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经理“百万年薪”的背后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日,据《财经时报》报道,某商业银行在北京公开招聘30名公司、个人业务客户经理,条件如下:一、不限北京户口;二、应聘后成为中高级客户经理者,将享受支行行长、分行行长、甚至总行行长待遇。此项待遇,不仅意味着住房、汽车等生活条件大大地改善,而且还有几十万、直至上百万的高薪。与此同时,这些客户经理能够参加相应行长级别的行政会议,并有充分的发言权。就是说,这些应聘者不仅有钱而且有势,完全可以在金融圈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何以这些客户经理如此“牛”气冲天,成为银行业的新贵呢?这恐怕要从目前中资银行的境况说起。在商品经济社会,货币也是商品,也需要在流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要求货币的持有者,能够找到货币的使用者,银行恰恰承担了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打个比方,银行如同婚姻介绍所,在买主与卖主之间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下,将客户的存款转换为贷款这一资产的转换形式,不是靠借款人自身来完成的,而是借助于银行这一机构实现的,作为中介的银行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用,减少了市场道德风险,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

  就银行的吸储与放贷功能而言,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存款对于商业银行始终是最重要的”。因为存款始终是作为商业银行经营最基本的资金来源,由它构造了商业银行资产中最主要的成分。银行离不开存款,而存款又离不开储户,离开了储户,银行的资金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尽管目前国内居民储蓄总额已超过8万亿人民币,但面对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态势,国内金融市场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保险、证券、信托等机构对居民手中货币的瓜分与蚕食,中资银行如何开发并稳定储户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按照市场规律,银行对于客户的吸引是依靠自身的利率、服务、实力与品牌,其中利率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但由于目前国内资金价格没有放开,对于存款和放贷利率实行国家计划管制,加之中资银行的金融产品单一,服务鲜有自己的特色,况且就国情而言,目前又不可能出现中资银行的破产、倒闭,因此银行取得存款的重要途径,就要靠这些本领神通广大的客户经理,而那些掌握巨资的客户经理也便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这些住着高档房子、开着高级车子、拿着大把票子、享受行长位子的客户经理究竟是如何将客户手中的钱转换为银行存款的呢?据业内人士透露,无非是两种方法:一是靠父母、亲友、同学手中掌握的权力,对有资金调度权力的人员施加影响,让他们把资金存入指定的银行;二是靠“美酒、美色、美钞”的邪门歪道。不难看出,客户经理的高收入正是通过权钱交易的腐败之风所攫取的;他们的暴富也正是建筑在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对纳税人血汗的掠夺的基础之上。 对此,我们不妨算一笔粗账,看一看通过“聘用客户经理”这种方式,到底有多少社会财富流进了个人的腰包。假设:一位客户经理为A银行拉来一笔1亿元的存款。根据国家《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数额不得超过存款额的75%,若按75%的存贷比进行放贷,1亿元存款可发放7500万元贷款。以目前贷款利率5.85%计算,一年后A银行利息收入为439万元;扣除营业成本中的储户利息支出198万元、营业税35万元、呆账准备金75万元、以及企业所得税42万元,A银行当年纯利润为85万元。根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商业银行1亿元存款,理论上的盈利数额与上述计算结果大致相当。以此推算,全国居民8.1万亿元的存款,当年国内中资银行的盈利应为688.5亿元人民币,但据媒体披露,国内中资银行每年盈利仅为300多亿元。当然,不能由此推断这少盈的388.5亿元全都落入了个人兜中,但至少可以肯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财富变成了少数人个人的财产。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实际运作看,银行收入中除扣除正常的经营成本外,还必须支付客户经理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以及这些人的公关费用、车辆费用等。如此七扣八扣,银行的盈利自然也就所剩无几了。 “银行客户经理暴富”所暴露出的腐败现象,反映了金融市场的不规范与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相应的法规和制度的不健全。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加入WTO之后,我国行业市场化程度最低的恰恰就是金融行业,其市场化程度仅为10%。这种垄断性质和利率的计划管制制度,为一小部分人提供了“权力寻租”、“一夜暴富”的机会。对此,银行业内人士愤慨地指出:“银行客户的暴富与前几年价格双轨制时某些人因为能搞到廉价物资而发财暴富的现象没有本质区别”。对于银行业内“客户经理暴富”的腐败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防止它“蚀”小而大,葬送我们的改革事业。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