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之探珍篇第1辑疑案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普里阿摩斯宝藏究竟埋在何处?

 普里阿摩斯宝藏究竟埋在何处?
 
  在《伊利亚特》等古希腊诗篇中,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古希腊英雄珀琉斯和“美发女神”忒提斯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宴宾客,唯独遗漏了专司争吵的女神厄里斯。于是这位女神悄悄地来到婚宴上,丢下了一个上刻“赏给最美者”字样的金苹果以挑起纠纷。果然,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都想争得这个金苹果。无奈,众神之父宙斯特请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作出裁决。结果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而阿芙罗狄蒂为表示谢意,暗中帮助帕里斯把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美丽的妻子海伦拐到了特洛伊。墨涅拉俄斯忍无可忍,调集10万大军,由其兄长阿伽门农担任统帅,渡海讨伐特洛伊,由此引发了历时10载的特洛伊战争。最后希腊人在伊大卡国王奥德赛的帮助下,巧用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城。随即进行疯狂的掠夺和血腥的屠杀,临走之时又将这座繁华城市付之一炬。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对这些史迹传说渐渐忘却。

  直到近代,西方学者才开始注目于古希腊史的研究,但多数学者都认为荷马史诗中描述的一切仅是神话故事而已,不足为信。唯独德国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1822—1890年)并不这么认为。他自幼就对希腊神话、尤其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发誓有朝一日要使沉睡地下数千年的普里阿摩斯王宫重见天日。为使梦想成真,1870年谢里曼千里迢迢来到近东沿海特洛伊平原,寻访他为之魂牵梦绕数十载的古城堡遗址。经过实地勘察,最后选定一个名叫希沙立克的小丘作为挖掘地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努力谢里曼在这里挖掘出了层层叠叠的古城遗址。其中倒数第二个城,有着厚实的城墙和高耸的城门,城内有一处昔日甚为可观的宅院,城墙上也有大火焚烧的痕迹。所有这一切使谢里曼断定这就是他孜孜以求的恃洛伊城,那个宅院也就是普里阿摩斯王宫,《伊利亚特》史诗中所提到的普里阿摩斯宝库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事与愿违,他几乎挖空了古城的一半,却从没有发现一块金子。谢里曼已身心疲惫,准备立即停止希沙立克丘的挖掘工作。

  1873年6 月14日,谢里曼和雇工们到工地作最后一次努力。当他站到28英尺深靠近普里阿摩斯王宫环形墙附近时,目光突然被废物层中一个形状很特别的器物吸引住了,因为那东西后面似乎有夺目的光彩在闪烁。谢里曼的心脏顿时狂跳不已,意识到那肯定是金子。他竭力压住内心的激动,找来妻子,要她告诉工人们:今天因为是他的生日,所以提前收工,工资照发。

  在遣散雇工后,谢里曼就迫不及待地扑向那件器物,扒开边上的灰烬一看是一件铜制器具,可要把它挖出来殊属不易,因为上面压着一截19英尺高的城墙。但谢里曼早已把安全置于度外,他在城墙下面挖呀挖,终于可以把手伸进去了,于是一件又一件金银财宝被取了出来。夫妇俩把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用围巾一裹,拖回他们居住的木屋。然后锁上门,开始仔细检点,发现共有金王冠二顶,还有4066个近似心形的金片、16尊神像、24条项链,以及杯、瓶、耳饰、钮扣、针、棱柱等,总计8700件各式金制物件。谢里曼认为这就是普里阿摩斯王宫的宝藏。

  那么,这些宝藏是怎么来到古城墙下的呢?由于这些财物被发现时紧挨

  在一起呈长方体,所以谢里曼推断它们原来是装在一个木制箱子里的,后来木箱被战火焚毁,宝藏却保留了长方形状。关于这一点,宝藏附近发现的铜钥匙亦可作为佐证。具体情况可能是,希腊人攻进特洛伊城后,城内一片混乱,王宫内有人匆忙地把一些财宝装进箱子,连钥匙都来不及拔下来就仓皇出逃。走到城墙边,也许遇上了大火,也许是敌人的追赶,使他被迫丢下箱子逃之夭夭,而箱子也马上被倒塌的房屋和城墙所覆盖。但有人对此假设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这些财宝原是藏在王宫楼上的箱子里的,后来由于大火烧毁了王宫才使宝箱摔落到了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因为不久在离第一个宝藏只有几码远的地方又发现了另一个宝藏。可事情还没有终结,后来在邻近王宫的墙脚下又找到了三处宝藏。这样,又有人解释说,这可能是当希腊人破城而入的时候,宫廷侍卫情急之中把国王的财宝装进几个大箱子,故意放到即将倾塌的城墙下面的。大家各执一词,真叫人不知所从。

  其次,这些宝物在历史上究竟为谁所有?谢里曼直到去世都坚信他发现的就是普里阿摩斯国王的财物,宝藏所在的倒数第二座城址就是荷马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城。但谢里曼的这一论断在他离世三年后就被人们所推翻。考古学家德尔费尔德根据新的发掘材料,认为倒数第六座城才是荷马史诗所说的特洛伊遗址,而谢里曼至死不疑的特洛伊ⅱ在特洛伊战争前1000年就已经存在了。本世纪3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布列经研究后进一步指出,真正的特洛伊战争遗址也不在第六文化层,而在第七文化层,因为导致第六文化层城堡毁灭的原因是地震而不是战争。这样,人们不仅要问;既然谢里曼所谓的普里阿摩斯宝藏并非真正的普里阿摩斯国王的财产,那么它们的主人到底是谁呢?而真正的普里阿摩斯宝藏又在何处呢?

no.2 “所罗门财宝”和“神圣约柜”在什么地方?


“所罗门财宝”和“神圣约柜”在什么地方?
 
