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道理)

80酷酷网    80kuku.com

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道理)

01:剧情简析

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改编自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这部被誉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之一的童年经典,用非文字方式呈现时又别有一番韵味。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汤姆与哈克

影片开始,为圆海盗梦,汤姆和好朋友哈克混入了一艘即将发动的船里,却在船上碰到了真正的海盗——印第安人乔。乔打晕船上的人后把财物占为己有,两个少年在他被发现前跳入了水中。上岸后,他两约定不能把事情透露出去,可谁知他们终究还是与坏人乔扯上了关系。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印第安人乔

哈克为了治好汤姆身上的疣子,主张用土偏方为汤姆医治:“在深夜拿一只死猫到墓地念咒语,这样疣子就会转嫁到猫的身上”。

趁着夜幕的庇护,汤姆从屋顶偷溜出去,和哈克到了墓地;而另一边,印第安人乔、罗宾逊医生还有镇上的酒鬼马福·波特一同来墓地挖尸体。在过程中,乔旧事重提,想起了久前被医生一家欺负的场景,与其发生肉搏。最后,乔刺死了医生,并嫁祸给晕在一旁的酒鬼马福·波特,本以为完美的犯罪计划,全被汤姆和哈克看见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乔刺杀医生并嫁祸马福·波特

这件事对汤姆和哈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心灵上还是身体上,恐惧都震慑住了他们:他们目睹了一桩命案!为此,他们发下血誓:谁也不要把这件事说出来,直到海枯石烂。

但随着酒鬼马福·波特被镇子上的人围起来咒骂,甚至是逼迫他上吊时,汤姆动摇了。在法庭上,当无能的律师们一致认为是酒鬼杀害了医生时,汤姆站了出来,指认印第安人乔是杀人凶手。乔眼看事情败露,跳窗逃跑,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不会轻易放过汤姆和哈克。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马福·波特被处罚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揭露真相

而另一边,哈克早备好船等着和汤姆一起逃出小镇,去海上做海盗,但汤姆没有准时赴约,并违背了的共同的誓言。但最后他们还是悄悄离开了圣彼得堡小镇,来到了一座孤岛上。

在这里,本以为安全的汤姆和哈克却又再次碰到了坏人乔和他的朋友,并再次看到乔为了宝藏将自己的朋友刺杀。劫后余生的汤姆决定要回镇上告知经常这件事,最初哈克没有同意,但友谊让他们再次并肩作战。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当汤姆出现在自己的葬礼上,第二次揭发大家坏人乔的恶行时,所有人都惊讶了。汤姆理所当然成为了英雄,哈克噙着泪水默默的离开。忽然,人群中有人假传乔被抓住了的消息,所有人高兴的呼喊“哈利路亚”!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汤姆回到自己的追悼会

影片最后,汤姆带着心仪的女孩贝基到山洞探险,但是在山洞里他们迷路了。汤姆让筋疲力尽的贝基在原地等待,自己去寻找出口。后来,汤姆找到山洞出口并第三次碰到乔和他的宝藏,在一番激烈的搏斗后,汤姆和贝基脱离了山洞,割断了乔爬上来的梯子,乔最终抱着宝藏饿死在山洞里。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汤姆与贝基被困山洞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再遇乔

不难发现,影片围绕着汤姆展开,把他特有的童真、勇敢雕琢的淋漓尽致。于宏观的创作背景而言,这是马克·吐温针砭时弊的之作;但换种角度来赏析,这也是一部关乎青少年成长的影片,揭露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现实问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02:在汤姆身上,揭露了少年成长过程的哪些问题?

第一:是父母角色缺位,使得青少年成长缺乏适当管控

前苏联教育界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父母的角色在孩子成长历程不可或缺。

无论是汤姆还是哈克,自幼都失去了双亲,但汤姆被内心善良的波利阿姨领养,哈克则是独自在一处小屋过着流浪的生活。

尽管波利阿姨对汤姆照料有加,但始终无法代替母亲的角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严父慈母的搭配可能是最佳的教育手段:在孩子衍生出错误行为倾向的时候,父亲及时制止,并以严厉适当震慑给予纠偏;母亲在孩子受伤害、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以慈母角色去慰藉其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波利阿姨

影片中,波利阿姨会交代汤姆做一些家务活,然后忙活生计,但明显她无法在汤姆成长同时扮演父母两个人的角色。对于汤姆偷偷上船做海盗、恶作剧骗取酒鬼马福波特的钱财,一度让他认为自己已经死亡见上帝,对生活丧失失望的行为并不知情。尽管小汤姆勇敢和饱含正义感,但这两件事本质是将快乐和自己的欲望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换言之,如果此类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呈现,是需要适当的管控和纠偏的,否则可能让孩子在错误的倾向上渐行渐远。网剧《重生》中,知识女性娄颐的孩子范凯,由于自小缺少母亲的关系,被母亲任意“放养”,导致他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小混混并沾染了不良习性,最后心理扭曲成为背负三条人命的罪犯。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重生》反派角色范凯

