,阿提拉入侵高卢,在沙隆会战中被埃提乌斯率领的罗马—日耳曼联军击败,以双方投入的兵力而论,此战的规模是欧洲古代史上空前的。第二年,阿提拉的大军经过北意大利,占领了一系列城市,但在教皇利奥一世的劝说下没有进攻罗马。453年,阿提拉在婚礼后暴死,匈奴王国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匈奴作为一个民族也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阿提拉在历史上威名虽大,但他的军事行动除了在欧洲引起一系列骚乱之外,并没有建立真正有价值的新秩序,也未改变各民族的分布,甚至几乎没有扩张匈奴人的国土,这是他没有被列入正榜之中的原因。

no.3 亨利二世henryii(英格兰国王1154—1189年)

  英格兰金雀花王朝(也称安茹王朝)第一任国王,在英国乃至欧洲久负盛名的“法律之父”。他原为法国安茹公爵,后以武力胁迫其表舅、英格兰国王斯蒂芬立他为继承人,开创了英格兰金雀花王朝(也称安茹王朝)。他在位期间尽管与教会的纠纷不断,而且治家无方,几个儿子都起来反叛他,但仍不妨碍他以一个伟大的立法者的身份成为最受敬仰的王者。他在法律体系方面的改革有一下几点:1、建立完备而固定的司法系统,由王座法庭、普通诉讼法庭、财政署和各地的巡回法庭组成;2、发展令状制度,以国王颁发令状的方式,进行了地产、债务等方面的立法;3、确立了刑事审判程序,建立陪审团制度,取消了“神裁法”,代之以重视证据的司法精神。

    亨利二世是英国宪政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由于英国法律体系来自于习惯法,而不是成文法,因而自成一体(与深受罗马法影响的欧洲其他地区相比),并随着英国对外扩张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之所以没有把亨利二世列入张正榜之中,主要是因为英国千年民主宪政之路毕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亨利二世虽然开了个头,但真正的质变发生在他的后代。

no.4 “狮心王”理查一世(英格兰国王1189—1199)

  即大名鼎鼎的“狮心王”,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二任王,历史上有名的“战神国王”,在10年国王生涯中,有9年零2个月的时间在国外征战。他即位后将内政交给坎特伯雷大主教,自己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途中以嗜杀而闻名。他一度在阿卡和雅法等战役中打败了“伊斯兰守护神”萨拉丁的军队,最后因为国内出现变端急于赶回而没有攻下耶路撒冷,临走前与萨拉丁达成了和议,由十字军控制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穆斯林控制圣城和巴勒斯坦内陆地区,基督徒可自由往返耶路撒冷进行朝拜。但他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俘虏,最后缴纳了15万马克才得以释放。此后,又亲赴法国领地,同法王腓力二世打了五年仗。1199年,他在一次与封臣的战斗中受伤而死。

    “狮心王”的名气很大,但实际影响除了与萨拉丁的战争与和约改变了地中海东岸的政治格局之外,留下的只是骑士精神和浪漫传说,这是他屈居于副榜之中的原因。

no.5 亨利四世(法国国王1589—1610年)

  法国波旁王朝第一任国王。原为法国南部又小又穷的纳瓦拉王国国王,是法国瓦卢瓦王室的远亲。在1562年由顽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诺宗教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善于利用敌方矛盾,成为这场内战中笑到最后的人,在1589年加冕为法国国王,开始了波旁王朝。称王后的表现更加证明了亨利四世的远见卓识。考虑到法国还是一个以天主教徒为多数的国度,1593年,亨利四世宣布改宗天主教,5年后颁布了“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给予新教徒充分的信仰自由,体现了在那个时代很难得的宗教宽容精神,结束了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充分收获了民心。亨利四世以他的名言“要使每个法国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而流芳后世,他也确实在经济恢复上取得不错的政绩。他任用苏利整顿财政,成效显著。1610年被一个“弑君妄想症”患者刺杀。

    亨利四世是法国史上难得的人格和政绩都十分完美的国王,在长期混乱之后,重新建立了一个统一且蒸蒸日上的法国。在亨利四世之后的百余年里,是法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几乎称霸欧洲大陆。由于世界史上像亨利四世这样的杰出帝王还有很多,而亨利四世缺少一些更长远的影响因素,因名额限制,没有排进100个最有影响的帝王之中。

no.6 马蒙ma’mūn(阿拉伯帝国哈里发813—833年)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他成长在阿拔斯王朝国势如日中天的时代,其父哈伦_拉西德是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一代雄主,迫使拜占庭帝国纳贡称臣。809年,哈伦_拉西德死于征途中,马蒙与其兄阿明分别占据帝国东西部,上演了一场东方专制國家常见的兄弟墙之战,马蒙以呼罗珊为基地,经过4年斗争,击败了阿明,成为整个帝国的统治者。

    即位之后,马蒙派大将法德勒征讨中亚地区,势如破竹,再度确立了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马蒙时代,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衰落中的拜占庭和中国唐朝均难以与之相比。不过,马蒙时代的帝国也出现了与全盛局面不相和谐的音符,比如愈演愈烈的宫廷铺张浪费之风,比如816年爆发的巴贝克“红衣军”起义,被认为是导致阿拉伯帝国由盛转衰的开始。

    马蒙对世界文明贡献主要在于文化学术方面。他对知识和学者的渴求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他所排遣的搜求知识典籍和学者的使者奔驰在帝国四通八达的大道上,足迹遍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地。他让学者把希腊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付给译者以同译稿相同重量的黄金(这也许是世界史上最昂贵的稿费了),许多珍贵而湮没已久的古希腊典籍因此得以复活,后来,这些希腊典籍传回欧洲,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一大知识源泉。马蒙本人多次以学者的身份主持学术会议,参加其中的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马蒙将几代哈里发搜求到的学术瑰宝,集中存放在一所规模宏伟的学术中心,名之为“智慧馆”。智慧馆集图书管理、科研、翻译和教育的功能于一体,实际上是世界最早的大学,受它影响,后来在西亚北非等地,出现了许多“智慧馆”的仿制品,如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学、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等,从公元12世纪开始,创办大学的热潮在欧洲开始蔚然成风,追根溯源,马蒙的智慧馆当居首功。

    马蒙没有被列入100帝王排名之正榜中,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政治军事方面的影响较小,而大力扶持学术文化是阿拉伯帝国前期的基本国策,先知穆罕默德就发出过“向世界求知识”的号召,马蒙是其中的登峰造极者,但毕竟不是首倡者。

no.7 拜伯尔斯(埃及奴隶王朝苏丹1260—1277年)

 埃及“奴隶王朝”的主要奠基人,被后人尊为“胜利王”、“宗教的支柱”。曾经是一个“做奴隶都没有资格的人”,后成为由突厥奴隶组成的近卫军的将领,1260年在抗击蒙古大军的艾因_札卢特战役中立下大功,阻止了蒙古人西征的势头。同年,拜伯尔斯杀苏丹库图兹,登上了苏丹的宝座。拜伯尔斯善于运用“远交近攻”,同金帐汗国和欧洲一些基督教國家结盟,集中力量打击伊儿汗国和地中海沿岸的十字军國家。他积极向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领地发动进攻,占领了不少战略要地,为后继者最后消灭十字军政权打下基础。他还西征利比亚、南征努比亚,积极修缮河渠驿道,是中世纪埃及继萨拉丁之后最出色的统治者。拜伯尔斯将被蒙古人逐走的巴格达哈里发阿拔斯王室后裔迎立到开罗,借哈里发之名,在伊斯兰世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

    拜伯尔斯以他的圣战和赤诚的伊斯兰情感被后世穆斯林广为推崇,他的事迹在野史传说中极为丰富。这位奴隶出身的杰出统治者没有出现在正榜100帝王之中,主要是因为中世纪中东的政治版图变化太过频繁,拜伯尔斯所建立的政治秩序大多没有能够长期延续下去。

no.8 明成祖朱棣(中国明朝皇帝1402—1424年)

 明朝第三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初被燕王,1398年起兵,经过四年内战夺了侄子的皇位。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國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以明成祖在世界上的名气而言,足以排进帝王百强之中,但他没有出现在本榜正榜中,是基于以下两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炫耀国力,既没有开辟新的航路(实际上,横跨印度洋的航线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就已畅通),也没有显著促进中国同南洋各国的贸易发展;明成祖一死,他的大部分政策就被后继者抛弃了,航海事业也夭折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显然不是明成祖治国思路的延续。