  中国有句古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寻幽探宝需要一种勇气和智慧,需要一种冒险的精神和不怕牺牲的气魄。在人类寻宝史上,“所罗门财宝”和“神圣约柜”可以说是最具诱惑力的财宝之谜。

  公元前11世纪,犹太国王大卫(公元前1000—前960 年)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王国,将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定为首都和宗教中心。大卫死后,儿子所罗门(公元前960 年—前930 年)即位。所罗门统治时期,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全盛时期。他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建造豪华的宫殿和神庙。按《圣经》所说,所罗门建造这一神殿历时七年,它结构严谨、造型美观。教徒们都去那里朝觐和献祭敬神。“亚伯拉罕圣岩”围在神殿中央,圣岩长18米,宽2 米,是一块花岗岩,它由大理石圆柱支撑着,下面的“岩堂”高达30米。“岩堂”里设有祭坛,坛上存放着刻有《摩西十诫》的石块和圣箱。圣箱内除存放着这些戒条外,还收藏着《西奈法典》。

  圣箱被称为“耶和华约柜”(“神圣约柜”),它被古代犹太人视为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镇国宝物”。所罗门在“亚伯拉罕圣岩”下修建有地下室和秘密隧道。据说所罗门把大量的金银珠宝存放在这里。这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所罗门财宝之谜”。

  公元前586 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派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神殿也付之一炬,变成废墟,巴比伦军队没有发现“所罗门财宝”和“神圣约柜。”据一些人估计,两种可能:一、巴比伦军队未入城前,祭司们早

  已将“财宝”和“约柜”搬运到别的地方隐藏起来了;二、可能仍放在神殿圣岩的地下室和秘密隧道里,但由于它们结构复杂,象“述宫”一般,巴比伦军队根本无法进入。从此以后,关于它们究竟藏于何处的问题,众说纷纭,谁也弄不情真相。

  公元前4 世纪起,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相继侵占耶路撒冷,都曾设法寻找,没有结果。公元1 —2 世纪罗马帝国时期,也曾千方百计寻找,同样毫无踪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耶路撒冷神殿废墟上建造了基督教大教堂,在“亚伯拉罕圣岩”上建造了祭坛。伊斯兰教兴起后,倭马亚王朝的阿卜杜勒。马立克,在耶路撒冷建立起城墙,是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部分,犹太人称之为“哭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耶路撒冷为圣地,三个教的教徒们都把寻找“财宝”和“约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之一。公元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许多人涌进耶路撒冷,四处寻找,仍没找到。

  两千多年来,直到现在,寻找它们的活动一直未停止过。它们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有些人认为,在公元前586 年巴比伦军队入侵前,已转移到“尤安布暗道”(尤安布通过暗道攻入耶路撒冷城,打败以布斯人,故名)。暗道又在哪里呢?谁也说不清。直到1867年,英国军官沃林上尉在耶路撒冷近郊游览时,偶然发现一个洞窟,并由此进入耶路撒冷城内,他宣称:古代“尤安布道”被他发现了。但暗道里没有“财宝”和“约柜”。有些人认为沃林上尉的发现不是古代“尤安布道”,而是另一条暗道。

  据《圣经》及其它古籍记载,所罗门娶了一位埃及公主为妻后,他还与阿拉伯南部的示巴国王联姻。示巴女王来到耶路撒冷城访问时,带来了一支很大的骆驼队。两千多年来,国外还有两种说法:一说“财宝”和“约柜”后来由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儿子偷了出来,运到阿拉伯南部或运到埃塞俄比亚古都阿克苏玛隐藏起来了;另一说是由埃及公主偷运到埃及隐藏起来了。

  许多人都曾跑到阿拉伯南部、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地去寻找,皆无所获。

  有人坚信它们就在地道里。本世纪30年代,美国两个冒险家——理查德。哈里巴特与莫埃。斯泰布,悄悄地钻进传说中古代尤安布发现的那个洞窟,为流沙所堵,沿原路退回。后来二人竭力夸大和宣扬地道里的恐怖可怕的情景,令人听而生畏。1939年3 月,理查德。哈里巴特乘小帆船在太平洋遇风暴身亡,从此,再也没人知道那条神秘的暗道了。

  另一些学者认为,所罗门担任国王时,经常派船出海远航,每一次归来总是金银满舱,所以人们纷纷猜测,在茫茫大海中必有一处“宝岛”,那些黄金就是从那里运来的,但这始终是个谜。到公元1568年西班牙航海家门德纳率领一支考察队第一次踏上这个海岛时,见土著居民都戴着黄金饰物以为找到了黄金宝库。于是把这里命名为“所罗门群岛”。此后,欧洲很多人跑到这里来找“所罗门财宝”。由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由6 个大岛和900 多个小岛组成,散布在60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岛上全境90%的面积复盖在森林丛莽之中,因此,寻宝活动很难展开。几百年来,千千万万的寻宝者在该岛上一无所获。有些人认为,所罗门群岛上并没有“所罗门财宝”。

  “财宝”和“约柜”究竟在什么地方?目前仍是难解之谜。直到今天,国外还有许多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想方设法力图发现这个古代秘密,掀起一股股寻宝热潮。

 
 

no.3 英国海军陆战队把中国猿人化石藏到哪里去了?


英国海军陆战队把中国猿人化石藏到哪里去了?
 
  1918年春,瑞典籍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医院的保险箱里,由著名的德国籍(后加入美国籍)人类学家魏敦瑞负责保管并研究。

  1941年初,日美关系趋于紧张。魏敦瑞提出,珍贵的中国猿人化石继续留在日军统治下的北平很不安全,建议将化石暂时转运至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待战后再运至中国。

  经多次交涉,中美双方就此事达成协议。11月中旬,美国驻华大使馆自重庆来电,指令美国驻医院奉命将中国猿人化石秘密装箱。装箱的化石有:头盖骨5 枚,头骨碎片15枚,下颌骨14枚,锁骨、大腿骨、上臂骨、牙齿等147 枚。全部化石分装在两只大木箱内,由美国公使馆运送至美国海军陆战队总部,指令美军上校阿舒尔斯特负责押运。