如果说荧屏作品是虚构的话,生活中也有案例,前段时间“13岁男孩杀害10岁小女孩并抛尸案”,起因是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将手机丢给孩子,任由孩子发展,最后孩子顺势的成为了“恶魔”。

零管控虽然父母会很轻松,但这是不顾孩子的前程失责的行为;适当的管控对缺乏判断力、辨识能力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错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如果这个管控不够及时,那孩子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很难下定论。

第二:是暴力施教模式,对孩子身心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暴力施教即大人采用言语或行为暴力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施教方式简单粗暴,可能会短时间奏效,但并适用于绝大多数场合,长远来看也是对孩子身心的侵蚀。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曾在其作品提到: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的整体堕落与消沉为代价。

汤姆在影片中,一共被波利阿姨狠狠的扇了两巴掌:第一次是因为被嘱咐刷篱笆,但汤姆却把“机会”给了兄弟“希德”,并给希德很多好处,自己外出找哈克玩耍。事情“败露”后,波利阿姨愤怒地给贪玩的汤姆右脸一记重击,并骂他“I am shame of you”(真替你害臊);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次是因为汤姆从岛上回到自己的葬礼时,波利阿姨喜怒参半的给“失踪”的汤姆另一巴掌。也许电影里这仅有的两巴掌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汤姆的成长过程中,也许挨过无数次这样的教训,只是没有在荧幕上呈现。

波利阿姨此种对汤姆的教育方式值得商榷。阿姨目的是为了让汤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但通过本次暴力的手段,效果似乎不理想。好在汤姆对波利阿姨的教诲没有反抗,内心自愈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强,也自主反思了贪玩的不对,才不至于在他心中留下成长阴影。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新一期《爸爸去哪儿》中,演员杨烁教育儿子的方式,让一同拍摄的其他人感到惊讶。对于孩子,他总是用严厉凶狠的语气,强制他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譬如孩子在任务中不凑巧选中了最累的方案,杨烁对其进行言语上的“讽刺”与“胁迫”;在孩子洗脚反映水温过烫时,杨烁坚持说水温合适,导致杨雨辰只能乖乖妥协。

在不少家庭教育的案例中,父母不分场合地对孩子“拳脚相加”,最后以孩子演变出懦弱或叛逆的双重性格而告终。

第三: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良性沟通的重要性

影片中,波利对于顽皮的汤姆交谈甚少,极少有机会坐一起对话,除去晚餐相邻坐着的时间,几乎看不到波利阿姨和汤姆的“对话”。

也可能是大人们的不理解,汤姆也很少把内心世界向阿姨袒露,以至于波利阿姨不知情把坏人乔请到家长做客,让汤姆受到了乔的死亡威胁。看完影片,也产生了这样的猜测,假使汤姆早点把实情早日袒露,是否就不会三番四次的让自己陷入“死亡”边缘,差一点被印第安人乔迫害。但最后,波利阿姨并未成为汤姆的倾诉对象,面对难题时他们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汤姆和哈克扛下了所有。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乔到汤姆家中

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和孩子间信息便不对称,为亲子关系的形成沟壑埋下伏笔。

《叶问4》中,一代宗师叶问在武术上声名远扬,但在家庭教育中却感到十分乏力。其原因是孩子叶问极少听取叶正的诉求,总是以自己的做事方式代替孩子的思考与选择。如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到美国进修,也执意要送叶正去,两人的关系到达了冰点。所幸最后,叶问终于悟到了教育孩子的精髓,和孩子进行了有效对话,听取并满足了孩子的真实诉求,两人的闹僵关系才迎来拐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叶问与叶正

有效沟通是孩子和家长和谐相处的关键,是打通亲子隔阂的桥梁,既便于孩子分享成长的困惑,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慰藉,也方便家长对孩子近况的掌握,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挽救。

第四:是孩子面临选择难题的时候,家长未能及时进行适当的疏导与教化

面对残忍杀害医生的印第安人乔,是否要给予揭发?面对即将被冤枉、被处予吊刑酒鬼马福·波特,是否要站出来替他辩解?对于说谎或者隐瞒,到底选择哪一个?誓言与友情违背后的代价是什么?在宣扬正义和与邪恶同流的抉择中,如何站队?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本不该发生在这个年纪的选择难题困惑着汤姆,客观角度来看,他需要来自外界的疏导和援助,但是并未等来,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打败了坏人乔。

影片所呈现的桥段过于理想化,现实生活中真正面临这样难题的孩子,绝大部分不能像汤姆这样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有的孩子在说谎与诚实中,选择了与谎言为伴;有的孩子在正义和邪恶中,与恶魔相依。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成长过程中,要面临很多分岔路,要做很多“选择题”,这也意味着要孩子进行抉择。在面对诱惑时,缺乏阅历和经验的他们,也许会偶尔误选,波及至后续的人生。父母在孩子“解题”的时候,要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明智的大局判断,成为辅助他们“计算”与“抉择”,得出正确选项的人。

03: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对现实生活有何启示?

