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第16辑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无用之用 鼓盆而歌

  

无用之用

  全生避害是先秦道家的根本观点。但对于“避”的方法不同,比如杨朱的避即为通常的隐遁。庄子则认为人世繁杂,不论隐藏得多么好,总还是难以幸免。所以到了庄子则进入了大彻大悟,从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这样就能超越现实世界。无用之用也含有这一意义。《人世间》中讲到一棵很大的栎社树,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所以匠人不砍它。栎社树于托梦对匠人说:“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最后总结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是全生的方法。善于全生的人,不能多力恶,也不能多为眷,须处乎善恶之间,力求无用,到头来反是对他大用。他在《山木》篇具体分析了这个道理: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傍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共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村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杀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无用虽可全身以为大用,但无用终只是手段,仅仅保持这种手段仍很难彻底应付各种变化,所以它所揭示的意义,就在于必须从一个新的高度看待事物。这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否定一切,死生一也,那样自然就没有任何物累。

  

鼓盆而歌

  在世俗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灾祸,而最大的或许是死亡。但庄子对死亡却另有一番看法。《养生主》中讲到老子死了,秦失往吊,长号三声便罢。老子的学生责问秦失,既然是老子的好友,怎么这样草草寡情。秦失反过来批评那些痛哭者“是遁天信情,忘其所受”,他讲老聃之生,是偶然人世,应时而生;而偶然离开人世,也是顺理归天。如果一个人真像老子那样得道,生死安于常分,顺于天理,那么也就不会有哀乐之情了。

  庄子本人恰巧也经历了一个类似事件。《至乐》篇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欧,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药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偶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这段辩解极精彩。庄子认为人之生死,如万物之顺化,是自然之本性,而圣人对万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通过理解低消情,以理化情,所以无情。但这并不是说他无情,而是通于情化于情,可以说是不为情所扰乱。斯宾诺莎说:”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真正的和平,而且过着对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伦理学》)庄子就是这样享受着”灵魂的和平“。

 


  


 


  


 

no.2 嚎水观鱼 奴隶制的辩证

  

嚎水观鱼

  大小之辩,只有形式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异,所以一旦通情知物,就能上升到无为的境界,至于形式的差异并不足道。《秋水》篇记有庄子与惠子的一段论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矣。“这一段辩论针锋相对,互相发难,从中可以发现庄子与惠子的不同性格。庄子所代表的是浑然物化的自然精神,惠子所代表提析名剖根的理智精神。庄子初谓鱼儿从容,这实是某种物看出一种冥悟,而惠子对此不能理解,便把这一判断加以理智解析,追问庄子判断与被断之间的因果关系。庄子不得不回归到理智中来,对惠子加以反问,但顺着这条路,并没有解答惠子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反而难倒惠子,所以当惠子再一次反问”子非鱼“的推断时,庄子又从理智之中抽回身来,”请循其本“,清理此问题最初呈现的庄子又从理智之中抽回身来,”请循其本“,清理此问题最初呈现的情景。

  他说:“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这是诡辩,不是”循其本“的本,”循其本“的本是在”我知之濠上“一语中。在他们的论辩之中,既可见理性的力理,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庄子追求的闪光。庄子恰恰是否定了对自然之物加以名相的寻究,欲图穷尽其理,他主张要依顺自然,从而也依顺自心。

 


  

  

奴隶制的辩证

  在关于奴隶制的辩论中,林肯在他的一段笔记中写道:“不管甲怎样确证他有权奴役乙,难道乙就不能抓住同一论据证明他也可以奴役甲吗?你说因为甲是白人,乙是黑人。那么,就是以肤色为依据喽。难道肤色浅的人就有权去奴役肤色深的人吗?那么你可要当心,因为按照这个逻辑,你就要成为你所碰到的第一个肤色比你更白的人的奴隶。你说你的意思不完全是指肤色吗?那么你指的是白人在智力上比黑人优异,所以有权去奴役他们吗?这你可又要当心,因为按照这个逻辑,你就要成为你所碰到的第一个智力上比你更优异的人的奴隶。”

 


  


 


 

no.3  “暴民统治是对法律的摧毁” 格登纳的绝招

  

“暴民统治是对法律的摧毁”