  阿舒尔斯特上校命令士兵将两只木箱改装到美军专用标准化箱里,等待装船。按照原定计划,12月11日有一艘“哈里逊总统”号轮船将由寻找中国猿人化石。得知化石被转移的消息,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指派专人进行跟踪搜寻,关押、拷问了许多人。两个多月后,有消息说柱天津找到了中国猿人化石。但后来又有消息说,在天津找到的东西与猿人化石无关。孰真孰假,不得而知,日军搜索化石的行动就此中止。有关人员被释放却是事实。从迹象看,日军不见真宝岂能善罢甘休?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关通讯社报道,中国猿人化石在日本东京发现,东京帝国大学已清点交盟军总部保管,即将由盟军总部转交中国云云。然而中国政府日后从盟军总部接收的物品清单中却没有为世人所瞩目的中国猿人化石。为此,当时中国驻日本代表团顾问李济曾多次在东京寻找化石下落,盟军总部应中国政府之请亦动员驻日盟军广泛搜寻均未果。

  还有一种说法,福莱医生当年分三处存放的行李并未被日军搜去,装有化石的标准化箱仍存放于三处之中的某一个地方。天津市公安局在70年代初曾进行过调查,获知1949年瑞士商人在天津开设的伯利洋行曾伙同北京总行进行过走私活动。走私物品不详。

  1972年,美国巨商詹纳斯悬赏15万美金,寻找化石下落,世界各地提供了300多条线索,但一一被否决了。

  周恩来总理生前说过,北京猿人是几个中国人交给几个美国人保管,在美国人手里丢的。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把它找回来。中国猿人化石也许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no.4 日本国宝“狮狩文锦”是怎么来的?


日本国宝“狮狩文锦”是怎么来的?
 
  日本京都的法隆寺殿字巍峨,庙堂森严。在整个寺院中,有一个名叫梦殿的殿堂从创建以来一直紧闭门扉,不让任何人进去。

  近年中,有两个人得到允许首次进入了梦殿,他们是日本美术家冈仓天心和美国美术家弗诺罗萨,在殿堂中,他们看了用白布包裹着的观世音佛像,并在旁边发现了一卷丝织物。这就是现在闻名于世的日本国宝“狮狩文锦”。

  这块织锦长2 米半,宽约1.3 米,纵横排列着20个圆形花纹,圆花纹以一棵树为中心,描绘着左右对称的4 个武将射狮子的图案。

  法隆寺历代相传,这块织锦是7 世纪初圣德太子的“御锦旗”,那么它是怎样到法隆寺的呢?却谁也说不清。

  日本京都的织物研究者龙村平藏,为了查清这块织绵的来历,花费了大量心血。

  龙村平藏曾经在别处看到过一块奇异的织锦断片,这块连色泽都已退尽的织锦碎片中间,有三个椭圆形窟窿,形状就像人的眼睛和嘴,这是人脸上拿下的一个织锦假面。

  拥有这块织锦断面的老僧桔瑞超说,这块假面织锦是50年前他去丝绸之路探险时,从西域吐鲁番埋在地下陵墓中发掘出来的,原来盖在一个木乃伊身本世纪初,中亚探险成为世界各国探险家的热点,为了寻找丝绸之路的遗迹,桔瑞超曾三次参加探险队,踏上丝绸故道。

  1932年2 月,在吐鲁番高昌国的废墟中,桔瑞超他们发现了埋在沙漠中的墓穴,其中的木乃伊盖着织锦缎面,如今这块织锦缎面成了解开法隆寺“狮狩织锦”之谜的钥匙。

  龙村平藏将这块织锦缎面和法隆寺的“狮狩织锦”的图片反复比较,发现其中有许多相像之处。他猜测,这可能是中国唐代的织物。

  但是,最初发现这块“狮狩文锦”的冈仓天心和弗诺罗萨却坚持认为,这块织锦的花纹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波斯萨珊王朝的花纹,而纵横相连的称为阿堪萨斯十字唐草的花纹则是希腊的花纹。

  龙村平藏则从织锦的圆纹中4 个马头的腹带上织有“山”和“吉”两个汉字,说明不是波斯织的,而是中国织的。

  那么这块织锦与波斯有没有关系呢?龙村平藏经过考证断定,法隆寺“狮狩文锦”上的肖像是波斯王侯斯罗二世像。侯斯罗二世在7 世纪初入侵埃及,并把那里的纺织工带回了波斯,于公元616 年建立织绢工厂。可是,在柏林博物馆里收藏的萨珊王朝织的波斯最后一个国王亚智德三世像的织锦很粗糙,与织工精致的“狮狩文锦”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因而龙村平藏得出结论,当时的波斯不可能有织出“狮狩文锦”的技术,而中国的唐朝则建立于618 年,离波斯王侯斯罗二世在位时又相距了一些时间,“狮狩文锦”是唐朝以前隋朝的织品,它的圆形花纹是牡丹,而隋朝的国花正是牡丹,另外从桔瑞超所收藏的织锦断片中,也可以发现其中的花纹恰恰也是牡丹。

  龙村平藏开始了对桔瑞超收藏的织锦断片的复原工作,他从褪了色的织锦片断里,抓住了幻想中的华丽色彩,把1000多年前美丽的颜色一个个勾画出来,然后开动了大型手织机,织出了幻想中的图像,它给这块色彩灿烂的织锦取名为“花树对鹿锦”。

  他把复原后的“花树对鹿锦”和“狮狩文锦”互相比较,发现它们竟是难以想像的一致,不仅在织技上,而且在用色、取料上也如出一辙,可以断定,这肯定是属于同一流派的织匠所织。

  那么,这两块织锦为什么一块在日本京都的法隆寺里,另一块却在西域高昌国的废墟中成为木乃伊的假面具呢?龙村平藏在翻阅中国史书《隋书》中又找到了答案,原来,7 世纪初,隋炀帝征服西域,西域诸王都来隋朝首都长安献纳贡物。当时在吐鲁番的奥阿西斯的高昌国国王麹伯雅也来到长安朝贡,同一年日本的遣隋使小野妹子也来到了长安。

  这两块织锦,由隋廷作为回礼,分别由麹伯雅和小野妹子带回高昌国和日本。如今这两块宝物又重见天日,成为举世闻名的稀宝。龙村平藏经过长时间的考证、研究,解开了藏于法隆寺的日本国宝“狮狩文锦”的来历之谜,也为源远流长的中日友谊,增添了新的篇章。

 

 

no.5 日本国宝“狮狩文锦”是怎么来的?


