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第二波内地“下海”官员生存状态

80酷酷网    80kuku.com

  

  2003年8月27日,44岁的刘知行开始了他新的生活。作为前佛山市顺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的刘知行正式到美的上班,作为美的企业集团副总裁,他将执掌集团战略投资与资本运营。刘知行是最近一个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下海”官员之一。

  事实上,从2002年3月,浙江省地税局总会计师徐刚辞职后担任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开始,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前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从梦到前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一大批的政府官员开始辞官“下海”。一位研究人士认为这是继续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第一波官员“下海”经商热后的第二波“下海”热潮。

  那么,这第二波“下海”的官员的生存状态如何呢?

  “下海”热潮

  一般认为,中国最新一次的官员“下海”热潮是从徐刚辞职开始的。2002年3月,汽车狂人李书福向世人报告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徐刚开始出任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这条消息从互联网到平面媒体再到人们的口中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当时的徐刚是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地税局总会计师,被人称做浙江省厅局级干部中的“潜力股”。

  继徐刚之后,高官下海的消息不断充斥报端。

  2003年5月14日,温州市的换届选举之后,吴敏一正式结束温州市副市长的职务,成为迄今为止温州市辞官下海的政府官员中职务最高的。之后的2003年5月18日,吴敏一赴上海出任红蜻蜓集团“惠利玛”商业物流连锁机构总裁。

  与吴敏一一同辞职的官员还有:浙江温州市副市长林培云,市政府秘书长何包根、副秘书长王运正。这3个人中,除何包根办理退休外,其余2人均“下海”到民营企业任职。

  温州这两个副市长两个秘书长辞职的事件把辞官“下海”现象推向了一个高潮。据了解,他们如果不辞职,按惯例,在2003年5月政府换届后,有的可能去温州市人大或市政协任副主任或副主席或秘书长等职,有的可能留任或平调其他单位。

  2003年6月,51岁的王文进也辞官“下海”出任新组建的海南博鳌中足体育综合训练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此前的王文进两任海南琼海市副市长,十年主管旅游,代表政府参与了博鳌开发建设的全过程。

  不仅如此,这两年下海的“官员”还有科龙总裁刘从梦,春兰集团执行总裁朱爱群等等。在加入格林柯尔集团前,刘从梦曾先后担任中国驻美国、阿富汗等国大使馆外交官、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政府公职。朱爱群曾经担任过泰州市市委书记。

  在官员辞职“下海”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江苏的“建湖现象”——盐城市“五驾马车”相继辞职。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均针对第二波官员“下海”热潮指出,辞官下海现象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表明我国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到尊重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层次。

  生存状态

  那么,这些自由选择的“下海”官员现在过得好吗?

  10月中旬,吴敏一向媒体证实,他已经离开红蜻蜓。据悉他离开的时间在2003年8~9月间。

  从5月到9月,吴敏一与红蜻蜓“官商情缘”匆匆收场。尽管双方都对“分手”原因避而不谈,但是与当初双方握手时的相见恨晚相对,这次的分手双方都存有遗憾。

  据悉,上海的另一家企业是吴敏一从商生涯的下一站。但是,他的前景会好吗?

  在本报的调查中,除了像吴敏一这样典型的出现“分手”情况外,第二波“下海”的官员多数人表示现在生活得还“有滋有味”。引发激烈讨论的跳槽吉利集团的徐刚现在就干得有声有色。

  最近的消息说,他正在为保护美日商标而努力,8月初,丰田状告告吉利美日商标“侵权”及在产品宣传中“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法”。

  不仅如此,吉利集团在徐刚上任CEO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先是明确和强化了“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的经营理念,继而提出了员工的培训问题、高级人才的引进问题。在产品方面,李书福的策略依然造完全自主的车,但是加强了品质管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销售的后劲。在资本运作方面,通过徐刚等人的努力,他们在寻求政府支持、银行支持、资本市场的支持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李书福也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了对徐刚工作的满意。

  王文进也觉得自己现在过得不错。他称自己熟悉旅游,又是一位体育迷,海城体育旅游区的创意,符合海南发展健康旅游的趋势,又有上市公司背景,他有信心将新推出的“体育训练观光休闲游”变成海南健康游新品牌。

  42岁的姜崇洲同样认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不错。此前,姜崇洲在武汉理工大学毕业以后留校任教6年,1988年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广州市规划局,后任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1999年9月起担任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今年3月,卸去局长职务后,姜崇洲将到富力地产集团担任副总裁。他说,经商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

  调查显示,第二波“下海”的官员现在多数人表示自己生活比从前满意。但是很多人也表示刚开始很难接受企业的工作习惯。同时大部分人表示,他们是有信心做好当前的工作的。

  “下海”是非

  无论“下海”的官员们生活得怎么样,与第一次“下海”热潮不同的是,这次官员“下海”的问题已经不仅是大家讨论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这给我们的压力很大。”一位接受采访的“下海”官员这样对记者说。这位现在的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此前曾经当过官,“从商总会让人另眼相看”。

  此前的议论中,很多人担心,官员的“下海”可能是这些人目的在于“洗钱”。有人怀疑,这些官员在官位上时,可能利用职权取得了一些企业的经济利益,“下海”恰好为这些利益寻找到光明的来处。同时,还有人担心,这些“下海”官员在官场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滋生腐败。针对这样的问题,国家调研组前段时间已经到广东展开调研。广东省委组织部人士证实,目前广东的调研工作已经结束,相关文件已经拟定,近期有望出台。

  此前,针对江苏省东台市原市长王小平“辞官下海”一事,盐城市审计局也根据该市市委组织部的授权委托,对王小平任期经济责任开展了审计调查。

  不仅如此,在遭遇舆论风暴的同时,许多“下海”的官员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工作后开始感到自己的力不从心。

  “官场和市场是不一样的,在官场能做得好不一定能在市场上做得好。”重庆企业家研究学会负责人张敏告诉本报记者。世人从吴敏一离开红蜻蜓事件就可见一斑。

  张告诉记者,官员“下海”有很多原因,但是不能随波逐流。因为市场的“水”有多深是很难说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