  

no.9 雍正(中国清朝皇帝1722—1735年)

   名爱新觉罗_胤禛,庙号世宗,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经过众多兄弟激烈的竞争后取得了皇位,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他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几项很有影响的改革:“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之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征收人头税的历史,有利于穷人,也对人口迅猛增长起了作用;在西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动官员,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以此加强皇帝本人的权威;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他勤政务实的13年统治,使“康乾盛世”得以维持和发展。

    不妨将雍正皇帝和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的影响作一比较。雍正的政绩主要集中体现为对“康乾盛世”的维持,而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没落之前的回光返照,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的作用有限;而乾隆长期稳定的统治强化了中国统治阶层“天朝上国”的思维定势,也更严厉地禁锢了知识阶层的新思想,这正是造成中国在近代落伍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原因,乾隆被列入最有影响的百大帝王之中,而雍正则被排除在外。

 

no.10 奥朗则布aurangzeb(印度莫卧儿王朝君主1658—1707年)

  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六任君主,自称“世界主宰”。他成长于莫卧儿王朝的“盛世”时代,在激烈的皇位继承战争中击败了3个兄弟,并囚禁了父亲,终于成为帝国的总舵手。他在位早期采用招抚为主武力为辅的手段,将帝国版图扩大到除最南端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和阿富汗,但晚期发动了旷日持久的德干战争,亲临前线20多年,但始终未能完全征服印度南方,反而耗尽了国力。

    奥朗则布舍弃了阿克巴大帝以来的宗教宽容国策,对国内的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并把他们从官僚机构中驱逐出去,从而激化了国内矛盾。莫卧儿帝国在他死后很快就分崩离析,从此在英国人的紧逼下一步步走向灭亡。

    奥朗则布是印度殖民化之前最强盛时代的君主,而且可能是最能干的君主,他拥有巨大的野心和魄力,且十分勤政节俭,这同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际上,印度有土邦自治的传统,缺乏中央集权的國家观念,而且已面临欧洲殖民者的步步紧逼,奥朗则布的政策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也许只是加速了帝国的分裂和殖民化,而不是改变了历史进程。

no.11 塞尔维乌斯(罗马王公元前579—534年)

 罗马王政时代的第六位王。他在位期间,根据罗马社会的发展和阶层的分化,实行了几项改革,使罗马真正成为一个國家。1、他按照地域建立了4个城区部落和15个乡村,取代了原来以血缘为基础的3个氏族部落,以地域而不再以血缘来划分人群,打破了氏族的藩篱。2、他进行了财产普查,将全部自由民按财产多寡划分为5个等级,规定每个等级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各个等级提供数目不等的百人队(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这一点是适应了罗马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3、创设百人队大会,使其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胞族大会,成为新的公民大会。由于财产较多的等级拥有的百人队也较多,他们在公民大会上也有较多的表决权。

    塞尔维乌斯死后24年,他的继任者“高傲者”塔列文被推翻,罗马建立了共和政体。罗马共和制的产生主要源于罗马人的政治传统,不能看出塞尔维乌斯的改革对罗马共和制化有作用,这是他没有被列入正榜之中的原因。但塞尔维乌斯的改革对罗马國家体制形成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即使在罗马共和国时代仍然在发挥作用,他的历史地位仍不容低估。

no.12 腓力二世(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59—336年)

 作为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的历史影响也不应被儿子遮盖住。

    马其顿虽不属于传统的希腊城邦,但与希腊城邦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腓力早年就曾在希腊的底比斯城邦为质。腓力回国之后,于公元前359年夺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他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他在内政方面,加强王权,改革币制,促进贸易,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但更重要的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作为。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利用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在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役中大胜希腊联军,第二年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了以马其顿为主导的科林斯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备进军波斯的前夕死于刺杀。

    腓力二世在位的20多年间,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止的小国崛起为希腊城邦的首领,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累计了巨大的潜力,已经为其子亚历山大的大征服准备好了充分条件。当然,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征服运动毕竟需要一位非常有胆识和魄力的出色统帅,血气方刚的亚历山大是绝佳人选,而腓力二世假如晚死几年的话,是否能担当这一角色,属于没有发生的历史,没有人能作出回答,这正是杰出的王者腓力二世没有被列入排名正榜中的原因。

no.13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埃及女王公元前51—30年)

 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称为“埃及艳后”。她于公元前51年与异母弟托勒密十二世为埃及的共治者,后在与托勒密十二世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迫流亡国外,后成为罗马执政者恺撒的情妇,借助恺撒的力量夺回埃及统治权。恺撒遇刺之后,她又找到了新的靠山,成为恺撒死后的“三巨头”之一安东尼的妻子,

    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和埃及谋取利益。但因为她与安东尼的协议触怒了罗马人,屋大维以此为由发动同安东尼的战争,在安东尼战死之后,她也被迫自杀。从此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部分,直接隶属于元首本人。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活动左右了罗马和埃及两国的政局,她统治时期是埃及的一个鼎盛时代,但也正是她加速了埃及古国的灭亡。埃及艳后尽管名气很大,但她自身的政治实力其实很有限。鉴于在罗马大扩张的背景下,埃及被纳入其中只是时间问题,埃及艳后没有被列入这个排名的正榜之中。

no.14 腓特烈三世(萨克森选侯1486—1525年)

  被称为“智者腓特烈”,是萨克森公国第二任选侯,以富有学养、尊重学者著称。1502年创建了维滕堡大学,吸引了施陶皮茨、马丁_路德等学者。曾在1519年谢绝了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当选,充分体现了智者的风范。

    1517年马丁_路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屡次受到教皇和皇帝的迫害,但在腓特烈三世的庇护下安然无恙,得以在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条件下继续传播他的新教思想,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保存了一个主心骨,路德新教后来也成为萨克森和一些德意志诸侯的国教。考虑到这场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思想文化格局的影响,对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的作用,腓特烈三世同马丁_路德一样,应该是经常被后人提起的名字。

    严格说来,萨克森选侯只是德意志邦联中的一个诸侯,由于不是主权國家的君主,不符合前言所设定的条件,“智者”腓特烈三世没有被列入正榜之中,但他对历史的影响显然要超过正榜中许多帝王。

 

no.15 弗拉基米尔一世(基辅大公980—1015年)

 是蒙古人入侵之前最有作为的罗斯君主,对罗斯國家的版图、宗教、文化、法制等方面影响很大。他在位期间,攻打波兰和立陶宛,向西扩展了国土,并以个人威望加强了大公对全国的控制力。987年,弗拉基米尔应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的要求,帮助镇压了小亚细亚的暴乱,迫使巴西尔二世将其妹嫁给他。随后,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带领基辅臣民皈依基督教,成为罗斯第一位基督教君主,后来被俄国教会封为圣徒。罗斯所信奉的基督教同拜占庭一样,属东正教分支,从此开始,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的影响,后世拜占庭衰亡后,罗斯的统治者便以拜占庭的继承人自居,“沙皇”这个称号也源于拜占庭。

    弗拉基米尔还颁布了罗斯第一部法典,并积极发展教育。他没有被列入正榜中的原因同“智者”腓特烈三世,不符合前言所设定的帝王条件。

  

no.16 曼萨_穆萨(马里国王1307—1332年)

  靠向北非出口食盐、黄金和奴隶而繁荣起来并在西亚称雄了300余年的马里王国,其巅峰期是曼萨_穆萨统治时代。继位之后,曼萨_穆萨加强中央集权,继续开疆拓土,打开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绿洲大道。凭借西非最庞大的常备军,他志得意满地享受“众王之王”的尊号,而挥金如土的排场,则令他被外国人称为“金矿之王”。1324年开始的洒满黄金的麦加朝圣之行,使欧洲和中东人充分认识到这个西非國家的繁华,大大促进了跨撒哈拉沙漠的贸易和文化交往。而他留下最大的遗产是廷巴克图,这座城市在曼萨_穆萨的经营下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大文化中心。

    马里王国在经济文化上的成就,为后来桑海帝国全盛打下了基础。同样为西非广大地区留下难以磨灭的文化遗产和制度遗产,但桑海帝国的全盛之主穆罕默德_杜尔时代国力更为强盛、影响范围更为广泛,而且他个人改革的作用更为明显。曼萨_穆萨在本排名中屈居于穆罕默德_杜尔之下,只列入副榜中。

no.17 腓力二世philipⅱ(西班牙国王1555—1598年)