日本国宝“狮狩文锦”是怎么来的?
 
  日本京都的法隆寺殿字巍峨,庙堂森严。在整个寺院中,有一个名叫梦殿的殿堂从创建以来一直紧闭门扉,不让任何人进去。

  近年中,有两个人得到允许首次进入了梦殿,他们是日本美术家冈仓天心和美国美术家弗诺罗萨,在殿堂中,他们看了用白布包裹着的观世音佛像,并在旁边发现了一卷丝织物。这就是现在闻名于世的日本国宝“狮狩文锦”。

  这块织锦长2 米半,宽约1.3 米,纵横排列着20个圆形花纹,圆花纹以一棵树为中心,描绘着左右对称的4 个武将射狮子的图案。

  法隆寺历代相传,这块织锦是7 世纪初圣德太子的“御锦旗”,那么它是怎样到法隆寺的呢?却谁也说不清。

  日本京都的织物研究者龙村平藏,为了查清这块织绵的来历,花费了大量心血。

  龙村平藏曾经在别处看到过一块奇异的织锦断片,这块连色泽都已退尽的织锦碎片中间,有三个椭圆形窟窿,形状就像人的眼睛和嘴,这是人脸上拿下的一个织锦假面。

  拥有这块织锦断面的老僧桔瑞超说,这块假面织锦是50年前他去丝绸之路探险时,从西域吐鲁番埋在地下陵墓中发掘出来的,原来盖在一个木乃伊身本世纪初,中亚探险成为世界各国探险家的热点,为了寻找丝绸之路的遗迹,桔瑞超曾三次参加探险队,踏上丝绸故道。

  1932年2 月,在吐鲁番高昌国的废墟中,桔瑞超他们发现了埋在沙漠中的墓穴,其中的木乃伊盖着织锦缎面,如今这块织锦缎面成了解开法隆寺“狮狩织锦”之谜的钥匙。

  龙村平藏将这块织锦缎面和法隆寺的“狮狩织锦”的图片反复比较,发现其中有许多相像之处。他猜测,这可能是中国唐代的织物。

  但是,最初发现这块“狮狩文锦”的冈仓天心和弗诺罗萨却坚持认为,这块织锦的花纹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波斯萨珊王朝的花纹,而纵横相连的称为阿堪萨斯十字唐草的花纹则是希腊的花纹。

  龙村平藏则从织锦的圆纹中4 个马头的腹带上织有“山”和“吉”两个汉字,说明不是波斯织的,而是中国织的。

  那么这块织锦与波斯有没有关系呢?龙村平藏经过考证断定,法隆寺“狮狩文锦”上的肖像是波斯王侯斯罗二世像。侯斯罗二世在7 世纪初入侵埃及,并把那里的纺织工带回了波斯,于公元616 年建立织绢工厂。可是,在柏林博物馆里收藏的萨珊王朝织的波斯最后一个国王亚智德三世像的织锦很粗糙,与织工精致的“狮狩文锦”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因而龙村平藏得出结论,当时的波斯不可能有织出“狮狩文锦”的技术,而中国的唐朝则建立于618 年,离波斯王侯斯罗二世在位时又相距了一些时间,“狮狩文锦”是唐朝以前隋朝的织品,它的圆形花纹是牡丹,而隋朝的国花正是牡丹,另外从桔瑞超所收藏的织锦断片中,也可以发现其中的花纹恰恰也是牡丹。

  龙村平藏开始了对桔瑞超收藏的织锦断片的复原工作,他从褪了色的织锦片断里,抓住了幻想中的华丽色彩,把1000多年前美丽的颜色一个个勾画出来,然后开动了大型手织机,织出了幻想中的图像,它给这块色彩灿烂的织锦取名为“花树对鹿锦”。

  他把复原后的“花树对鹿锦”和“狮狩文锦”互相比较,发现它们竟是难以想像的一致,不仅在织技上,而且在用色、取料上也如出一辙,可以断定,这肯定是属于同一流派的织匠所织。

  那么,这两块织锦为什么一块在日本京都的法隆寺里,另一块却在西域高昌国的废墟中成为木乃伊的假面具呢?龙村平藏在翻阅中国史书《隋书》中又找到了答案,原来,7 世纪初,隋炀帝征服西域,西域诸王都来隋朝首都长安献纳贡物。当时在吐鲁番的奥阿西斯的高昌国国王麹伯雅也来到长安朝贡,同一年日本的遣隋使小野妹子也来到了长安。

  这两块织锦,由隋廷作为回礼,分别由麹伯雅和小野妹子带回高昌国和日本。如今这两块宝物又重见天日,成为举世闻名的稀宝。龙村平藏经过长时间的考证、研究,解开了藏于法隆寺的日本国宝“狮狩文锦”的来历之谜,也为源远流长的中日友谊,增添了新的篇章。

no.6 亚马逊丛林中的印加宝藏何处觅?


亚马逊丛林中的印加宝藏何处觅?
 