  反推必须充分说理,这就要求思考更富于辨证性。

  章太炎先生讲过这么一件事,1906年,风传满清政府要高度实行中央集权,把财政兵权都归几个满族官员掌握。有些人感到很紧张,认为若这么一来,革命便愈难成功。太炎先生说:“若依兄弟看来,正是相反。以前满洲将士曾打准噶尔部,青海等处,每战必胜,到得川、楚、‘教匪’起来,满洲兵就不能抵敌,全是杨芳、杨遇春等为虎作伥,方得‘教匪’死命。太平王起来时,赛尚阿、乌兰泰辈,没一个不一败涂地,修竟靠着几个湖南督抚,就地捐厘,兼办团练,才能够打败洪氏。照这样看,督抚无权,革命军正是大利,有什么不好呢?”(章太炎在《民报》纪元节大会上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

  鲁迅先主在一次演讲中说,提到嵇康和阮籍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他个人的意见,应是信礼教迂执之极:“魏晋时代,守奉礼教的人看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的也不过偶然崇奉,……于是老实的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札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要迂执得多。譬如有一个军阀,那军阀从前是压迫国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便挂起了青天白日旗……,他还要做总理的纪念周。

  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就皱眉,如真反对三民主义模样。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年7月23日)

  不为表面的假象所迷惑,通过现象而抓住本质,它深刻地体现了鲁迅先生独具卓识的逻辑力量。加之就近设譬,喻以浅显易懂的例证,反推就有足够的辩证性和说服力。

  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对不少人以官谋私,接受贿赂,非常憎恶。决意设计狠狠地利一刹这股歪风。一天,皇上秘密派自己的亲信试着用财物去贿赂官员们,有一个管门关的官员接受了一匹绢布。皇上知道后,非常恼火,准备下令将他处死。户部尚书裴矩不同意,说:“此事是陛下您派人去贿赂他,他才接受的,这本是用法来陷害人,恐怕不符合古人说的‘用道德教导人们,用礼节制约人们’的精神。”

  林肯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到类似的道理。当时,美国社会有人主张以私刑处死罪犯亦有利于社会安定。说罪犯或被烧死,或被法律处死,他个人的结局部一样。林肯坚决不同意,说:“人们今天心血来潮要把赌徒吊死或者把杀人犯烧死,他们应该记住,在于这种不常有的混乱中、他们很可能把一个既不是赌徒也不是杀人犯的人当作赌徒或杀人犯吊死或者烧死,而明天的暴徒学他们的榜样,也很可能由于同样的错误而把它们之中的几个人吊死或烧死。不仅如此,无罪的人,那些坚决反对任何违法行为的人,却同有罪的人一样,在私刑的淫威下受害,这样逐步发展下去,最后就会把为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起来的全部堡垒摧毁,弃若敝履。而且这种行为还会助长怂恿追遥法外的不法之徒,同时使安分守法的好人彻底感到绝望。总之,暴民统治是对法律的摧毁。”(《对伊利诺斯州斯普林菲尔德青年学会的演说》1837年1月27日)

  私刑的支持者仅仅看到它能够处死罪犯,林肯却全面地阐述了这种方法必然导致对法律社会的破坏,其出色的反推论证,几乎可以说是精彩之极。它捍卫了法律的正义和尊严,也是反推论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格登纳的绝招

  随便邀请一位漂亮姑娘吃饭而又使她无法拒绝,这在很多入看来是件难事。美国滑稽大师马丁。格登纳在这方面却有绝招,他根据哈佛大学数学教授贝克先生告诉他的计策,成功地和一位年轻姑娘一起吃了顿很好的晚饭。

  格登纳对这位年轻姑娘说:“我有三个问题。每个问题请你给我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第一个问题是:你愿意如实回答我的下面两个问题吗?”

  “愿意。”姑娘微笑地点点头。

  “很好,”格登纳继续说过,“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愿意和我一道吃饭吗?’那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一致的呢?”

  可怜的姑娘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为格登纳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构成了逻辑学上所说的条件联系,无论那姑娘怎样回答第二个问题,她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条件联系是指二件事物的存在彼此有一种依赖关系。比如:甲:假如这次给我长工资,今后一定好好干。

  乙:假如你以前好好干,这次一定会长工资。

  究竟今后好好干依赖于现在长工资还是现在长工资依据于以前好好干?不同的人会把它构成不同的条件联系,这一正一反,意思却截然相反。

  19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夫尔一天接受一位画家的诉苦。

  那位画家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一天时间,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门采尔认真的回答:“亲爱的!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在一天里准卖出去!”

