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八儿子(康熙八个儿子为啥夺位失败?)

80酷酷网    80kuku.com

康熙的八儿子(康熙八个儿子为啥夺位失败?)

在清王朝的各种野史中,雍正继位一直位居头部流量中,上至朝堂下到贩夫走卒,都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是影视剧创作的源泉,也是学术界的焦点之一。

康熙八个儿子为啥夺位失败?这本书算是说明白了

郑小悠等三位作者合写的《九王夺嫡》,堪称近年来最好的一本分析雍正继位之谜的一本读物。郑小悠是北大历史系博士,现就职于国家图书馆,在一手档案方面,有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这本《九王夺嫡》对康熙后期失败的八个儿子的叙述特别详尽,分析得有理有据。

书中并不止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描述九王竞争,而且还从中国政治传统、满洲部落文化等角度分析康熙的失策。权力继承本身就是中央集权王朝最大的政治事件,稍有不慎就会把国家带进深渊。

在入关之前,皇太极以及顺治的继位就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与妥协。皇太极是儿子,顺治也是子承父业,但游牧民族的传统是部落推举强者,虽然学习了汉人子承父业的传统,但强势的宗室一直是中央集权的敌人。就算像康熙这么伟大的君主,也得忌惮大臣们以及宗室勋贵们的力量,运用平衡术维持局面。

权力的诡异之处在于,帝王一旦运用平衡术来稳坐钓鱼台,面对强势的臣子也得妥协。所以,尽管立了老二为太子,但一些宗室勋贵们并不甘心满清江山体制完全汉化,他们选择拥戴老八做利益代言人对抗太子,妄图重现八王议政下的自治。

这一点,应该被康熙看得很透彻,老八就是“新王莽”,万一继位了根本不是宗室勋贵们的对手,国家或许就大乱了,甚至重蹈蒙元的覆辙。但太子太不争气了,太自大了,在斗争中败下阵来,两次被废彻底没戏。而老大只是匹夫之勇,带兵也不会笼络人心,也只能玩完。

想当皇帝,尤其是接受优秀皇帝老爹的考察,除了有业务能力能办事,还得有政治智慧,包括忍耐力、务实等,王霸杂之、恩威并施才是高明之策。所以,性格暴虐没有容人之量,出局;出身不好威望不高,出局;没有头脑,出局。算来算去,貌似只有老四,也就是雍正合适。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之一,是老十三原本是太子党。老十三确实有才干,是周公那种辅佐明君的大才,太子但凡有点头脑有点才干,在老十三的帮衬下也能立得起来。但诡异的是,太子被废以后,老十三竟暗中和老四成了同盟,形成了共赢的局面:老十三投靠老八,锦上添花圈内排名肯定不靠前,但是带着太子旧部烧老四的冷灶,那就是雪中送炭。说不定康熙也乐意看到这种景象,他也怕八王一家独大,从而导致权力失控。

震撼之二,是作者提出老四起初应该是八王圈子里的外围。原因也很简单,老四和老八圈子里的骨干大咖们有直接亲戚或者连襟关系,老四的妈和老八的妈,或许是同年进宫的好姐妹,老四低调,不争不抢从而没有暴露更多缺点。但关键时刻,老四显露出恐怖实力:年羹尧解决了老十四在外带兵的威胁,九门提督隆科多监控京城大内,帮助老四登基。

根据郑小悠等人的分析,从皇子到大臣,从庙堂到民间,几乎所有人对老四胜出都没有心理准备,老四甚至有趁着康熙突然去世信息流通不畅之机,铤而走险抢先一步打时间矫诏的嫌疑,毕竟康熙的遗愿,是隆科多口述的……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坚信雍正夺嫡不正,还分析了其它八王的缺陷。给人的感慨是,康熙是有自负的一面,迟迟下不了决心导致几个儿子都野心膨胀,但他也有无奈的一面,毕竟热门儿子们的缺点,对于做皇帝来说也许是致命的。

当然,我坚信,雍正没有那么平庸,他能在关键时刻搞定关键的人,果断、狠毒、隐忍,能步步为营顺利走完独木桥,自有其过人之处,并且康熙也不傻。

事实证明,康熙选对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继承风波,堪称官场教科书。这一点,二月河更懂!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