  在辽阔的南美大陆上,有一条宛如奔腾咆哮的巨蟒般的大河,昼夜不息地以磅磅汹涌之势,扑入大海的怀抱。这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就是亚马逊河。从400 多年前西班牙航海家平松首次发现开始,这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以及它所孕育的280 万平方公里莽莽林海,便以其变幻莫测的面容,神秘诱人的传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冒险家。其中最为探险者关注的,莫过于亚马逊丛林中印加帝国的宝藏了。

  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15世纪中叶,印加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一个以秘鲁为中心,辖地达80多万平方公里的美洲第一大“帝国”。在印加首都库斯科,有用黄金和宝石装饰成的宏伟的太阳神庙,有金碧辉煌的“黄金花园”……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印加帝国便是一个金子的国度。

  1511年的一天,当西班牙冒险家巴尔沃亚狂喜地数着从当地印第安人中得到的金子时,一位年迈的酋长走上前来惊奇地说:“这就是你们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所追求的东西吗?我可以告诉你们,有一个地方的人民,他们吃喝用的器皿全是金制的。在那个國家,到处都是金子。”这位酋长向巴尔沃亚遥指的方向,正是那广袤无垠的亚马逊丛林。为了追寻这神话般的国度——印加帝国,贪婪的西班牙冒险家们从此便发狂地一批批涌入了这莽莽密林。然而,等待他们的是热带丛林中毒蛇猛兽的袭击,野蛮的食人部落的埋伏。在这丛林中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恐惧与死亡。正当西班牙殖民者望而怯步的时候,一场大耗元气的印加帝国内战给他们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得到这消息后,1532年9 月,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领160 多名士兵,越过海拔3500多米险峻的安第斯山脉,进入了这个欧洲人从未到过的国度。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皮萨罗进入了印加北部重镇卡沙马尔卡。狡猾的皮萨罗设计伏击并俘虏了印加王阿塔瓦尔帕,然后向他勒索巨额赎金,要求印加人拿出能填满关押阿塔瓦尔帕屋子的黄金和白银。为了赎回自己的领袖,黄金、白银不分昼夜地运向卡沙马尔卡。殖民者所勒索的数目很快就达到了。印加人总共付出了13265 镑的黄金,26000 镑的白银,如此空前巨大的数额,令西班牙殖民者狂喜不已。这么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却获得了如此巨额的战利品,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勒索的愿望虽然满足了,皮萨罗却背信弃义地决定依旧杀害这最后的一位印加太阳王子。当阿塔瓦尔帕走上绞架之时,他向着印加人世代崇拜的太阳之神,向着神秘浩渺的亚马逊丛林,对刽子手们发出了可怕的诅咒。诅咒果然应验了,这些双手沾满了血腥与罪恶的强盗,最终都没有落到好下场。他们从印加人民那儿掠夺的大量金银,因分脏不均而引起了激烈内讧。侵略者内部展开了为期几年的野蛮冲突,结果几乎所有的首领,包括皮萨罗的伙伴阿尔马格罗,皮萨罗的4 个兄弟以及他本人,都被杀死或囚禁。那批数额惊人的印加财宝,也最终不知下落。

  关于皮萨罗所勒索的这批巨额黄金的下落,还有人传说,当时皮萨罗并未能拿走它。这些黄金随着阿塔瓦尔帕的尸体一起,被印加人夺回后藏了起来。藏宝的地点,据说就在今天厄瓜多尔利安加纳蒂的山中。野蛮的早期殖民时代已过去,但追寻传说中印加王国无以估量财宝的探险却依然在继续着。许多寻宝者冒着性命危险进入利安加纳蒂地区探寻这批宝藏的下落,但在这沼泽密布,毒蛇野兽横行的地方,无数寻宝者进去了就再也没能出来。

  1989年,一支由法国人丹尼尔。斯赫率领的探险队在西班牙人类学家赫尔。戈麦斯的协助指导下,再次进入亚马逊丛林,人们期待着他们能最终找到这批神秘的印加宝藏。

  在亚马逊丛林中另一处令世人关心的印加宝藏,便是传说中的印加“黄金湖”。据传古时印加王的加冕仪式都在这湖畔举行。王位继承人首先须周身涂满金粉,耀眼夺目、金光闪闪的新国王,显示着太阳之子的光辉。然后,国王再在湖中洗去金粉,臣民们纷纷把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宝石献于国王的脚前。这位新国王把所有的这一切都投入湖中,祭献给至尊的太阳神……如此世代积累的珍宝,在黄金湖中会有多少呢?从16世纪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

  后,对黄金湖的寻找和打捞就一直未曾中断。最后,人们确定今天哥伦比亚的瓜达维达湖便是传说中的黄金湖。1545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在较浅的湖水中捞起了几百件黄金制品,这一收获证实了黄金湖的传说,也愈加吸引了更多的寻宝者。但是对湖中深处宝藏的打捞,却一直未能获得成功。1911年,一家英国公司想抽干湖水以求宝藏,结果花费了巨额资金,最后仍归于失败。

  1974年,为保证湖中宝藏不落入外人之手,哥伦比亚政府下令禁止在湖中打捞,并派军队封锁了该湖。神秘的黄金湖珍宝便成了一个不可接近的谜了。

  传说中的印加宝藏还不仅仅是这两处,但是,无论这笔财富如何巨大与诱人,面对着浩渺恐怖的亚马逊丛林,冒险家都不禁感到有些心悸与无奈,只好“望林兴叹”了。难道正如当地土人所说:这些古老的珍宝上,附着死去的印加王的魂灵,它们在这密林中牢牢看守着这些宝藏,不让世人发现吗?

  人们期待着终有一天能解开这个谜团。

 

no.7 “黄金船队”海底沉宝下落如何?


“黄金船队”海底沉宝下落如何?
 
  自从15世纪末哥伦布首次发现美洲之后,苍茫的大西洋上从此便增添了一只只繁忙的船影。满怀着对新世界财富的渴求,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险家们,往来不停地穿梭在新旧大陆之间。欧洲人先进的枪炮,打破了美洲大陆千百年来的宁静,也毁灭了这片大陆上一个个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疯狂地屠杀与掠夺之后,殖民者们满载着血腥与财宝回航了。然而,丰厚巨额的财宝并不一定给他们带来了好结果,由于种种意外和内部纷争,许多船只中途便沉入了茫茫大海,仅给后人在探宝史上留下了一桩桩疑案。这里,我们要说的,便是其中之一——沉睡海底的“黄金船队”。