  条件联系还能使恋人之间生出盎然的趣味来:一对情侣怄气,彼此决定“惩罚”对方,一个星期互不通电话。

  一个星期后,女方先开口了:“既然你能忍得住七天不打电话来,我就忍得住七天不接电话。”

  本身并非是条件联系,姑娘却偏要把它扯成是条件联系,这一辩却也有它奇特的效果,使姑娘既表示了主动又避免了尴尬。

  我国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性情潇洒,倜傥不羁,好诙谐,善幽默。他年轻时曾做过县官,传说有一年,天旱不雨,蝗虫为灾,他下令全县百姓大力捕杀,当时邻县也正在闹蝗灾,该县县官非但不组织人力捕蝗,反而以为是米芾搞鬼,把蝗虫驱逐到他的县境里,于是行文责问。米芾提笔在上面题了一首打油诗把原文迟回,诗是这样写的:蝗虫本是天灾,不由人力挤排;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

  本是自然灾害,邻县的县官却要责怪米芾,“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那县官看来只能束手无策了。

  明朝《五杂俎》中有一则《死后佳》:宋叶衡罢相归,日与布衣饮甚欢,一日不怡,问诸客曰:“某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一姓金士人曰:“甚佳。”叶惊问曰:“何以知之?”

  士人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一死不返,是以知其佳也。”满座皆笑。

  死后无论佳否,死者都不能逃回人间,一死不返而知其佳,这二者并不构成条件联系。生死之錾,毕竟不同于叶衡君罢相为民,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一迈过门槛,是半点也由不得自己了。金姓士人的高妙在于他用一个不是条件联系的“条件联系”,回答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no.4 醉汉。罗素。教皇 不情愿的科学预言

  

醉汉。罗素。教皇

  一个汉子在某酒吧间里。突然,他朝桌子猛捶几拳,说道:“给……

  给……我来杯酒,给……给……人人都来杯酒,因……为我喝酒,人人都……

  都喝酒!“于是举座皆欢,各饮一杯。过了一阵,那汉子又说:”给……给……

  我再来杯酒,给……给……人人都再来杯酒,因……为我一喝二杯酒,人人都喝二杯酒!“于是举座皆欢,各饮二杯。刚一喝完,那汉子走到柜台猛地扔下几块钱,说道:”我一付款,人人都……都……都付款!“”我一喝酒,人人都喝酒。“这一直被认为是一句醉汉在酒后吐出的胡言,可是逻辑却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当斯穆里安和哲学家约翰。培恨谈天时,就冒出了一种更有戏剧性的款式:证明地球上有一个女子,如果她不再能生育,全人类就要渐趋消灭。

  如果2×2=4,那么纽约是个大城市。

  显然它们不是一种条件联系,却是一种蕴涵关系。

  据说大逻辑学家罗素告诉一位哲学家假命题蕴涵任何命题后,那位哲学家颇为震惊,他说:“尊意莫非由2加2等于5能推出你是教皇?”罗素答曰:“正是。”哲学家问:“你能证明这一点么?”罗素答:“当然能。”

  他立地发明了下面这个证明:(1)假定2+2=5;(2)由等式两侧减去2,得出2=3;(3)易位后得出3=2;(4)由两侧减去1,得出2=1.请看:教皇与我是二人。既然2等于1,教皇与我是一人。因此我是教皇。

 


  

  

不情愿的科学预言

  在19世纪法国科学院的一次年会上,光的波动学说的奠基人,物理学家佛累治尔与光的微粒学说的忠实拥护者,数学家泊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泊松说:“如果波动说成立,那么一点点状光源所发出的光可以绕过一个不透明的圆盘而聚焦在回盘后面阴影的中央,可是,光是沿直线进行的,绕盘聚焦不可能,所以波动说不成立。”

  乍一看,似乎有道理。可是坚信波动说的佛累治尔并不认输。他承认了泊松的推论的大前提,但不承认小前提。他相信光是能够绕盘聚焦的。

  过不多久,他真的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圆盘阴影的中央果然出现了一个奇妙的光点。这就是后来物理学中称为“衍射”的光学现象。

  这场科学史上的著名辩论,双方运用的都是假言证法。这是一种前提至少有一个是假言判断,并且根据假言判断前后件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演的方法。

  先看佛累泊尔的论证:如果波动说成立,那么光能够绕盘聚焦;波动说成立。

  所以,光能够绕盘聚焦。

  佛累治尔的推论属充分条件的肯定前件式。前提也正确,故而最终为事实所验证。

  再看泊松的论证:如果波动说成立,那么光能够绕盘聚焦,光不能够绕盘聚焦,所以,波动说不成立。

 


  


 


 

no.5  审判战犯寻依据 一张桌子

  

审判战犯寻依据

  1945年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辩护律师雅尔赖斯教授宣称,国际法庭是处理國家关系的。国际法不直接适用于个人,它并没有规定对个人进行惩处。战犯的行为既然代表了國家的行为,那么应由國家负责,其个人并不负有任何责任。