   腓力二世在位期间位于西班牙世界霸权的后段,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天主教的狂热,而这种狂热同当时西班牙强大的国力结合在一起,就对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555年,他从父王卡洛斯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手中接过西班牙、尼德兰地区和辽阔的美洲殖民地的统治权。他试图让尼德兰成为“铁板一块”的天主教地区,以及他一直把尼德兰当作经济奶牛,导致了尼德兰独立运动的发生,最终在欧洲产生了一个有影响的新國家—荷兰。他还同当时另一超级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多次冲突,过多的战争损耗终于将西班牙拖至全国总破产,成为西班牙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在1580年乘葡萄牙王位空缺之机吞并了葡萄牙,但60年后被历史证明了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闹剧。他的“无敌舰队”在1588同英国的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此战通常被视为西班牙海上霸权的终结。

    腓力在位期间,西班牙对世界“未知地带”的探索仍在发展,1565年,西班牙将东南亚的吕宋岛及附近群岛纳入殖民体系中,他的名字成为这个群岛國家的名称(菲律宾)。

    腓力二世的帝王生涯,有着两个鲜明的对比:他的勤政在欧洲帝王中是少见的,但他的國家却在他手中逐渐衰落;他在西班牙得到很高的敬仰,但在外国人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他没有被列入正榜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海上帝国的衰落同西班牙的小环境和当时国际的大环境密切相关,腓力二世的失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no.18 阿奴律陀(缅甸蒲甘王朝国王1044—1077年)

  缅甸蒲甘王朝的建立者。原为缅甸西部小国蒲甘的国王,后来发动了对骠国和北阿拉干等地的战争,并迫使各地土司臣服,成为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缅甸的帝王。后来,统一的缅甸曾长期是东南亚的一小霸。他巩固边防,重视贸易,将叫栖地区发展成缅甸最重要的产粮区,从内政来说,也是一个出色的帝王。

    阿奴律陀在佛教高僧信阿罗汉的影响下,将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定为国教,并在全国积极推广。他在缅甸兴建了大量的佛寺,使缅甸成为名副其实的佛国。从此上座部佛教成为缅甸文化的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今天。后来,上座部佛教随着缅甸向泰国扩张而传播到泰国,又通过泰国影响到柬埔寨、老挝,缅甸的僧团还曾帮助斯里兰卡复兴上座部佛教。为了方便翻译佛教经典,阿奴律陀还下令创制了缅甸字母。

    作为一个在政治统一、农业商贸、文化信仰等方面都深刻影响了缅甸并在宗教传播反面影响了东南亚很多國家的王者,阿奴律陀无疑应在影响世界的重要帝王名单占有一席之地,只是由于缅甸对东南亚以外的地区影响太小,使他屈居于副榜之中。

no.19 哈奄_武禄(印度尼西亚国王1350—1389年)

 印度尼西亚满者百夷王朝第四任王。他在满者百夷前代国王的基础上,在首相卡查马达的强力辅佐下,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进行大规模扩张,基本征服了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势力范围甚至达到马来亚和菲律宾群岛。南洋各国都必须向爪哇岛纳贡,否则会遭到征伐。此外,在哈奄_武禄时代,國家在经贸、文化等方面也达到全盛。

    哈奄_武禄是历史上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尼西亚的帝王,他也是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印尼最强有力的君主。当然,他的功业很大程度建立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且明显带有首相卡查马达的烙印,考虑到他的國家对东南亚以外的地区影响很小,他只被列入副榜之中。

no.20 天智天皇(日本天皇668—671年)

 以“中大兄皇子”之名著称于世。他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他未即位之前。他在南渊清安等海归的“遣唐使”的影响下,成为立志学习中国唐朝革新旧制度的改革派。645年发动政变,清除了专权半个多世纪的苏我氏势力,拥立孝德天皇,实际掌握了权柄,开始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主要内容有:将土地收归国有,使所有部民成为国有公民,建立户籍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废除世袭氏姓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等。大化改新是日本由落后的部民奴隶制國家向中世纪封建國家的质变的最关键一步,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中大兄王子661年起摄政,668年正式即天皇位,成为天智天皇。671年,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将大化改新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663年,他曾派军队援助百济,进攻新罗,但在白村江一战中完败于中国唐朝军队。晚年思想渐趋向于保守。他死后,他的弟弟、激进的改革派大海人王子击败他的儿子,夺取了天皇位(成为天武天皇),使改革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天智天皇在本榜中屈居于列入正榜中的另两位改革派天皇(明治和推古)之下。大化改新对世界史的影响无法与明治维新相比,但与推古朝改革当不相上下,考虑到推古朝改革的开创作用和文化精神信念层次的影响更为持久,以及推古本人在天皇制发展史上的作用,天智天皇在本排名中屈居于他的曾祖母之下。

no.21 拔都batu(金帐汗1243—1256年)

 金帐汗国(又译钦察汗国)的建立者。他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以对部下将士宽厚而著称。1235年受命率诸王长子西征,势如破竹,蹂躏罗斯各公国,前锋直抵捷克、匈牙利,在给东欧各地带来巨大浩劫的同时,也改变了东欧的历史进程。1243年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中心,建立金帐汗国,东起额尔齐斯河,西到多瑙河,南达高加索山,北抵亦的勒河上游,是蒙古诸汗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在东欧的霸主地位一直延续到1480年。拔都因与窝阔台系有矛盾,于1251年拥戴蒙哥夺取大汗之位,蒙古帝国由此转到拖雷系之手。

    拔都与他的两位堂兄弟忽必烈、旭烈兀相仿,都是以出色的统帅能力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國家。但忽必烈、旭烈兀分别在东亚和西亚摧毁了一个长达数百年稳定存在且有着很高权威的旧秩序,相比之下,拔都西征前东欧地区本身就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拔都摧毁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难度要小于忽必烈和旭烈兀,这是拔都两位堂兄弟被列入正榜之中,而拔都屈居于副榜的原因。

no.22 穆罕默德二世(土耳其帝国苏丹1444—1446年,1451—1481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被称为“征服者”、“两地两海的主人”。是一位典型的马上帝王,在位期间进行了26次远征,最大的成绩是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此外,他横扫巴尔干半岛,吞并了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地;击败威尼斯人,夺取了爱琴海上众多岛屿;打败波斯的白羊王朝,吞并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各公国;使克里木汗国称为土耳其的附庸。在内政方面,他倡导宗教宽容,适应了不断扩大中的帝国,并组织编撰了奥斯曼帝国史上的第一部法典。晚年被其子遣御医毒死。

    但是,我认为穆罕默德二世最主要的成就—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影响不应该被过高估计(这也是穆罕默德二世没有被列入正榜中的原因)。因为其一,千年拜占庭帝国早已衰弱不堪,13世纪以后,实际上是一个只拥有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带的小国,能延续到1453年本身已是一个奇迹;其二,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西欧人便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君士坦丁堡基本上失去了一千多年来沟通东西方枢纽的重要地位。尽管如此,凭借辉煌的文治武功,穆罕默德二世仍不失为世界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代雄主。

no.23 塞尔维乌斯(罗马王公元前579—534年)
罗马王政时代的第六位王。他在位期间,实行了几项改革,使罗马真正成为一个國家。他按照地域建立了4个城区部落和15个乡村,取代了原来以血缘为基础的3个氏族部落。他进行了财产普查,将全部自由民按财产多寡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各个等级提供数目不等的百人队,百人队大会后来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胞族大会,成为新的公民大会。塞尔维乌斯的继任者“高傲者”塔列文被推翻后,罗马建立了共和政体,虽然不能看出塞尔维乌斯的改革对罗马共和制化的作用,但对罗马國家体制形成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no.24 克劳狄(罗马元首41—54年)
罗马帝国克劳狄王朝第四任元首。他被当时人认为是个弱智者,但他即位之后却颇有建树。他继续完善帝国官僚体制,设立了枢机处、财务处和司法处三个部门;广泛授予行省公民以罗马公民权,推进行省的罗马化进程;改善了帝国的财政状况;征服了不列颠南部、毛里塔尼亚、色雷斯等地,扩大罗马帝国版图。54年被其妻阿格丽品娜毒死。他在位期间是罗马帝国继续向巅峰迈进的关键一环。