电影取材自生活的元素,往往也能超越生活,因为电影所带来的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还具备现实的教化意义,引人深思。通过汤姆的故事,可引申出哪些思考?

于家长:

(1)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

汤姆的历险,就是他成长的缩影,隐喻着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那些难题。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多给予“欣赏”,而非沉浸于谴责性的眼光无法自拔。对波利阿姨而言,对于汤姆的部分“调皮”行为,应适当理解,而非以偏概全的对他教育。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活中,部分父母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譬如孩子对某种新事物好奇的时候,父母并未能欣赏到这是孩子天性的释放,继而采取强制措施使孩子与好奇的事物分离;当孩子产生困惑时,父母不清楚这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备手段,从而对孩子的疑惑置之不理。对孩子的成长,应当像叶问对待孩子“学习”or“打拳”的人生选择一样,给予适当的欣赏,发掘他的闪光之处,促进他的成长。

(2)领略沟通的魅力,善于沟通作为化解问题的手段

随着孩子的成长,“叛逆”难题是父母不可跳跃的关卡,当亲子关系出现矛盾时,良性的沟通就至关重要,因为“好的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在《小欢喜》中,宋倩和女儿英子的矛盾可以用水火不容来比喻,因为考哪一所大学等问题,让母女俩关系出现巨大裂痕。老师特此安排了宋倩一家背对背“沟通”,企图溶解亲子之间的摩擦,但宋倩一次又一次打断谈话,导致这场“会议”以失败告终,在最后乔英子也选择跳海。

可见,良性的沟通可以缓和亲子关系,反之则会加剧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裂痕。那如何与孩子进行良性沟通呢?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1. 营造合适的沟通氛围

沟通的氛围营造对于最终输出的效果十分重要。就好比在吵杂的环境中谈话,不会起到作用,合适的沟通氛围应当是安静整洁、排除干扰、让人毫无防备、乐于敞开心扉。

2. 沟通前做好相关约定和守则

在谈话之前,父母和孩子应当制定相关的守则并遵守,避免出现有人越界,导致沟通的失效。就像宋倩频繁打断谈话一般,在老师制定的规则里,这是不允许的,所以乔英子流再多眼泪也仍无济于事,最后“沟通”仍以失败告终,。

3. 父母尝试放低姿态,转换角色,以朋友身份倾听

为何汤姆更乐意向哈克倾诉内心的心结?是因为哈克作为汤姆的朋友,能认真倾听且提供有用的帮助,更乐意向同龄人吐露内心。父母若总是高高在上,孩子必定会有所戒备,对谈话有所保留,不愿打开心扉。所以父母要适当转变角色,试着以朋友的身份、口气、态度去看待孩子所倾诉的内容,跳出父母的角色,掌握沟通的诀窍。

4. 具备换位思考意识,正确看待孩子合理诉求

有的诉求在父母看来是无理的,但也许在孩子看来并非这样。有时候是孩子缺乏判断力,有时也是因为父母太过于专断,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很多困扰,当父母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成长过程时,发现也经历过,但却不允许孩子试错,这是不够客观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对孩子沟通中的合理诉求,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再进行决策。过于强制和专断,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抑制他表达的欲望。

(3)采取正确的施教手段

于汤姆的案例中,或许波利阿姨太过于“暴力”;而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不少父母对孩子往往采取极端的施教模式,要么过度控制,要么放任游离,要么过于暴力,这些施教方式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都要对采取何种施教模式进行缜密考量。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于孩子:

1. 在“抉择”困难时学会求援

汤姆身上,有其他男孩不具备的大胆、机智,但仍旧会面临选择的困惑。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此种情况要适当的学会找到家长寻求援助,在家长的辅助下得到“问题”的正解。

2.面临正义与邪恶时,坚信内心直觉选择站队

汤姆在面对乔的威胁时,选择了隐瞒实情,而非向外界求援,这使他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在不知道该揭发恶行还是逃跑躲难时,汤姆也不知如何决策,庆幸的是汤姆把一切坦白了。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内心也许会争斗,但最好的方法是坚信内心的直觉,选择出正确的站队。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于大众:

不要做贪欲的傀儡,这是影片反复强调的道理。乔为了金钱杀害了医生、朋友,最后也为了金钱饿死在山洞。人对于金钱的追求是客观存在的,但若是被贪欲左右时,就得及时迷途知返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少年与逃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04:总结

马克·吐温在写作这部经典时,将美国南北战争前的时代背景融入,以圣彼得堡小镇为缩影、借发生在汤姆身上的故事讽刺着当时的社会歧视、守旧、不公等混乱境况。但换个角度赏析,这也是一部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启示录,透过汤姆可以引发我们对当下实际生活的深刻思考。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