  雅尔赖斯的论证,遭到了英国肖克罗斯爵士和苏联鲁登科中将的坚决反驳。

  肖克罗斯爵士指出:“战争犯罪把许多个别的人拖进国际法的范围。这是因为,违反国际法的罪行是人于的,而不是抽象的实体,只有通过惩处犯有此类罪行的个人,才能使国际法的规定发挥其效能。”

  鲁登科中将进一步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具体的个人不仅破坏了国际法的准则,而且他们在实现此类行为时,有可能犯下各仲各样形式极为不同的触犯民法和刑法的活动。由于他们所干的这些破坏行为,他们也犯下了个人该受惩罚的罪行,决不可能将一切行为责任都推向國家。”

 

  

一张桌子

  爱尔兰哲学家约翰。司各脱。伊里杰纳任法国宫廷学校校长时,查理二世时常同他开玩笑。某次查理二世与伊里杰纳共进午餐,两人频频举杯,查理二世突然问他:“一个爱尔兰人和一个酒鬼有何区别?”查理二世突然问他:“一个受尔兰人和一个酒鬼有何别区?”查理二世的问话是双关语,因为伊里杰纳是爱尔兰人,爱尔兰人的发音是scot,而酒鬼的发音是sot,很相近。查理二世的意明很明显是要说伊里杰纳是酒鬼。

  伊里杰纳机智地回答:“一张桌子。”意思是说桌子这边是爱尔兰人,那是酒鬼,反而把查理二世奚落了一顿。

 


  


 


  


 

no.6  “我不是疯子” 苏东坡的逻辑驳斥

  

“我不是疯子”

  1803年,爱尔兰政府宣判伊墨刺多的死刑,主要借口是说他“卖国投法”。对此,伊墨刺多在《辞世演说》中仅用两个“三段推演术”就将不实之辞推倒了。他说:“先生编造许多牵强附会的证据,说我卖国,判官先生!我不是丧心病狂的人,我的所作所为,决不是卖国,更不是法国的密探。我的希望、我的行为,不是为我个为权利,实在是为我的好名誉。我要模仿爱尔兰的义士,所以我替国民出力,替國家出力。不料先生一定要说我是卖国贼!我如果卖爱尔兰的独立法国,只不过将法国的虐政,来换英国的虐政啊!出死力换到了,但是没有幸福享。我不是疯子,我肯做这种疯了做的事情吗?”

  “啊呀!我本国的爱尔兰诸君,我爱本国自由,我希望本国独立,按照着我的门第及教育,承袭祖先的位置,如做高做专制的魔王,我也可和先生相比。”

 

  

苏东坡的逻辑驳斥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和他的学生苏东坡闲谈。

  欧阳修说:“听说,有一个人,乘船遇上刮大风,受惊吓得了病。

  医生知道后,取来多年的舵把子,上面浸透了舵工的手心汗,刮下细本屑,加上丹砂、伏神等药,让他喝了下去,马上就好了。这似乎像儿戏一样,却问不出所以然来。“苏东坡接着老师的话茬,从逻辑上进行了驳斥。他说:”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用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就可以治昏情病了;喝一口伯夷(孤竹君之子,与其弟互相推谏王位)的洗手水,就能治贪心病了;吃一口比干(商纣王的臣子,因谏诤被杀)的残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马屁的毛病;砥一舐刘邦大将樊哙的盾牌,可以治疗胆怯病;闻一闻美女西施的耳环,可以除去皮肤病。“欧阳修听了,哈哈大笑。

 


  


 


  


 

no.7  以情感人 釜底抽薪
 

  

以情感人

  被告江琴琴原是女知青,在插队时被同村农民杨某強奸。事后,杨抓住江羞于声张,忍辱偷生的弱点,不断对江随意玩弄和摧残。江于1970年返沪与王某成婚,婚后第八天,杨某又追踪上门,逼江限期离婚。江无计可施,示意其弟及丈夫动手,打死杨某。此案一度轰动上海,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有一定民愤。在法庭论辩时,江的律师李国机作了一段感染力很强的陈述:“审判长、公诉人,现在站在法庭上的被告,是故意杀人犯江琴琴。