no.25 哈德良(罗马元首117—138年)
 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三任元首。在前任图拉真将罗马版图扩到最大的条件下,主动放弃了力所不逮的一些领土,如两河流域等,与老对手安息帝国媾和。转而以内治为主,整顿内政,广泛授予行省居民以罗马公民权,文治颇有可观之处,是罗马帝国全盛时代的维护者。在他统治期间,元首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实际上已处在元首制向君主制过渡的阶段。

no.26 提奥多西一世(罗马皇帝379—395年)
 统一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在公元392年颁布法令,奉基督教为国教,关闭一切异教神庙,禁止异教的献祭活动。他对已渗透到帝国五脏六腑的“蛮族”采取宽容态度,只能以基督教作为维护罗马统一的武器。他于394年在政治上统一了罗马帝国,但这最后一次的统一如昙花一现,第二年,提奥多西一世去世,他的帝国被两个儿子瓜分,从此东、西罗马帝国永久性分裂。

no.27 狄奥多里克(东哥特国王493-526年)
原为东哥特人(东日耳曼人的一支)首领,489年,在东罗马帝国的怂恿下,大举进攻意大利,击败刚刚推翻了西罗马帝国的帝国军队最高统帅奥多亚克,尽灭其部众,成为意大利的新主人,建立东哥特王国。狄奥多里克因曾在东罗马宫廷中为人质的经历,对罗马文化有好感,即位后保留罗马旧制,保护罗马文化,为罗马地区在亡国大乱之后恢复稳定的秩序作出了贡献。他在为期间多次对外用兵,扩大了东哥特王国的范围。

no.28 亨利二世(英格兰国王1154—1189年)
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一任国王。原为法国安茹公爵,以武力胁迫表舅、英格兰国王斯蒂芬立他为继承人,开创了英格兰金雀花王朝(也称安茹王朝)。被称为“伟大的立法者”,主要功绩是在英格兰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确立了刑事审判程序,建立陪审团制度,建立巡回法庭以供不满于地方法庭的人告状。取消了“神裁法”,代之以重视证据的司法精神。他是英国宪政的奠基人之一,对法制的发展作用很大。

no.29 理查一世(英格兰国王1189—1199)
即大名鼎鼎的“狮心王”,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二任王。他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途中以嗜杀而闻名。他一度打败了萨拉丁,最后因为国内出现变端急于赶回而没有攻下耶路撒冷,临走前与萨拉丁达成了和议,由十字军控制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穆斯林控制圣城和巴勒斯坦内陆地区,基督徒可自由往返耶路撒冷进行朝拜。但他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俘虏,最后缴纳了15万马克才得以释放。1199年,他在一次与封臣的战斗中受伤而死。他在位10年,实际上在英格兰呆了不到1年。

no.30 查理一世(英格兰国王1625—1649年)
 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任国王。继位之后,倚重白金汉公爵等宠臣,企图继续加强专制统治,为了维持他发动的战争,曾多次召开议会以求筹款,但均不欢而散,在1640年召开的议会上,查理一世同议会下院的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内战,在1642—1646年和1647—1648年两次内战中均遭惨败。1649年被议会以“暴君、叛国者、杀人犯、人民公敌”的罪名送上断头台。实际上,与历史上的独裁者相比,查理一世并非十足的暴君,但他对议会的坚决不妥协态度和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埋葬了自己,1640年革命也成为英国千年民主宪政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no.31 腓力四世(法国国王1285—1314年)
法国卡佩王朝国王,也称美男子腓力。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统一法国,但在诸侯顽强抵抗、英国干涉的情况下成果有限。他为了有足够财力支持战争,没收了法国教会财产并强征十一税,因此与教皇发生冲突,他在1309年强行将教皇法国的阿维尼翁,开始了历史上的“阿维尼翁之囚”,教皇国从此由盛转衰。而没有了教皇约束的意大利,则开始了文艺复兴的时代。为了支持于教皇的斗争,腓力四世于1302年召开了三级会议,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

no.32 弗兰西斯一世(法国国王1515—1547年)
 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是法国最具骑士气质的君主。他一生几乎不间断地巡游、征战,为争夺意大利同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即德意志国王查理五世)打了一系列精彩的战役,还一度被俘虏。他大力赞助学者、学术,曾同达_芬奇有过交往,为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法国作出了贡献。在宗教改革运动的时代,他对新教徒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no.33 亨利四世(法国国王1589—1610年)
   法国波旁王朝第一任国王。原为法国南部纳瓦拉王国国王,后在法国胡格诺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成为这场内战中笑到最后的人,在1589年加冕为法国国王,开始了波旁王朝,他颁布了“南特敕令”,体现了宗教宽容精神,结束了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充分赢得了民心。亨利四世以他的名言“要使每个法国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而流芳后世,他任用苏利整顿财政,成效显著。1610年被一个“弑君妄想症”患者刺杀。

no.34 毛里茨(荷兰执政1586—1625年)
 继其父“荷兰国父”沉默者威廉之后为尼德兰执政、陆海军统帅。他继续于西班牙作战,1609年,尼德兰已独立的北方同还处在西班牙统治之下的南方签订了“十二年休战协议”,北方取得实际上的独立。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改革家,在军队训练、先进武器使用、运输、军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他的军队成为欧洲众所瞩目的“模范军队”。他在大学中设立军事工程学,多次亲自登台授课。

no.35 玛格丽特一世(丹麦、挪威女王1387-1397;瑞典女王,1389-1397)
 原为丹麦公主,挪威王后,在父、夫死后,由其子奥拉夫继承丹麦、挪威王位,玛格丽特以太后之尊摄政。1387年奥拉夫死,她亲自为丹麦、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敌视瑞典国王阿尔伯特的瑞典人要求,与之开战,俘虏了阿尔伯特,将瑞典王位也囊括于自己手中。1397年,玛格丽特将丹麦、挪威、瑞典的大贵族召集到瑞典的卡尔玛,约定三国在同一君主统治下联合起来,此即“卡尔玛联合”的开始,一个北欧帝国建立起来了。后来,玛格丽特将其妹之孙波美拉尼亚的埃立克拥立为联合王国的君主,自己退居幕后,但仍掌握实权。北欧诸国间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虽非始于玛格丽特,但她的“卡尔玛联合”发挥了很大作用。

no.36 古斯塔夫_瓦萨(瑞典国王1523—1560年)
瑞典近代國家的建立者。原为瑞典贵族在丹麦作人质,逃回瑞典之后,利用瑞典人的民族情感和对丹麦国王统治的不满,发动起义摆脱了丹麦的统治,建立了瑞典瓦萨王朝,宣告延续了100多年的北欧诸国“卡尔马同盟”的彻底瓦解。他还在国内进行了新教改革,并确立了王位的世袭制。瑞典的独立,点燃了此后瑞丹两国断断续续数百年的战火,也使得北欧从此不再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影响欧洲政局。

no.37 贝尔纳多特(瑞典国王1818—1844年)
  原为法国人,在法国大革命中崛起,升为元帅,成为拿破仑的得力干将。后因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无嗣,被卡尔十三世收为养子,1818年继承瑞典王位,改称卡尔十四世。他通过军事和外交努力,使挪威从丹麦转到瑞典的统治下。他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确立了瑞典“和平中立”的国策,并影响了北欧诸国。

no.38 “捕鸟者”亨利一世(德意志国王919—936年)
 912年继位为萨克森公爵,后在老对手、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一世的举荐下,他在91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以此打败了德意志内部的反对派,加强王室权力,对外大败连年进犯的马扎尔人。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德意志國家走向独立发展的开始,也为其子奥托大帝时代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o.39 鲁道夫一世(德意志国王1273—1291年)
 他是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君主国的奠基人。他原为德意志邦联中弱小贫瘠的小邦哈布斯堡的伯爵,因善于通过联姻等方式在诸侯中来结交盟友,“意外”击败了众多对手,在“大空位时期”(1254—1273年)之后被选为德意志国王,这是哈布斯堡家族崛起的起点。1278年击败了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施蒂里亚等地,成为后来奥地利君主国的基础。他以联姻和结盟为主的扩张方式,造就了后来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一度统治了大半个欧洲。

no.40 腓特烈三世(萨克森选侯1486—1525年)
 被称为“智者腓特烈”,萨克森公国第二任选侯,曾在1519年谢绝了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当选。1502年创建了维滕堡大学,吸引了施陶皮茨、马丁_路德等学者。1517年马丁_路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教皇和皇帝的迫害,但在腓特烈三世的庇护下安然无恙,继续传播他的新教思想,路德新教最后成为萨克森和一些德意志诸侯的国教。腓特烈三世因不是主权國家的君主,没有列入正榜之中,但他对历史的影响显然要超过正榜中许多帝王。

no.41 腓特烈大选侯(勃兰登堡选侯,普鲁士大公1640—1688年)
他的统治是近代普鲁士崛起的起点。他成长于三十年战争的乱世,充分认识到军队在乱局中的作用,在位期间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并初步训练了一支在中欧名列前茅的军队。他在瑞典和波兰战争中捞尽了好处,并使东普鲁士公国的获得主权独立。他收容了许多在法国宗教迫害中逃难的新教徒,既增强了实力,又在新教徒中获得了很高的威望。

no.42 威廉二世(德国皇帝1888—1918年)

