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一生最为人诟病的三件事

80酷酷网    80kuku.com

安徽作家赵焰忽有灵动探身史学领域,接二连三地写书,问世后都有好评,前不久又出版了《晚清有个袁世凯》,完成了他的“晚清三部曲”系列。“三部曲”由三位名臣的别传组成,他们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三人勉强算得上是前后传承的师徒,李鸿章奉曾国藩为师没有疑问,而袁世凯则主动牵扯上去。李鸿章去世时,袁世凯送的挽联称:“我是再传弟子,感恩知己,愿宏志业继萧规”,自命要萧规曹随,继续曾、李开创的事业。

 

对这一脉相承三位重臣的优劣,书中有一段评点:“在他们当中,就单纯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智慧的高蹈程度,曾国藩显然独领风骚。曾国藩更像是传统知识分子官员的典范。即使是号称‘不学有术’的李鸿章,以他的文化底蕴和认知水平,也是袁世凯难以望其项背的。”“与曾国藩相比,袁世凯更像是一个行动的人,他的思想和修养要浅薄得多,但却更具实用性。袁世凯的优点在于,精力充沛,办事敏捷,似乎天生就有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也就是说,袁的特点是短于学养而长于力行。不过从留到后世的名声而论,这三人是一代不如一代,名声越来越差。

 

说到袁世凯不佳的名声,生前有“操心莽胆”之讥,身后有“窃国大盗”之责,而说得最不留情的是梁启超:“袁氏一生,其言与行,无一不相违;其心与口,无一而相应。”“以前清托大臣而盗卖前清,以民国服务之公仆而盗窃民国。……以此等人而为一国元首,吾实为中国人羞之;以此等人而全世界人类四分之一归其统治,吾实为全世界人类羞之。”刀笔可以杀人,看到这样的文字,闭门称帝的袁世凯当是来日无多了。袁氏留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通常是白脸的奸雄,而这本书中的袁世凯则与常论有所不同。张鸣先生评道:“晚清人物,袁世凯是白鼻子的脸谱,这脸谱是教科书画出来的。非脸谱化的袁世凯,总得有人来画,否则,这么大的人物,就说不清了。赵焰笔下的袁世凯,没有白鼻子,但依然好看。”

该书好看的一个原因是作者以文化散文的笔法入史,从丰富的史料中披沙拣金,以贴身紧逼的方法触摸历史,层层设问(如顽童还是天才?告密还是无辜?元凶还是无辜?),引人入胜,评叙有致,展开传主波谲云诡的一生。正是因其好看,我在读这本书时不仅有难以释手的专注,还不时有探谜解惑的迫切。读毕掩卷,一个活生生的袁世凯扑面而来:五短身材,粗壮结实,只是身上的衣服在换,时而前清朝服,时而民国装束,甚至是古怪的洪宪龙袍。他还有着多面的性格,坚韧不拔,大义凛然,敢为人先,委曲求全,摇身善变,阴险毒辣,不识时务,身不由己……这诸多矛盾的特点竟集于一人之身。

袁世凯的前半生有着干臣、能臣的名声。他没有科举功名,靠办事干练、著有实绩起家,所做的事不少对国家有益。早年在朝鲜,肩负使命的袁世凯可谓英姿勃发,维护大清国家利益,抵制日本侵略活动,是叱咤风云的雄杰。在20世纪初晚清的新政建设中,袁世凯掌管的直隶(河北)是改革先锋,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大家都知道詹天佑造京张铁路的故事,殊不知这条铁路实际是袁一手策划,筹集资金,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等到完工时,袁世凯已被赶回河南老家赋闲,詹天佑仍将一套铁路竣工照片送给他,以示不忘旧德。袁世凯在新政期间做的另一件大事是废除科举。他没有功名,出面废科举很容易授人以柄,认为是他因无法及第而公抱私仇。他不顾非议挺身而出成了有千年历史科举制度的终结者。书中对袁世凯的这些功绩叙述颇为详细,不因其后有恶名而回避失语。

千秋功罪,功不掩罪,袁世凯一生最为人诟病的有三件事: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告密,出卖维新派;1913年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暗杀,传闻是受袁指使;最后时刻的称帝,更是将他置于千夫所指的境地。书中作者对这三件事也详加剖析,并有其独特的看法。对前两件事认为真相仍是谜团。作者从多方面推断,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告密的可能性不大,告密者当另有他人。袁世凯后来在受冷落时写了本《戊戌纪略》,说明他未向慈禧告发谭嗣同对其策反之事。离京时,他把书稿交给亲信保存,交代说,万一他哪天遭遇不测,一定要想办法把这本书公开,以证其清白。对宋教仁被刺,书中写道,“有人推测,袁世凯极可能就是幕后的凶手;另一些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以袁世凯自身强大的实力、难以撼动的地位和声望,以及做事从不鲁莽的风格,根本不会出此下策。”对袁世凯的称帝,书中除指责他利令智昏外,还指出当时社会的复古浪潮也有推波助澜作用。另外日本先竭力怂恿,后坚决反对,前后态度反常。“袁世凯在称帝过程中所中的魔咒,更像是一个欲擒故纵的棋局。棋局的设计者就是阴险、凶狠的日本政府。”尽管这些分析尚难为定论,但可贵的是让我们听到了袁评中的多种声音。

 总之,这是一本对晚清重臣袁世凯给以新解读的好书,视角独特,文采斐然,可供人在读后反思,最终有所觉、有所悟,这种启智型阅读岂不是读书的佳妙胜境!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