  她与被害者是什么关系?现在是杀人犯与被害者的关系,而过去,是知青与农民的关系,是被侮辱者与侮辱者的关系,是被损害者与损害者之间的关系。

  当年江琴琴孤身落户异乡,无亲无眷……岂料杨对江心怀歹意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潜入江的简陋卧室,将其强行霸占……一个远离亲属的懦弱女子遭到平生最耻辱的打击后,其悲痛欲绝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江琴琴落实政策回沪后,认为从此可以摆脱杨的纠缠了。但游手好闲的杨某又追踪寻至,以张扬两人隐私生活要挟,逼江服从其意。江为了维护一个姑娘的脸面,惟能饮泪就犯。有时江身感不适、有意躲避杨时,杨待夜深人静。就用碎石敲击江卧室,她怕惊动四邻,被父母察觉,只好违心开门,让杨发泄兽欲之后离去。江被杨折磨长达数载,实无办法解脱……。为了摆脱杨某的纠缠,江琴琴选择了与别人结婚的办法。但就在新婚的第三天,杨某竟要江支走丈夫与其同居。江惧怕杨的淫威,极为错误地同意了。杨一步得逞,步步紧逼。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惨案终于在被告婚后第八天发生了……这就是本案的内部背景。本律师均有确凿的证据,之所以要谈这些事实真象,目的是供法庭量刑时作必要的参考。“

 


  

  

釜底抽薪

  某监狱长c,国庆节前的一天上午召开全监干部会议,布置国庆节安全保卫工作。布置完毕,会议进入讨论阶段,c和一位同志d到家里拿香烟,见门紧闭,里面门锁上了保险,敲不开。c从门缝中一看,惊叫起来,他看到妻子倒在地上,便将门踢开,抢先冲进去抱着妻子的头喊叫。然而他的妻子早已气绝身亡了。书桌上留着一封没写完的信,屋后窗户大开。经检查在窗外拾到一把小锤,上有血迹,并无指纹。窗台上未留有踩踏的足迹。

  据分析是趁死者写信不备时一锤将其击毙,而后越窗逃走的。窗外不远处是劳改犯人出没的场所,故怀疑是劳改犯报复杀人案件。

  事情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侦查部门将监狱长c拘捕起来了。c是老侦察员出身,预审人员a是他的老战友,在如何审讯犯罪分子的手法上,两人都是内行,内行审内行,确实十分困难。

  预审员a深知c一向气质稳重,性格倔犟,沉默寡言。a第一次审讯,开门见山指出被告人犯罪的性质,但c只是说:“我的妻子被杀,我是原告人,现在倒变被告人……”说完只是不服从地摇头,不再回答。预审员a知道不抓住关键,审讯是很难深入下去的。于是以全部精力放在证据分析、检验上。一切准备就绪,依靠证据,运用“釜底抽薪”的计谋进行审讯:问:“你9点05分讲完话离开会议室到哪里去了?”

  供:“到厕所大便。”

  问:“什么时间回到会议室的?”

  供:“大约9点15分。”

  问:“你近来身体有病吗?”

  供:“没有。”

  问:“既然没有病,为什么改变了你大便的习惯时间?你的习惯时间应该在早上起床之后,这个习惯你已经保持20多年了。你的这一习惯也是大家都了解的呀!你借此扯谎,能够掩盖真相吗?”

  供:“这只是你的分析。”

  问:“你也是内行,根据死者胃内残食的检验,死亡时间,应该在9点25分左右,罪犯行凶时间,正是在9点15分左右,这也是你离开会议室的时间,你回到会议室的正确时间是9点20分。由会议室出来到你家里,来回时间只需要六七分钟,你在家里呆了8分钟,这8分钟足够你与死者周旋了。”

  供:“你对我个人时间的安排,完是分析。”

  问:“你这上衣胸前的血是从何而来?”

  供:“这有人证,是我进入现场,心情激动,抱着她呼叫沾上去的血呀!”

  问:“沾上去的血迹,应该是块状,喷溅上去的血迹,根据不同的物质,分有爆炸点状和群点状。这点常识你也是懂得的。你这件黑色毛呢制服上,有你故意沾上去的块状血迹,为什么又有喷射点的血迹呢?”

  c无言答辩,绷紧嘴唇,合闭双眼。继而要求预审人员a,看在老战友的情份上,关照一下他的孩子,便交代了谋杀妻子的全部罪行。

  原来,c长期怀疑妻子与他人有奸情,暗中监视,企图捉奸,未有结果。两个人感情逐渐恶化,经常吵架。女方不愿与c同房,使心胸狭窄的c对其妻更加怀疑和痛恨。终于在9月30日的会议中途,以解大便为由,溜回家中乘妻子写信给表哥时,用准备好的犯人用来锤碎石的小铁锤,将她打死。c反锁上门,从后窗跳出溜走了。因他注意安排现场,窗台上下都没有明显痕迹。又故意将小铁锤丢在窗外,以示是向劳改犯人住宿的方向逃走的。