    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三任皇帝。在为期间,与英、法、俄等国关系不断恶化,并纵容国内以兴登堡、鲁尔道夫等人为首的军方好战分子。1914年塞拉热窝事件之后,在各主要大国尚处于犹豫观望的状态下,德国武断地对俄、法宣战,并出兵比利时,率先挑起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國家的“集体自杀”,改变了世界格局,而威廉二世显然是挑起战争的主要责任者之一。

no.43 弗朗茨_约瑟夫(奥地利皇帝1848-1867年;奥匈帝国皇帝1867-1916年)
 他在位长达68年,在欧洲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风起云涌的时代碌碌无为而饱受冲击,最终使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走到了覆灭的边缘。1866年,被普鲁士打败,成就了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1867年,将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二元帝国,后与德、意结成同盟国集团。1908年,吞并波黑,引发波斯尼亚危机,1914年,在王储被刺杀后,他的不妥协态度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no.44 拉赫曼一世(科尔多瓦埃米尔756—788年)
后倭马亚王朝的建立者。原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后裔,在750年倭马亚王朝覆没之后,只身逃往西班牙,利用当地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支持,杀死了阿拔斯王朝在科尔多瓦的总督,以科尔多瓦为都建立國家,自称埃米尔。此后,他征服了西班牙近三分之二的地区。778年,抵挡了查理曼的进攻,划分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的势力范围。作为两个世界交往的窗口,科尔多瓦王国的历史作用很大。

no.45 拉赫曼三世(科尔多瓦哈里发912-961年)
  科尔多瓦(后倭马亚王朝)哈里发。12岁继位为埃米尔,929年起改称为哈里发。他经过20余年几乎不间断地征战,几乎统一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海军则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他大兴土木营建首都科尔多瓦,使之成为同君士坦丁堡、巴格达齐名的世界大都会。全盛的科尔多瓦国也成为当时伊斯兰教的西部中心。

no.46 恩里克三世(西班牙卡斯特国王1390-1406年)

 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病死,但他在西班牙历史上的地位很突出。他结束了国内长期的贵族动乱,重建国王对议会和法庭的控制。他组织了强大的海军,多次打败英格兰,并捣毁了北非的阿拉伯海盗基地,派人到非洲西海岸探险,直达加那利群岛。他还派使者同当时的中亚霸主帖木儿建立了联系。恩里克三世时代,虽然半岛上的利益仍然是军事外交的重心,但向海上发展也已成为一大国策,这已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no.47 菲利浦二世(西班牙国王1555—1598年)
菲利普二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天主教的狂热,而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大國家的国王,他的狂热也对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荷兰新教徒的迫害导致了荷兰独立运动的发生,他还同当时另一超级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多次冲突,过多的战争损耗终于将西班牙拖至全国重破产。他在1580年乘葡萄牙王位空缺之机吞并了葡萄牙,但后来被历史证明了是没有意义的闹剧。他的“无敌舰队”在1588同英国的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此战通常被视为西班牙海上霸权的终结。1565年,西班牙将东南亚的吕宋岛及附近群岛纳入殖民体系中,他的名字成为这个群岛國家的名称(菲律宾)。

no.48 胡安_卡洛斯(juancarlos西班牙国王1975—)
 原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出生于西班牙波旁王室第三次流亡国外的时代,后被佛朗哥指定为继承人,1975年登基。他即位后顺应历史潮流,推行民主改革,粉碎了军事独裁派的政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加入欧盟、北约,使西班牙结束了半个世纪的“黑暗角落”时代,真正溶入了世界。以一个君主的身份来启动民主进程的例子在世界史上实属罕见,胡安_卡洛斯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no.49 曼努埃尔一世(葡萄牙国王1495—1521年)

 葡萄牙奋力开拓海外事业的阿维什王朝的第五任国王。站在前代人的肩膀上,曼努埃尔时代的远洋航海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成就:达_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卡布拉尔“发现”巴西等。曼努埃尔成功地将海外殖民地纳入王室的掌控之中,他为有组织的贸易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先后任命阿达梅尔和亚伯奎为印度殖民地总督,在印度和东南亚建立了一些沿海据点,包括果阿和马六甲等,基本上控制了从印度洋到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他的时代,是葡萄牙海上帝国的全盛时代。

 

no.50 李奥尼达(斯巴达王公元前488—480年在位)
希波战争中的悲剧英雄。他在公元前480年率7200名希腊城邦联军扼守温泉关,面对数十万波斯大军,他坚守数日,最后以1000余士兵掩护大部队撤退,全部阵亡。此战以小的代价,为希腊联军在后方的集结和布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希腊城邦最终打败强大的波斯大军立下了大功。他更大的影响在于精神方面。

no.51 腓力二世(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59—336年)
作为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的历史影响也不应被儿子遮盖住。他带领马其顿崛起,为亚历山大的大征服准备了多方面的充分条件。他在公元前359年夺了侄子的王位后,加强王权,促进贸易,改革币制,更主要的是进行了军事改革。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在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役中大胜希腊城邦联军,第二年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了以马其顿为主导的科林斯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备进军波斯的前夕死于刺杀。

no.52 阿提拉大帝(attila匈奴王433—453年)

 匈奴民族在亚欧大草原上的几百年飘荡也许是世界史上最悲壮的史诗,而阿提拉的活动则是这部史诗的压轴大作。他早年曾在罗马为人质,433年同兄长布勒达一起继位为匈奴王,445年在布勒达神秘死亡之后,成为疆域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國家独一无二的统治者。447年,阿提拉兵临拜占庭郊外,迫使东罗马帝国纳贡求和。451年,阿提拉入侵高卢,在沙隆会战中被埃提乌斯率领的罗马—日耳曼联军击败,此战的规模在欧洲古代史上是空前的。第二年,阿提拉的大军经过北意大利,占领了一系列城市,但在教皇利奥一世的劝说下没有进攻罗马。453年,阿提拉在婚礼后暴死,匈奴王国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匈奴人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no.53 艾琳娜(拜占庭女皇797—802年)

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女皇,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女帝王。原为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之妻。帝死后,艾琳成为少主君土坦丁六世的摄政。后来同君土坦丁六世争夺权力,一度被流放,复位后将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自己作为女皇执政。她在阿拉伯、保加利亚两条战线上都节节告败,后被奈塞弗勒所一世发动政变而再次流放。她对历史的主要影响是于787年在尼西亚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会,承认圣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奥三世以来实行的“捣毁圣像运动”,由于其恢复圣像崇拜和对修道院采取保护政策,被希腊正教会封为圣人。

