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回看天际下中流的下一句是什么)

80酷酷网    80kuku.com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回看天际下中流的下一句是什么)

公元759年,杜甫到秦州避乱。

他在秦州所写最有名的一首诗,是《月夜忆舍弟》;而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正是这两句让很多人误解:因为到了白露时节,所以诗人产生了思乡之情。

问题的关键在于:白露并不是思乡的节日,诗人为何会在白露时节思乡呢?

其实,诗人感情触发的原因非常巧妙,而且“月是故乡明”这一句也不仅仅表达了思乡之情。

我们来仔细读一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思念兄弟,写了一首千古名篇,妙在感情触发

唐朝秦州,即今天甘肃天水市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戍楼上报时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指秦州;一雁,孤雁。这两句字面意思是:戍楼上响起更鼓声,开始宵禁;秋天的边境,传来了孤雁的哀鸣声。

这两句读起来很顺,但是很奇怪。

“戍鼓断人行”,这一句很好理解,“断人行”是指宵禁,一般在战争期间才会实施宵禁,这一句暗示了战争的背景,为尾联做铺垫。

奇怪在于:诗人为什么要写孤雁的哀鸣声?这一句看起来与后六句没什么关系。

恰恰相反,这一句正是诗人巧设的伏笔,为引出思念之情做好了铺垫。

我们先继续读颔联。

杜甫月夜思念兄弟,写了一首千古名篇,妙在感情触发

白露时节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字面意思是:从今天开始就到了白露节气,还是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同时也让人充满疑惑。

仅仅因为今天是白露,如何能让诗人产生思乡之情?

但如果不是因为白露,诗人为何又把这两句放在一起写呢?

这需要结合上一句“边秋一雁声”来解释。

那么,白露和大雁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礼记.月令》是这样记载的:“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白露节气,疾风来,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为过冬做准备。

您看,

您看,到了白露节气,大雁就要开始往南飞了。

那么这只孤雁为什么还在西北边境呢?

这很好回答,既然是孤雁,自然是与同伴们走散了。

所以孤雁之所以鸣叫,是因为它在寻找同伴,它想要和同伴们一起飞往南方。

诗人巧妙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您看,诗人与孤雁的处境相似,他也与兄弟们失散了,那么,他此时自然也想和兄弟们一起回到家乡。

这才是感情触发的原因,也很顺利地引出了“月是故乡明”。

月更明,也就是月更圆,而月圆之夜,更是人团圆的好日子。

所以“月是故乡明”的意思就是:月圆之夜,应该与兄弟们在故乡团圆。

这一句既在思念故乡,同时也在思念兄弟。

正是这两种感情,又巧妙地引出了颈联。

杜甫月夜思念兄弟,写了一首千古名篇,妙在感情触发

月夜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虽有兄弟但都已经离散,老家已经在战乱中被毁,无法打听到兄弟们的消息。

为什么诗人会想到“有弟皆分散”?

就是因为“月是故乡明”,诗人渴望在与故乡与兄弟们团聚。

诗人想起故乡,但是故乡早已在战乱中被毁掉。

诗人想起兄弟,但兄弟们已经分散,不知道在哪里漂泊。

这又很自然地引出了“无家问死生”,诗人现在很担心,担心他兄弟们的安危,那么他该怎么办呢?

杜甫月夜思念兄弟,写了一首千古名篇,妙在感情触发

月夜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两句字面意思是:写书信长时间不能送达,更何况现在还在战乱之中。

您看,尾联很好地承接了颈联。

诗人担心他兄弟们的安危,所以想到了写信,可是写信本来就很难送达,更何况现在还在战争之中。

“况”字,是递进法,突出了诗人心中深深的痛苦无奈之情,同时也呼应了首句。

这首诗的脉络非常清晰,诗人由孤雁和白露时节,想起了故乡和兄弟,然后再想到兄弟们已经分散,结尾书信不通,道路受阻,诗人痛苦无奈。

但巧妙之处就在于:诗人非常含蓄地使用了类比手法,通过孤雁,借助白露时节,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故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

而正是这两种感情的触发,才很自然地引出了后两联。

您认为呢?


(这首诗之前读过,但是写得比较繁琐,今天精简后重新发出来供大家参考,谢谢)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