  但在c锤击妻子时,妻子的血却喷射到他的呢上衣上。不过他穿的黑毛呢料制服,不注意是看不见的。10点以后c约人同去他家拿烟,是来破坏现场的,并有意抱着妻子的头喊叫,让她的血污染自己的上衣,谁知经不起对物证的检验,在块状血迹中暴露了喷射状血迹。审讯人员抓住了关键,根据c作案的致命弱点,使得被告人的防御阵线彻底崩溃。

  这个案例证明,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其中心有一个关系重大的核心,找到了它,就把握住了决定全局的关键。学会排除枝节因素的干扰,洞悉主要矛盾所在,就可以主动控制全局。

 


  


 


 

no.8 郑扳桥审石头 法官智判“学费之讼”

  

郑扳桥审石头

  乾隆七年(1742),郑板桥任山东范县知县。他上任后一直不去拜望该县的大财主大绅士和那些地痞流氓,而喜欢到乡下去明察暗访。这些土豪劣绅们于是就串通起来捉弄郑板桥。

  一天,郑板侨出外办公务,回衙门的时候,已经傍晚了,当他的轿子刚到衙门口就走不动了,只见街两边吵吵嚷嚷拥过来一帮人,他们一边高喊:“县大爷来了,闲人让开,闲人让开!”一边又在起哄,反把衙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原来这街两旁有摆小摊子做生意的,有卖煎饼、油条的,有卖针头、麻线的,还有修桶的、补锅的。他们一见那些不三不四的家伙吆喝着拥过来,知道准没好事,手脚快的赶快收起摊子就躲开了,不巧有个卖粥的老汉没来得及躲开被挤到墙边上,那粥罐子“叭”的一声撞到一块大青石上,被摔得粉碎。忽然一个满脸大麻子的家伙,跳到老人面前,上去“叭叭”

  就是两耳光,把老人打得鼻青脸肿,旁边看不顺眼的人就出来为老人打抱不平,于是这些流氓趁机大吵大闹起来。

  郑板桥心想我今天倒要好好看看这出戏:他一声“落轿”!不慌不忙地从轿里走出来,问道:“你们聚在衙门口大吵大闹,成何体统!是何道理?”话音刚落,那大麻子就揪住老人的衣襟窜上前答道:“禀告老爷,我们在衙门上接您,这老头儿却故意捣乱。把粥罐子砸了拦您大驾,请老爷严加问罪!”郑板桥喝叱麻子把手松开,这位忠厚的老汉颤颤兢兢地分辩说:“回老爷,我全家五口,全靠卖粥为生。今日刚上市一文钱还未卖到,就被人有意绊倒在地,粥罐子也砸烂了。小人被冤枉,求老爷作主。”这时一个胖财主上前说道:“老爷在上,小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孽的是块七棱八角的大青石头。这倒要请老爷明断是非!”胖财主的话音一落,一批地痞恶棍七嘴八舌附和说“这话不错,老爷身为父母官,理应给百姓作主,查个清楚,断个明白。”

  郑板侨看着可怜的老汉脸上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心里有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故意显得郑重其事他说道:“既然大家都说这块大青石是惊扰我县大爷的罪魁祸首,那么,我就开堂审理这件案子,而诸位都说亲眼所见,就一齐到大堂上作证吧!你们如若不去,我审石头,它赖账,这案子怎么好断呢?”财主恶棍们暗自好笑,心想这位老爷真是个怪物,自古哪有审石头的?我们不妨去看看他如何审法。

  一会儿,大堂正中太师椅上坐着县大爷郑板侨;堂前一边跪着卖粥的老汉,一边是五花大绑的石头,两旁站着胖财主、大麻子等一帮证人。堂上气氛严肃,鸦雀无声。

  “叭!”惊堂木猛地一敲,郑板桥指责石问道:“好个可恶的石头,你因何无事生非,将老汉粥罐砸破?快快给我如实招来。如若不招,将你砸个粉碎,扔进粪坑!”连问三遍,石头不语,郑板桥又惊堂木一敲,喝道:“来人!给我将它重打四十大板!”

