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西望(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

80酷酷网    80kuku.com

洞庭西望(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

湖南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历来是文人墨客喜欢临赏的绝佳之地。它南通潇湘,北贯长江,是古时候南北水上交通要地。许多诗人在这里相逢,相约,相别,凭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与洞庭湖相关的诗文。

杜甫晚年从夔州、江陵漂流到公安,又从公安流浪到岳州,今天湖南的岳阳一带。杜甫这时已经57岁,这是他生平第1次登上岳阳城的西城楼。他俯瞰洞庭湖,即景写成了五律《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曾经被人称为“唐人五律之冠”。诗人从先前对洞庭湖壮观气象的听闻写起,自然开篇。能在有生之年登楼览湖,诗人胸中的激动和飘泊水国的感慨陡然相交集。眼前千里湖天,而大湖把吴楚两地分开。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在昼夜的明灭之间里,天地悠悠,洞庭湖犹如悬浮于这人世间,而诗人恰好置身其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真千古一联!这一联涵盖六合八荒,今古与未来。然而我们在这一联的壮观环境里已经可以体味到一种孤独的味道。实际上诗人就是一个人独自登楼。因此,颈联自然地顺承并放大了颔联的孤寂之意,延伸到诗人自己当下的飘零生活: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尾联实际上是诗人作为转折的一联。诗人以颈联写家,尾联写国,这样家国情怀就由登岳阳楼时的壮怀激发而出,令人读后为之不由得动容思量杜甫本人的可贵品格。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唐代诗人贾至曾经与李白等诗友在巴陵县相约同游洞庭湖,留下了七绝组诗《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全篇如下:

之一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之二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之三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诸位好友又像当年在长安唱和贾至舍人的《大明宫早朝》一样,纷纷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即兴吟和。其中李白在与族叔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后,也留下了一组七绝,可以看作是对贾舍人的酬唱。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 游洞庭五首》

之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之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之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之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之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李白才高,出口成章,一吟就是五首,首首堪称佳作。同样是仕途失意之际,李白的这组诗显得比贾至那组高明的多。贾至将无限愁绪融入洞庭无限秋色里,于是他的组诗呈现出的是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好像都提不起来一股乐游洞庭的劲儿,所以诗味欠佳,平淡无奇。反观李白这一组诗,第一首读完,顿时有“落木千山天远大”的宏阔之感,结句稍带失落感。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太白第二首的第一句状景之丽,直如读者亲见,第二句则是诗仙的幻想:怎么才能乘着这水流直上银河呢?第三、四句诗意一转,还是趁着这洞庭湖的无边月色,乘船到白云边上的店家打酒去吧。这首诗令人无限神往,李白仙风潇洒飘逸,即使在逆境中也无人能及。

第一首以“不知何处吊湘君”作为结句,而到第五首又以“帝子潇湘去不还”作为起句,看似有意,实际也无意凭吊湘君。太白岂有他人愁苦难熬的心思?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太白决不会有。湘君葬在洞庭湖的君山之上。在太白笔下,君山俨然就是湘君的化身: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白、杜甫、王昌龄、贾至等人所写的洞庭诗都是不得志后游湖而作,独有孟浩然不同。孟浩然一生是不甘于隐居,终老山林的,我们可以从这一首五律看出端倪。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这首诗全篇围绕着题目中的“临”字落笔。前四句写景壮势,后四句明志表心。描写洞庭湖的前四句显得大气磅礴,雄浑壮阔。为什么诗人要这么写呢?主要是他心怀壮志。放眼处浪涛寥廓,正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只差这一挂云帆快船了。在孟浩然心中,这艘船的摆渡人正是张丞相,他正想通过张九龄的推荐来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上句属于白描实写。唐朝到宋朝年间,夏秋之季的洞庭湖最易患涝灾,而在唐朝之前心是春季容易涨满水。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和杜甫一样,孟浩然也从洞庭水起笔,直写眼前波色连天的景象。尤其是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令人耸然动容,不由得想到范仲淹对洞庭湖胜景的慨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云梦泽是洞庭湖的古名。

孟浩然这首诗写得有点虎头蛇尾。前二联写洞庭水壮观惊人,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后二联虽然委婉地表达了求人帮忙引荐入仕的愿望,毕竟有虚卑之气,与前二联名义上搭配,却在气势上陡然减弱。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望洞庭君山》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这首七绝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望洞庭》。白马君根据诗的内容来看,以《望洞庭》作题稍微笼统了一些,但觉得《望洞庭君山》更适合做这首诗的题名。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秋月融融,湖光霭霭,水月相和,如临瑶台。无风的夜晚,湖面如镜,波澜不起:潭面无风镜未磨。前两句是临近湖水而感发,字句比较平淡朴实。湖水和明月相和,恰恰是因为第二句里所说的水面没有风起。

如果有风的话,那就像杜甫所说的“随波无限月,的的到南溟”了(杜甫《宿白沙驿》)。因此这首诗的前两句承接得比较得当。不过白马君感觉第2句诗意干瘪了点。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第3、4句。第3句一开头就点明了是人已经换了一个角度去欣赏洞庭湖的山水。君山在洞庭湖的水中央,面积也不算大,不到一平方公里。假使利用无人机航拍的话,就会发现君山就像一个黛绿的爱心漂浮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这和刘禹锡说它象青螺几乎接近。

四大诗人写洞庭山水的诗,都是名篇,各有所感

当然诗豪刘禹锡是不会观察到这一点了。白马君不知道他是从哪个方位和角度,后面这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明显如同是上帝之眼观察到的。刘禹锡这个“上帝之眼”恐怕就是他们作为一个诗人所具备的丰富得能够驰骋八方的想象力。

水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这是杜工部所形容的洞庭湖的广袤之状。但刘禹锡把洞庭湖就当做了一个盆景来欣赏了:湖如银盘,山似青螺。这样一来,诗人化宏观为小巧,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很惊人的。

因此这首诗并不受第2句的平平无奇所限制,照样能成为咏赞洞庭湖的千古名篇。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