  1702年的一天,一支庞大的船队悄悄离开了哈瓦那港,向西班牙领海火速进发。这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船队,满载的都是从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珠宝。当时,作为近代史上第一个庞大帝国的西班牙,己是国力直趋衰退,代之而崛起的是荷兰、英国和法国。1700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后一位君主卡洛斯二世,在精神失常中死去,他没有给王室留下继承人。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欧洲各国皇族竞相争斗。经过一番激烈的王位争夺战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费利佩五世登上西班牙王位,揭开了波旁家族在西班牙的历史。但是,欧洲并未就此平静下来。以费利佩五世为一方,奥地利莱奥波尔多皇帝之子卡洛斯大公为另一方,展开了一场国际性的王位继承战。法国支持西班牙的费利佩五世,英国与荷兰则支持卡洛斯。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从1702年到1713年,双方在西班牙,在意大利,在佛兰德,甚至跨越大洋,在新征服的美洲,都展开了战斗,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费利佩五世急命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机构,火速将掠夺的财宝运回西班牙,以解决其困窘的财政问题和军费开支。

  这支“黄金船队”一路小心翼翼,历尽艰辛,终于在6 月驶到了亚速尔群岛海域,这里离西班牙领海已不远。正当船员们计算着航程,心中暗暗欣喜的时候,突然间一支由150 艘战舰组成的英荷联合舰队出现在了海面上。

  喜悦的心情被恐惧和惊慌所代替,船员们顿时乱作一团。面对着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抵抗是毫无意义的。“黄金船队”总司令贝拉斯科当即下令全速将船开入大西洋沿岸的维哥湾,一面死守住港口,一面想方设法将珍宝从陆地运往首都马德里。然而,当时的西班牙却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凡是从南美运来的东西必须首先到塞维利亚市验收。万般无奈,最后只好先把给国王和皇后的财宝从船上卸下来,改由陆路运往马德里(这部份财宝中途为强盗所劫,至今也仍无下落)。将维哥湾团团包围的英荷联军已获悉了这支船队就是西班牙运宝的黄金船队。在金银珠宝的诱惑下,士兵们人心激奋,个个奋勇争先。英荷联军由鲁克海军上将指挥,3000多门重炮轮番轰击,摧毁了维哥湾的西班牙炮台和障碍栅等防守工事,迅速强占着港湾。黄金船队总司令贝拉斯看着身边一名名倒下的士兵和呼啸而来的炮弹,终于彻底绝望了,他不得不下令将运载珍宝的船只全部烧毁,以免这批财宝落入敌人之手。火点起来了,西班牙士兵们默默注视着这些自己历经艰辛从南美运回来的奇珍异宝,在火海中慢慢消失,沉入深不可测的海水之中。

  这一战下来,除仅存的几艘船为英、荷联军及时俘获外,绝大多数都葬身于海底了。从被俘虏的西班牙海军上将恰孔的口中,人们大体知道了这批财宝的总量。据恰孔估计:此次至少有4000——5000辆马车的金银珍宝沉入了海底。英国人当时也曾多次冒险潜入水下,希望能打捞起这些财宝,但由于潜水技术及打捞手段的落后,他们仅仅能捞上极少的一些战利品。

  近3 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寻宝者都在搜索着这笔丰厚的沉宝,黑暗的大西洋海底,冒险家们的身影接连不断。有的空耗了力气一无所获,也有的极幸运地捞起许多珍贵的绿宝石、紫水晶等珠宝翡翠。然而,这些也都是一些零星的收获,绝大部份的宝藏依旧静静躺在深深的海底。时光的流逝,使这批宝藏在风浪海流的作用下,不仅被蒙上了厚厚的泥沙,而且连位置也有了很大改变,使人难以确定。尽管现代化的潜水打捞技术不断提高,但这批宝藏依然仿如置身于一个谜局之中,让人们无从下手。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里,到底何处是这些财宝的藏身之地呢?何时这些财宝才能重见阳光,展示于世人面前呢?回答人们的,只有大西洋轰鸣的浪涛声。潮起,潮落……

 

 

no.8 伊凡雷帝“书库”究竟在哪里?


伊凡雷帝“书库”究竟在哪里?
 
  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凡雷帝,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藏有大量珍贵的书籍和重要的文件,这一说法既流传于民间,也记载在书本上。但遗憾的是,亲眼见过的人却很少。虽然从16世纪起就开始有人进行探索,然而时至今日,所谓伊凡雷帝“书库”仍是欲穷底蕴而不能的一个谜。

  1533年,年仅3 岁的伊凡雷帝即位。1547年1 月19日,在克里姆林宫乌斯宾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大主教马卡里把镶满珠宝的皇冠戴到莫斯科大公头上,伊凡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沙皇一词来源于罗马皇帝的称号“凯撒”,意即皇帝)。

  1550年,伊凡雷帝颁布新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和军事机构。为了巩固具有专制政权的中央集权國家,他对以前的封邑公爵、世爵封建主、大贵族曾进行镇压。“雷帝”这一使人感到恐惧的外号,正是由此而来。

  伊凡雷帝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可能是真实的。这主要是从有关弗恩修道院的修道士马克西姆。克里柯的传说而得知的。据说这是一大批非常宝贵的古代抄本,其数量之多,足以抵得上一个图书馆。

  这批书籍从何而来呢?

  据说,是伊凡雷帝从祖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和祖母索菲娅。帕妮奥洛克丝那里继承来的。索菲娅是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康士坦丁鲁斯十一世的侄女。她来到莫斯科时,曾从帝国的皇家图书馆里带走了不少极为珍贵的古代抄本。无疑,这些都是稀世的珍本。

  伊凡三世想把所藏的书籍编个目录,就叫马克西姆。克里柯来完成。此人曾在巴黎、罗马的教堂学习过,很乐意做这项工作。此外,他还利用这个机会,把本国使用的斯拉夫教会的翻译本同希腊的原著进行了对照,对许多误译之处,逐个地加以订正。

  克里柯的这种做法使莫斯科的大主教约瑟夫大为不悦,认为有损教会的尊严。不久,他就离开了皇宫,后又被教团开除,还受到各种迫害。

  以上就是有关修道士马克西姆。克里柯和伊凡雷帝书库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对图书的编目工作是否完成了,大量书籍藏在克里姆林宫的什么地方,则无从知晓。

  在16世纪编辑的《里波利亚年代记》中,对此事有如下记载:“德国神父魏特迈曾见过伊凡雷帝的藏书。它占据了克里姆林宫地下室的两个房间……”

  使人感到不解的是,在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或记录中,都没有提起伊凡雷帝“书库”之事。这是什么原因?是藏书已散失了,抑或是本来就不存在呢?