  衙役们举起大板“叭哒,叭哒”就打,嘴上还一五一十地数着,这时候,站在两旁的“证人”一个劲地挤眉弄眼,暗自发笑。

  坐在堂上的郑板桥看得真切,突然大吼一声:“你等证人,不好好听我审案,暗中捣什么鬼?”大麻子赶忙回答:“老爷,小的怎敢捣鬼,只是想笑,笑这石头是没嘴的哑巴,就是审上三年五载,打上千儿八百,怕也供不出话来!”“怎么这石头是哑吧?”郑板桥故作惊讶问。众人答道:“千真万确,石头不会说话!”“没有嘴巴不说话,它可会去动?”郑板桥又问。

  “老爷,石头又没长腿,怎么会走呢?”众人笑道。

  “住口!”郑板桥猛地把惊堂木“叭”地一敲,霍地站起来喝道:“你们明明知道这青石头一不会说话,二不会走路,它能欺负这卖粥的老汉,成为砸碎粥罐的罪魁祸首?这分明是你等存心不良,嫁祸于石,欺骗本官。

  欺官如同欺父母,我今天对你等决不轻饶!“这一下子可把财主恶棍吓得屁滚尿流了,他们原打算寻衅闹事捉弄郑板侨,没想到反而被他”捉“了。平时这伙人耀武扬威,可现在要尝那板子的滋味,一个个全部软了,扑嗵一下全部跪到郑板桥面前,如同鸡啄米连连磕头求饶。

  郑板侨自然有他的算盘,惊堂木一拍“打!”等有人挨了十大板,又说:“你们既然磕头求饶,本官也不为难你们,但还差三十板子是继续打呢?还是留下赎罪钱,放你们回去?”这些贪生怕死的家伙心想,这四十大板打下来皮开肉绽,不瘫也得瘸。一个个都说:“老爷开恩,我们给钱,给钱。”

  财主,恶棍走了,留下满满一箩筐的钱,郑板桥把那个卖粥的老汉扶起来,将满筐的钱全给了他,还安慰了老人一番,又派人送他回家,老人感激万分,逢人就说范县来了个郑青天。而那些豪门财主,地痞恶棍收敛得多了,再不敢明目张胆地欺侮百姓和算计郑板桥了。

  真正的爱情1978年,一位已婚农村青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到法院申请离婚。其理由是“妻子文化水平低,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针对这个命题,法院工作人员与他展开了辩论。

  a:你的妻子与你文化知识有了差距,你认为没有共同语言,这能成为你离婚的理由吗?

  b:没有共同语言,就意味着失去了爱情,需要去寻找真正的爱情。

  a:如果你离婚,再同一个女大学生结婚,以后你又考上研究生怎么办?还去寻找真正的爱情吗?

  b:……

  a:假如过几年你当上了讲师,升了副教授或者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那么,你需要寻找多少回“真正的爱情”呢?再结几次婚呢?

 

  

法官智判“学费之讼”

  关于普罗特塔戈拉和他的学生爱瓦特尔“学费之讼”。师生之所以闹到法庭上,是因为爱瓦特尔拜普罗塔戈拉为师学习法律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学费分两次交付。毕业时付一半,另一半学费在爱瓦特尔赢得第一次讼案后再付。谁知学生毕业后,迟迟不出庭打官司,老师收费心切,便向法庭提出诉讼,告爱瓦特尔不付另一半学费。

  法庭受理了这件案子。在法庭上,老师得意地宣称:请法官径直宣布被告败诉,付钱给我。因为:他若官司打输了,他自应按法庭判决付我另一半学费;他若官司打赢了,按照合同规定,他也应付我另一半学费;总之,他都必须付我一半学费了。

  谁知学生毫不示弱,站起来说:“请法官直接宣布原告败诉,因为:这场官司我若赢了,按照法庭判决,自然不会付老师另一半学费:这场官司我若输了,那么按照合同规定,我仍不需付另一半;这场官司我不是赢就是输;总之,我是不必付另一半学费。”

 


  


 


  


 

no.9 洛克菲勒心平激律师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洛克菲勒心平激律师

  美国十大财团的首富——老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财团的创造者。

  他以阴险、奸诈、残暴称著于全世界。

  洛克菲勒与他人为生意上的事发生纠葛,打官司上了法庭。在上法庭之前,对方的律师曾多次去信洛克菲勒公司询问各种事情。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对方的律师是无权过问这些事情的。所以洛克菲勒一直没有给他答复,也没有准备在法庭上出示他的原信。

  然而在法庭上,对方律师却讲起了他写信给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询问信。对方律师每说到什么时候去了一封信,信内容写的什么之后都这样说:“洛克菲勒先生,请你拿出那天我写给你的那封信。”

  法官听了之后也都这样问:“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那纣信没有?”

  洛克菲勒每次都平静他说:“收到了,法官先生。”

  法官接着每次都这样再问:“你写回信了吗?”

  洛克菲勒则是每次都以同样平静地语气回答:“没有。”如是几次三番,使得对方律师逐渐冒起火来。洛克菲勒则不气不恼,回答问题像聊闲话似的,根本不把对方的提问当一回事。

  洛克菲勒还是照样小声地回答:“都收到了,法官先生。”

  法官又向:“你一封信都没有回复吗?”

