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垂钓碧溪上(闲来垂钓碧溪上典故)

80酷酷网    80kuku.com

闲来垂钓碧溪上(闲来垂钓碧溪上典故)

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九上第14课由《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三首古诗词组成。运用典故来含蓄地表情达意是它们的共同点,且类型齐备。于是我把典故的知识整理如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九上第14课,顺带总结的知识点,助力学生提升阅读力

一、什么是运用典故?

运用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事、物的史实,或者化用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某种情感的表现手法。

二、典故的分类:

事典、语典两类,有时也兼而有之。

三、事典举例: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是事典。借用姜尚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姜尚、伊尹那样被朝廷信任和重用,建立一番伟力的愿望。

九上第14课,顺带总结的知识点,助力学生提升阅读力

2.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是事典。前一句用向秀思念嵇康作《闻笛赋》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后一句用王质自比,感叹自己被贬时间之长,物事俱非的万般感慨。

四、语典举例:

1.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是语典。化用南朝鲍照《拟行路难》中的诗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写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悲愤、不平。

九上第14课,顺带总结的知识点,助力学生提升阅读力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是语典。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知故问,问得突兀、问得离奇。表现了词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

3.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是语典。化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内心是多么孤独寂寞。

九上第14课,顺带总结的知识点,助力学生提升阅读力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语典。化用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这是诗人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道出了普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情绪。含蓄而美丽,有美好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九上第14课,顺带总结的知识点,助力学生提升阅读力

五、事典与语典兼而有之举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事典与语典兼而有之的例子。用宗悫的故事和语言来表现诗人尽管知道前路障碍重重,但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能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的信心和决心。

六、用典的作用(表达效果):

九上第14课,顺带总结的知识点,助力学生提升阅读力

典故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含蓄凝练;议论抒情形象化;表意丰富;让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七、经验小结:

  1. 对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调动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2. 随文教学,水到渠成,节省精力。

  3. 为高中诗词赏析的内容作了适当的铺垫。

  4. 总结提炼有规律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九上第14课,顺带总结的知识点,助力学生提升阅读力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