  到了19世纪,有两个德国人对帝室书库之说很感兴趣。其中一人为了弄清藏书的来龙去脉,还特意来到莫斯科。他在古代记录保管所里查遍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也没有找到所需要的线索。后来,他又对克里姆林宫的地形进行了调查,也难以确定书库的下落。尽管如此,他在离开莫斯科时,仍然认为:“我坚信,伊凡雷帝的书库还沉睡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解开这个谜,对世界的文化来说可能联系着非常重要的发现。”

  对书库的命运,专家们的意见也是不一致的。有人说“克里姆林宫发生火灾的时候,这批藏书可能被烧毁了”,有人说,“这些书全移放到莫斯科大主教的图书馆,后来好象都散失了”,还有人认为,“伊凡雷帝的藏书确实存在,有必要对克里姆林宫进一步进行探索”。……

  这些看法暂且不谈。而关于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还有如下一段传闻:19世纪末,克里姆林宫古玩器类的权威——历史学家扎贝林,曾听某官员说过,他在造币厂的文书保管所里看到一本很奇怪的书,上面记的全是从前的事。其中有这样一件事:……在1724年,彼得大帝决定迁都彼得堡,把莫斯科作为陪都。同年12月,一个在教会工作的名叫奥希波夫的人,来到彼得堡,向财务管理部门提出一份报告,谈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的地下有两个秘密的房间,房间的铁门上贴了封条,还加了大锁,里面好象是放着许多大箱子。

  经过一番研究,有关方面立即着手对克里姆林宫地下的调查。但不久,从彼得堡传来指示,命令停止调查。

  9 年之后,这个奥希波夫再次提出要求,希望能对克里姆林宫地下进行发掘。

  结果怎样呢?在公文保管处所保存下来的报告中曾这样写道:“尽管全力以赴,但没有发现秘密场所。”

  苏联科学院的索伯列夫斯基院士认为,虽说奥希波夫失败了,但不能断言伊凡雷帝书库就不存在。他深信,这个谜总有一天会解开的。

no.9 “琥珀屋”何处寻?


“琥珀屋”何处寻?
 
  18世纪初,普鲁士国王鲁道夫,为了仿效法国皇帝路易14的豪华奢侈生活,打算在柏林郊外波茨坦的王宫里建造一间使国人引以自豪的“琥珀房”。

  建筑师安。休鲁达和戈。德恩接受王命,并立即着手营建,于1709年完成。

  “琥珀房”壮严、俊美。面积约占五十五平方米。屋内板壁上全部用琥珀粘上,下面铺上银箔,整个室内闪烁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美妙光辉。鲁道夫和他的大臣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决定对参与建筑的人员给予重赏。

  哪知好景不长,没隔多久、板壁上的部分琥珀却脱落下来,摔得粉碎。

  国王得知,大发雷霆,于是把两位建筑师处以重罚。“琥珀屋”自此也从王宫里移了出来,搁在一边,再也无人过问。

  普鲁士王国一直对瑞典的不断侵略感到头痛。1709年,当俄国的彼得大帝为了通过波罗的海,在玻尔塔瓦一战打败号称无敌的瑞典军队之后,普鲁士一面为之高兴,一面想和俄国结成同盟。

  1716年,彼得大帝亲自率领大臣来到柏林,受到普鲁士王国的隆重接待。为了向俄国表示友好,国王就将已搬回王宫的“琥珀屋”作为礼物赠给对方。波得大帝一见,欣喜异常。他在给皇后的信中写道:“我将送给你一件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宝。”

  1717年,载着“琥珀屋”的大船,经过波罗的海运回彼得堡。

  彼得大帝原想把“琥珀屋”安置在作为行宫的“小冬宫”里,但没有来得及这样做,就与世长辞了。这样,“琥珀屋”再次被人们遗忘。

  此后过了20年,还是彼得大帝的女儿叶。彼得罗夫娜女皇忽然想起了这个房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女皇对西欧文化颇感兴趣,并热心引进。

  1745年,她曾在察里斯科建成了一座很豪华的夏宫,1751年,决定对夏宫进行全面改建。在改建过程中,女皇突然想起了那早被忘却的“琥珀屋”,就立即命人将它运到察里斯科。随后,在著名建筑家拉斯托里的监督下,用了一个月时间对“琥珀屋”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夏宫的一部分。改建工作相当出色,可说是巧夺天工,天衣无缝。女皇就将“琥珀屋”作为阁议室之用。

  让我们超越两个世纪,跨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

  二次大战中,纳粹德国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尽量掠夺那里的文物。1942年夏天,纳粹特务机关按照上级的命令,要将察里斯科的“琥珀屋”转移到德国柯尼斯堡的琥珀博物馆。几天之后,“琥珀屋”全部被拆卸,并捆扎成包,用火车运走了。

  关于“琥珀屋”的情况,人们仅能了解这些。

  1945年2 月,苏军攻下柯尼斯堡后,由苏联科学家、建筑家、美术家、考古学家和将军组成的“琥珀屋”搜寻队曾去柯尼斯堡,对这里的城堡、庄园、昔日贵族的住宅、地下室以及塔顶上等可能隐藏“琥珀屋”的场所,都进行了搜寻,但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搜寻队在研究了大量的材料之后,发现罗德博士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因为他曾是柯尼斯堡美术馆馆长,同时还负责柯尼斯堡琥珀收藏品的管理工作。当纳粹分子把“琥珀屋”偷运到柯尼斯堡后,便是交给罗德博士的。听说还在小范围内进行展出过。柯尼斯堡解放时,这个德国人没有逃走,而是留了下来。但不久,突然暴病而亡。