  “没有。”洛克菲勒还是照样平静地回答。

  对方律师听了,不禁咆哮起来,怒声喝问:“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

  难道你不认识我吗?“

  洛克菲勒依然平静得如黑夜,语气同洋是聊闲话似的:“我怎么会不认识你呢?只是从法律上你是无权询问那些事情的,所以我才没有回你的信。”

  对方律师听他这么一说,更加暴跳如雷,他气得嘴唇直哆嗦,指着洛克菲勒大喊:“你……你……你……”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吴树杭因盗窃罪两次被劳改,服刑中越狱潜逃,在苏皖两省三县入舍连杀5人,抢走财物,该犯暴戾恣睢、穷凶极恶,又老奸巨滑、巧舌如簧。

  抓获归案后,玩弄花招,始终不交待实质性问题。此后,案件转移至常熟县公安局,言科长与之展开了一场辱枪舌战:“你是师范毕业生吗?”言科长问。

  “是又怎么啦?”

  “你受过國家中等教育,当过教师,能说会写,承认与其他犯人有不同之处吗?”

  “嗯,有一点儿。”

  “你钻研过國家的刑法和刑事诉法吗?”

  “久病成医嘛。”

  “你不仅为自己量刑,辽会替同监犯量刑;他们恭称你是‘量刑土专家’。有这说法吗?”

  “胡扯的,不作算,那是哥儿们有意抬举的。”

  “你懂得死刑的含义吗?”

  “死刑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

  “你罪大恶极了吗?”

  “没有。”

  “没有?那你7个月来为啥都讲判自己死刑也够了?”“这……

  这……那是说着玩的。“”这句话你不厌其烦他说了一百多次,你是个犯人,说的话要负法律责任,你说是吗?“

  “嗯。”

  “这么看来,你还隐瞒着更大的事实了。”

  “不,不,不!……我有罪……罪行,都……都详细交待了啊。”

  “你仔细瞧瞧墙上这八个大字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吴树杭终于瘫倒了……

 


  


 


  


 

no.10 李大钊反诘法官 真正的杀人凶手

  

李大钊反诘法官

  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法庭上受审时,法官杀气腾腾地说:“李大钊你听着:你自小缺少教育,青少年时期就不老实。天生一副反骨,处处与政府作对。踏上社会之后,你一天也没有消停过……”

  李大钊极为镇静地反问:“法官大人,你说的都是些虚夸不实的词儿。什么反骨啦,消停啦,这算什么犯罪事实?”他继而笑着反击道,“我要审问你们可有根据。你,主审法官何丰林,曾伙同张作霖,一次就谋杀了376人,犯有十恶不赦的杀人罪……”

  何丰林气得脸色铁青,嘴唇发抖,暴跳道:“不准你胡说八道!”

  左右法官狐假虎威地乱叫:“你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在军法会审的法庭,哪有犯人反来问法官的道理……”

  

真正的杀人凶手

  京汉铁路总局警务处长魏学清的父亲,为看女伶风骚泼旦“夜明珠”

  的上场戏,不顾铁路行车规章,迫令工人黄得发、江有才开压道车冒进,造成黄得发跳车负伤,江有才被魏处长父亲拖住冤死的惨剧。真正的杀人凶手正是魏处长那位已经死去的父亲,但是反动当局却要工人黄得发、江有才负法律责任。对此,律师施洋在法庭上愤怒地揭露了真正的杀人凶手,对造成工人家破人亡惨剧的魏处长之流提出了血和泪的控诉。

  “工人兄弟们,哪个父亲不爱孩子?哪个儿子不爱父亲?父亲被谋杀了,做儿子的能俯首贴耳不表示抗议吗?不能!但江有才的儿子还未满两岁,他不会说话,他生在穷苦的工人家庭里。吃不饱,穿不暖,他现在病在母亲的怀抱里,除了干嚎之外,做不出任何表示。工人弟兄们,哪们妻子没有丈夫,哪个丈夫没有妻子?她没有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心甘情愿俯首贴耳地不表示反抗吗?不能!但是,她不敢有所表示,她从小受尽了有钱有势人的压迫。她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她体弱,她胆怯,她现在除了悲痛啼哭之外,作不出任何表示。这难道是公道的吗?我们难道不应该要求魏处长父亲的孩子魏处长负责赔偿死难家属的一切损失吗?”施洋律师的控诉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激起了广大工人对黄得发、江有才的同情和对魂学清的不满,造成了有利于主持公道的气氛。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