   

no.54 君士坦丁七世(拜占庭皇帝913—959年)
 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第四任皇帝,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学者型皇帝。他7岁继位,由大主教尼古拉斯摄政。尼古拉斯死后,君士坦丁又和岳父罗曼努斯一世一起为共同皇帝。944年起,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但他将朝政交给他人处理,自己潜心于文化学术活动之中。君士坦丁七世热心赞助文化活动,他组织了大批历史学家编撰了《狄奥方内斯著作续编》。他本人的名作有《巴西尔传》和《帝国行政论》,后者在地理、历史、外交方面的价值很高。

no.55 迈克尔八世(拜占庭皇帝1261—1282年)
 原为小亚细亚北部尼西亚帝国(在拜占庭帝国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所灭之后由拜占庭流亡贵族所建立)的皇帝,1259年即位。1261年在热那亚人的舰队援助下,偷袭君士坦丁堡成功,推翻了在威尼斯人扶持下苟延残喘的拉丁帝国,使拜占庭帝国得以延续,即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年)。尽管巴列奥略王朝时代的拜占庭衰弱不堪,但在世界心脏地带使希腊人和东正教的统治延续了近200年之久的影响,仍应该记到迈克尔八世的头上。

no.56 波列斯拉夫一世(波兰国王992—1025年)
 他在其父梅什科一世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波兰的统一,并扩展国土,建立了一个东到第聂伯河,西至易北河,南达多瑙河,北抵波罗的海的國家,奠定了波兰的疆域。击退德皇亨利二世的进攻,维护了國家独立。在波兰设立大主教区,波兰教会从此摆脱了德国教会而独立发展。他是波兰國家形成的奠基人之一。

no.57 弗拉基米尔一世(基辅大公980—1015年)
  是蒙古人入侵之前最有作为的罗斯君主。他在位期间,攻打波兰和立陶宛,向西扩展了国土,并应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的要求,帮助镇压了小亚细亚的暴乱,迫使巴西尔二世将其妹嫁给他。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带领基辅臣民皈依基督教,成为罗斯第一位基督教君主,后来被俄国教会封为圣徒。他颁布了罗斯第一部法典,并积极发展教育。

no.58 伊凡一世(莫斯科大公1325—1340年)
绰号“钱袋”,以善于搜刮钱财而著称。他先后帮助金帐汗镇压了特维尔公国和诺夫哥罗德的反蒙古人起义,并贿赂蒙古王公,终于在1328年被金帐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掌握了从俄罗斯各地向金帐汗国缴收贡赋之权。他在位期间,莫斯科开始成为俄罗斯的政治、宗教中心,是莫斯科公国崛起的起点。

no.59 斯蒂芬_杜尚(塞尔维亚国王1331—1355年)
塞尔维亚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迫使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臣服,打败匈牙利,疆域几乎占巴尔干半岛的一半。他将塞尔维亚的大主教升格为总主教,受加冕为“塞尔维亚人和希腊人的皇帝”。他还颁布了《杜尚法典》。可惜他死后帝国迅速瓦解。

no.60 斯特凡三世(摩尔多瓦大公1457—1504年)
出色的军事家,罗马尼亚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因宫廷纷争,幼年被迫流亡国外,22岁回国推翻叔父的统治,夺得摩尔多瓦大公之位。在为期间进行了军政改革,增强了国力,先后打败匈牙利和波兰军队。在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长期较量中,曾取得瓦斯卢伊沼泽战役的辉煌胜利,因实力悬殊,最终被迫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但仍保持了國家实际上的独立。

no.61 胡夫(古埃及法老前2590年—前2568年在位?)
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他的盛名主要来自于他修建的金字塔。作为埃及金字塔中最宏大的一个,胡夫金字塔花费了30年的时间,它的神奇还不在于它的宏伟壮大,而更在于胡夫留下的咒语,至今仍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智慧。胡夫可能是古埃及早期最强有力的法老之一,他发动了远征西奈半岛和努比亚的战争,并大获全胜。但对于他其它方面的统治情况,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后人了解不多。

no.62 孟图霍特普二世(古埃及法老公元前2060—2010年?)
孟图霍特普二世原是埃及中南部的底比斯国的统治者,他利用他的劲敌—位于埃及中部的赫拉克列奥波里的内部矛盾,施展铁腕手段,终于在公元前2040年统一了埃及,结束了古埃及第一中间期,开始了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1786年)。统一全国之后,孟图霍特普二世曾竭力削弱诸侯贵族,加强中央集权,但成效不大。尽管如此,作为一个阶段性统一的开创者,孟图霍特普二世仍被视为古埃及最有影响的法老之一。

no.63 雅赫摩斯(古埃及法老公元前1570—1546年?)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创立者,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1085年)的开创者。他领导了反抗喜克索斯人入侵的斗争,并在公元前1553将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境,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埃及的统一,结束了第二中间期的分裂混乱。雅赫摩斯还揭开了大规模扩张的序幕,先后出兵南方努比亚和北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他的扩张被后继者们继续下去,最终建成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第十八、十九王朝是古埃及的全盛时期,是雅赫摩斯开始了这个时期。

no.64 尼科(necho古埃及法老公元前610-595年)
 古埃及第26王朝法老,在位期间处于古埃及文明衰落后的短暂“复兴”时代。他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开凿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但这一意义重大的工程直到他去世仍未最后完成。他曾派遣几个来自腓尼基的航海家进行了环绕非洲海岸一周的探险活动,历时达三年,对当时人地理观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一事实仍存在若干疑问)。

no.65 托勒密一世(ptolemy埃及国王公元前305—283年)
  托勒密原为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并成为亚历山大留驻埃及的总督。他在亚历山大死后的群雄混战中步步为营,最终巩固了在埃及的统治,还取得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地中海的一些岛屿等。他在公元前305年正式独立称王,建立了埃及托勒密王朝,使马其顿人的军事民主制遗风同古埃及高度的君主专制传统相结合。托勒密王朝200多年的“希腊化”,是埃及文化从独立发展向西方体系的一部分演变的过渡阶段。

no.66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埃及女王公元前51—30年)
 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称为“埃及艳后”,早年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被迫流亡国外,后来先后成为罗马执政者凯撒和安东尼的情妇,借助罗马人的力量,夺回了埃及王位。但因为她与安东尼的协议触怒了罗马人,引发了屋大维同安东尼的战争,在安东尼战死之后,她也自杀,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部分,直接隶属于元首本人。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活动左右了罗马和埃及两国的政局,并最终导致了埃及古国的灭亡。

no.67 拜伯尔斯(埃及奴隶王朝苏丹1260—1277年)
原是由突厥奴隶组成的近卫军的将领,1260年在抗击蒙古大军的艾因_札卢特战役中立下大功,阻止了蒙古人西征的势头。同年,拜伯尔斯杀苏丹库图兹,登上了苏丹的宝座。拜伯尔斯将被蒙古人赶走的阿拔斯王室后裔迎立到开罗,在伊斯兰世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拜伯尔斯积极向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领地发动进攻,占领了不少地方,还西征利比亚、南征努比亚,是中世纪埃及继萨拉丁之后最出色的统治者。

no.68 赛义德_伊本_侯赛因(阿拉伯法蒂玛王朝哈里发909—934年)
 原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分支伊斯马仪派的首领,自称为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同阿里的后代,在北非柏柏尔人的支持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北非逊尼派政权,建立法蒂玛王朝(中国称之为“绿衣大食”),尊崇什叶派,公开否认属于的巴格达哈里发的宗主权。法蒂玛王朝的统治中心后来转移到埃及,一直延续到1171年。它的建立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也对什叶派的兴盛起到很大的作用。

no.69 阿卜杜勒_穆明(穆瓦希德王朝哈里发1147—1162)
原出身于摩洛哥扎纳塔部落,后成为伊斯兰教穆瓦希德(意为“独尊安拉的人”)运动的首领,1147年推翻了穆拉比特王朝,自立为哈里发。他亲自率军转战西北非各地,征服了几乎整个马格里布(指埃及以西、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包括今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地),还派军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西班牙的大片土地,成为西地中海的霸权。他的征服改变了西北非柏柏尔人地区的政治格局,加剧了两大宗教的对抗。

no.70 伊斯迈尔(摩洛哥国王1672—1727年)
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第二任国王。他即位后强化个人威望,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黑人兵团,平定了国内叛乱,奠定了阿拉维王朝的根基,这个王朝直至今日仍统治着摩洛哥。他积极抗击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从欧洲人手中收复了大西洋沿岸的许多殖民据点,延缓了欧洲人殖民化非洲的进程。他留下了大约800个儿子和几乎同样数量的女儿,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列为人类历史上生育最多的人。

