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如何管理软件人才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张亚勤38岁生日这天,他的职业生涯又上了一个台阶——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正式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

  随着张亚勤的升迁,微软全球副总裁中已经有了三位华人的名字——李开复、陈永正、张亚勤,其中李开复和张亚勤都是从设在中国的这家研究院走出去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确是升迁的宝地,而此次张亚勤的升迁,则反映出更多的内涵。

  成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接任张亚勤任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这样评价:“他属于发展特别猛的那种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是一种习惯。”

  确实,从12岁上考上科大少年班开始,张亚勤从神童到科学家的过程始终一路“狂飙”,去年刚刚38岁的他已经取得很多科学家可能到五六十岁都难以取得的成就。就连这次升迁都意外的顺利。

  张亚勤的升迁,很自然地被人们与微软的未来联系起来。沈向洋风趣地说到:“微软要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之外开辟新的市场,开辟未来新的发展方向,无线嵌入系统、智能设备、无缝的计算是我们发展最为关键的方向,由张亚勤来领军这个方向,我想大家可以对微软的未来更加有信心,现在是大家买微软股票最好的时候。”

  接任张亚勤担任亚洲工程院院长的张宏江话语中肯:“我们了解到张亚勤不光学术上的造诣深,他的领导能力很强,为人厚道、正直,他对于技术的判断力,对于商业的运行,对产品方向的判断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升迁是众望所归。”

  管好“人脑”

  作为微软的后院,研究院是微软财富的“发源地”。如何管理软件人才,微软在业界是最有发言权的,如何让软件人才创造财富,是张亚勤直到离别之际都不断摸索的课题。对此张亚勤深有感触,“软件企业里面只有人脑和电脑,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这些都是软件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这是他在亚洲研究院用了近5年时间得出的一个“真理”。

  “我们这里没有书呆子,每个人对产业发展都非常了解,能够提供产业发展的方向。”

  进入研究院的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很多“关口”,而进门则代表一个开始。“我们的研究人员必须要有很好的心态。我们的工作就是思考,我们有很多时间思考、调查,没有任何赢利的要求,完全是花钱的部门。”

  由于没有赢利的要求,加上软件人才的特殊性,张亚勤并没有在研究院内部建立严格的考核体制:“工作的成效完全是靠灵感,不可能要求一个人在一年中一定要有四个灵感。激发灵感是更重要的。”为了激发研究人员的灵感,张亚勤在研究院放了很多白板,每个人想到一个好点子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写在白板上,并随意拽几个人过来讨论、完善,很多好的想法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在他看来这无疑是微软的独有文化,“在微软内部称为白板文化,我们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中获取知识与灵感。一个人坐在那里是想不出好主意的,需要开放式的环境,而且不能给他们压力,让他们有一种忘我的状态,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要想老板对我有什么要求,让他感到这个环境可以很好的发挥潜力。”

  张亚勤的睿智令他获得了今天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仅仅是属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也属于国内更多志存高远的软件业灵魂人物以及他们正在成长的企业。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