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不仅为省钱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一元多钱一吨的水、五六角钱一度的电,还有大量价廉物美甚至免费使用的一次性餐具、购物袋等,就是放开手脚铺张浪费,对普通家庭也构成不了多大的消费压力。

        节约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它在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

  上周一,笔者在“华东时评”发表浅见,认为节约不能仅靠各类“小窍门”。原因是许多“小窍门”,实际上是生产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就能轻而易举解决的,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于“源头治理”,也就是说要给所有产品和服务制订强制性的耗能标准。

  拙作发表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来电说,他们“实话实说”想做一期有关节约的题目,想安排笔者和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搭档做节目嘉宾。“这是轻松的谈话节目,你只要把‘华东时评’上写的内容说出来就行了。”当然,笔者不是专家,只是从十几年来太湖、淮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体会到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的万般无奈。

  人的任何行动都有内在驱动力。这种动力,有的出于利益,有的来自信念。各类节水、节电等“小窍门”,最动听的理由是“节约就等于省钱”。这其实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一元多钱一吨的水、五六角钱一度的电,还有大量价廉物美甚至消费时候不用付钱的一次性餐具、购物袋等,就是放开手脚铺张浪费,也花不了多少钱,对普通家庭也构成不了消费压力。

  公众为何要厉行节约?原因是我们时下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各类资源供应紧张,而这样的消耗,不但使各类资源供应难以为继,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经济学在探讨价值时,认为所有有价值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否则就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易。于是,记得读大学时,老师举“非商品”的例子,脱口就是“空气”、“阳光”、“江河湖海中的水和沙石”。但十几年后的今天,经济学教授们要说出让人一听就懂的“非商品”,恐怕就不那么肯定了。因为污染,使洁净的空气和水也逐渐“稀缺”起来,城市里出现供人呼吸的“氧吧”,从山区湖泊、溪流中灌装的各类“山泉”,更成为欣欣向荣的大产业。

  这些一向被人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商品,不是因为商人的奸诈,而是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利用和破坏。节约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它在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

  举一个用水的例子。污水处理成本大概是每吨1元钱。按照现行污水处理标准,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后,每吨再用9吨干净水稀释,才能达到合格的地面三类水的标准,而一些造纸、印染企业达标排放出来的水,再加入200倍的清水才能达到再用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自来水价格按每吨1元钱计算的话,居民节约1吨水,不仅为自己省下了1元和减少了1元治污成本,而且节约了另外9吨宝贵的水资源。而如果节水的是造纸企业的话,少用1吨水就保护了200吨的清洁水资源!

  倡导节约,不仅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缓解人类无限的消费占有欲望与地球有限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能够享受煤炭石油等资源提供的种种恩惠。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