no.71 乌尔纳木(乌尔第三王朝君主公元前2113—2096)
 乌尔纳木的乌尔城邦是两河流域诸城邦中较有实力的一个。在阿卡德王国崩溃之后的长期混战中,他先是借助乌鲁克城邦打败了游牧民族库提人,接着又打败了乌鲁克人,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在政治上,乌尔纳木是介于萨尔贡和汉谟拉比之间最有影响的帝王,他的乌尔第三王朝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乌尔纳木颁布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法典《乌尔纳木法典》,虽然现在只留下一些残篇,对这部法典的作用也有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乌尔纳木法典》显然影响了后来的《汉谟拉比法典》。

no.72 穆尔西里一世(赫梯国王公元前16世纪)
 赫梯王国早期的国王,他在镇压了被征服地区的起义之后,继续其父哈图什尔一世的扩张事业,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和两河流域北部的一些國家,影响最大的是,他在公元前1595年对两河流域南部的远征,灭亡了古巴比仑王国,并洗劫了巴比仑城。穆尔西里一世的军事行动影响了西亚的政局,他也成为后世赫梯勇士的榜样。他后来在一次宫廷阴谋中遇害。

no.73 乌巴利特一世(亚述王公元前1365~前1330年?)
亚述帝国的建立者。他的时代,亚述完成了从贵族寡头寡头共和制到君主专制的政体变革,加强了王权,并增强了军事力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的扩张运动。他使亚述从当时中东地区包括埃及、赫梯、巴比仑在内的众多强国的狭缝中崛起,打败了米坦尼,为不久之后亚述控制两河流域打下了基础。他的时代,是亚述中期(公元前14世纪到11世纪)300多年扩张的开始。

no.74 所罗门(犹太—以色列国王公元前960—930年?)
 他统治的时代,是犹太—以色列王国的黄金时代。所罗门是大卫的幼子,在杀害了诸兄弟之后登上了王位,在位时期调整行政区域,完善税收制度,鼓励工商业发展,对外实行和平政策,使國家在平稳发展中达到全盛。他建造了耶路撒冷犹太教圣殿,在当时扩大了犹太一神教的影响,在后世(即使在被毁之后)成为全世界犹太教和犹太民族的精神圣殿。据说他留下了巨额的宝藏,但至今下落不明。

no.75 塞琉古一世(seleucusi条支国王公元前305—281年)
条支王国(又译塞琉古王国),绰号“胜利者”,条支王国的缔造者。他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在征服波斯帝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在亚历山大死后的群雄混战中,他控制了西亚地区,于公元前305年建国称王,统治中心在叙利亚,还包括波斯、亚美尼亚等地,初期还曾远征印度。他为西亚的“希腊化”开了个好头,建造了24座希腊化城市,是亚历山大在西亚事业的良好继承者。公元前281年,在渡海进攻马其顿的行程中遇刺身亡。

no.76 密特里达特一世(安息国王公元前170—138年)
安息帝国早期的全盛之主,在位期间向东西两面扩张,使安息国从一个小国一跃而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國家。在东方,打败了大夏人;在西方,不断挤压条支王国(塞琉古王国)的生存空间,先后夺取了米底和巴比仑尼亚,迫使条支国退守幼发拉底河以西。密特里达特一世的统治,为不久之后条支国的灭亡和安息同罗马的对抗埋下了伏笔。

no.77 提格兰二世(tigranusii大亚美尼亚国王公元前95—56年)
亚美尼亚历史上最出色的国王。他继位为大亚美尼亚国王之后,兼并了索菲纳和小亚美尼亚,称霸高加索地区,公元前83年攻灭条支国,领土扩至亚美尼亚历史上最大。但后来在与罗马的对抗中,败于庞培等将领之手,被迫放弃了大片领土,以“同盟者”身份臣服于罗马。尽管如此,提格兰二世仍以亚美尼亚民族精神的标志,影响了这个民族2000多年,而亚美尼亚國家历史上长期作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其作用也不容低估。

no.78 阿尔达希尔(波斯萨珊王朝皇帝226—241年)
波斯萨珊王朝建立者。是拜火教祭司萨珊之孙,在父祖两代经营家族势力的基础上,于224年起兵反抗已腐朽没落的安息帝国,两年后攻杀安息帝国末王,入主首都泰西封,建立萨珊王朝。他向西击败罗马帝国,向东挫败贵霜帝国,为萨珊王朝尽收安息帝国帝国故地、接近古波斯帝国疆域打下了基础。他将拜火教定为国教,并在全国广建拜火祠。

no.79 阿里(阿拉伯哈里发656—661年)
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养子、女婿和最早的追随者,有很强的军事能力。656年当选为第四任哈里发,但遭到也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的反对,后来被哈瓦立及派刺杀,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倭马亚家族击败而剥夺了继承权。但部分信众坚持只有阿里及其后代才是先知的合法继承人,他们被称为什叶派,在什叶派之中,阿里享有与先知穆罕默德同等的尊重。什叶派在历史上长期受到迫害,直到16世纪被波斯萨非王朝定为国教,目前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派别。

no.80 哈伦_拉西德(阿拉伯帝国哈里发786—809年在位)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的全盛之主。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兴修水利,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扶持学术,同法兰克帝国和唐帝国通好,集中力量进攻拜占庭帝国,使帝国在经济、文化、军事、版图等方面均达到全盛。但因其生活骄奢淫逸而颇受后世指摘。

no.81 马蒙ma’mūn(阿拉伯帝国哈里发813—833年)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他成长在阿拔斯王朝国势如日中天的时代,在4年斗的内战中击败了其兄阿明后,成为整个帝国的统治者。即位之后,马蒙派大将法德勒征讨中亚地区,势如破竹,再度确立了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马蒙时代,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但也出现了与全盛局面不相和谐的音符,如816年爆发的巴贝克“红衣军”起义,被认为是导致阿拉伯帝国由盛转衰的开始。马蒙对世界文明贡献主要在于文化学术方面。他对知识和学者的渴求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他所派遣的搜求知识典籍和学者的使者奔驰在帝国四通八达的大道上,足迹遍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地。他让学者把希腊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付给译者以同译稿相同重量的黄金,许多珍贵而湮没已久的古希腊典籍因此得以复活。值得一提的是,马蒙将几代哈里发搜求到的学术瑰宝,集中存放在一所规模宏伟的学术中心,名之为“智慧馆”。智慧馆集图书管理、科研、翻译和教育的功能于一体,实际上是世界最早的大学。

no.82 阿尔斯兰(塞尔柱帝国苏丹1063—1072年)
  塞尔柱土耳其帝国第二任苏丹,出色的军事家。继承其叔父托格勒尔的事业,巩固新生的塞尔柱帝国的统治秩序。使他名垂千古的是1071年的曼齐克特战役,此战他率领的突厥军队的大获全胜,促使千年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也开启了小亚细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千年历程。在宗教方面,他支持逊尼派的正统地位,解决了逊尼派内部两个世纪的神学之争,并限制和镇压什叶派。

no.83 拔都(金帐汗1243—1255年)

    金帐汗国(又译钦察汗国)的建立者。他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1235年受命率诸王长子西征,势如破竹,蹂躏罗斯各公国,前锋直抵捷克、匈牙利,在给东欧各地带来巨大浩劫的同时,也改变了东欧的历史进程。1243年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中心,建立金帐汗国,是蒙古诸汗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在东欧的霸主地位一直延续到1480年。拔都还在1251年拥戴蒙哥夺取大汗之位,蒙古帝国由此转到拖雷系之手。

no.84 合赞汗(伊儿汗1295—1304年)
 伊儿汗国中期的汗。放弃了蒙古人原来的宗教信仰,改奉伊斯兰教的国教,在位期间改革行政机构和税收制度,加强法治,保护工商业,提倡文治,奖掖学术,使西亚地区走出了自蒙古人入侵以来数十年的战乱、恐慌和信仰混乱,进入一个融合了蒙古游牧文化的伊斯兰教新时代,并欣欣向荣。他的武功也很可观,击败了伊儿汗国的宿敌—埃及的奴隶王朝,同西欧的英、法、罗马教廷之间也建立了外交关系。

no.85 穆拉德一世(土耳其帝国苏丹1359—1389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三任苏丹。在位期间,奥斯曼人开始大规模进攻东南欧,穆拉德一世攻占亚得里亚堡并迁都于此,打败塞尔维亚人,攻占巴尔干半岛南部大片土地,迫使巴尔干诸国甚至拜占庭帝国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1389年,与巴尔干诸民族的联军决战于科索沃平原,奥斯曼帝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但穆拉德本人遇刺身亡。自此,奥斯曼帝国在东南欧的统治得以确立。

