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职位稀少 海归求职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一种比较肯定的说法是,从2003年起,中国的年轻白领暂别了薪水年年高涨的好日子,以往动辄月薪七八千的IT工程师,现在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就不错了。

  本文无意分析降薪风暴的成因,而旨在给留学回国的海归一族一个善意的提醒:当前国内薪酬行情总体上呈低迷态势,土博士在求职时被要求放下架子,降低期望值;洋博士尽管有海外学习的背景,但也有必要认清形势,回乡随俗,否则可能希望越高,失望越大。
20年前,章含之的女儿洪晃从美国留学回国,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月薪是7000美元,而当时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是56元。当时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海归更是凤毛麟角,而今天的大学生可谓车载斗量,到国外镀金也渐成大众消费,大学毕业如果每月只拿56元那是太少了,而海归如果一定要向当年洪晃的标准看齐,那无疑又太不现实了。

  海归求职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正确认识学历、能力与薪酬之间的关系。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力并非总能与薪酬直接挂钩;而且即便一个人的学历可以与他的能力画等号,一个企业对员工能力的回报就是支付相应的高薪,这中间一般也需要时间,用来完成相关环节的转换。由李先生两次留学归来,均在那家美国IT公司遭遇月薪4000元“歧视”的故事,我想起了曾经在报纸上读到的另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小伙子戴着学士头衔去找工作,被录用后干得很出色,很快得到提升,此时他拿出了硕士学位证书;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第二次得到提升,人们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双料博士……与现在一些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海归相比,这个美国小伙子的心态要平和得多。人常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但是不要忘了,一个人在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打造好“有准备的头脑”之后,还应该做好可能暂时无缘被机会垂青的思想准备。

  去国外留学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怀揣国外大学的学位证书,除了希望回国后能谋取一个高薪的职位,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想法?这是海归求职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做某一件事,如果只抱有一个单纯的目的,那么一旦这个目的无法顺利达到,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了。相反,如果我们把做这件事的目的进行适当的分解或延伸,那么即便一个或几个目的暂时无法达到,我们还可以继续追求其他目的,不也是很有意义的吗?事实上,无论本人是否有充分的自我意识,海归一族在国外留学的收获,都不应该只是拿到了一两个洋文凭,或者熟练掌握了一两门外语,而应该是在一个更广大宽阔的世界中增长了见识,砥砺了品格,丰富了人生。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价值并不亚于一份高薪的工作。一个人有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没有在名牌学府中沐浴思想的灵光,对他的情趣和认知是大不一样的;同理,一个人有没有国外留学的经历,有没有深入欧风美雨亲身感受西方世界的脉动,对他而言有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解决了上面的三个问题,无论职场如何风疾天高,相信海归们都一定会坦然许多。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