  就在这个时候,听说有个叫格格沙斯的立陶宛人知道“琥珀屋”的下落。

  搜寻队找到了这个人。据他说,从1938年他就住在柯尼斯堡了,在1945年

  1 月,有辆装载着好几个捆包的卡车向罗戈夫勒码头开来,后来就把捆包搬到舢船上,舢船冲出150 米左右,放慢了速度,然后把捆包抛入彼罗的海。

  根据这一情况,搜寻队动用了两艘船在当时的现场进行打捞,捆包真的被捞上来了,共有11件,但打开一看,并不是“琥珀屋”,而是轴承和汽车另件等物。

  前民主德国有关方面对此也很关心。一家大众周刊曾刊登启事,希望读者对“琥珀屋”的去向提供线索。不久编辑部就收到一些来信,其中一封颇值得注意。信中写道:“我的父亲曾是中央国防军直属的特种部队的成员。

  1945年2 月,柯尼斯堡失陷之后,父亲突然回到家里,我曾听他谈到“琥珀屋”和一些琥珀搜集品,还有军队的一些秘密文件都藏在第3 地下室里。“

  1959年夏天,搜寻队和这位读者一起在该市的某些建筑物、街道和广场等处寻找过第3 地下室,但仍然毫无结果。

  搜寻队认为,虽然“琥珀屋”的去向至今下落不明,但估计不会转移出柯尼斯堡。它也许就在这个发生巨变的城市的地下室里沉睡着,以期待有朝一日能被人们意外的发现呢。

 

no.10 拿破仑的战利品因何突然失踪?


拿破仑的战利品因何突然失踪?
 
  1812年5 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对俄国进行远征,并于同年9 月14日占领莫斯科。此时的莫斯科几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随俄军撤退,近20万人口的城市剩下的还不到一万人。当天晚上,城内有几处起火,后又蔓延成大火,整整持续了6 天6 夜。

  饥饿和严寒威胁着法军。由于战线拉得很长,交通运输常遭袭击,粮食和弹药供应不上,而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又不接受和谈,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不得不放弃刚占领不久的莫斯科,于10月19日向西南缓慢后撤。撤退中,沿途曾不断受到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阻击。就在这个时候,法军庞大的辎重队中有25辆装满了在莫斯科掠夺的战利品的马车突然失踪了。自那时起,一个半世纪以来,拿破仑的这批战利品究竟隐藏在哪儿,就成了鲜为人知的谜。

  一位名叫尤。勃可莫罗夫的前苏联学者,他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但在阅读英国历史小說家瓦。斯戈特所著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生涯》一书时,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很感兴趣:“11月1 日,皇帝继续痛苦的退却。他在禁卫军的护卫下,踏上了向斯摩棱斯克的道路。由于担心途中会遭到俄军的阻截,所以应尽快往后撤。”

  “因感到目前处境的危险,拿破仑深知在莫斯科所掠夺的古代的武器、大炮、伊凡大帝纪念塔上的大十字架、克里姆林宫中的珍贵物品、教堂的装饰品以及绘画和雕像等已无法带走,但又不甘心让俄军夺去,所以就命令将这些东西沉入萨姆廖玻的湖里。”

  瓦。斯戈特是一位注重史实的作家。他这本书的完成和出版是在1831年——1832年之间,离拿破仑远征莫斯科仅隔20年,时间不算很长。勃可莫罗夫由此而认为,对这件事在那些曾参加了这次远征的人的手记或回忆录中应有所涉及,于是决定要查阅一下与拿破仑同时代的人是否提到有关战利品的情况。

  拿破仑在败退时,曾和两名亲信乘着雪橇往西疾驰。其中一人名叫阿伦。德。哥朗格尔。勃可莫罗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见到如下一段话:“11月1 日,拿破仑从比亚吉玛退走。11月2 日,我们来到了萨姆廖玻。第三天,到

  达斯拉普柯布。在这里,我们遇到大雪的侵袭……“

  哥朗格尔写道,拿破仑曾在萨姆廖玻。斯戈特说,拿破仑把战利品沉入萨姆廖玻的湖里。两者提供的日期和地点是完全相符的。

  后来,勃可莫罗夫还参阅了一些俄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所记述的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一致认为拿破仑是1812年11月2 日把从莫斯科掠夺的战利品扔进了萨姆瘳玻的湖中。

  但这样的事情,法国士兵会不会泄漏给俄国人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说,即使居民知道法国皇帝这个秘密,大概也只能望湖兴叹。试想,在因战争而荒芜的小村子里,又有什么工具能把湖底的东西打捞上来呢?所以,勃可莫罗夫深信,如果战利品确实沉入了湖里,那它现在应还沉睡在不为人知的那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哪儿?这个湖又在何处?勃可莫罗夫在列宁图书馆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查阅,几乎翻遍了所有的地图。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在比亚吉玛、萨姆廖玻一带并没有什么湖。后来,他给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去了信,对方答复说:“在比亚吉玛西南29公里的沼泽地有条叫萨姆廖夫卡的河。那块沼泽地也是以这个名字命名的。”离开比亚吉玛29公里的沼泽地,拿破仑11月1 日在比亚吉玛,第二天来到萨廖玻……。这样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这条湖有可能是变成沼泽地了。

  那100 多年来,是否有人对这块地方进行过探索呢?勃可莫罗夫虽然查阅了许多资料,但收获甚微。后来,他给有关机构发了信,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大部分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只有斯摩棱斯克地方政府内政管理局记录保存室提供了一点材料:1835年,根据斯摩棱斯克地区长官的命令,由夏瓦列巴奇中校率领工兵部队曾对这个湖进行勘查。他们先测量了湖水的深度,在离水面5 米左右深的地方,有堆象岩石般的堆积物,铅锥碰上去,似乎听到一种金属的声音。地区长官向国务大臣报告,国务大臣又呈报给沙皇。尼古拉一世拨款4000卢布,用来建立围堰,以便把水抽干。后来,围堰完成了,水也抽干了,但呈现在眼前的仅是一堆岩石。搜寻就此就中止了。

  在1911年,根据克勒托诺娃公主和比亚吉玛地方的一些志愿者的要求,也曾进行过探索,但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综上所述,关于拿破仑的战利品突然失踪的问题,仍有待于人们的研究和发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