no.86 穆罕默德二世(土耳其帝国苏丹1444—1446年,1451—1481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有作为的苏丹之一,被称为“征服者”、“两地两海的主人”。是一位典型的马上帝王,在位期间进行了26次远征,最大的成绩是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此外,他横扫巴尔干半岛,吞并了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地;击败威尼斯人,夺取了爱琴海上众多岛屿;使克里木汗国称为土耳其的附庸。在内政方面,他倡导宗教宽容,适应了不断扩大中的帝国,并组织编撰了奥斯曼帝国史上的第一部法典。晚年被其子遣御医毒死。

no.87 伊斯迈尔一世(波斯萨非王朝皇帝1502—1524年)
 波斯萨非王朝的建立者。原为萨非教团领袖,后在土库曼“红帽军”的支持下攻灭波斯白羊王朝,征服几乎整个波斯、亚美尼亚和伊拉克大部分,但败于奥斯曼帝国谢里姆一世之手。他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将长期受到迫害的什叶派定为波斯国教,经过萨非王朝200多年的发展,什叶派成为伊朗、伊拉克大部分人的信仰,成为仅次于逊尼派的伊斯兰教第二大教派。

no.88 纳迪尔(波斯皇帝1736—1747年)
在波斯萨非王朝覆没之后的大混乱之中崛起,将阿富汗侵略军驱逐出伊朗,然后转守为攻,占领阿富汗,攻占德里,迫使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俯首称臣,征服中亚的布哈拉和花刺子模汗国,还一度打败了奥斯曼帝国,成为波斯自中世纪以来武功最盛的帝王。但统治残暴,企图以逊尼派取代什叶派使他在伊朗失去了人心,1747年遇刺身亡之后,他的王朝很快瓦解。

no.89 周武王姬发(中国周朝国王公元前1046—1043?)
他在父亲周文王姬昌打下的基础上,在姜子牙和周公旦等贤臣辅助下,壮大了周国,赢取了天下诸侯之心,在公元前1046年率大军攻打出于宗主国地位的商朝,取得了牧野之战的决定性胜利,灭商建周。他对的另一项重要影响是确立了分封制度。他分封了众多亲属、功臣和前朝王族之后为诸侯,以他们作为周朝的屏藩。由于在位时间不长,周朝的政治体系和典章制度主要是由他的弟弟周公旦建立的。

no.90 楚武王熊通(中国春秋时楚国君主公元前741—690年)
中国春秋时代初期南方的楚国第一任王。杀侄子即位之后,大兴干戈,多次亲征,灭掉了今湖北省境内的众多小国,称雄江汉流域,并开始向中原挺进。他统治时期,是楚国数百年强盛的开始。除此之外,楚武王还有几项创举:灭权国之后设立权县,这是中国第一个县,后来设县的做法从楚国扩展到中原各国,改变了单一的分封制度;未经周天子同意就自称楚王,开了诸侯号称王的先例;将被灭国的贵族流放到南方更偏远的地区,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楚国的崛起是中国文明史上意义非凡的大事,大大加速了长江流域以南的文明化进程。

no.91 秦孝公嬴渠梁(中国战国时秦国君主公元前361—338年)
秦孝公在位时,任用商秧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四点: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2、废除封爵世袭制,改以军功授爵;3、设立“县”作为行政单位;4、重农抑商。这四点均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更重要的是,商秧变法确立的法治精神,被秦始皇等帝王继承了下去,成为中国后世统治思想中在儒家以外的重要补充。秦孝公以进取的姿态迁都咸阳,并开始扩展国土,秦统一六国之势始于秦孝公。

no.92 汉文帝刘恒(中国西汉皇帝公元前180—157年)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三子,在朝廷内乱平息之后被群臣拥立为帝。以“黄老”无为而治为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倡导节俭,减轻刑罚,多次减免全国赋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平稳发展局面,汉代元气,实为文帝一朝涵养而成。他以节俭、不扰民为主的统治方法,也屡为后世所借鉴。

no.93 汉光武帝刘秀(中国东汉皇帝25—57年)
中国东汉王朝第一任皇帝。原为西汉皇族旁系后代,在新朝末年的大乱中起事,后在公元23年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为推翻新莽政权立下大功。25年即皇帝位,建立东汉,到公元37年,基本扫清国内割据力量,重新同一全国。他减轻赋税,恢复生产,社会经济恢复较快,历史上称“光武中兴”。他九次下诏释放奴婢,大量奴婢成为个体小生产者。但他遏制豪强不够,导致东汉后来豪强力量过大。他的影响基本只在东汉一朝之内。

no.94 汉章帝刘炟(中国东汉皇帝75—88年)
 东汉王朝第三任皇帝,在位期间继续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是于79年在白虎观召开了一次儒学大会,以统一儒学五经的经义为目的,有众多官员和儒学大师参加,最后由汉章帝本人亲自颁行了“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从此成为中国人近2000年中思想上无形的绳索。汉章帝还是一个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

no.95 吴大帝孙权(中国三国时吴国皇帝229—252)
东汉末年割据江南,与曹操、刘备成三国之势,他对历史的主要影响并非与曹、刘展开的一系列精彩的斗法,而在于对江南的开发。他成功征服了江南地区的“山越”等未开化民族,使中原文化大规模地传播到南方。他的时代,江南第一次成为能够与中央王朝对峙的地方性政治中心,为后来的东晋、南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十分重视航海事业,他曾派万人船队航行到今台湾岛、海南岛、辽东半岛、朝鲜、柬埔寨、越南等地。

no.96 隋炀帝杨广(中国隋朝皇帝604—618年)
中国隋朝第二任皇帝,他在589年以皇子身份兼任统帅,率军攻灭陈朝,完成了隋朝统一全国的过程。604年,他以阴谋手段夺取了帝位。即位之后,他完善了科举制,稳定了西部边疆,更重要的是,他组织开凿了一条南达今杭州,北至今北京,向西通过黄河可达洛阳、长安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发挥了一千多年的作用,直到今天。但他三次征高丽,均无果而终,终因劳役民力过度,赋税繁重,引发了全国性的民变、兵变,大隋政权也随之烟消云散。他的政府罪恶被形容为“决波难尽、罄竹难书。”

no.97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唐朝皇帝712—756年)
唐朝鼎盛时期的皇帝。原非皇位法定的继承人,因为起兵平定了乱局,破格得以继承皇位。在位前期,政治开明,国运兴隆,被称为“开元盛世”,唐诗也进入其繁盛期。但在位后期,内宠杨贵妃一族,外宠番将安禄山等,酿成了安史之乱,八年浩劫使唐朝国势一落千丈,从此不复强盛。唐玄宗擅长谱曲,曾亲自谱曲并指导梨园弟子排练舞剧,被誉为中国梨园(即戏曲)祖师。

no.98 明成祖朱棣(中国明朝皇帝1402—1424年)
明朝第三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子,1398年起兵,经过四年内战夺了侄子的皇位。即位后多次对蒙古用兵,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帝位,组织编撰《永乐大典》。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國家。但郑和下西洋以炫耀国力为主,并没有像哥伦布那样开辟了新的航路、商路,明成祖死后,航海事业就夭折了,这也是明成祖没有被列入正榜中的原因。

no.99 冒顿(匈奴单于公元前209—174年?)
匈奴的一代雄主。在中国秦末汉初之际,杀父头曼单于夺位,加强军事实力,据说发展到了“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以武力为后盾统一了整个匈奴人活动地区,进而向东击败东胡,向西赶走月氏部落,迫使西域二十余国臣服,向南夺取了河套地区。公元前200年白登山一役中大败汉军,汉高祖侥幸逃脱,以后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no.100 窝阔台(蒙古大汗1229—1241年)
成吉思汗第三子,即大汗位后称号为“合汗”。因性情敦厚而有智略,在成吉思汗临终前被立为继承人,1229年在蒙古诸王公选汗大会上正式即位。他对内颁布《大札撒》,总结了蒙古人的习惯法,并建立完善大汗礼制、牧民牲畜税法、仓库管理和驿站制度等;对外与弟拖雷亲征灭金,并派遣拔都等进行“长子西征”,横贯中亚和东欧平原,直至多瑙河流域。他开始在被征服的中国和中亚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新制度的尝试。窝阔台是蒙古大扩张早期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